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5页)2024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24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孟子主张“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材料表现了变革时代()A.知识分子信仰体系的混乱无序B.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C.儒家思想成为人们普遍的信仰D.暴政统治导致了系列社会问题2.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 B.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推动社会转型发展 D.激化已有社会矛盾3.南宋朱熹认为“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作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并且为“建祠堂”、“祭祖先”等旨在巩固伦理纲常的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同时,他还专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反映出朱熹()A.注重儒家伦理世俗化、普及化B.坚持三纲五常与封建统治结合C.维护宣扬周代以来的礼乐纲常D.高度重视宗族和儿童教育工作4.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宋代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A.地位越来越高可弹奏宰相 B.是朝廷的耳目对朝廷负责C.解决相权威胁的主要途径 D.位卑权重以小制大的范式5.清代,广东成为严重缺粮省份.雍正时有人说,广东“即丰收而乞籴于(广)西省犹不下一二百万石”;乾隆后,广东尚有进口洋米.这一情况的发生表明当时广东()A.自然灾害较为严重 B.赋役改革成效不大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政府抑商政策废止6.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1874年5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三年多报道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材料中《申报》的作用表现()A.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B.客观记录了近代史的发展进程C.发挥了舆论导向推动事件进展D.影响清政府对事件的有效处置7.光绪二十三年,梁启超在《上张南皮(即张之洞)尚书书》写道:“以六经诸子为经,而以西人公理公法之书辅之,以求治天下之道;以历朝掌故为纬,而以希腊、罗马古史辅之,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梁启超这一主张()A.与“中体西用”一致 B.强调中西学并重C.体现了“托古崇经” D.为光绪帝所接受8.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1943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孙中山先生逝世十八周年纪念》中表示,中国共产党人愿意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下列能体现当时中共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愿意完成他(孙中山)未竟的事业的史实是()A.坚持土地革命,实现新民主主义目标B.执行“三大政策”,坚持团结抗战到底C.坚持团结抗战,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D.坚持联蒋抗日,光复台湾建立新中国9.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A.开辟新时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B.表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反映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D.说明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10.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研究罗马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西欧的复兴()A.直接服务于当时封建君主专制统治B.满足了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的需要C.促成当时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适应D.反映价格革命后落后封建势力衰败11.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共和主义 B.集权体制 C.宪政主义 D.联邦主义12.欧洲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管理煤钢生产、贸易的主权让渡给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从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到统一货币欧元的诞生使用,无不是主权的让渡.这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A.超国家机构权力大 B.各国主权不断丧失C.各国被迫主权让渡 D.各国对主权的分享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正朝着从物质型向信息型、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1994年,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旨在通过卫星通讯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全面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造就了信息经济的辉煌,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苹果、Google、IBM、英特尔、微软、亚马逊等著名的美国企业,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专利,主导着当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领域的发展潮流,对全球信息化发展举足轻重。﹣﹣改编自《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20年评述》2013年9月16﹣18日中国经济网材料二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将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教兴国”遂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20年的发展成果辉煌,包括专利申请量2011年首次超过美国,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撑着经济发展。但是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在中国,半导体专利外国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外国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外国企业占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外国企业占90%.如果某些外国设备留有“后门”,被外国企业或政府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将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摘自2015年5月6日新华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共同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及对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的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中国总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百分比195055196616911.228.81960662071307319.733.91970829921442417.437.51980987051914019.438.2﹣﹣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上表反映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选做题A]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摘编自历史博文《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调整金融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选做题B]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法国重农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弗朗索阿•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法国在连续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与整个欧洲为敌,加之18世纪初出现的数次农业歉收,民穷财尽,经济凋敝.