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_第1页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_第2页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_第3页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_第4页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手册TOC\o"1-2"\h\u13127第1章引言 4327551.1研究背景与意义 4263591.2管理目标与原则 424702第2章旅游景区环境卫生规划 4264022.1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55532.1.1垃圾分类与收集设施 5301302.1.2公共卫生间设施 5312652.1.3清洁工具与设备 523042.1.4环保宣传设施 5189622.2环境卫生服务设施布局 5141402.2.1垃圾收集点布局 5128752.2.2公共卫生间布局 5159772.2.3清洁工具与设备存放点布局 549592.3环境卫生保障体系建设 553712.3.1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623952.3.2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培训 642422.3.3环境卫生监督检查 677052.3.4游客环保教育与引导 623404第3章保洁队伍建设与管理 6172573.1保洁人员招聘与培训 6303383.1.1招聘标准 6315493.1.2招聘流程 6136723.1.3培训内容 616603.1.4培训方式 6190593.2保洁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 6305053.2.1岗位职责 6278153.2.2考核标准 7104933.2.3考核流程 7118993.3保洁人员激励与保障措施 7316623.3.1激励措施 749943.3.2保障措施 717516第4章环境卫生清扫与保洁 793234.1清扫保洁作业规范 7226304.1.1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按时到岗,着装整洁,佩带工作证。 7317414.1.2清扫保洁工作应按照先外围后内部的顺序进行,保证景区环境卫生的整洁。 7246584.1.3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 7238004.1.4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保证垃圾正确分类投放。 8259284.1.5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腐蚀性的清洁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881964.2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选择 8188074.2.1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的选择应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和清扫保洁需求进行。 85364.2.2常用的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有: 8131774.2.3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应定期检查、维护、消毒,保证其正常使用。 8243094.3特殊区域清扫保洁措施 8269644.3.1特殊区域包括:卫生间、餐饮区、休息区、观景台等。 81754.3.2卫生间清扫保洁措施: 8164854.3.3餐饮区清扫保洁措施: 8134074.3.4休息区、观景台清扫保洁措施: 8127474.3.5针对不同季节、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清扫保洁措施,保证景区环境卫生整洁。 85483第5章垃圾分类与处理 8243355.1垃圾分类制度与标准 9194665.1.1制定垃圾分类制度 9289505.1.2分类标准 984285.2垃圾收集与运输 9193655.2.1垃圾收集 959435.2.2垃圾运输 987025.3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918335.3.1垃圾处理 975125.3.2资源化利用 1018216第6章公共卫生设施管理 1031496.1公共卫生间管理 1076956.1.1功能区域划分 1026676.1.2卫生间设施配置 10207076.1.3卫生间清洁与消毒 10188216.1.4节水节能措施 10285236.1.5管理人员培训 10129376.2垃圾箱及废物箱管理 10241166.2.1垃圾分类设置 104666.2.2垃圾箱布局 10210016.2.3垃圾清运与处理 11254356.2.4垃圾箱清洁与维护 11204656.3环保宣传设施管理 11300146.3.1宣传设施设置 1177096.3.2宣传内容更新 1129066.3.3宣传设施维护 1113697第7章环境卫生监督与检查 1195087.1监督检查制度建立 112277.1.1制定监督检查制度的原则 11201947.1.2监督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 12239677.2监督检查内容与方法 12127757.2.1监督检查内容 12131877.2.2监督检查方法 12295767.3环境卫生问题整改与反馈 12256927.3.1整改措施 12166117.3.2反馈机制 126455第8章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对 1355508.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 13251878.1.1预案制定原则 13324208.1.2预案制定内容 1322238.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13236378.2.1预警与信息报告 1385778.2.2启动应急预案 1344388.2.3应急处置措施 13175898.3突发事件后期恢复与重建 1479868.3.1清理与恢复 14313338.3.2评估与总结 1439658.3.3重建与改进 1426637第9章环境卫生宣传教育与培训 14130599.1环保意识培养与教育 14162929.1.1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14201999.1.2环保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14185919.1.3环保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14205159.2环境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 14230409.2.1环境卫生基础知识 1481589.2.2垃圾分类与处理 1555929.2.3环境卫生设施操作与维护 15182689.2.4环境卫生应急预案 15312099.3旅游景区环境卫生宣传活动策划 15185949.3.1宣传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15139019.3.2宣传活动的主题与形式 15309739.3.3宣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55809.3.4宣传活动的效果评估 1521782第10章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51040110.1环境卫生管理效果评估 151694110.1.1评估指标体系 15420410.1.2评估方法 16376910.1.3评估结果分析 162756110.2环境卫生管理经验总结与分享 162163110.2.1成功经验总结 161778210.2.2经验分享与推广 161250410.3环境卫生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161275110.3.1创新发展理念 161120710.3.2技术创新与应用 