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看,它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②文学是审美的,这就是说,文学往往是无功利的。无功利,或称无利害,指人的活动并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而审美的无功利性表现在,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举过一个例子说明文学的无功利性:③“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④出于实际目的的人,自然关心森林如何带来物质财富;出于理论探究的人,为森林的科学研究价值所吸引;而出于文学观察的人(如诗人),则以“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深深地沉浸于森林外观的美景之中。显然,商人由此激发财富欲,科学家升起探索欲,这两种都是功利的;文学家则获得审美体验,这是无功利的。所以康德讲:“那规定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康德这一审美无功利说诚然存在忽视审美的某种功利性的偏颇,但毕竟有其合理的一面: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由于是无功利的(即无利害的),文学才能是审美的。换言之,审美的正是无功利的。⑤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刘勰讲“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渝五藏,澡雪精神”,正是强调创作中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而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朱熹认为,举世学诗者之所以难以出好诗,“只是心里闹不虚静之故”“心里闹如何见得”。这里的“心里”指功利考虑,“虚静”就是无功利之心。在朱熹看来,只有“虚静”或“心虚理明”才可能作出好诗。读者也需要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的审美世界。“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人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所以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宝玉的身分,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鲁迅语)所谓“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是指读者抱有实际功利目的,致使无功利的“审美距离”消失,从而无法“欣赏”小说的美。这些似乎说明,文学总是无功利的。⑥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因为,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功利考虑。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却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这一点可从文学作为作家和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两方面看。⑦首先,作为作家或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这种功利性诚然不同于商人对森林财需的占有欲和科学家对森林科研价值的探究欲,但却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这就是说,功利性是深深地隐伏于无功利性内部的。实际上,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着达到间接的功利性。朱熹要求诗人“虚静”,目的正是“虚静而明”,即无功利的超然态度有助于真正明了事物之“理”。鲁迅要求读者不以宝玉或黛玉自居而是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也是为着使读者能审美地把握“红楼”世界的人生意义。⑧其次,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尤指文学活动中的“本文”方面),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郭沫若指出:“我承认一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有大用焉。”这里的“貌似无用”,即指表面上的无功利性,而“有大用”,则指实质上的功利性。文学的这种“大用”在于,它可以“唤醒社会”“鼓舞革命”,即唤醒和鼓舞人民参与变革世界的实践。鲁迅说得更明白:文学“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也就是说,文学以其无功利性正是为着实现强烈的功利目的。文学虽然直接地是无功利的或无目的的,但它由于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现实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也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生活这一功利意图。⑨如此看来,文学一方面是无功利的,另一方面又是功利的。确切地说,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节选自《文学理论教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的无功利性主要表现在进行文学活动的时候,作家和读者都没有直接实际的目的,他们都并不渴望直接得到现实利益。B.文学家以“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并深深地被这座森林外观的美景打动并获得审美体验,这是无功利的。C.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往往存在着功利的因素,这种功利性是间接地、内在地隐伏在无功利的文学活动之中的。D.文学的功利性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种功利性不同于商人的占有欲和科学家的研究欲,比这二者更隐蔽也更深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勃兰兑斯以一座森林作为观察对象的例子,展示三种不同的观察事物的方式,是为了说明文学的无功利性。