魁奈在1758年发表了《经济表》,系统地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他认为抵销了全部生产费用以后剩余下来的产品,便是“纯产品”.而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来“纯产品”,因而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唯一的“生产者阶级”.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只是进行加工,所以不是“生产者阶级”.一国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应有一个能确保盈利的较高售价,这取决于国际市场上通商各国之间稳定的“平均价格”或“共同价格”.一国经济繁荣和良性运行,重在实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经济运行必须遵循自然秩序,要使私人利益增进公共福利和纠正非理性的自由,这又需要“政府之手”予以干预.重农学派的思想给后世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政府干预”的模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先驱.﹣﹣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作用.[选做题C]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选做题D]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T.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木20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并指明其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得到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孟子主张“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材料表现了变革时代()A.知识分子信仰体系的混乱无序B.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C.儒家思想成为人们普遍的信仰D.暴政统治导致了系列社会问题【考点】百家争鸣;孔子和孟子.【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孟子的儒家思想,关键要理解材料中孟子提出的政局与对道义的态度.【解答】材料中孟子的意思“当天下有道德和正义时,就以它来约束自已,当天下无道时,就要追求道德和正义,士无论何时都不勇失去道德和正义”.因此A项不是材料的体现.故排除A;材料中的士相当于知识分子,“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表明积极进取的精神.故B正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成为傍人们普遍信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暴政导致系列社会问题,只是提出了士的自我修身要求.故D排除.故选B.2.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满足统治阶级需要 B.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推动社会转型发展 D.激化已有社会矛盾【考点】智者学派.【分析】本题考查了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解答】材料中“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不利于统治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中“与下交流、转换”不等于加重下层民众负担,故B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故C项正确;“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表明社会新阶层的出现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是解决而非简单激化已有社会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C.3.南宋朱熹认为“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作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并且为“建祠堂”、“祭祖先”等旨在巩固伦理纲常的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同时,他还专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反映出朱熹()A.注重儒家伦理世俗化、普及化B.坚持三纲五常与封建统治结合C.维护宣扬周代以来的礼乐纲常D.高度重视宗族和儿童教育工作【考点】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意在考查宋明理学的作用与影响.【解答】A、“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作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等是普及化的表现,但题中“这反映出”应该涉及实质,故A项错误;B、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与材料中“认为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作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相符,故B项正确;C、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西汉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与“周代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D、宗族和儿童教育工作只是表现,未涉及材料中“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作了相当全面、细致的规定”,故D项错误.故选B.4.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宋代御史台的察院,上自宰相,下及郎官违法、失职皆可弹奏.材料表明古代的监察()A.地位越来越高可弹奏宰相 B.是朝廷的耳目对朝廷负责C.解决相权威胁的主要途径 D.位卑权重以小制大的范式【考点】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材料中信息表明,监察官职位虽低,但可监察高级官员,是因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官吏.体现位卑权重的特点,是皇帝加强皇权的表现.【解答】从材料并未体现监察越高可弹奏宰相,故排除A;监察是皇帝的耳目,不是朝廷的耳目,是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朝迁负责,故B排除;监察不是仅对宰相,而是对所有的官吏,故C排除;材料中“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说明监察位卑权重,可以监察高官,故D正确.故选D.5.清代,广东成为严重缺粮省份.雍正时有人说,广东“即丰收而乞籴于(广)西省犹不下一二百万石”;乾隆后,广东尚有进口洋米.这一情况的发生表明当时广东()A.自然灾害较为严重 B.赋役改革成效不大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政府抑商政策废止【考点】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朝时有了缓慢发展,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但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始终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解答】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与材料中“即丰收而乞籴”不符,故A错误;材料中未涉及赋税改革,故B错误;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材料中“即丰收而乞籴于(广)西省犹不下一二百万石”“有进口洋米”表明粮食贸易的规模、范围较大,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故C正确;明清时期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废止”,故D错误.故选C.6.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1874年5月日本兴兵侵略台湾,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从1874年1月6日开始报道到1877年4月7日止,连续三年多报道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材料中《申报》的作用表现()A.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B.客观记录了近代史的发展进程C.