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概括隋唐选官制度、中枢机构、赋税制度等演变的重要史实,
理解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是大一统王朝鼎盛辉煌的根源。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选官之变中枢之变
赋税之变壹
贰
叁目
录材料1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
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
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西汉]司马迁《史记
·
商君列传》材料2汉文帝言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
此二三大夫之行。——[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材料3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选官之变一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世卿世禄制◆血缘世袭◆军功爵制◆依据战功◆九品中正制◆出身门第◆察举制◆依据品行魏晋南北朝战国至秦汉
朝西
周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
选官制度中央委任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
高官的人担任)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写出
评语,称状),分为九等,朝廷依此授官(
吏部)。背景:(1)汉末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2)抑制地方大族,集权中央:九品中正制度……在其
初创之举秀才,不知书。人才化举孝廉,父别居。
卑”,寒素清白浊如泥,但后来高第良将怯如鸡。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
门,下品无士族”。——《秦汉以来中国古
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3)察举制自身弊端不适应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颜之推《颜氏家训》
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概念: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创立:曹魏政权曹丕采纳陈群的意见创立。标准:初创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到西晋重家世。分为九等授官。评价:(1)积极:初行时期将评品人物之权收归中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消极: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是门阀
士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中正品第(乡品)一
品二
品三
品四
品五
品六
品七品八
品九
品寒门(下品)
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官品一、二、三品四、五品六、七品八
、九品高门(上品)
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背景:(1)九品中正制的弊端;(2)南北朝以来,士族衰落,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
升;(3)削弱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内
容
:分制举和常举(1)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2)常举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明
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3)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方可正式任官。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
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
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
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
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
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选官之变一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创立和发展:自由报名、政权开放、公平公正、唯才是举、择优录取、分科考试。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以进士和明经两
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
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
考试,提高科
举考试地位九品中正制
一
科举制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考试的方
式选拔官员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举制度形成特点: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举子们可
以不经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的推荐,
自己带着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
材料直接去报名,只要身份证明合格
即可参加考试。破坏这种(阶级)制度的力量,
要算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最大。直到……投牒自举………全国的寒酸,才真正和有特权的阶级,立于平等竞争
的地位。——吕思勉《中国大历史》①选官方式:由推荐品评演变为分科考试、择优录取②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演变为学识、才能③选官原则:公开开放公平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一
科举制创新之处: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影响:材料一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
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
试之。——《新唐书·选举志上》材料二唐代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
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
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故有诗云: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九品中正制
二
科
举
制影响:进步性: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中下层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社会流动;②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保证官僚队伍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④促进了儒学发展,提高儒学地位,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出现重学风气;⑤对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局限性:①实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选官制度;②以儒学经义为范畴,忽视实用性学问,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③以才学为标准选官,难以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④到了后期发展成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选官之变—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朝
代西
周
至
春
秋制
度世
官
制途
径世袭
(
世
即
世
禄
)标n准
缘春
秋
战
国秦举荐与军
功
的
制
“
以
法
为
教
”“
以
史
为
师
”举
荐、通
过战
争
获
得
军
功问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才
能
、
军
功明
习
法
律两
汉察
举
制地方推
荐
取
士品
德
、
才
能
等魏
晋九
品
中
正
制中正定
品
,吏部授官家
世隋
唐
至
明
清科
举
制分
科
考
试才
学(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3)选拔原则:趋向制度化,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
观的原则;(4)选拔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合作探究: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历程:特点:二、中枢之变一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
形成三省,它们共同执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确立完善:1.正式创立:隋文帝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2.完善成熟:唐朝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门下(也叫政事堂)
为三省宰相议政场所。1.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2.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
3.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事
务。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设宰相会议于政事堂(也叫中书门下)豫中书省起草政令皇帝同意后
交于审理省审核政令二、中枢之变—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吏、户、礼、兵、刑、工尚书省执行政审议
封驳运行:知识拓展:
政事堂宰相议事的地方,初设在门下省,
中宗即位后,移政事堂于中书省。723年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
射)。其后,皇帝以他官参加政
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
书门下三品等(以后逐渐统一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亦为
宰相。互制约;(2)以皇权为中心,分割子相
权;(3)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