B.康德的话表明了无功利性是审美活动的重要原则,但是他却忽视了审美活动中的功利性元素,不是完全正确的。C.朱熹认为,只有保持“虚静”之心,学诗者才能做出好诗,读者也需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审美世界。D.鲁迅的话表明,如果读者在阅读时抱有实际功利目的,导致无功利的“审美距离”消失,就无法欣赏小说之美。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依据支持“文学是无功利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1923年,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出版,这部小说集有力地鞭挞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B.1925年,刚回到祖国的诗人闻一多有感于自己亲眼目睹的种种现象,愤然写下了具有独特美学风格的现代诗《死水》。C.1927年7月的一个夜晚,朱自清怀着淡淡的愁绪走出家门,来到清华园荷塘,被荷香月色吸引,写下散文名篇《荷塘月色》。D.诗人、散文家朱湘在《致戴望舒信》中写到:“《雨巷》在音节上完美无疵,比起唐人的长短句来,实在毫无逊色。”4.请简述材料⑥—⑨段的论述思路。5.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分析它是如何体现材料第⑨段的观点的。1924年6月,作家卡夫卡在弥留之际,写信给自己的好友布洛德,要求他毁掉自己的所有作品。但布洛德却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并陆续出版了他的作品。卡夫卡的作品大量采用了荒诞变形的形象和直觉象征的手法,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他也因此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大师。【答案】1.D2.C3.A4.①首先,点明文学功利性隐伏在非功利中。②随后,从“文学作为作家和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和“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③最后,点明文学活动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之间的联系。5.①卡夫卡要求布洛德毁掉他的作品证明了他的文学创作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②卡夫卡的作品在客观上拓展了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手法,让人们深切体会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间接性地有了功利性的社会意义。③正是因为卡夫卡在创作时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他的作品才能真实地反映他的内心世界和现代人的生活,使其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大师。【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无中生有。原文第⑦段,“这种功利性诚然不同于商人对森林财富的占有欲和科学家对森林科研价值的探究欲,但却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并没有说“文学的功利性比商人的占有欲和科学家的研究欲更隐蔽和深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读者也需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审美世界”扩大范围。原文第⑤段,朱熹的话是针对学诗人写诗而言的,并没有涉及读者。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鲁迅的创作本身是无功利的,但却间接地实现了社会性的功利效果。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首先,第⑥段“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却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点明文学功利性隐伏在非功利中。②随后,第⑦段“首先,作为作家或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和第⑧段“其次,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尤指文学活动中的“本文”方面),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从“文学作为作家和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和“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③最后,第⑨段“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点明文学活动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之间的联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第⑨段说“文学……另一方面又是功利的”,卡夫卡要求布洛德毁掉他的作品证明了他的文学创作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②第⑨段说“功利性是间接的”,卡夫卡的作品在客观上拓展了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手法,让人们深切体会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间接性地有了功利性的社会意义。③第⑨段说“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正是因为卡夫卡在创作时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他的作品才能真实地反映他的内心世界和现代人的生活,使其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大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块钱国币丁西林〔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一个旧式的四合院里,这里住着房东吴太太和她的佣人李嫂,以及两个学生租客杨长雄和成众。