发挥了舆论导向推动事件进展D.影响清政府对事件的有效处置【考点】大众传媒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变迁,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解答】“为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发表了具体生动的《台湾军事实录》等战地通讯”“连续三年多报道“表明《申报》主要是新闻报道,是新闻报纸而非史料素材的汇集,故A错误;《申报》当时是新闻报道,到今天成了近代史的”客观记录“来源之一,故B正确;CD材料未涉及,故CD错误.故选B.7.光绪二十三年,梁启超在《上张南皮(即张之洞)尚书书》写道:“以六经诸子为经,而以西人公理公法之书辅之,以求治天下之道;以历朝掌故为纬,而以希腊、罗马古史辅之,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梁启超这一主张()A.与“中体西用”一致 B.强调中西学并重C.体现了“托古崇经” D.为光绪帝所接受【考点】维新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救亡图存成了中国社会的急迫需求,由此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维新思潮以1895年的“公车上书”为起点,直到“百日维新”告一段落.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效与中国洋务运动挫折的对照,使中国知识分子反思,必须从政治制度领域入手,康有为等在“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一、下诏鼓天下之气;二、迁都定天下之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四、变法成天下之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变法思想纲领.【解答】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既是“上张南皮(即张之洞)尚书书”就应该考虑到张的主张,与材料中“以六经诸子为经,而以西人公理公法之书辅之,…以历朝掌故为纬,而以希腊、罗马古史辅之”相符,故A项正确;强调并重,与材料中“以…为经,而以…辅之,…以…为纬,而以…辅之”不符,故B项错误;“托古崇经”,与材料中“以西人公理公法之书辅之…以希腊、罗马古史辅之”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梁启超在《上张南皮(即张之洞)尚书书》”表明是上书张之洞而非光绪帝,故D项错误.故选A.8.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1943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孙中山先生逝世十八周年纪念》中表示,中国共产党人愿意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下列能体现当时中共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愿意完成他(孙中山)未竟的事业的史实是()A.坚持土地革命,实现新民主主义目标B.执行“三大政策”,坚持团结抗战到底C.坚持团结抗战,实现民族独立与复兴D.坚持联蒋抗日,光复台湾建立新中国【考点】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材料中的信息显示当时是抗战相持阶段,国共在抗日期间出现摩擦,中共借纪念孙中山先生,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抗战,实现民族独立.【解答】材料是在1941、1943年,中国仍处于日本侵略下的存亡时刻,借纪念孙中山表明实现完成民族独立的事业,故表明中共的立场,坚持团结抗战,实行民族独立.故C符合;A项不是抗战时期的,当时民族矛盾为主,根据地停止土地革命运动,实行的减租减息运动.故A排除;三大政策是国民革命时期,时间上错误,故排除B;联蒋抗日是西安事变前提出的口号,抗占爆发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不用联蒋抗日口号,且当时还没有提到光复台湾的内容.故D排除.故选C.9.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A.开辟新时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B.表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反映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D.说明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考点】红军长征;国共的十年对峙.【分析】本题考查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解答】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与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相符,故A项正确;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材料中“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故B项错误;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与材料中“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故C项错误;中共开辟敌后战场的艰辛与材料中“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10.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研究罗马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西欧的复兴()A.直接服务于当时封建君主专制统治B.满足了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的需要C.促成当时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适应D.反映价格革命后落后封建势力衰败【考点】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影响更为直接.正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亦称为罗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解答】国家制定的法律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罗马法在西欧复兴主要是由于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故A正确;罗马法在西欧的复兴尚未满足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的需要,故B错误;当时西欧的法律状况同商品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极不适应,故C错误;14世纪,新航路尚未开辟,也不会发生价格革命,故D错误.故选A.11.美国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以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之一切条约,均为国家之最高法律;即使其条文与任何一州之宪法或法律抵触,各州法官仍应遵守.”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共和主义 B.集权体制 C.宪政主义 D.联邦主义【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尽管美国宪法历经多次修改,但是1789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权分立﹣﹣美国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部分权力相互之间保持独立.在理论上,三权是完全平等,并且互相制衡.每种权力都有限制另外两种权力滥用的职能.这就是现代民主社会着名的三权分立原则.一般认为其思想根源来自法国着名思想家孟德斯鸠的着作《论法的精神》.联邦体制﹣﹣美国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的国体.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宪法至上﹣﹣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自从1803年着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之后,美国联邦法院系统拥有了违宪审查权.这意味着联邦各级法院可以审查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是否与宪法相抵触,并且可以宣布违反宪法的法律无效.同时,法院还可以审查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各级政府颁布的法令的合宪性.但是,法院的这种审查权不能主动行使,只能在某一具体诉讼中被运用.因此,这也被称作“被动的审查权”.【解答】材料体现了共和主义原则,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集权体制、宪政主义、联邦主义,故BCD错误.故选A.12.欧洲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管理煤钢生产、贸易的主权让渡给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从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到统一货币欧元的诞生使用,无不是主权的让渡.