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寒假高考模拟语文试题1_第1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寒假高考模拟语文试题1_第2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寒假高考模拟语文试题1_第3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寒假高考模拟语文试题1_第4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寒假高考模拟语文试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考号姓名考号班级※※※※※※※※※※※※※※※※※※※※※※※※※※※※※※※※※※※※※※※※※※命题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时间:2018/3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的思想。中华传统美德之中,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叫做循序渐进。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段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荀子集诸家之说而加以改造,乃化为己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发展到南宋,再经朱熹的创造性总结,遂成“循序而渐进”的至理名言。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己出发。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孟子才会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往今来,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思想有若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然而近些年来,这样的思想被一些人渐渐淡忘了,急功近利、追逐金钱的坏习气蔓延滋长、无孔不入。结果,许多人对无序竞争、损人利己之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竟然践踏道德底线,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弄虚作假,伤天害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民族道德素质下降。凝聚人心、扶正风气,这是中国学人数千年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意识。北宋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执著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成旷世箴言,不胫而走。清代学者顾炎武著《日知录》,用整整一卷篇幅集中探讨历代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晚近学人据以归纳,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而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见贤思齐,亡羊补牢。从当前社会风气的实际出发,学人似有必要多讲讲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道理,多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可贵思想。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经过较长一段时期努力,定然能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蔚成新风。(陈祖武2014.8.8《人民日报》有改动)1.下列对“循序渐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间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循序渐进历经发生、发展、改造、总结,最终成为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B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循序渐进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可贵思想,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C我们做任何事情往往都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积少成多,锲而不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D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努力做到循序渐进,它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严格律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是统一的。2.下列不能全面反应“为而不争”内涵的一项是()A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B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清车万育《增广贤文》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D你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别人深信不疑的产品。——马库拉对乔布斯如是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要求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B《老子》最后一章提及的“为而不争”,孔子主张的“君子无所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为前提。C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为历代中国学人所关注,数千年来以范仲淹、顾炎武等为代表的中国学人以“凝聚人心,扶正风气”为己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D晚近学人根据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加以归纳,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4、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转场的哈萨克刘斌立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父亲三天前的,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父亲已经年迈,需要人去帮他。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为了转场,工作丢了。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废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话音刚落,父亲的马鞭就扫过来。乌尔达拉克流着泪,拿起强光手电,走出了毡房。第二天清晨,父亲宰了生病的羊煮了肉。乌尔达拉克在母亲的协助下拆卸了毡房。迁徙开始了,女人负责孩子和家当,男人要驱赶并追回跑丢的牲畜。当有大卡车拉着其他转场的人家从他们的身边开过时,父亲则用嘲讽的口气问候车上的族人。乌尔达拉克不多言语,只是在父亲的指挥下扬鞭策马。五天的迁徙终于完成了。父亲搭建毡房,母亲煮奶茶准备吃食。乌尔达拉克准备宰杀体弱不能过冬的牲畜,用于狂欢、聚会。转场完成,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庆祝。狂欢那晚,乌尔达拉克独自走出了毡房。刚才他听到父亲跟族人讲,他不想让女儿高中毕业就回家出嫁,他希望女儿也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去。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心想:“考上大学又有什么用,找到工作不是还得回来转场吗?”秋夜,乌尔达拉克感觉到孤独、无助。工作已经辞了,父亲难道是真要让他回家放羊吗?“你知道我为什么给你取名乌尔达拉克吗?”父亲突然出现在他的身后,扔给他一件羊皮背心,“乌尔达拉克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哈萨克在草原上已经越来越孤独,牧场快养不活我们了。”父亲坐在一块石头上,示意乌尔达拉克也坐下。“这是我们家最后一次转场,明年春天,我和你母亲就要去定居点了。政府在县城旁边修了很多房子,免费给我们住。你明天就回城做个城里人吧,你妹妹要是考上大学,让她也去。”父亲说着话,点了根烟。寒冷的空气中,白烟缭绕着特别显眼。他并没有看到乌尔达拉克脸上的意外,继续说道:“我只是想你回来跟我学会如何转场,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老了,草场一年不如一年,在马背上的日子要结束了。我只想我唯一的儿子,虽然进了城,但还是哈萨克,他应该知道怎么在马背上过日子。”那晚,乌尔达拉克喝了很多酒,第二天独自回城了。回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他想,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选自《小小说选刊》2013年第24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意思是说牧民们为了牲畜的生长,一年四季总是要辗转不同的牧场。B本小说的一大特点是善于综合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C“乌尔达拉克嘴角嘲讽地抽了一下”这个细节表明了儿子认为父亲所说与所做自相矛盾,表达内心对父亲的不满。D乌尔达拉克对父亲让他回家转场这件事经历了不情愿—顶撞—无助—意外—理解的心理过程。E小说写了乌尔达拉克家最后的一次转场,说明哈萨克民族已经结束了马背上的日子。(2).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简要分析。(3).文章第二到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结尾写乌尔达拉克在回城的路上,看到了很多定居点的房子星罗棋布在城市的边缘时,想到“那里真的是哈萨克的归宿吗”?