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_第1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_第2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_第3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_第4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一稳定◎

府,州级驻所政权部族界来生

今国界

南海安北都护府纥

O

府北单于都护府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安东都护府制度创新◎扬州抗州盛世长安◎

◎洛州◎益州成

都靺渤海都督府

13年量)西

府阗吐

蕃◎逻些黑水都督府

(726年置)《中外历史纲要》隋唐课程标国两晋府、州级驻所政权部族界

今国界上

第二单元黑水都督府

726年量)海都督府

手量安东都护府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认识三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主讲人:袁可南

海第7课都督府于都护府一、选官之度—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二、中枢之度—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三、赋税之度—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解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

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通过了母

录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

王导王墩为其堂叔,王氏家族在晋代

共有66人为官。其历任东晋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其子王凝之守

卫会稽,不为之备,却祷鬼兵相助,终兵败身死。九品中正制东晋王羲之初期;“唯才是举”,选拔了不少人才

后期:以门第为品评标准,成为维护士族

特权的工具。材料一: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

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

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宋书·列传第五十四》材料二:今定中正,立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

之权势……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

如鸡。九品中正制真的能选拔人才么?长期实施带来怎样的影响?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特权化

封闭化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科举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数扩大科举取士的人,

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

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武则天隋炀帝选官制度选官标准先秦世官制血缘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战国军功爵制军功创

新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两汉察举制品行之处选官权力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魏晋南

北朝九品中

正制家世门第选官基础基础日益扩大,官隋至清末科举制才学员素质不断提高。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总结科举制有何创新之处?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合作探究:科举制这种创新有何进步之处?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材料三: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

。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

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四: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

不为盖

忙舌理之“白方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

五十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

在有利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逐渐走向成熟与完

善。科举明朝时期,有一个读书人他叫李四都护府◎

府制度创新科举制体现中国

古代选官制度逐

渐走向成熟与完

善。安东都护府新纥吐蕃◎逻些政治清明安北经济繁荣岭民族交融统一稳定盛世◎

城◎

府、州级驻所

政权部族界工

今国界O

州州长

安o◎益州

都南海中枢之变: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归纳秦朝以来中央官制的变化?秦朝

汉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三公九卿制皇帝公九卿中外朝制皇帝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三省制皇帝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中朝合作探究:分析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之处?此种创新有什么影响?皇帝交予审核(审核)交予执行(执行)兵刑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提高工作

效率相权三分彼此制约

相互牵制集体决议封驳政事堂吏中枢之变: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提交上奏(草拟)门下省

尚书省中书省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

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

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

…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

事堂。凡皇帝命令,在“敕”字下,须加盖中枢、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

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

所承认。——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宰相刘祎之:

“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结合材料分析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之处?此种创新有什么影响

?结合材料分析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之处?

此种创新有什么影响?皇帝

皇帝决策程序化

减少决策失误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中央决策

和行政体

系日臻完

备。相权三分彼此制约

相互牵制集体决议政事堂吏交予审核(审核)交予执行(执行)中枢之变: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提交上奏(草拟)门下省

尚书省W兵刑中书省安北都护府纥

◎治海都督府制度创新长安◎O

益州成

都科举制体现中

国古代选官制

度逐渐走向成

熟与完善。三省六部制的

确立。使中央

决策和行政体

系日臻完备。经济繁荣葱

岭民族交融统一稳定盛世都城府,州级驻所

政权部族界今国界吐

蕃◎

些政治清明◎洛州南海◎◎工田税: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人口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户税:以户为单位的财产税力役、军役、杂役等等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

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

收的实物或货币概念辨析:赋税制度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

担的无偿劳动古代民众的义务:“税”+“役”材料一:(武德二年)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

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凡丁,岁役二

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一

—《旧唐书·食货志》为何图租是以人丁为依据固定收取?魏晋至隋唐的赋税制度是什么?北魏:

均田制下的租调制隋朝唐前期: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以“人丁为本”的赋

税制度(缴纳税项)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到两税法纳绢代役

户税(帛或布)授田于民租

调唐廷(授田百亩)男丁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

(八十亩)田租(粟、稻)政

府农

民户结合地图,分析唐中后期赋税制度发生两税法

?并指出变化的原因?唐朝鼎盛时期部分户口统计图(754年)

唐朝后期部分地区户口统计图(807年)关内道京兆府o

362921剑南道成都府160950o河南道河南府194746江南东道余杭郡

86258河东道太原府

河北道赵郡1240008157关内道京兆府o

o

河南道河南府241202

18799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到两税法河东道太原府。

128905江南东道余杭郡

51276河北道赵郡

63454剑南道成都府

46010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合作探究:分析和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有何创新之处?影响是什么?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

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

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

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J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

秋、夏

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证国家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征税标准:人丁征税对象:授田农民征税次数:不定数征税项目:繁杂财产主客农商

夏、秋简

化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三省六部制的

确立,使中央

决策和行政体

系日臻完备。科举制体现中

国古代选官制

度逐渐走向成

熟与完善。赋税制度创

新提升国家

治理能力。南海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岭民族交融统一稳定都城

府、州级驻所

政权部族界

今国界安北都护府纥

◎输海都督府盛世

制度创新吐土

蕃◎

些长

安O◎益州

都◎洛州中枢之变中外朝制到三省六部制日臻完善年登

单都护府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完善0土

蕃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本课小结选官之变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黑水都督府(726年量)督府登安东都护府新赋税之变租庸调制到两税法人身控制减弱公平公正今国界工黑水都督府

(726年量)课后思考与探究:隋唐制度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