这反映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A.超国家机构权力大 B.各国主权不断丧失C.各国被迫主权让渡 D.各国对主权的分享【考点】欧洲一体化.【分析】本题考查了欧洲一体化.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通过《巴黎条约》成立,1952年7月23日生效.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缔约国有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欧洲漫长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拥有超国家权限的机构.成员国的政府第一次放弃了各自的部分主权,并将这些主权的行使交给一个独立于成员国的高级机构.【解答】材料中“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无不是主权的让渡”表明超国家机构权力大,故A项正确;主权让渡不等于丧失,是为了“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故B项错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主权让渡是主动的,而不是“被迫”,故C项错误;部分的“主权的让渡”不等于各国对主权的分享,故D项错误.故选A.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结构正朝着从物质型向信息型、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1994年,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旨在通过卫星通讯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全面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造就了信息经济的辉煌,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苹果、Google、IBM、英特尔、微软、亚马逊等著名的美国企业,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专利,主导着当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领域的发展潮流,对全球信息化发展举足轻重。﹣﹣改编自《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20年评述》2013年9月16﹣18日中国经济网材料二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将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教兴国”遂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20年的发展成果辉煌,包括专利申请量2011年首次超过美国,一大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有力支撑着经济发展。但是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在中国,半导体专利外国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外国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外国企业占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外国企业占90%.如果某些外国设备留有“后门”,被外国企业或政府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将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摘自2015年5月6日新华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共同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及对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的启示。【考点】探究型材料题;第三次科技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中国“科教兴国”战略.考查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共同历史背景;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施的影响及对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带来的机遇的启示.涉及的知识有二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解答】(1)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依据材料二“1995年5月6日”,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冷战结束,各国间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依据材料一“世界经济结构正朝着从物质型向信息型、从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依据材料一“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造就了信息经济的辉煌”,依据材料二“提出将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可以得出推动本国经济转型发展;依据材料一“社会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可以得出市场需求的刺激;依据材料一“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依据材料二“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可以得出政府的远见卓识;依据材料一“正式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依据材料二“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可能带来的巨大机遇”可以得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2)第一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克林顿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良好”可以得出促进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繁荣;依据材料一“造就了信息经济的辉煌”可以得出推动美国经济结构重大调整,信息经济占据主导;依据材料一“把原先咄咄逼人的日本、欧洲抛到后头”可以得出使得美国继续稳固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依据材料一“主导着当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领域的发展潮流,对全球信息化发展举足轻重”可以得出引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变革潮流;依据材料一“美国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得出为21世纪美国在经济、技术等领域竞争继续保持优势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小问的启示,依据材料一“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1994年,又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可以得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府引导;加大对基础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依据材料二“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得出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据材料一“苹果、Google、IBM、英特尔、微软、亚马逊等著名的美国企业,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技术专利”可以得出大力扶持、培育信息技术主导的公司壮大发展;依据材料二“如果某些外国设备留有‘后门’,被外国企业或政府操纵,后果将不堪设想”可以得出关注产业安全、国家安全;依据材料二“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可以得出注重原始性创新或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故答案为:(1)冷战结束,各国间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经济结构性调整;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推动本国经济转型发展;市场需求的刺激;政府的远见卓识.