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学案文言文阅读(史传体)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3/01/wKhkGWcqUKuAaBp9AACpKimBFFw771.jpg)
![高三: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学案文言文阅读(史传体)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3/01/wKhkGWcqUKuAaBp9AACpKimBFFw7712.jpg)
![高三: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学案文言文阅读(史传体)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3/01/wKhkGWcqUKuAaBp9AACpKimBFFw7713.jpg)
![高三: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学案文言文阅读(史传体)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3/01/wKhkGWcqUKuAaBp9AACpKimBFFw7714.jpg)
![高三: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学案文言文阅读(史传体)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33/01/wKhkGWcqUKuAaBp9AACpKimBFFw7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学案文言文阅读(史传
体)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
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
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三语文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
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翻译方法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
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一一沛公
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
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
“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
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第2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
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II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二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第3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计I教育教学设“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思考:(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
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
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
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领地驾驭阅读材
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
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
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
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
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
第4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
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
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
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
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
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
在。
翻译
1.(09高考全国i卷,语文,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第5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
【答案】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
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
住的有几百家。
【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
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
句注意“合境”和“从而”“居住”为古今异义。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⑴中“相”译为“相互”,“交结”译为“结交”,“未有”
译为“没有不”。(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庶”译为“老百姓”,
“合”译为“全都”,“因”译为“于是”,“数”译为“几”。(庶、合、因、数各1分,
大意2分,共6分)
2.(09高考全国ii卷,语文,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10分)
第6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己。
【答案】
(1)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
足以通行。
(2)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⑴注意“以”“颠沛”“乃”“立”“令”“足”的翻译。⑵注意“若”
“以““其"''耋齿”“屡空比室”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
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
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思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杳理解文言句式和
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颠沛”
为古今异义和“立”、“足”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其”和“耄齿”“比”等词
的落实
3.(09高考北京卷,语文,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第7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答案】c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
【思路分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
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制定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
序。朝堂上当然不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
4.(09高考上海卷,语文,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
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第8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答案】
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翻译: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
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翻译: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
谒、引)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5.(09高考天津卷,语文,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柳以予齐。
【答案】
第9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
交给齐国。
【考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
(1)“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就要译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么和
后文不连贯,且不合常理,因为管仲未到任时齐国也在管理国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理
得好”。这个意思是从与“乱”相对的词义上来理解,所以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治”解
释成“使……治理得好”。“则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其唯”
是两个词,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唯,只有。
(2)“必不吾予也”是一个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式现象,正常的语序应该
是“必不予吾”,还要注意省略现象,就是“予”的对象一一管仲。
(3)“于是”是个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是”,解释
成“在这种情况下”。“生来”也是古今异义词,“生”这里是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
着”;而“来”在这里应该为使动用法,“使……来”,可译成“交来、送来”。“神”文
第10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中有注释一一种[xid,木笼],在句中作动词,用木笼装着。“以予齐”中的“以”是目的
连词,可以为“来给齐国”。
【思路点拨】注意翻译推测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的词义,判断出句式的特征,句子自然就
翻译通了。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6.(09高考重庆卷,语文,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
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2)翻译: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
【答案】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
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解题指导】对举在古文中是常见的。结构相同,语意相近或相反,可以相互参照解释。
此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
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此题容易作答,
较好地体现了文言翻译“信、达、雅”的原则。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
【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第11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解题指导】此题翻译时要明确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才能正确译出文意。重点词“陷、
夫、何以"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7.(09高考广东卷,语文,9)翻译。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日:"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参考答案】
⑵①(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
错了!”
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⑴句注意“向”、“殆”“过”等词的落实,第⑵句注意“许”、“然”、
“壮”等词的落实。
8.(09高考山东卷,语文,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第12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分)
【答案】
(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9.(09高考江苏卷,语文,5)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参考答案】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簌)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第13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
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
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
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
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10.(09高考浙江卷,语文,17)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3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答案】
(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考点】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析】
(1)句中的重要词语‘'释"(舍弃)、“胜”(尽)。
第14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2)句中的重要词语“恐”(担心)、“予”(给),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
置句式的翻译。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
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
11.(09高考辽宁卷,语文,4)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答案】
(1)(5分)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
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2)(5分)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
开厅堂来接待他。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推断主要实词的含义,把握好采分点,理顺句意。第
一句中要注意“嘉”“礼”“异”“效”三处;注意在语境中去推断:嘉一一清洁(品行),
所以要译成赞许,赞扬;(甚)礼,可以判断出,礼应该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厚待、礼待;
第15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异,是高祖的一种看法,应该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他)不一般,很奇特;效,前面的词
是自,自效,不可能是自己仿效自己,所以否定了仿效的词义,那么应该是成效、效果,作
动词,引申为验证、证明
第二句中要注意“笃”、“舆”、“厅事”三个词的解释。“笃”可以联系课文《陈情
表》中的''刘病日笃”句,结合语境可以译出“重,病重”的意思;“舆”,语境中后面有
“送”表明这是一种送的方式,所以作状语,解释成“用车”;“厅事”可以联想到课本中
《口技》中的一句话”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厅事应该为大厅、厅堂之意
【思路点拨】翻译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
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
特别留意。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有了储备,才有了实力,
在做题时才可以加以贯通,还有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12.(09高考湖南卷,语文,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第16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答案】
(1)人不经历磨难,智慧就不明达
(2)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一养活,想不做官也做不到。
(3)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采分点】(1)的“明”,(2)的“仰食于我”(3)的判断句式和两个“者”的含义
的区别。
【思路点拨】三个句子,难度不大。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
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
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13.(09高考湖北卷,语文,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分)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3分)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
【答案】
第17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
吧?