开幕时,李嫂在整理擦拭,杨长雄和成众坐在窗外下棋。“啪”,李嫂打破了一只花瓶。)吴太太呀!我的宝贝花瓶!李嫂(诚惶诚恐)太太,真对不起,我一不小心……吴太太不小心!不小心就完事了,你赔我的花瓶,三块钱国币。杨长雄太太,何必呢?一只花瓶,没必要让她赔。吴太太什么没必要?三块钱国币,一分都不能少。李嫂我没钱。吴太太没钱?让我搜搜(搜李嫂身,找出三毛钱)才三毛钱,剩下的呢?李嫂太太,我真是穷人。吴太太穷人,穷人,这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打破了我的东西,不赔!还有旁人帮忙,说不应该赔。我倒要听听这是什么道理。吴太太(走进屋去,一会儿走出,手里拿着另一只花瓶)看,就是和这个一对儿的花瓶。五年前我花了六块钱买下的。照原价赔我三块钱,可算是十二分的客气了。成众老兄,你也太不够意思了!连将军都不说一声!哎,老杨,我和你赌一个彩头好不好?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送给李嫂让她还债,怎么样?杨长雄这不是债,我也没有钱。①您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我是一个穷光蛋,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吴太太(得到一个进攻的机会)你知道说穷,你也会说你是一个穷人,那么刚才你说的全是废话。你既然知道大家都是穷人,还说什么替穷人想想?杨长雄(被迫抗战)我们都是穷人,不错,不过穷人也有穷人的等级。一个请得起佣人的太太,如果是穷人的话,是一个高级的穷人;一个服侍太太的佣人,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像我这样一个扫地擦桌子要自己动手的穷学生,是一个中级的穷人。如果今天是我这样一个中级穷人,打破了像你这样高级穷人的一只花瓶,也许还可以勉强赔得起。可是不幸得很,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用的一个佣人,是一个低级的穷人,她赔不起。三块钱你可以不在乎,可她……吴太太你这话不通,什么叫作可以不在乎?杨长雄好,好,好,就说是我说错了,你说对了。就承认这个问题不是在乎不在乎,也不是赔不赔得起的问题。穷不穷,赔不赔得起,讲的是一个情,人情之情。而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个理,事理之理。我们争的是:一个佣人打破了主人的一件东西,应该不应该赔偿的问题。我的意见是:一个佣人已打破了主人的东西,主人不应当要她赔。吴太太胡说八道!杨长雄胡说八道?我还有话要说,你听不听?吴太太你再说下去,我就叫警察啦。警察!警察……成众下棋,下棋。[杨长雄回到象棋的战场,继续未完的棋局。少停,外面走进一个警察。]吴太太(向警察)我已经看过她的包袱和她的身上,她只有三毛钱。现在请你等一等,(向杨长雄看了一眼,走进房一会儿,提了一个小包袱走出)这是她的铺盖。这条巷子的对面是一家当铺,我请你带着她把这个铺盖拿到那家当铺去,当三块钱交给我。杨长雄(跳起来)什么?你要当她的铺盖!(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大有抢夺铺盖之势)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当了,你叫她睡什么?吴太太这是她的铺盖,不是你的铺盖,与你无关!(转向警察)警察先生,我指给你看那一家当铺在哪里。(向门走去)杨长雄(走去拦住去路)不行!成众(走去把杨长雄拉开)下棋,下棋,下棋,下棋。〔吴太太走进正屋,警察、李嫂同走出。杨长雄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成众一人下着棋。不久,警察走进,后面跟着李嫂,一手拿了三张纸币。〕杨长雄(向成众)你说是不是不要脸?……这样一个无耻的泼妇!吴太太(走进,向杨长雄)什么?你讲什么?你骂人是不是?(向成众)成先生,他破口骂人……成众对不起,我在下棋,没有听见。吴太太(转向杨长雄)无耻,我请问你什么叫无耻?无耻,是的,旁人的事,本不用他管,他却来多事,这才是无耻。一个在背后骂人的人,这才是无耻。〔杨欲言而止,忍。〕吴太太你没的说了是不是?刚才你很会说话,怎么现在连屁也不放了?你骂了人你不承认。你骂了人你不敢承认,这才是无耻。是的,无耻,下流!混蛋!〔长雄面白手颤,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茶几上放着的花瓶。急忙地走去,抱在手中,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双手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吴太太(血管暴涨,双手撑腰)你这怎么说!杨长雄(闭紧了嘴唇,握紧了拳头,没说话。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②给,三块钱——国币!吴太太(事出意外,一时想不出适合环境的言辞。抢了纸币,握在手里,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这……成众(危险风暴渡过,得到了这一场恶斗的结论)和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剧以李嫂打碎主人的花瓶开始,但打破花瓶只是事件的引子,而“戏”的精彩之处体现在吴太太和杨长雄之间围绕李嫂是否应该赔钱的交锋上。B.句①“你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我是一个穷光蛋”是杨长雄讽刺成众的激愤之语,只是表达了对成众的不满,因为成众要杨长雄下棋赌个三块钱的输赢。C.句②“国币”前的破折号既表示声音的延长又表示解释说明,同时“国币”和叹号也表示了杨长雄对当时物价飞涨的抗议,以及对吴太太的嘲弄讽刺。D.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开,呈现了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主仆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与刻薄。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独幕剧,本剧出场人物不多,但形象鲜明生动,情节单纯且高度集中,结构精巧。B.舞台说明常大词小用,比如“进攻”“被迫抗战”,使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更加形象。C.采用充满智趣诙谐的语言,和《茶馆》的风格一致,是“带泪的幽默”,都蕴含着严肃悲哀。D.作者擅长以小见大,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揭示不同阶级人物的不同心态。