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F螂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2.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它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开启

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下落过程中,以下列哪一物体为参照物,着陆器是静止的

A.地球B.月球C.巡视器D.太阳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5.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

6.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dmB.普通中学生走路的速度约为5km/h

C.酒精灯点燃后外焰温度约为95℃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舞台激光束

错位的“铅笔”

反光镜中的像

D.水中的“倒影”

8.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

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9.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

A.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I,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若/小于I,则凸透镜从此位置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物体,它们的运动路程之比为1:3,运动时间之比为1:4,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3:4B.4:3C.12:1D.1:12

12.如图,烧杯中和试管内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当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最终发现烧杯中液

体沸腾了,而试管中液体始终没有沸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一定比烧杯中液体的沸点高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一定比烧杯中液体的沸点低

C.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与烧杯中液体的沸点可能相等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C

(1)图中A是禁鸣标志,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因为发生了,禁鸣是在_______处控制噪声,

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产生的;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200m,至少需要—s;

(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

立、的实像.当汽车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所成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这是

现象;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打开空调,小水珠马上

消失了,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5.试根据所学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孔成像是由造成的;

(2)身高1.6m的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

的大小将―;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图;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图,该图中的透

镜对光线有作用.

=>>

甲乙丙丁

16.元旦假期,贝贝同学一家坐轿车去梅兰芳公园游玩.(1)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贝贝是的,以

开车的爸爸为参照物,贝贝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她站在水池边的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现象,她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这

是光的现象,此现象是光从射入造成的;

(3)展厅里的电视上在播放着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精典剧目《贵妃醉酒》,电视遥控器是通过(选填

“紫外线”或“红外线”)来控制电视的,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贝贝被深深感染了,这是

因为梅兰芳大师的与众不同,该乐曲是通过传入贝贝耳朵的.

17.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

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在

0〜2s内,小车处于状态,2s〜5s内,小车处于状态(以上两空选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

线运动”或“静止”);5s〜7s内,小车以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m/s.(保留两位小数)

18.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从棱镜的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透过棱镜的光路图;

()

(2)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

(3)请在丙图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

19.端午节小明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在外地的外婆.已知火车长20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一

条隧道时,小明测得自弓通过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90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求:

(1)此隧道有多长?

(2)该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多少时间?

20.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

到站时刻7:257:427:588:38

发车时刻7:007:277:447:59

路程/km084126165301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保留两位小数)

(2)列车从上海到苏州和从常州到南京,哪一路段运行的较快?请通过计算比较.

21.如图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s;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22.小明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EN尸是用两块纸板E和尸连接起来的,可绕ON折

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KVP与平面

镜一放置,并使纸板E和纸板F在—.

(2)小明根据图示实验数据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若让一束光沿80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方向射出.

23.小凡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分析图乙所示图像,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

(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的“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24.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

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一℃;

(2)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min;

(3)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一(选填“晶体”或“非

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一;

(4)图丙中第lOmin时,物质处于态.

25.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o排

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

同时还能比较大小关系。

(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

子的连线与镜面____,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

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

的像。

26.在做“探究充满水的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n

80cms/cm

F

60cm

40cm

20cm

OOcm

(1)此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器材有刻度尺和—;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方案是:选取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的。点作为计时起点,在玻璃管上以。点为起点

每隔20cm做一标记(如图甲),用秒表测出气泡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

()

由实验可知,气泡做—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区间s7cm0-2020-4040-6060-80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10101010

(3)小华的实验方案如下:将米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玻璃管放置,拍摄气泡运动的视频,在视频中每隔10s

截取气泡的位置图片,合成了丙图所示的图片(与频闪照片原理相同).由图片可知,气泡从A点运动到F

点的平均速度为cm/s.

(4)对于小明和小华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母牛的是—.