161349810.3.3管理模式创新 161152210.3.4政策制度创新 162552410.3.5人才培养与激励 16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部分旅游景区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如环境卫生意识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因此,加强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景区环境卫生水平,对于提升我国旅游景区整体品质、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管理目标与原则(1)管理目标本手册旨在为旅游景区管理者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环境卫生管理方法,使景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为游客创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2)管理原则(1)综合治理原则: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应从源头治理、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等多个环节入手,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2)依法管理原则: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景区环境卫生的管理,保证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3)以人为本原则:关注游客需求,提高景区环境卫生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4)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证景区环境卫生质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5)全员参与原则:加强景区内部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环境卫生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6)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持续提高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第2章旅游景区环境卫生规划2.1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旅游景区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是保证景区环境整洁、优美的前提。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2.1.1垃圾分类与收集设施规划应充分考虑景区产生的各类垃圾,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包括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袋等。设施的数量和分布应根据游客数量、景区面积及游览路线合理配置。2.1.2公共卫生间设施景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公共卫生间,并保证其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卫生干净。卫生间内应配备洗手池、卫生纸、烘手机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2.1.3清洁工具与设备景区应配置相应的清洁工具和设备,如扫把、拖把、清洁车等,以满足日常清洁工作的需要。2.1.4环保宣传设施在景区设置环保宣传牌、标语等,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引导游客参与景区环境卫生保护。2.2环境卫生服务设施布局景区环境卫生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助于提高环境卫生管理的效率。以下是布局方面的建议:2.2.1垃圾收集点布局垃圾收集点应设在游客活动密集区域,如景点入口、休息区、餐饮区等,便于游客投放垃圾。2.2.2公共卫生间布局公共卫生间应设在游客易于到达的地方,如主要游览线路、餐饮区、休息区等,方便游客使用。2.2.3清洁工具与设备存放点布局清洁工具与设备存放点应设在景区易于管理、便于快速响应的区域,如景区服务中心、主要景点等。2.3环境卫生保障体系建设景区环境卫生保障体系建设是保证景区环境卫生质量的关键。以下为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2.3.1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制定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机制。2.3.2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培训对景区环境卫生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2.3.3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建立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景区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3.4游客环保教育与引导开展游客环保教育活动,引导游客参与景区环境卫生保护,共同维护景区环境整洁。第3章保洁队伍建设与管理3.1保洁人员招聘与培训3.1.1招聘标准保洁人员的招聘应严格按照景区的用人标准,注重应聘者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应聘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文化素养,以保证景区环境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3.1.2招聘流程招聘保洁人员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发布招聘公告、报名、资格审查、面试、体检等环节,选拔合适的人员。3.1.3培训内容对新入职的保洁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环保意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内容。3.1.4培训方式采用理论培训与实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保洁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3.2保洁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3.2.1岗位职责(1)负责景区内环境卫生的日常清洁工作;(2)遵守景区管理制度,按时完成工作任务;(3)爱护环境卫生设施,节约使用清洁用品;(4)及时报告景区环境卫生问题,协助处理突发状况;(5)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3.2.2考核标准对保洁人员的考核从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3.2.3考核流程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保洁人员进行全面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晋升、解聘的重要依据。