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鸿门宴(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2022年_第1页
专题05鸿门宴(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2022年_第2页
专题05鸿门宴(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2022年_第3页
专题05鸿门宴(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2022年_第4页
专题05鸿门宴(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2022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鸿门宴》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归纳总结文言字词,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相关人物。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体会性格在政治军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比较赏析项羽和刘邦的两首诗,体会感情和命运的差异,再引入新课对比二人性格。

垓下歌一一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诗是项羽兵困垓下时作,后突围至乌江自刎身亡。这是英雄末路的挽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之士

穷途末路的悲慨。

大风歌一一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诗为刘邦统一天下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它生动地表现了刘邦夺得天下后那种踌躇满志但又忧虑的矛

盾心情。)

二、知人论世

1、作者其人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谈之子。

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十岁便开始诵读古文。二十岁后外出游学,游踪凡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

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

(即《史记》)。后因替降于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

著书,前后14年,完成《史记》。

2、作品《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

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

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

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书中很多流传千古的名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众口银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留侯世家》

不鸣则己,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史记•滑稽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选文背景

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诸侯并起,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便可称王。刘邦用张良的计

策,于公元前206年10月先于项羽入关中,占领咸阳,接受子婴投降,还军霸上,按约可称王。大破秦

军主力的项羽不服,12月,攻破函谷关,驻军戏西,准备进攻刘邦。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

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

“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

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三、整体探讨

1、通译全文

全班分组完成文章的翻译,梳理文言知识。

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

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崂

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

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

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

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

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

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

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

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

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

“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

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

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

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

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

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

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

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

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

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

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

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

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

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

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

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

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

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

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

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

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

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肩膀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

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

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

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

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

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

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

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

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

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

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

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

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

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

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

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

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

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2、梳理文言

(1)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骏”)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拔剑切而陷之(”陷“通“啖”)

(2)词类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于项羽曰(告诉)

不可不语(告诉)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发上指(向上)

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道芷阳间行(抄小路)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E、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F、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后续者)

(3)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嵯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刘邦。今义:现在的人)

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

(4)特殊句式

判断句

①.用“……也”表示判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③.用''为"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籍何以至此?

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沛公军霸上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

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被动句

①.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省略句

为(省介词宾语“之”)击破沛公军

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

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

(5)一词多义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工,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故听之(所以,连词)

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客何为者(w6i,做,干,动词)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6i,做,干,动词)

窃为大王不取也(wdi,认为,动词)

为击破沛公军(wei,替、给,介词)

我为鱼肉(w6i,是,动词)

吾属今为之虏矣(w©i,被,介词)

何辞为(w6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wei,给,介词;第二个“为",wei,动词,成为)

军中无以为乐(wGi,动词,作为)

且为之奈何(wei,对,动词)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6i,是,动词)

君为我呼入(w6i,替,介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ei,给,介词;\v6i,做,动词)

因:

因言日:……(趁机)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具告以事(介词,把)

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长于臣(介词,比)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不然(这样,代词)

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一一《鸿门宴》

珍宝尽有之一一代珠宝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一一到

为之奈何一一代词,指这件事

吾得兄事之一一代词,指他

与之同命一一代词,指沛公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一一结构助词,的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一一代词,指关中

3、梳理情节

通读全文,根据鸿门宴前后过程,按照“宴前一宴中一宴后”三部分,梳理《鸿门宴》中发生的事件。

(-)宴前有关事件

第1段:

(1)无伤告密(2)项王拟战(3)范增劝击

第2段:

(4)项伯夜访(5)张良献计(6)笼络项伯(7)项伯回营

(二)宴中有关事件

第3段:

(8)刘邦谢罪(9)项王留饮(10)范增举玦

(11)项王不应(12)项庄舞剑(13)项伯翼蔽

第4段:

(14)樊哙闯帐(15)项王留饮(16)沛公如厕

(三)宴后有关事件

第5、6段:

(17)沛公回营(18)张良留谢(19)项王受璧

第7段:

(20)无伤被诛

四、赏析人物

1、人物对比

鸿门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司马迁在出场人物的安排上,双方基本对应,并在情节展开中暗示胜负

