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4月月考高二政治试卷一、选择题(共50分)1.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结晶,是镌刻着人类智慧光芒的“活化石”。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点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利于全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2.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此观点认为()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②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③各民族文化应完全不同④各民族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人们认为插艾叶能够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②端午插艾的习俗能够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③传统民间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④端午节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4.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这是因为文化遗产()①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5.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但依旧有许多人爱读纸质书,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真正享受慢思考的乐趣。这说明()①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②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③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④电子传媒取代印刷媒体成为大势所趋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①③6.2016年1月,中英文化交流年伦敦闭幕艺术庆典为2015年两国文化交流画上圆满句号。庆典上,两把巨型茶壶壶嘴相连,代表中英文化交流之桥,寓意中英文化交流互融。材料表明()①中英文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共性②要讲好中国故事,认同外来文化③不同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④文化互相交流使不同民族文化趋同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7.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它()①提倡吸收外国的一切文化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主张不同国家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③④8.下表是我国古代和当代国家治理方式的对比,其变化说明()古代当代法治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德治儒家认为德治是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是以维护尊卑等级秩序为目的的“仁”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德治国的原则,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环节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③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9.我国很多地区保留着元宵节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习俗。这些习俗能保留至今,是因为传统文化()A.具有多样性 B.具有民族性C.具有先进性 D.具有继承性10.截至2016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一),2016年铁路春运共发送旅客2.03亿人次。春节过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许多中国人已经无法遵循“父母在,不远游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已经失去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的内涵要因时而变D.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的桎梏11.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我们要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并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我们要①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②以汲吸世界文化为主,滋养传统文化③结合实践和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正确取舍,与时俱进④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革故鼎新、推陈出新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③12.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13.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永春纸织画,永春县政府拟将纸织画纳入该县学校校本教育范畴。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14.白露:草录白,鹡鸰鸣,玄鸟去,临安山核桃开杆。杭州一食品企业新创“二十四风物”品牌,主推与节气对应的浙江特产。同时,宣传“尊重时令,顺时而食”的传统理念,传递“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深受消费者欢迎。这表明()①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商业创新提升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③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传统文化是商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5.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下列属于文化自身因素促进文化发展的是()①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得世界范围内接受孔子学说的人逐渐增加②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③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④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物质保障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16.经过5年的修订,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发行。新版词典共收单字13000多个,收录条目增加至69000多条。新版词典在力求权威、科学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集中民间智慧,“给力”“雷人”等网络热词和“房贷”“蚁族”等时尚用语均被收录。下列说法中材料未体现的有()A.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C.文化发展要与时代相呼应,与时俱进D.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1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就要求文艺创作者()①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②要充分认识文化创作的时代意义③要善于学习、交流和借鉴④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8.“目连戏”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近年来,“目连戏”把传统民俗与现代城市流行元素相结合,把传统文化经验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时代内涵。这表明()①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传统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④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19.近两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出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应当A.重塑文化发展秩序,促进各国文化一体化B.立足中华文化传播,发挥中华文化主导作用C.认同本民族文化,自觉抵制外来文化D.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与互鉴20.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招生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下列对教育的文化力量认识正确的是()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②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④教育是年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21.现在的年轻人中“传统文盲”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很少用笔写字。这种现象越来越令人痛心和担忧。这是因为()A.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保留民族传统文化B.科技进步必然带来传统文化的缺失C.时代的发展,需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D.文化创新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22.杭州打造休闲之都,尚“静”重“养”的休闲文化,反映了我国古代以“仁”为本、以“和”为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追求,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思想。这表明()①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代智慧的源泉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④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23.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文化部推出新版官方英文网站——中国文化网。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该网站()①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②融入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4.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在获奖后,曹文轩说,中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和灾难,乡土与生活为中国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这表明文化创新要()①立足于社会实践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5.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6年5月12~16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深圳文博会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为办展思路,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本届文博会继承坚持办展方针,突出展示创意设计、新闻出版、影视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艺术、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产业领域和代表行业水平的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以及文化出口品牌企业、产品和项目,突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的优势,将更多专业领域的优质会展资源注入文博会,引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展会。通过展示与交易相结合,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交流、对话与合作。(1)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依据。(12分)(2)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6分)27.