3.3保洁人员激励与保障措施3.3.1激励措施(1)设立优秀保洁员奖项,对表现突出的保洁员给予表彰和奖励;(2)提供晋升通道,鼓励保洁员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3)开展技能竞赛,激发保洁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3.3.2保障措施(1)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保障保洁员的合法权益;(2)为保洁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保证工作安全;(3)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关注保洁员的身心健康;(4)设立员工关爱基金,为保洁员提供临时救助。第4章环境卫生清扫与保洁4.1清扫保洁作业规范4.1.1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按时到岗,着装整洁,佩带工作证。4.1.2清扫保洁工作应按照先外围后内部的顺序进行,保证景区环境卫生的整洁。4.1.3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步骤:(1)先将垃圾、杂物捡拾干净;(2)使用扫把、拖把等工具清扫地面;(3)对公共设施、座椅、垃圾箱等部位进行擦拭;(4)对绿化带、花坛等区域进行拔草、修枝等养护工作。4.1.4清扫保洁工作人员应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保证垃圾正确分类投放。4.1.5清扫保洁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腐蚀性的清洁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2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选择4.2.1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的选择应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和清扫保洁需求进行。4.2.2常用的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有:(1)扫把、拖把、垃圾铲、垃圾桶等基本清扫工具;(2)高压水枪、清洗机、吸尘器等高效清扫设备;(3)消毒剂、清洁剂、垃圾袋等清洁用品。4.2.3清扫保洁设备与工具应定期检查、维护、消毒,保证其正常使用。4.3特殊区域清扫保洁措施4.3.1特殊区域包括:卫生间、餐饮区、休息区、观景台等。4.3.2卫生间清扫保洁措施:(1)定期冲洗、消毒马桶、小便池等设施;(2)及时清理洗手池、地面水渍;(3)定期更换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4.3.3餐饮区清扫保洁措施:(1)做好餐前、餐后餐桌的清洁工作;(2)定期清理厨房、餐厅卫生死角;(3)保证餐厨垃圾的分类投放。4.3.4休息区、观景台清扫保洁措施:(1)保持地面、座椅、护栏等设施的清洁;(2)定期清理绿化带、花坛内的垃圾;(3)注意观景台的玻璃、栏杆等设施的擦拭,保证游客视线清晰。4.3.5针对不同季节、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清扫保洁措施,保证景区环境卫生整洁。第5章垃圾分类与处理5.1垃圾分类制度与标准5.1.1制定垃圾分类制度为加强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景区应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景区实际情况,明确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5.1.2分类标准垃圾分类应遵循以下标准:(1)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纺织品等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2)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管、废油漆、过期药品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废弃物。(3)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果皮、蔬菜叶等有机废弃物。(4)其他垃圾:包括难以归入以上三类的废弃物。5.2垃圾收集与运输5.2.1垃圾收集景区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桶,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标识,方便游客投放。同时加强景区内员工的垃圾分类培训,保证垃圾分类正确投放。5.2.2垃圾运输垃圾运输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运输:对不同类别的垃圾采用专用的运输车辆和容器,避免混装。(2)密封运输:保证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不泄漏、不扬尘,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定时运输:根据景区垃圾产生量,合理安排垃圾运输频次,保证垃圾及时清理。5.3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5.3.1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类处理:对不同类别的垃圾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提高处理效率。(2)环保处理: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降低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3)减量化处理:通过压缩、粉碎等手段,减少垃圾体积,降低运输和处理成本。5.3.2资源化利用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具有资源化利用价值的垃圾,应进行以下处理:(1)可回收物:送往专业回收机构进行资源化利用。(2)厨余垃圾:通过堆肥、发酵等技术,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景区绿化。(3)其他垃圾:在保证环保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第6章公共卫生设施管理6.1公共卫生间管理6.1.1功能区域划分根据旅游景区的人流量和需求,合理划分公共卫生间内各功能区域,保证游客使用便利、卫生安全。6.1.2卫生间设施配置公共卫生间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镜子、纸巾盒、烘手机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6.1.3卫生间清洁与消毒制定卫生间清洁与消毒制度,明确清洁频次、清洁方法和消毒剂使用规范。清洁工作应做到及时、彻底,保证卫生间内无异味、无污渍。6.1.4节水节能措施在卫生间设计中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降低水资源消耗。同时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灯光、通风等设施的自动调节,降低能耗。6.1.5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对公共卫生间的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保证游客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6.2垃圾箱及废物箱管理6.2.1垃圾分类设置根据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合理设置垃圾箱及废物箱,明确各类垃圾的投放要求,引导游客进行垃圾分类。6.2.2垃圾箱布局根据景区人流量和景点分布,合理规划垃圾箱布局,保证游客在景区内便捷地投放垃圾。6.2.3垃圾清运与处理制定垃圾清运与处理制度,保证垃圾箱内垃圾及时清理,减少垃圾在景区内的滞留时间。同时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降低对环境的影响。6.2.4垃圾箱清洁与维护定期对垃圾箱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垃圾箱外观整洁、无异味。对损坏的垃圾箱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其正常使用。