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发生在秦朝末年B、起义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C、起义发生在汉朝初年D、陈胜、吴广起义是为了反抗西汉的暴政2、西汉初期,产生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以下哪一项不是“文景之治”的表现?A、减轻徭役与赋税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地方势力3、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清时期措施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制度B、推行“改土归流”,加强边疆管理C、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实行八股取士,强化思想控制4、明朝永乐年间,在位皇帝朱棣开展了一系列宏大的工程,其中包括修建北京城和建造郑和下西洋的舰队。请问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A、北京城的修建标志着明朝定都北京,促进了北方边疆的稳定与商业中心的形成。B、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军事行动之一。C、郑和的航行不仅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还加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D、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对促进明朝和沿途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5、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正式建立于哪个朝代?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6、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的是?A、吕雉B、武则天C、慈禧太后D、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的母亲7、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下哪一措施直接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A、颁布《秦律》B、推行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统一货币8、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抑制日益强大的地方势力,采取了哪些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其措施之一?A、设置十三州部,派刺史监督郡国B、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C、建立太学,提高儒学地位D、设立丞相,加强丞相权力9、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是秦朝为了控制全国的文化和思想而采取的措施?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D、修建长城10、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起到监督皇帝决策,防止决策失误的职能的是哪个机构?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吏部11、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盟会上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这体现了春秋时期哪一主要特征?A、诸侯争霸B、分封制崩溃C、王权衰落D、礼乐制度瓦解12、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频发的根本原因是?A、黄巾军的暴动B、自然灾害频繁C、豪强地主的压迫D、统治者的腐败1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下列哪一个战役被认为是诸侯国之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1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的制度创新?A、分封制B、郡县制C、皇帝制度D、三公九卿制15、秦朝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哪项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A、实行皇帝制度B、推行郡县制C、实施三公九卿制D、建立皇帝称号16、唐朝时期,为了加强统治,统治者采取了多重政策来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下列哪一项政策最能体现唐朝统治者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视?A、实行盐铁专卖B、推广科举制度C、兴修水利D、制定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换期。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政治混乱,民不聊生。同时,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国内各政治力量为争夺权力展开了激烈的较量。青年毛泽东认为,要想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必须进行彻底的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革。于是,1920年,他在湖南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青年积极参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材料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成为国家的首要领导人。他积极推动进行土地改革,稳定社会秩序。新政期间,他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积极推进工业化建设。1957年,毛泽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运动,即所谓的“文化大革命”。这一系列举措既有成功也有失误。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早期和执政期间的主要活动,并分析其影响。(12分)第二题题目:请论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第三题材料一: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曾提出过“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理念。他在《传习录》一书中说道:“夫学,一切以明明德为本。若此处明得,在人欲上克去人欲,在天理上充发育天理,还我本来真心,此便是学。”材料二:清末著名思想家严复提倡“中体西用”,认为应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这在《原富》一书中被明确阐述。问题: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王阳明与严复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不同,他们的主张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第四题题目:请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如何进入北京城,以及他们在北京城内所作所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江苏省南京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发生在秦朝末年B、起义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C、起义发生在汉朝初年D、陈胜、吴广起义是为了反抗西汉的暴政答案:A、发生在秦朝末年解析: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9年,这距离秦朝末期非常接近,因此,这是一个发生在秦朝末年的历史事件。这次起义虽然最终未能成功推翻秦朝,但却激起了后来更大规模的农民反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2、西汉初期,产生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以下哪一项不是“文景之治”的表现?A、减轻徭役与赋税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地方势力答案:C、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文景之治指的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这一时期以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为主。选项C中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才实施的政策,它标志着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不符合文景之治的背景。3、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清时期措施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制度B、推行“改土归流”,加强边疆管理C、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实行八股取士,强化思想控制答案:A解析: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制度是明朝初年的措施,属于开创性的措施,但明显不属于明清时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衰落的措施范畴。选项B、C、D均为明清时期的具体措施,旨在加强统治和土改等。4、明朝永乐年间,在位皇帝朱棣开展了一系列宏大的工程,其中包括修建北京城和建造郑和下西洋的舰队。请问以下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A、北京城的修建标志着明朝定都北京,促进了北方边疆的稳定与商业中心的形成。B、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军事行动之一。C、郑和的航行不仅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还加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D、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对促进明朝和沿途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郑和下西洋的舰队主要以和平贸易和外交为目的,并非军事行动,因此选项B表述不准确。其他选项均正确反映了历史事实。5、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正式建立于哪个朝代?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A解析:科举制度是在隋朝开始实行的,但直到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才正式确立,成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增加,考试形式完善,使科举制度走向成熟。6、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的是?A、吕雉B、武则天C、慈禧太后D、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的母亲答案:B解析: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出身寒门,在唐朝长期担任皇后的角色,并最终篡夺了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其他选项中,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慈禧太后是清朝晚期的实际执政者,石达开的母亲与太平天国有关,但并非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7、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下哪一措施直接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A、颁布《秦律》B、推行郡县制C、统一度量衡D、统一货币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六国后,在政治上推行郡县制,这是直接加强对地方管理的重要措施,以便于中央集权的实现。颁布《秦律》主要是为了加强法律体系,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更多是为了经济上的统一。8、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抑制日益强大的地方势力,采取了哪些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其措施之一?A、设置十三州部,派刺史监督郡国B、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C、建立太学,提高儒学地位D、设立丞相,加强丞相权力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时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设置十三州部并派刺史监督郡国以及实行“推恩令”来削弱王国势力,还通过建立太学来提高儒学的地位,促进思想统一。但在选项D中,设立丞相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不符合,反而可能增加中央决策中的阻力,因此不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9、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是秦朝为了控制全国的文化和思想而采取的措施?