结局。立足文本,在刘邦和项羽两大阵营中,选择相应人物单挑,看看胜败如何。

(1)第一回合:樊哙VS项庄

项庄只能阵营主帅谋士武士内奸听(范

增)计行刘营刘邦张良樊哙无伤事,不

料被项伯项营项羽范增项庄项伯识破

阴谋,出面干

扰,空有一身好剑法,却不得逞。

樊哙却能审时度势,相机行事,有勇有谋有义气,若论粗中有细,勇中有谋,项庄比不过樊哙,樊哙胜。

⑵第二回合:张良VS范增

张良具大义,有智有勇。当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并劝他“毋从俱死”时,断然拒绝。说“亡去不

义”,可见他是一个重义之人。他请项伯调停、叫樊哙进帐、留谢项王几件事情,无不体现了其智勇、多谋

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

范增虽有远见卓识,洞察形势,办事果断,深谋远虑,但刚愎自用。特别在宴会上挤眉弄眼,举玦三,颇

显小家子气。若他以“亚父”身份,当机立断,先斩后奏,项羽又能奈何!以大义、大智、大勇对小家子

气,张良胜。

(3)第三回合:项伯VS曹无伤

曹无伤通风报信只是加速矛盾公开化,于整个局势“无伤”。

项伯走漏风声,宴会上“挺身而出”,直接打破了范增“项庄舞剑”的阴谋,使整个局面发生逆转。论杀伤

力,曹无伤赶不上项伯,而且项伯是向着刘邦的。

(4)第四回合:刘邦VS项羽

项羽对刘邦,刘邦胜,项羽败。从二人用人、处事、性格三方面比较:

①用人方面:刘邦赢于“用人”,而项羽输于“自大”。

刘邦任人唯贤,贤士谋臣才会对他高度忠诚。比如,鸿门宴前,张良对刘邦表现了高度的忠诚:“今事有急,

亡去不义。”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可以说刘邦集团在鸿门

宴中变被动为主动的一初话可机导演的。谋士贤才在刘邦这里有充分施展的天地。

史料佐证: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

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一—《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刚愎自用造成了最终悲剧。鸿门宴前,范增根据刘邦入关前后变业到其真正目的,提出“急击勿

失”的正确主张。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块,项明不应。鸿门宴后,刘邦逃脱,范增失望愤怒,可见项

羽不会用人,最终孤独被围,己在情理之中。

史料佐证: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史记•陈丞相世家》

②处事方面:刘邦为人宽容,深得民心;项羽心胸狭隘,不得人心。

刘邦心胸宽广,深得人心。在生死做关的选择面前,作为一个与刘邦没有血缘关系的谋士,张良却说出

“亡去不义”的惊人感人之语,除了共图大业,利益相关,刘邦任人唯贤之外,恐怕与张良对刘邦本人魅力与

能力的认可不无关系。

【史料佐证】刘邦到达霸上后,便召集当地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朝的苛刻法

律全部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也为他后来统一天下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项羽心胸狭隘,残暴成性、不得人心。在课文中、与张良忠于刘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项羽甚至得不

到亲叔叔的诚心。项伯不顾全侄儿大业,而以个人情义为重,向刘邦告密,这侧面暗示了项羽终将走向灭

亡。

【史料佐证】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成阳、大肆烧杀、成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关中山河四塞险

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为借口加以拒绝。劝者感叹:

“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项羽闻听此言,即烹杀说话人。项羽心胸狭隘而又不得人心是他

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性格方面:刘邦善用计谋,项羽有勇无谋。

刘邦重“智”。刘邦善用计谋,善观人心。鸿门宴前,巧妙利用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拉拢收买项伯、通过项

伯麻痹项羽。鸿门宴上,刘邦极力奉承项羽、卑躬屈节、并且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紧紧抓住项

羽重“义”的弱点,大做文章。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却牢记在心,回营后“立诛曹无

伤”。如此种种,皆体现了刘邦善用心机。

【史料佐证】比如,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再如,明修栈道,暗度

陈仓;又如,垓下之战时,下令在楚营周围吹起悲歌,哀音重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