6.3环保宣传设施管理6.3.1宣传设施设置在景区内合理设置环保宣传设施,如宣传栏、宣传牌、电子显示屏等,宣传环保知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6.3.2宣传内容更新定期更新环保宣传内容,保证宣传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宣传内容应结合景区特色,生动有趣,易于游客理解和接受。6.3.3宣传设施维护加强对环保宣传设施的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避免影响游客参观体验。对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持景区整体环境美观。第7章环境卫生监督与检查7.1监督检查制度建立为了保证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制度。本章首先对监督检查制度进行阐述。7.1.1制定监督检查制度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监督检查制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实用性原则:监督检查制度应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3)全面性原则:监督检查制度应涵盖景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各个方面。(4)动态调整原则:监督检查制度应根据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7.1.2监督检查制度的主要内容(1)明确监督检查的主体和责任。(2)规定监督检查的时间、频次和范围。(3)制定监督检查的标准和程序。(4)建立环境卫生问题整改和反馈机制。7.2监督检查内容与方法7.2.1监督检查内容(1)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完好性和使用情况。(2)环境卫生保洁工作的落实情况。(3)废弃物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情况。(4)景区内餐饮、购物等经营单位的环境卫生管理情况。(5)游客环境卫生行为的宣传教育及引导情况。7.2.2监督检查方法(1)现场检查:对景区环境卫生状况进行实地查看。(2)资料查阅:查阅景区环境卫生管理相关资料、记录和报告。(3)访谈调查:与景区工作人员、游客等进行交流,了解环境卫生管理的实际情况。(4)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游客对景区环境卫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7.3环境卫生问题整改与反馈7.3.1整改措施(1)对监督检查中发觉的环境卫生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2)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3)加强对整改过程的跟踪和指导,保证整改措施落实到位。7.3.2反馈机制(1)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问题反馈渠道,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2)对整改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向社会公示。(3)根据整改效果,调整和优化环境卫生管理措施。(4)广泛听取游客意见,不断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第8章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对8.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8.1.1预案制定原则为有效应对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遵循以下原则制定预案:(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科学决策,依法处置。8.1.2预案制定内容(1)明确突发事件类型,如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2)确定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3)制定应急响应级别及启动条件;(4)制定应急资源保障措施;(5)制定应急预警、信息报告与发布程序;(6)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及操作流程;(7)制定应急演练及培训计划。8.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8.2.1预警与信息报告(1)发觉突发事件征兆,立即启动预警机制;(2)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相关信息;(3)密切关注事件发展动态,及时更新预警信息。8.2.2启动应急预案(1)根据事件级别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2)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应急信息。8.2.3应急处置措施(1)迅速开展现场救援,控制事态发展;(2)保证景区内游客安全,必要时组织游客疏散;(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防止次生、衍生事件发生;(4)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保证应急处置需求;(5)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应急处置。8.3突发事件后期恢复与重建8.3.1清理与恢复(1)对受影响区域进行清理、消毒等处理;(2)恢复景区正常经营秩序;(3)加强环境卫生监测,保证景区环境卫生质量。8.3.2评估与总结(1)对突发事件应对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8.3.3重建与改进(1)根据评估结果,对受影响设施进行修复或重建;(2)优化环境卫生管理措施,提高景区环境卫生水平;(3)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提高景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9章环境卫生宣传教育与培训9.1环保意识培养与教育9.1.1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在旅游景区,提高游客和员工的环保意识是保障环境卫生的基础。本节主要阐述环保意识对景区环境卫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环保意识。9.1.2环保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介绍环保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垃圾分类等方面。同时探讨环保教育的有效方法,如课堂讲解、实地参观、互动游戏等。9.1.3环保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例,介绍如何将环保教育与景区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游客和员工的环保行动力。9.2环境卫生知识与技能培训9.2.1环境卫生基础知识介绍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环境卫生问题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使员工掌握环境卫生的基本知识。9.2.2垃圾分类与处理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标准以及处理方法,提高员工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技能。9.2.3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