A.小明方案中,每个区间的距离必须相等

B.小明方案中,若从O点起每隔10cm做一标记,则得出的运动规律更接近气泡实际运动情况

C.与小华方案相比,小明的方案中时间测量的误差比较大

D.与小明方案相比,小华的方案能反映气泡全程的运动的情况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图乙

(1)实验时应调节烛焰中心、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在A、B位置如图甲所示,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

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可能的原因是,凸透镜固定在B不动,蜡烛从A向左移一格,如图甲所示,

为在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3)如图乙所示,当蜡烛、凸透镜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应是倒立、的实像,

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4)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方移动(选填“上”或

“下”);

(5)小明想利用下列LED发光字来研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下列汉字适合做LED光源的是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故A正确;

B.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C正确;

D.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

传递信息和能量。故D错误。

故选D。

2.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

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详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A正

确;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水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B.错误;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

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D.“己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

A.

【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

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它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开启

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下落过程中,以下列哪一物体为参照物,着陆器是静止的

A.地球B.月球C.巡视器D.太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所选的参照物,如果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则运动,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则

静止.

【详解】嫦娥四号探测器(它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成功降落于月球背在下落过程中,

而以地球,太阳,月亮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探测器是运动的.而以巡视器为参照物,着陆器是静止的.故

选C.

4.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答案】c

【解析】

【详解】前三次的测量结果中准确值是相同的,只有估计值不同,这都是有效的,第四次的测量结果中准确值

与其他三个不同,所以这个记录是错误的,无效的,物体的长度为前三次记录的平均值:

12.34cm+12.36cm+12.35cm_,_

---------------------------------------=12.35cm

3

5.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来分析此选项.光从空气垂直水

面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即传播方向不变.

(4)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

【详解】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B.漫反射同样遵守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

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故B正确;C.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一定小

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D.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

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折射规律,特别要清楚光的折射现象,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及入射角与

折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6.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dmB.普通中学生走路的速度约为5km/h

C.酒精灯点燃后外焰温度约为95℃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

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详解】A.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2cm,在2.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普通中学生走路的速度约为5km/h大约是1.3m/s,故B符合实际;

C.酒精灯点燃后外焰温度约为400℃~500C,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B.错位的“铅笔”

C.反光镜中的像

D.“倒影”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

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

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详解】A、追光灯射出的光柱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错位的“铅笔”,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正确;

C、汽车反光镜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8.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

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②③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被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

【详解】玩具鹦鹉紧靠凸透镜,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

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故三个像的顺序为③①②,故选D.

9.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A.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答案】C

【解析】

【详解】白雾是小水滴,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在剧场内的每个地方都存在着水蒸气,为

什么只有舞台这个地方的水蒸气会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因为喷洒的干冰迅速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而升华

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造成周围温度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即为我们看到的“白雾”。

故选Co

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I,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若/小于I,则凸透镜从此位置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根据凸透镜远

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可推断焦点在光斑之前,从而判断焦距.

【详解】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时,即像距为1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

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

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后,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1,故选A.

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物体,它们的运动路程之比为1:3,运动时间之比为1:4,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3:4B,4:3C.12:1D.1:12

【答案】C

【解析】

【详解】已知。:,2=1:4,$1:$2=3:1,

根据v=±得,它们的速度之比:

t

匕_1_3G_$1I_34_12

--ZX-ZN-ZX-.

v2鱼%S,524111

故选C.

【点睛】重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类似这样题中给的条件为数据的比,只要将比的前、后项分别代入公式计

算即可.

12.如图,烧杯中和试管内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当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最终发现烧杯中液

体沸腾了,而试管中液体始终没有沸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一定比烧杯中液体的沸点高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一定比烧杯中液体的沸点低

C.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与烧杯中液体的沸点可能相等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详解】因为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烧杯内的液体沸腾,但温度不再升高,

试管内的液体始终没有沸腾,说明试管中液体达到沸点,但没有热传递不能继续吸热,则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与烧杯内的液体的沸点可能相等.故选C.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

C

(1)图中A是禁鸣标志,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因为发生了,禁鸣是在_______处控制噪声,

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_______产生的;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一,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200m,至少需要—s;

(3)图中C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

立、的实像.当汽车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所成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漫反射(2).声源(3).振动(4).进此小区汽车最大速度为5km/h(5).144

(6).缩小(7).变小

【解析】

【分析】

(1)减弱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Q

(2)图2所示目前指示的车速5km/h,根据v=-的推导公式t=一,进行计算以这样的速度行驶200m需要的

tv

时间.