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并说说你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自然之子”梁从诫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许,这是一个注定要在中国的环境保护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时刻。这一刻,“自然之友”创始人、中国公民环保的启蒙先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自然之子”的梁从诫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岁。出身名门、北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的梁从诫多年一直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工作。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各界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梁从诫却敏锐地意识到其背后环保问题之严重:如果十几亿同胞都以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需要的资源将是现在的60倍,自然将无法承受!他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大家只能同归于尽。发展经济若不惜以破坏、践踏生态环境为代价,则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犯罪。身世、家教给予了梁从诫对于整个社会天然而坚定的责任感,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他觉得自己义不容辞。于是在1994年梁从诫毅然告别他热爱的历史学研究,辞掉了包括公职在内的一切身份,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专注于环保,义无反顾。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立之初,就面临着重重困难:办公条件简陋,经费严重不足,到国家机关举办环保讲座听众寥寥无几,到农村学校做环保教育被拒之门外……可是困难并未使梁从诫退缩,他充满着直面困难的勇气。梁从诫自嘲说,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梁从诫和“自然之友”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自然之友”在环保事业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滇西北的金丝猴和原始森林被从刀斧下解救,可可西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钢迁出北京,参与圆明园地膜事件等环评风暴,发起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自然之友”作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精神源头,至今已累计发展会员近万人,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环保组织已达十多家——今天它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环保组织的标志。2005年印度洋海啸之后,国内掀起了一场“自然是否需要敬畏”的大辩论,力主“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的是当时号称论坛“辩士”的何祚庥、方舟子,他们主张,敬畏自然就意味着人类只能匍匐在大自然脚下而无所作为,敬畏自然就是反科学。一时间,这一主张赢得了无数掌声。此时,骨子里继承了祖父与父亲的论战传统的梁从诫一反平时的谦恭和顺,站在了辩论的最前沿,他接连撰文,为自然发声。在一篇题为《敬畏自然是真正理性的态度》文章中,梁从诫阐明:“‘人要敬畏大自然’这个提法有两层含意:一、人类应当尊重大自然;二、人类应当畏惧大自然……敬畏自然才是对待‘科学’真正理性的态度。须知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到处挥舞它的时候,请留神别伤了自然,到头来,也伤了自己……”这场长达十余天、波及整个科学界的论战虽在当时未有定论,但梁从诫对“敬畏自然”的独到理解和人类伤害自然最终自伤的警示却促使人们理性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为后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深入人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梁从诫是环保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更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一切从简约开始,是他的生活准则:名片用废纸复印而成;从来不用一次性筷子;坚持用自行车当交通工具……梁从诫离世后,“自然之友”发出的讣告称:“为遵从梁老及其家人的意愿,告别仪式婉拒花圈和花篮,一切从朴、从简。”最后还特别提醒参加葬礼者:“请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出行。”“自然之子”梁从诫,中国的环保事业将因为他的人格光辉而更加光明,更有力量。相关链接:①梁从诫(1932——2010),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梁从诫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人、会长。曾获得过亚洲环境奖、大熊猫奖、地球奖和公众服务奖等荣誉。②学界泰斗季羡林曾做过如下评说:“从诫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历史学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中介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今天的会员规模和地位影响,是为了突出其缔造者梁从诫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B梁从诫在从事环保事业前一直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C梁从诫说当今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如果有一天撞上冰山,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要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否则人类必将毁灭。D梁从诫说“科学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到处挥舞它的时候,请留神别伤了自然,到头来,也伤了自己”,意在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性。E在“人类是否需要敬畏自然”的大辩论中,梁从诫站在了论战的最前沿,他据理力争,阐发了对“敬畏自然”的独到见解。这场辩论促使人们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2).为什么称梁从诫为“自然之子”?请结合文本相关材料简要分析。(3).文章倒数第二段写梁从诫逝世后“自然之友”所发的讣告内容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梁从诫能在环保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风的影响非常重要。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家风对梁从诫的影响,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6.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B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C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D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7.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阙”。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C“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C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D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5分)(2)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0—11题。鸣沙①过雁[明]无名氏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春雁[明]王恭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注:吗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10.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5分)11两首诗通过“雁”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第Ⅱ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样一来,大批贷款者“委托”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以家庭的名义到银行拿到更多的贷款,继续在房地产市场中。②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变化不止。③但更多的城市对品牌的认识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在品牌定位上左右摇摆、,迷失了方向,错失了机遇。A朝三暮四翻云覆雨朝秦暮楚B翻云覆雨朝秦暮楚朝三暮四C翻云覆雨朝三暮四朝秦暮楚D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翻云覆雨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C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D在第40个国际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