8.成众始终都没有参与冲突,也未能决定冲突的发展趋势,但这个形象也有其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丁西林作品的结尾往往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请简要分析文本最后一句“和棋”的艺术效果。【答案】6.B7.C8.①衬托主要人物。在成众冷静幽默的性格映衬下,杨长雄的见义勇为、富有正义感,却容易冲动的性格显得格外鲜明。②缓和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他的多次出现让全文张弛有度。虽然他未参与这场舌战,但每当杨、吴之间的口角趋于白热化的当口,是他“轻描淡写”式的话语让冲突告一段落。③人物具有典型意义。成众冷静而不乏幽默,有一定同情心但又相对冷眼旁观,代表普通大众的心理。④借助人物对话,呈现心理活动。杨长雄许多心理活动都是在和成众对话中交代的。9.①从内容上看,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那盘棋局不输不赢,实际上是指这场争吵,双方都有胜有败,成了“和棋”。②从结构上看,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以“和棋”结束,这句台词让棋局有个终了。③从人物形象上看,能体现成众的幽默机智的性格特点。④从表达效果上看,强化了幽默讽刺的效果,增添了趣味。【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讽刺成众的激愤之语,只是表达了对成众的不满”错误。这句话表面上表达对成众不满,实际上更多是讽刺吴太太的。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和《茶馆》的风格一致,是‘带泪的幽默’,都蕴含着严肃悲哀”错误。两者语言风格都有幽默的一面,但是相较于《茶馆》以笑写悲的语言风格,本剧语言蕴含着轻松机智。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成众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是衬托主要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从情节作用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揭示、深化了主题;从环境作用考虑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具有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的作用。对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成众冷静幽默的性格映衬下,杨长雄的见义勇为、富有正义感,却容易冲动的性格显得格外鲜明。比如面对成众的三块钱赌约,杨长雄的观点是“这不是债,我也没有钱。您是阔人,三块钱不在乎,我是一个穷光蛋,我的三块钱用处多得很”,他富有正义感,不认为这是李嫂的债,并且和吴太太爆发了一场关于穷人的争论;当吴太太要当掉李嫂的铺盖作为赔偿的时候,他“(跳起来)什么?你要当她的铺盖!(走到吴太太的面前大有抢夺铺盖之势)岂有此理!你把她的铺盖当了,你叫她睡什么?”“(走去拦住去路)不行!”,在成众“(走去把杨长雄拉开)下棋,下棋,下棋,下棋”的冷静处理中,更显出杨长雄容易冲动的性格。并且文章都是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并呈现出杨长雄的心理活动,因此借助与成众这一人物形象,也能更好地反映杨长雄的心理活动。情节角度:成众刚开始面对冲突的“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送给李嫂让她还债”赌约,当杨、吴之间的口角趋于白热化的当口“(走去把杨长雄拉开)下棋,下棋,下棋,下棋”的处理,让冲突告一段落,暂时缓和了矛盾冲突,也让情节张弛有度。人物角度:当看到吴太太和李嫂的冲突时,成众并未马上义愤填膺的出面,“老兄,你也太不够意思了!连将军都不说一声……这盘棋,如果你赢了,我出三块钱,如果我赢了,你出三块钱。送给李嫂让她还债,怎么样?”可看出他的冷静。文章最后结尾成众用“和棋”对这场冲突做结,可见其幽默。作为次要人物,成众本身有鲜明的特点。冷静而不乏幽默,有一定同情心但又相对冷眼旁观,代表普通大众的心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鉴赏能力。解答词语、句子的艺术效果类题目,应从词语、句子对文本的内容角度、情节结构角度、人物形象塑造角度、主旨角度表达效果角度组织答案。内容上:由原文“成众:(危险风暴渡过,得到了这一场恶斗的结论)和棋”可知,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那盘棋局不输不赢,实际上是指这场争吵,双方都有胜有败,但谁也没有真正彻底打败对方,成了“和棋”的局面。结构上:由原文“成众:老兄,你也太不够意思了!怎么连将军都不说一声!”和“杨长雄回到象棋的战场,继续未完的棋局,少停,外面走进一个警察”可知,吴、杨的争吵是在成、杨的下棋过程中展开的,有时候成众利用下棋缓和矛盾,有时候也借下棋语带双关进行讽刺,以“和棋”结束,这句台词让局棋有个终了,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上:杨长雄和吴太太关于李嫂打破花瓶赔钱的问题,杨长雄的反击让吴太太气急败坏,最后他“忍无可忍,忽然看到了茶几上放着的花瓶……双手将花瓶拼命地往地上一掷,花瓶粉碎”“伸手从衣袋中摸出了三张纸币,送上”,可见两人这场冲突中没有胜负,成众最后用棋语“和棋”做结,体现成众的幽默的性格特点。表达效果上:吴太太与李嫂、与杨长雄的矛盾冲突,最后的结局竟然是杨长雄摔坏另一只花瓶、赔偿三块钱国币结束,“和棋”的结尾极为幽默讽刺,增添了文章的趣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明皇帝,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建兴初,拜东中郎将,镇广陵。元帝为晋王,立为晋王太子。及帝即尊号,立为皇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当时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咸见亲待。尝论圣人真假之意,导等不能屈。又习武艺,善抚将士。于时东朝济济,远近属心焉。及王敦之乱,六军败绩,帝欲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中庶子温峤固谏,抽剑斩鞅,乃止。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野之所钦信,欲诬以不孝而废焉。