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4)集体施政,注重发挥集体二、中枢之变—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1)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相智慧,重视程序。特点:三省六部制影响:(1)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有利于提
高行政效率;(2)分散相权,加强皇权;(3)重视程序合法性,有利于节制君
权,弥补君主才干不足,减少决策失误;(4)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影响深远;(5)对东亚文化圈产生深远影响,如
日本大化改革。(4)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是古代政治体制成熟的标志之一。二、中枢之变—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刑
兵
札
户部
部
部
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吏部中
书
省部
工尚
书
省门
下
省皇
帝①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
权;②宰相权力沿着相权的逐步削
弱、君权的逐渐强化方向发展
演变。①皇帝通过削弱、分化相权来
强化皇权;②中朝官向外朝官转化;③宰相职位由实位转为虚位,
宰相权力不断分化。二、中枢之变—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合作探究:
汉唐以来中国古代中央中枢体系的演变趋势、演变特点(2)演变特点:(1)发展趋势:时期中枢制度权力分配趋势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集决策、行政、用人、
审议和司法于一身相权不断削
弱
;皇权不断加强西汉武帝前三公九卿制武帝后中外朝制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东汉三公和尚书台三公荣誉,尚书台掌决策和
行政魏晋南北朝尚书、中书、门下
形成三省三省共同辅助决策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
驳审议尚书省执行二、中枢之变一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田
税
: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人口税: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户税:以户为单位的财产税力役、军役、杂役等等三、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概念辨析:赋
税
制
度古代王朝依
据自己所颁
布的法律向
臣民征收的
实物或货币古代王朝强
制民众承担
的无偿劳动封建社会民众的义务:“税”+“役”唐中期隋-唐初
两税法均田制租庸调制租
(田亩税):
粮
食
调(
人头税)
:帛或布
庸
:用帛或布代徭役魏晋均田制
租调制赋税制度田租、人头税、
更赋秦汉编户齐民历代赋税制度的变化齐国(春秋)鲁国(春秋)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形成过程:(1)魏晋: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2)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要求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即租:纳粮(谷物);调:纳布(绢)。
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税单位,年纳粟2石,帛1匹……以后
相继建立的北齐、北周、隋、唐都曾
颁布过此令,办法略有变更。——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北魏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制,规
定男子年15岁以上,受种植谷物的露
田40亩,妇女20亩。如果是二年休耕一
次的地,则加倍受田,三年休耕一次
的加两倍受田。奴婢和平民一样受露(一)租庸调制(曹魏至唐朝前期):概念: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徭役制度。
知识拓展:
均田制指政府不触动原有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无主荒地
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接受土地的农民要向
封疆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
一般情况下,土地只允许使用不允许买卖,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田。
……在均田制基础上,次年颁布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保证财政收入,巩固封建统治。实行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为纳三、赋税之变
—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目的:(3)隋、唐初:租庸调制增加庸:纳绢或布代役(代役
税)。隋朝有年龄限制(50岁以
上
)
。内容:凡均田户,不论授田是多少,按丁交纳定额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唐代的赋役令规定:每丁每年向
国家缴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
出,每年缴纳绢(或绫)二丈,
绵三两;不产丝绵的地方,则纳
布二丈五尺,麻二斤。此外每丁
每年还要服徭役二十日,闰月加
二日;如无徭役,则纳绢或布替
代,每天折合绢三尺或布三尺七
寸五分,叫做庸。——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三、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朝廷揠田永业田(二十亩)男丁口分田(八十亩)庸(代役)每日纳绢三尺缴纳税项一特点:①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②以实物税为主或以实物地租代替劳役地租。③可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④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三、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调(户税)乡土所产
绢或布租
(田租)粮食户(1)积极:改变了原先赋税的混乱,减轻了农民负担;以庸代役保证农
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
障。(2)消极:以人丁为计征对象的租调制和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劳
动者能占有一小块土地,从事生产劳动,按人丁计征才有可能。一旦均田制
遭到破坏,农民丧失土地,这种以人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就不可能维持。三、赋税之变
—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意义:材料: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特别
是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到
严重破坏。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沦为地主
的佃户,唐朝政府控制的农户越来越少,
赋税来源逐步枯竭,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已经无法实行,
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褚鸿运(3)人口逃亡,户籍减少实施:780年,唐德宗、杨炎内容:(1)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
按田亩缴纳地税(2)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3)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三大里程碑》特征: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背景:(1)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
租庸调制无法维持(2)税收减少,财政困难780年
两税法(唐朝中后期
)三、赋税之变
—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唐初租庸调制材料“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末年,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
两税法规定“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
杂物”,具体征收时采用货币与实物
结合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国家税收领
域引入了货币税,改变了传统的纯粹
实物税历史,货币税的推行,不仅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货币、商品意识的推广。自唐以后,以土地
和财产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逐渐占据了国家税收的主导地位,而以人丁为基
础的税收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摘编自邱作文《唐朝中期两税法
改革简析》三、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评价:贫农少交盲流不交地主多交三
、赋税之变—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1)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低钱饭店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代理桶装水运输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业务分包合同范本
- 企业培训教学大纲
- 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 2024公司生产经营承包合同
- 兽药合理使用培训
- 2024至2030年中国重型汽车空气滤清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频率输入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解析
- 2024美团外卖服务合同范本
-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非遗漆扇扇子科普宣传
- GB/T 15822.1-202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 MOOC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广西民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一种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规范
- P91材质焊接及热处理工程作业指导书(完整版)
- 《海子诗人简介》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