【考点】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各小题的采分点分别为:(1)省略的主语(2)适知除(3)意“被之以
威”倒装被
【思路分析】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反复阅读,可以试着断句,划分节奏,进而理解其大
意;再反复推敲关键字词和所涉及的语法点
14.(09高考福建卷,语文,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5分)译:
⑵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4分)译:
【参考答案】
⑴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⑵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18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方法之一。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
的出发,古代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
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
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
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题大都让考生直接翻译句子。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句式和用法”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等级为b级。
第1小题,“且”“宁……耶”“以”“忧”为得分点,“且”译为“况且”,“宁……
耶”译为“怎么能……呢”或“难道能……吗”,“以”译为“因为”,“忧”在此处为使
动用法,译为“使……担忧”“让……担忧”。重点考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两
个考点。
第2小题,“诣”“代”“匿”及省略句式为得分点,“诣”译为“前往”,“代”译
为“代替”,“匿”译为“藏匿”或“把……藏”。同时,此句中有两处省略,一是承前省
略,“自代”后应该要补出宾语“兄受捞掠”;“而匿其兄他所”省略了介词“于”,补充
完整应为“而匿其兄于他所”。
第19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15.(09高考四川卷,语文,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2)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6分)
【答案】
(1)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2)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
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句子。
【解析】第(1)句注意“所以”为古今异义和“大抵”、“复”等词的落实;第(2)
句注意“不吾继”为宾语前置,“于是”“本”等词的落实
【思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杳理解文言句式和
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16.(09高考江西卷,语文,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
第20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4分)
【译文】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译文】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的句子
【解析】各小题的采分点:(1)“名”活用,“饮啖”;(2)短语“大会戚友”,“沐
棺更衣”;(3)“匪唯……抑亦”
【思路分析】考生要有采分点意识:命题者往往将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活用词、
特殊句式等设置为采分点(或得分点),考生在翻译时如果只译出了大意,其翻译可能丢掉
多一半的分,因此,平时训练时就要坚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的原则。
17.(09高考安徽卷,语文,4)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
第21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译文:
【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
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解析】今年文言翻译选取三个句子,应该说难度更低。第(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
“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
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第(2)句关键词为“窍”、“作”,
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第(3)句的关键词是“揖”、
“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本人感觉答案的翻译不
够贴切,不如译为“先生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诗呢?”
18.(09高考海南、宁夏卷,语文,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第22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答案】(10分)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多出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低于敌兵,全都中规中矩,
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
行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L(09高考全国i卷,语文,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
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
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
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
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答案】c
第23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C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
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
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
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
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
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2.(09高考全国ii卷,语文,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
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
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
第24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
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答案】C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
级为分析综合C
【解析】不是“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他沟渠的水注入运瓜水道”。“运
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
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3.(09高考北京卷,语文,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缗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答案】d
第25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据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后,群臣才没有了尊卑
礼法。
【思路分析】考生对于需要读懂几个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这类概括题,比
较犯难。其实,只要牢牢把握一点,就是找到信息源,进行比较、归纳、概括,也就迎刃而
解了。
4.(09高考天津卷,语文,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
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
纳谏。
【答案】c
【考点】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解析】c项中的信息“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
第26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是''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的力量
削弱”是假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
【思路点拨】考生要注意筛选文中的相关信息,仔细核对原文,认真推敲,因为文言文
涉及到语言的障碍,要注意按照古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去思考。
5.(09高考重庆卷,语文,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
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
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
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
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答案】d
【解题指导】综合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d项“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有错,应该都是“贪饵故”而被人们捕获,此属混淆文意。
第27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备考意见】此题设置错误的地方往往极不起眼,所以要求作答时一定要心细。在通读
原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仔细比较,
看被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凡是对原文内容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的选项,都
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由于题干常常设计为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
的。此类题的错误常常是无中生有或故意曲解。同时、此题对初读本文时帮助很大。
6.(09高考广东卷,语文,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
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
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
和好了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
第28页共77页
高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解析1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
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
皇帝。
7.(09高考山东卷,语文,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
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药销售拜访技巧培训课件
- 环境监测技术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件
- 《工法样板策划》课件
- 公司股份制改革合同文本解析
- Unit 3 Where did you go?(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初中生励志电影观后感当幸福来敲门
- 阿甘正传的成长故事解读与感悟
- 企业项目发展调研报告分析
- 合同股权担保合同
- (高清版)DB43∕T 1147-2015 太阳能果蔬烘干机
- 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及获取流程
- 结肠造瘘还纳手术配合
- 2024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解析
- 《安防监控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艾草行业市场现状、发展概况、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 (闽教版)六年级下英语教学计划
-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专项训练
- 人教版英语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河砂、碎石生产质量保证措施方案
- 2025年中考复习必背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词汇(精校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