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加强文化交流互鉴的原因。(8分)(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6分)28.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重大科技发明,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又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从文化领域来看,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包括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电商平台、知名书店、低票价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文化消费信息,促使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电商企业可以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9分)29.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离不开电视人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生长的土壤正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社会和国家。电视节目是对人们现有生活状态的反映,具有极强的大众文化属性。创作人只有紧紧把握本土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精神状态,才能因地制宜创造出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中国荧屏已经涌现了不少自主研发制作的原创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灯谜大会》等节目,在收视率和市场收益方面表现不俗,由《中国好声音》原班人马打造的《中国好歌曲》首次实现了中国原创才艺模式节目的海外输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应该怎样推动我国综艺节目“走出去”。(9分)
高二政治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①中“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不符合实际;④中“全盘继承”说法错误;②③准确表达了保护古村落的原因,符合题意。2.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①②符合题意。③否认了各民族文化间的共性,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④说法错误。3.答案A解析端午插艾这一传统习俗既有科学依据,也带有迷信色彩,②④说法片面;①③符合题意。4.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遗产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是民族节日的重要性。5.答案C解析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说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他们认为读纸质书才能真正享受慢思考的乐趣”,说明印刷媒体也有自己的优点,在文化传播中依旧发挥重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④中“取代”说法错误。6.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中英两国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国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国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③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本民族文化,②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7.答案D解析我们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①说法错误;消除差异不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排除②;③④说明了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和当代国家治理方式的对比,其变化说明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在图表中未涉及,应排除;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9.答案D解析传统习俗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之所以能够保留至今,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D符合题意。10.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现在许多中国人已经无法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等蕴含传统孝文化的古训,表明传统文化的内涵要因时而变,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排除A,B、D全盘否认了传统文化,说法错误。11.答案C解析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正确取舍,①③符合题意;对待外来文化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说法错误;我们应该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④说法不严谨。12.答案D解析A项与题意无关。B项“一成不变”说法错误。C项关于民族节日的说法错误。只有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13.答案B解析A项说法错误,教育的基本功能并未发生改变;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14.答案A解析杭州一食品企业新创“二十四风物”品牌,宣传传统理念,传递古老智慧,深受消费者欢迎,体现了商业创新提升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故①②符合题意,答案为A。③④说法错误。15答案A解析互联网技术属于科学技术,五四运动属于思想运动,二者都属于文化自身的因素,①②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治范畴,排除③;④体现的是经济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16.答案D解析A、B、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新版词典在力求权威、科学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集中民间智慧,‘给力’‘雷人’等网络热词和‘房贷’‘蚁族’等时尚用语均被收录”可体现。D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17.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文艺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充分认识文化创作的时代意义,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排除①;③与题意不符。18.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④符合题意。①中“决定”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而非文化决定经济。②与题意不符。19.答案D解析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应当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与互鉴,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B项“发挥中华文化主导作用”说法错误。C项“抵制外来文化”说法错误。20.答案B解析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①③说法正确;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②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21.答案C解析A说法错误,应是“保留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科技进步与传统文化缺失并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材料说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C符合题意;“守旧主义”是错误倾向,D说法错误。22答案D解析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现代休闲文化反映我国古代的思想,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故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现代休闲文化继承传统优秀文化,说明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现代智慧的源泉,故排除。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现代休闲文化反映古代思想,没有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故排除。23.答案B解析该网站在设计上融合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国际流行元素,突出网站的实用性、时尚性和交互性,注重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互联互通,体现了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了中国形象的现代感,也体现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理解。②与题意无关;④错误,错在促使中外文化趋于同一。选B。24.答案B解析材料中“乡土与生活为中国作家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因此①④入选。25.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也不能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血脉,②④入选。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③说法错误,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答案(1)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我国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一文化活动是为了扩大文化产品的对外销售,是人们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举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旨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从而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既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能够促进我国与不同国家地区的交流、对话与合作。(2)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活动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不仅是中外产品与项目交易的平台,更是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这一商贸盛会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促进我国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解析第(1)问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与社会”,可以从文化与社会实践,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角度分析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所得税汇算培训
- 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图
- 2025年新能源矿业的机遇与挑战
-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陇东学院《流体力学与网络(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中医药大学《应急救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幼儿文学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琴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20)含解析
-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
- 公务手机使用管理制度
- 幼儿英语自然拼读Letter of the Week C
- 早产儿疑难病例护理讨论
-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燃气管道智能化监管与预测性维护
- MOOC 空中机器人-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29古籍的装帧形制
- 2024-2029年中国ICT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