(2)影响:促进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历史上罕见的长时间繁荣;推动美国经济结构重大调整,信息经济占据主导;使得美国继续稳固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引领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变革潮流;为21世纪美国在经济、技术等领域竞争继续保持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启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对基础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关注产业安全、国家安全;大力扶持、培育信息技术主导的公司壮大发展;注重原始性创新或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1980年主要年份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表年份中国总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万人)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百分比195055196616911.228.81960662071307319.733.91970829921442417.437.51980987051914019.438.2﹣﹣改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上表反映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考点】阐述见解题;资本主义各国工业化过程比较;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分析】本题以中国及世界城镇人口变化的多种趋势为内容,考查中国50年代﹣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模式、国际经济体系、经济区域化趋势.【解答】趋势1,依据材料中“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从11.2到19.4,可以得出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从19.7到17.4可以得出1960﹣1970年发生逆转.理由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国际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趋势2,依据材料中“世界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从28.8到38.2可以得出1950﹣198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水平不断提高.理由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趋势3,依据材料中“中国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世界城镇人口所占百分比”的数据可以得出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理由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故答案为:答案示例1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不断提高,1960﹣1970年发生逆转.理由:(提高因素)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国策;计划经济的执行;工业化进程加速;“三线”建设的促进.(逆转因素)经济上“左”倾错误;文革初期的严重冲击;国际环境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答案示例2趋势:1950﹣198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平均水平不断提高.理由: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发达经济体和苏联早已实现工业化;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普遍开启本国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多样化;美苏冷战下的相对和平稳定局面;科技革命推动;二战后机制化、制度化的国际经济体系影响;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答案示例3趋势:1950﹣198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理由:中国工业化起点低;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政府控制严密、计划性强;忽略市场导向;错误经济政策影响;政局不稳定因素;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大陆乡村都市化模式的缺陷.[选做题A]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摘编自历史博文《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调整金融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国统区的民主斗争.【分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调整金融的改革.考查国民政府调整金融的原因、法币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解答】(1)原因,据材料“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结合所学得出由于日益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和巨额的财政赤字,据材料“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得出美国的白银政策对中国的冲击,据材料“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得出中国长期以来极为紊乱的货币制度,结合所学得出英美等西方国家对法币政策采取支持的态度.(2)作用,据材料“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从而稳定了金融”得出以法币作为全国统一货币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巩固国内统一市场,据材料“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得出促进了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据材料中“1935年”结合所学得出对国民政府在战时调整经济、保障抗战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故答案为:(1)直接原因是由于日益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和巨额的财政赤字;美国的白银政策对中国的冲击;中国长期以来极为紊乱的货币制度;英美等西方国家对法币政策采取支持的态度.(2)以法币作为全国统一货币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和巩固国内统一市场;促进了国内生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国民政府在战时调整经济、保障抗战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选做题B]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法国重农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弗朗索阿•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法国在连续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与整个欧洲为敌,加之18世纪初出现的数次农业歉收,民穷财尽,经济凋敝.魁奈在1758年发表了《经济表》,系统地表述了重农主义理论.他认为抵销了全部生产费用以后剩余下来的产品,便是“纯产品”.而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来“纯产品”,因而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是唯一的“生产者阶级”.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只是进行加工,所以不是“生产者阶级”.一国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应有一个能确保盈利的较高售价,这取决于国际市场上通商各国之间稳定的“平均价格”或“共同价格”.一国经济繁荣和良性运行,重在实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经济运行必须遵循自然秩序,要使私人利益增进公共福利和纠正非理性的自由,这又需要“政府之手”予以干预.重农学派的思想给后世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政府干预”的模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先驱.﹣﹣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作用.【考点】材料解析题;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魁奈重农主义理论.考查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作用.【解答】(1)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他认为抵销了全部生产费用以后剩余下来的产品,便是‘纯产品’.