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D、修建长城答案:A解析: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即焚烧除官方钦定以外的典籍,坑杀反对自己的儒生,这是一种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10、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起到监督皇帝决策,防止决策失误的职能的是哪个机构?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吏部答案:B解析:唐朝的门下省除了有处理政令职责之外,还担当着监督皇帝决策的角色,负责审查政令是否得当。如果认为帝王的政令不当,门下省有权驳回和修改,以防止皇帝误决策。11、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盟会上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这体现了春秋时期哪一主要特征?A、诸侯争霸B、分封制崩溃C、王权衰落D、礼乐制度瓦解答案:C解析:葵丘会盟是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的外交活动,通过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表明了其支持周天子的意图,体现了春秋时期王权衰落、诸侯权力增强的特点。因此,选项C“王权衰落”最为符合题意。12、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频发的根本原因是?A、黄巾军的暴动B、自然灾害频繁C、豪强地主的压迫D、统治者的腐败答案:C解析:东汉末年,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增长,他们侵占了大量土地,剥削农民,导致广大农民失去土地和生活来源,从而引发了频繁的起义。因此,选项C“豪强地主的压迫”是最核心的原因。1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下列哪一个战役被认为是诸侯国之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的多个战役影响了各国的兴衰,而城濮之战是发生在晋楚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既是军事史上的经典之战,也是春秋争霸时期的重要转折点。1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的制度创新?A、分封制B、郡县制C、皇帝制度D、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封制被废除,代之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都是秦始皇时期新创的政治制度。因此分封制不属于秦始皇的制度创新。15、秦朝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哪项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A、实行皇帝制度B、推行郡县制C、实施三公九卿制D、建立皇帝称号答案:B解析: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将全国划分为郡县,郡县之下设乡、亭、里等基层单位。这种制度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6、唐朝时期,为了加强统治,统治者采取了多重政策来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下列哪一项政策最能体现唐朝统治者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视?A、实行盐铁专卖B、推广科举制度C、兴修水利D、制定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的流动性,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无论士人的家庭背景如何,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这显示了唐朝统治者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视,同时也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推动了唐朝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换期。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政治混乱,民不聊生。同时,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国内各政治力量为争夺权力展开了激烈的较量。青年毛泽东认为,要想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必须进行彻底的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革。于是,1920年,他在湖南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青年积极参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材料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成为国家的首要领导人。他积极推动进行土地改革,稳定社会秩序。新政期间,他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积极推进工业化建设。1957年,毛泽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运动,即所谓的“文化大革命”。这一系列举措既有成功也有失误。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早期和执政期间的主要活动,并分析其影响。(12分)参考答案:1.早期活动及影响: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毛泽东在湖南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吸引众多青年参与,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共早期革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毛泽东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命运。执政期间活动及影响:土地改革:1949年之后,毛泽东积极推动进行土地改革,确保农民能够拥有土地,这一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积极性,稳定了社会秩序。强调人民至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理念反映了毛泽东对于人民主权的重视,成为新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工业化建设:积极推进工业化建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大革命:1957年后,毛泽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开展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运动即“文化大革命”,此次运动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毛泽东早期经历及执政期间重大活动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能够概括并分析各阶段活动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同时,学生也需注意认识到这些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背景下的效果和后果。第二题题目:请论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答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倡导新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新文化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传统的封建人治;同时倡导科学精神,强调实证态度,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2.提倡新文学: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自由表达,倡导新文学运动。提倡语文革新,扫清文字障碍,有助于文学艺术的普及与发展。3.反思旧道德:批判封建道德观念,倡导个性解放和人权思想,反对封建的伦理观念和“三纲五常”。4.批判封建礼教: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揭示了封建礼教虚伪和反动的本质。5.提倡新风尚:宣传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社会习俗的改良。新文化运动不仅是思想上的解放,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6.促进文化融合:新文化运动鼓励吸收外来文化,提倡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鉴,为新文化的发展开创新路径。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扫除了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思想障碍,集中体现为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运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提出建立一个新的、民主的社会秩序。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全方位的革新,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命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总结能力,对历史事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第三题材料一: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曾提出过“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理念。他在《传习录》一书中说道:“夫学,一切以明明德为本。若此处明得,在人欲上克去人欲,在天理上充发育天理,还我本来真心,此便是学。”材料二:清末著名思想家严复提倡“中体西用”,认为应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这在《原富》一书中被明确阐述。问题: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王阳明与严复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不同,他们的主张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不同之处:1.学术背景和发展方向不同:王阳明生活在明朝,思想上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自觉,主张“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旨在从个人角度使个体的社会行为更加符合道德标准。严复生活在晚清,适逢中国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求国家富强,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要求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同时,吸收西方的科学发展成果。2.出发点不同:王阳明的思想更侧重于个体精神层面的修养与束缚,探究如何通过个人内在修养来达到道德完美。严复的思想更偏向于国家的政治与社会发展层面,认为通过科技和制度的革新能够有效挽救国家的命运。影响:1.王阳明思想的影响:在儒学内部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后世儒学,如近代的教育改革有着积极作用,强调道德教育和个体修养在个人成长和国家文明中的重要性。2.严复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后来的思想解放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中体西用”的思想,为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尽管对“西用”的理解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一思想促进了中国人对外来技术的初步认知和接受,为之后的全面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先决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思想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材料一中提到王阳明强调内心自觉,树立道德规则;而材料二中强调坚守传统与学习西方的技术。通过比较两者的思想主张,可以得出它们在理论方向上的不同。从影响方面,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来分析两人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第四题题目:请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如何进入北京城,以及他们在北京城内所作所为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答案:1.历史背景:19世纪中期,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外部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内部则是农民起义和地方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