(3)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详解】(1)图中A是禁鸣标志,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此标志是由于标志反射的光线进入了人的眼睛.发

生了漫反射的缘故.禁鸣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鸣叫的笛声是由汽车喇叭的振动产生的;

(2)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汽车最大速度不能超过5km/h,

ss02km

由v=—可得,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200m时间t=-=------=0.04h=144s;

tt5km/h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景物时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汽车远离摄像头过程中,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汽车远离过程中所称的像变小.

14.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这是

现象;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打开空调,小水珠马上

消失了,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⑴.液化(2).内表面(3).汽化

【解析】

【分析】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2)小水珠附着在

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

着在外表面.

【详解】(1)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

璃的外表面;

(2)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

面.

冬天,打开空调,车内温度升高,小水珠马上消失了,这汽化现象.

15.试根据所学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孔成像是由造成的;

(2)身高1.6m的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

的大小将;

(3)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图;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图,该图中的透

镜对光线有作用.

=>>

甲乙丙丁

【答案】(1).光沿直线传播⑵.2(3).不变(4).甲(5).T(6).发散

【解析】

【分析】

(1)光的直线传播;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详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形成的是倒立的实

像.

(2)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高1.6m;

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芳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所以小芳和小芳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2m.小芳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小芳的大小有关,跟小芳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

小芳远离平面镜时,小芳像的大小不变.

(3)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

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因此图丁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6.元旦假期,贝贝同学一家坐轿车去梅兰芳公园游玩.(1)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贝贝是的,以

开车的爸爸为参照物,贝贝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她站在水池边的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现象,她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这

是光的现象,此现象是光从射入造成的;

(3)展厅里的电视上在播放着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精典剧目《贵妃醉酒》,电视遥控器是通过(选填

“紫外线”或“红外线”)来控制电视的,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贝贝被深深感染了,这是

因为梅兰芳大师的与众不同,该乐曲是通过传入贝贝耳朵的.

【答案】(1).运动(2).静止(3).反射(4).折射(5).水(6).空气(7).红外线

(8).响度(9).音色(10).空气

【解析】

【分析】

(1)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

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2)掌握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

电视遥控器.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详解】(1)贝贝一家乘车去游玩,以路边树木为参照物,贝贝和树木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贝贝

是运动的.以开车的爸爸为参照物,爸爸和贝贝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贝贝是静止的.

(2)站在湖边的贝贝同学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即平面镜成像,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

大的虚像.

(2)贝贝欣赏水中游玩的鱼,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

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3)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遥控电视,调节电视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

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

贝贝被深深感染了,这是因为梅兰芳大师的音色与众不同,该乐曲是通过空气传入贝贝耳朵的.

17.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

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在

0〜2s内,小车处于状态,2s〜5s内,小车处于状态(以上两空选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

线运动”或“静止”);5s〜7s内,小车以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m/s.(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2).静止(3).20⑷.8.57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在5s和7s内的距离,根据公式v=上可求小车的平均速度.

t

(2)物体受平衡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路程与时间图象是斜向上的直线时,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1),由图像可以看出。〜2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图象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所以此过程中

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2s〜5s,小车通过的路程为零,说明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40加

在5s~7s内通过的路程为s=60m-20m=40m,时间t=2s,所以该时间段小车的速度v=-------=20m/s,

2s

此时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此时小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s60〃t

小车行驶的路程是60m,所用的时间是7s,根据速度公式v=—=------仪8.75m/s.

t7s

三、解答题

18.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从棱镜的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透过棱镜的光路图;

(2)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

【解析】

【分析】

(1)本题是有关折射光路图的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3)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

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作图.(4)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

图.(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互换,即像物

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些关系作出物体AB的像.

【详解】(1)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注意先做出法线,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

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3)根据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点的对称点",同理作出B点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

的像.如下图:

19.端午节小明和爸爸坐火车一起去探望在外地的外婆.已知火车长20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通过一

条隧道时,小明测得自已通过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90s.假设火车一直匀速行驶,求:

(1)此隧道有多长?

(2)该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多少时间?