而只有农业才能生产出来‘纯产品’,因而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可以得出农业是创造财富的唯一生产部门;依据材料“一国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应有一个能确保盈利的较高售价,这取决于国际市场上通商各国之间稳定的‘平均价格’或‘共同价格’”可以得出走农业市场化道路;依据材料“一国经济繁荣和良性运行,重在实行大规模的土地经营”可以得出实行规模化的土地经营方式;依据材料“经济运行必须遵循自然秩序,要使私人利益增进公共福利和纠正非理性的自由,这又需要‘政府之手’予以干预”可以得出自由和干预相结合.(2)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法国重农学派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重农学派的思想给后世提供了一个‘自由竞争+政府干预’的模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国家宏观调控思想’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先驱”,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魁奈重农主义理论符合现实的需要,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丰富了启蒙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未能从根本上挽救陷入危机的法国.故答案为:(1)农业是创造财富的唯一生产部门;走农业市场化道路;实行规模化的土地经营方式;自由和干预相结合.(2)符合现实的需要,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丰富了启蒙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未能从根本上挽救陷入危机的法国.[选做题C]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考点】材料解析题;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的宜昌大撤退.考查宜昌大撤退的特点和意义.【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可以得出主要由民生公司组织完成;依据材料“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可以得出持续时间更长,规模更大;依据材料“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可以得出运输具有双向性,既运输撤退人员与物资,又输出抗战士兵与物资.(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宜昌大撤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抗战胜利的信心;保存了有生力量,奠定了抗战的物质基础;有力支援了前线,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故答案为:(1)主要由民生公司组织完成;持续时间更长,规模更大;运输具有双向性,既运输撤退人员与物资,又输出抗战士兵与物资.(2)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抗战胜利的信心;保存了有生力量,奠定了抗战的物质基础;有力支援了前线,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选做题D]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T.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木20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并指明其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得到的认识.【考点】材料解析题;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马汉的事迹.考查马汉海权论产生的原因、实质以及对“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的认识.【解答】(1)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来影响,从美国当时所面临的国际(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国内环境(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亟需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实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的角度概括即可.(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由材料“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可得出认识,海权在大国崛起中具有普遍性;由材料“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可得出认识,要增强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由材料“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可得出认识,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崛起之路;由“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可得出认识,争取海权的过程是渐进性的,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为基础.故答案为:(1)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攫取海洋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19世纪末,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亟需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地位.实质:资本主义“强权即公理”的扩张理论.(2)认识:海权在大国崛起中具有普遍性,是一个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要增强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崛起之路;争取海权的过程是渐进性的,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等.2024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单选题:共12题1.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文物。下列可能出现在该墓中的有①用隶书书写的竹木简②质地纯净的青瓷器物③华美轻柔的丝织品④精美的文人画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手工业、文学艺术等。成熟的青瓷最早出现在东汉,故排除②。唐朝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故排除④。答案D。
2.宋明理学是对先秦儒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下面关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有①都具有积极入世的态度②两个时期的思想都集中体现在《四书》和《五经》中③与先秦儒学相比,宋明理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④都主张维护封建统治秩序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儒学。宋明理学家在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故③正确。儒家思想不管怎样变化,始终具有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故①正确;②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先秦时期封建统治并未建立,排除④。故选C。
3.余梓东在《康熙皇帝:不修长城修“关系”》中指出:“这种用人而不是用砖石固边御敌的思想,充分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在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念方面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清朝……实现了‘固国不以山川之险’。”下面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A.设立主管边疆事务的地方机构——理藩院 B.实行“区别对待,因俗而制”的政策C.设置辽阳行省管理东北 D.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代的民族政策。理藩院是中央机构,A不正确。设置辽阳行省管理东北是在元朝时期,C不正确。清代大规模改土归流是在雍正时期,D不正确。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故选B。
4.近年来,由于蒋介石日记和《蒋中正总统侍从人员访问纪录》的公开,不论是两岸民间还是史学界,对蒋的研究、评价都有所转变,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可能要重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为一手资料两者所述内容真实 B.蒋介石日记比口述记录更加真实C.真实性必须由档案史料来佐证才能确定 D.作为一手资料两者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二者都是一手资料,但未必都是真实的,所以A、B不正确;二者的真实性不一定非要与档案史料印证,如果能相互印证或与其他史料印证也可以,C不正确;当事人的日记及当时历史的参与者或见证人的口述都属于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故D正确。