【答案】(1)1800(2)100

【解析】

【分析】

(1)火车的速度等于人的速度,及人通过隧道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隧道长.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之和,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

要的时间;

【详解】(l)v=72km/h=20m/s=v小明,小明测得自己通过此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90s.则由v=士得,此隧道的长

s=vt=20m/sx90s=180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s=s隧道+s车=1800m+200m=2000m,由v=上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s2000m

t=-=-------=100s.

v20m/s

20.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

到站时刻7:257:427:588:38

发车时刻7:007:277:447:59

路程/km084126165301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保留两位小数)

(2)列车从上海到苏州和从常州到南京,哪一路段运行的较快?请通过计算比较.

【答案】(l)184.29km/h;(2)南京段运行的较快

【解析】

【分析】

(1)求出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所需的时间;再从列车时刻表找出由上海到南京的路程,利用丫=上,求列车

t

的平均速度;

(2)根据时刻表得出两段的运行时间和路程,利用v=上计算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t

【详解】(1)列车由上海到南京的时间:

t=8:38-7:00=lh38min;

上海到南京的路程:s=301km,

上海到南京的平均速度:

301km

v=—«184.29km/h

(2)上海到苏州的时间t'=7:25-7:00=25min,路程s'=84km,

上海到苏州的平均速度:

£=84tan=h

「"h;

60

常州到南京的时间t”=8:38-7:59=39min,路程s"=301km-l65km=136km,

常州到南京的平均速度:

v"=—=-226.7km/h

伊;

60

比较可知,列车从常州到南京运行的快.

21.如图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s;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解析】

【分析】

(1)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

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从。刻度线量起的,读出末端的刻度值,既为物体的

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详解】⑴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I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

间,偏向“4”一侧,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

指针在37.5s处,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min37.5s=217.5s.

(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0.00cm对

齐,右侧与2.7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73cm-0.00cm=2.73cm;

22.小明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仍不是用两块纸板E和尸连接起来的,可绕ON折

转.

(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与平面

镜一放置,并使纸板E和纸板尸在—.

(2)小明根据图示实验数据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一.

(3)若让一束光沿8。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一方向射出.

【答案】(1).垂直(2).同一平面(3).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不能得到普遍结论(4).OA

【解析】

【分析】

掌握平面经成像的特点.据此分析.

【详解】(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ENF

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并使纸板E和纸板F在同一平面内.

(2)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合理;因为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F

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3)让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向镜面,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

光线方向射出,表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3.小凡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分析图乙所示图像,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

(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的“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答案】(1).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2).不变(3).液化

【解析】

【分析】

(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之一: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要掌握沸点的概念,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3)通过观察图象,观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分析出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保持不变的;

(4)形成的白汽是液化现象.

【详解】(1)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图中的错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杯底.

⑵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从第7分钟水开始沸腾,虽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的“白气”,是大量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24.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

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min;

(3)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选填“晶体”或“非

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4)图丙中第lOmin时,物质处于态.

【答案】(D.-14(2).10(3).晶体(4).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5).固液共存

【解析】

【分析】

(1)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分度值,并注意示数在零上还是在零下.

(2)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1)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温度计示数往上越来越小,是0℃以下,示数是-14℃;

(2)由丙图可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全部熔化完,持续了lOmin.

(3)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晶体,冰从开始熔化,

到全部熔化完.不断地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冰室晶体.

(4)图丙中第lOmin时,在BC段是熔化过程,即第lOmin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5.小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

(1)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排

除问题后,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

同时还能比较大小关系。

(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

子的连线与镜面____,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移去棋子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片上没有棋子A的

像,说明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4)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

的像。

【答案】(1).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2).像与物(3).垂直(4).虚(5).能

【解析】

【详解】(1)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棋

子B,都无法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移动棋子B,使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能确定棋子A经平面镜所成像的位置,同时还能

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2)用铅笔画出平面镜及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并画出棋子A和棋子B位置的连线,经测量发现:两棋

子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两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因为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移走B棋子,将一张白卡片放在B棋子原来

所在的位置,不能直接从白卡片上观察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

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棋子A的像。

26.在做“探究充满水的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

n

80cms/cm

F

60cm

40cm

20cm

OOcm

(1)此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器材有刻度尺和—;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方案是:选取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的。点作为计时起点,在玻璃管上以。点为起点

每隔20cm做一标记(如图甲),用秒表测出气泡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

请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1图像.

()

由实验可知,气泡做—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区间s7cm0-2020-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