5.关于下列一组近代民族工业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汉阳铁厂③发昌机器厂④大生纱厂A.②的出现对①发展有促进作用B.从产品与市场的关系看,①②和③④完全不同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④产生的原因D.从产生途径看,③是手工工场转化而成的近代企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生纱厂是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的,是实业救国的产物,C说法正确;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孙英德于1866年创办的,三年后转化成近代企业,D说法正确;汉阳铁厂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其产品是用于交换的商品,与③④一致,故B错误,符合题意;民用企业是在“求富”的口号下,为解决军事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而创办的,故A说法正确。
6.1883年《申报》记载:“上海为通商大埠,西人之处此者最多,华人类多效其所为……至于坐马车、登轮舟,华人亦皆以为乐,甚至雪茄之烟衔于口中,弹子之房游于暇日,大餐之馆座客常满,左手持叉右手执刀,以恣大嚼者,皆华人也。……酒则香饼(槟)、茶则加非(咖啡),日用之物皆以一洋字者为佳。”这反映出A.物质生活方面“以洋为尚”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百姓物质生活普遍西化 D.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得不出国人办报的结论,且《申报》也不是国人办的,B错误;由材料所述现象不能得出百姓生活普遍西化的结论,C错误;D项题干信息无从体现;由“雪茄之烟衔于口中”“左手持叉右手执刀”等信息可以看出A项正确。
7.对下面漫画所反映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处理国家关系的最高准则B.该事件是英、日在远东地区争夺的体现C.在俄、英、法的干涉下中国成功赎回了“鱼”D.该事件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该漫画反映的是三国干涉还辽。三国是俄、德、法,它们当时在欧洲剑拔弩张,但在中国问题上又联手制约日本,故A正确,B、C错误。日本是在一战期间才独霸中国的,华盛顿会议后独霸局面被打破了,故D错误。
8.某次战役中,八路军总部按照军委指示,立即指挥所属各部,首先“在敌人的后方,特别是在其主要联络线上积极行动起来,断其交通,绝其供给……减少对正面战斗的威力”,这迫使日军不得不从前线或后方抽调相当数量的部队,维护其交通线,有效地分散了敌人正面作战的攻击力量。关于这次战役说法正确的是A.是针对日军对根据地“扫荡”、“蚕食”和“清乡”的有力回击B.与第一次国共合作一样,国共两党的军队进行了很好的合作C.该战役属于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D.爆发于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之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由题目信息可知,国共两党进行了很好的配合,该战役应该属于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A说的是百团大战,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B错误;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才对日、德、意三国正式宣战,D错误。
9.罗马法规定,在物品所有权转移时可采用“拟诉弃权”的方式,即买卖双方当事人持买卖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亲自到裁判官(法官)面前,买受人充当原告,出卖人充当被告,伪称诉讼,由原告手持标的物或者象征物,并声称:“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被告(出卖人):“你对原告的主张有无异议?”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原告(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这说明当时A.罗马人买卖物品必须接受裁判官的裁决B.罗马法中形式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内容则是次要的C.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D.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比较完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在物品所有权转移时可以采用“拟诉弃权”的方式,并不是必须采用,A错误;题干反映了罗马法比较注重程序、缺乏灵活与变通,说明是公民法,C、D不符合公民法的特点,B正确。
10.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共和党为了谋求连续执政,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五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受到国会的弹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国会是美国国家的权力核心B.尼克松谋求连任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C.该事件是美国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的体现D.尼克松也可以解散国会,由新的国会决定其去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代议制的特点。A不符合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中没有总统可以连任两届的规定,这是约定俗成的,B错误;D是英国首相可以做的,美国总统没有此权力。该事件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选C。
11.1911年7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过这样一段话,“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力,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大的变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要维护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利益 B.英国联合法国对付其劲敌德国C.英国旨在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 D.英德矛盾是世界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A、B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D项结论。由“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大的变更”可知C项正确。
12.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基辛格道出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这是美苏关系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C.这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D.这导致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题干反映了美国的冷战思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美苏关系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冷战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故选C。二、综合题:共2题13.“民本”思想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回顾中外思想文化史,“民本”思想自发端之日起,便被视为国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原君》中,黄宗羲首先赞赏了“古之人君”,如尧、舜、禹等“以千万倍之勤劳”忘我地为天下兴公利、除公害。接着笔锋一转说:“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根据材料一说明黄宗羲对儒家思想是如何批判与继承的?用史实说明这种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材料二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根据这种观念,他批评英国的议会制说:“英国人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摘编自刘伟《卢梭直接民主制理论的内在困境》(2)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观点。黄宗羲的思想和卢梭的思想尽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还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它们的不同。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是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克服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局限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以“关注民生、保障民权、发展民主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升华和体现。——摘编自任海燕《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形成和发展“新民本思想”方面的体现。【答案】(1)继承:主张以民为本(民本或民贵君轻);维护君主制。(批判:反对君主专制。影响: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所接受,成为反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如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反对一切君主制,并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2)观点:主权在民,主权不可转让;反对代议制,主张雅典式直接民主。不同①对君主制的态度不同。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但不否定君主制;卢梭批判封建君主制度。②所推崇的政体不同。黄宗羲维护封建制度;卢梭极力反对封建君主制和贵族制,主张建立古希腊雅典城邦那样的直接民主制。③对“民主”内容的阐释不同。黄宗羲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卢梭直接打出“主权在民”的鲜明旗帜。④对后世的影响不同。黄宗羲的思想仅仅是给中国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卢梭的思想不仅直接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后来民主共和国的发展制定了一套完整、精密的理论框架。(3)政治: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满足了人们当家作主的愿望;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1982年修改宪法,使其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经济:实行改革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教育:推行“双百”和“二为”方针;制定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和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等。【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卢梭的思想和新中国成立后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内容。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内容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史实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内容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比较黄宗羲和卢梭的思想,不仅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还要结合所学知识,否则答案要点不全面。第(3)问,紧紧抓住“新民本思想”的内涵,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回答。
14.各国经济政策往往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在阐述新经济政策时,把新经济政策划分为两个时期,认为如果从1921年开始的第一个时期必须从农业开始来发展工业的话,那么,从1926年就进入了“直接工业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必须从属于这个问题。——摘编自陈榕《“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从1926年进入“直接工业化时期”的背景。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有哪些不同?材料二二战后的一个时期,英国奉行凯恩斯主义,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加以干预。一方面它为英国创造了短暂的繁荣;另一方面,从长期看,也给英国带来了灾难。政府开支过大,财政入不敷出,企业税收不堪重负,银根被迫一松再松,由此带来了生产停滞,物价飙升,通胀一发不可收拾。……此时撒切尔夫人站了出来,大声疾呼:英国应回归亚当·斯密的传统,还经济以充分的自由,切实保障人民工作的权利、花钱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总之,要使政府成为经济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摘编自《撒切尔夫人的“货币主义试验”》(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英国经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撒切尔夫人是如何让英国回归亚当·斯密的传统的?材料三1952—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根据材料三归纳1952—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答案】(1)背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当时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不同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西方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通过对外掠夺和贸易积累大量资金;市场经济体制对工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特点: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私有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回归:放弃凯恩斯主义,改行货币主义政策,推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由国家干预向经济自由主义转变。(3)特点: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1952—1978年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经济基础薄弱;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等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1978年后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冷战结束后有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等。(4)启示:经济政策或体制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抓住机遇,不断发展;重视教育、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等。【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二战后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等知识点。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苏联工业化的特点教材上写得比较清楚,西方工业化的特点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苏联工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功在哪里叶宝荣》课件
- 2024版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某服装企业购买土地使用权3篇
- 财务销售分析报告范文
- 摩托车交易合同协议书
- 《对乙酰氨基酚生产》课件
- 《工程招标流程》课件
- 围挡制作安装合同范本模板
- 《对财富的认识图》课件
- 个人部分股权转让协议书
- 铝材供应链优化合同(2024年)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家长会
- 马及时《王几何》课文原文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 逆向思考的艺术
- 《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ppt
- 广东常用的100种植物
- 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并发症及防治.ppt
- 《计量经济学》超全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输电线路设计知识讲义
- 意大利汽车零部件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