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峤对曰:“钩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以礼观之,可称为孝矣。”众皆以为信然,敦谋遂止。秋七月壬申朔,敦遣其兄含及钱凤、周抚、邓岳等水陆五万,至于南岸。温峤移屯水北,烧朱雀桁,以挫其锋。帝躬率六军,出次南皇堂。至癸酉夜,募壮士,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左卫参军陈嵩、钟寅等甲卒千人渡水,掩其未毕。平旦战于越城大破之斩其前锋将何康。王敦愤惋而死。(节选自《晋书·帝纪六》)材料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查态,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节选自李密《陈情表》)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对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平旦A战B于C越城D大破E之F斩其前锋G将H何康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与“为”搭配,表被动,与《兰亭集序》“录其所述”中“所”的用法不同。B.谓,指以为,认为,与《项脊轩志》“妪每谓余曰”中“谓”的词义不同。C.屈,指说服,使对方认同,与《离骚》“屈心而抑志兮”中“屈”的词义相同。D.癸酉,干支的纪日法,与《石钟山记》“六月丁丑”中“丁丑”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明帝年幼聪慧,对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远与近”的问题,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能自圆其说。B.晋明帝兴趣广泛,且以德服人。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文臣武将,都被晋明帝亲善相待,所以朝中群臣无论远近都与明帝亲近。C.晋明帝行事躬亲,通晓军事。在与王敦势力的作战中,能够运用计谋,攻其不备,取得作战的胜利,也导致王敦的忧愤而终。D.李密在表书中陈情充分。既融理于事,又融理于情。以祖母病重的现状,祖孙二人的经历,充分诠释了“尽孝道”的必要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王敦之乱,六军败绩,帝欲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4.请结合材料一,分别从记人和记事两方面,分析晋朝是如何凸显“孝治”思想的。【答案】10.ADF11.C12.B13.(1)等到王敦作乱的时候,国家的军队全都打了败仗,明帝想要率领将士们前去决战,乘上车子准备出发。(2)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官职务,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看重名誉与节操。14.(1)记载人物,将“孝”置于评价明帝品性的突出地位。如“性至孝,有文武才略”。(2)记录事件,将“孝”作为评价明帝是否具备太子资格的主要依据。如“欲诬以不孝而废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与敌军在越城展开大战,把敌军击败,斩杀了敌军的前锋将何康。“平旦”,强调作战时间,时间状语一般单独成句,A处断开;“战于越城”,“于越城”是“战”的后置状语,本句强调作战地点,D处断开;“大破之”和“斩其前锋将何康”分别是两个动宾结构的短句,句子结构完整,F处断开。故需在ADF三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被/所字结构,说的话。句意:被元帝宠爱。/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B.以为,认为/对……说。句意:你认为太阳和长安相比谁的距离远?/老婆婆常常对我说。C.“词义相同”错误。说服/“使……受委屈”。句意:王导等人都说不过明帝。/我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都被晋明帝亲善相待”范围扩大,依据原文“当时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咸见亲待”可知,“咸见亲待”的对象是王导、庚亮等名臣。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及”,等到;“帅”,率领;“升车”,乘上车子。(2)“历职”,历任;“图”,希图、希望;“矜”,看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记人,主要是从对明帝品性评价的时候,如“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在评价明帝品性时,他的文武才略、雅好文辞等品质均在“孝”之后,将“孝”置于突出地位。记录事件,王敦“欲诬以不孝而废焉”时,温峤在其德行中首推其孝,“钩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以礼观之,可称为孝矣”。将“孝”作为评价明帝是否具备太子资格的主要依据。参考译文:材料一:晋明帝,字道畿,是元皇帝的长子。从小就聪慧而明智,被元帝宠爱。几岁大的时候,曾坐在元帝膝前,有使者从长安过来,于是问明帝说:“你认为太阳和长安相比谁的距离远?”明帝回答说:“长安近。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是可以知道的。”元帝认为他与众不同。第二天,元帝宴请群臣,又问他。明帝回答说:“太阳距离近。”元帝惊愕失色,说:“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因为抬眼就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元帝因此更加认为他与众不同。建兴初年,明帝被任命为东中郎将,镇守广陵。元帝为晋王,明帝被立为晋王太子。等到元帝即位,明帝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本性十分孝顺,有文才武略,又钦佩贤者爱好供养门客,特别喜好诗词歌赋。当时的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人,全都被他亲善相待。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圣人言论的真伪,王导等人都说不过明帝。又喜好练习武艺,经常亲近安抚将士。那时候晋朝人才济济,但是无论远近全都与明帝亲近。等到王敦作乱的时候,国家的军队全都打了败仗,明帝想要率领将士们前去决战,乘上车子准备出发。中庶子温峤坚决谏阻,拔剑斩断马身上的皮带,才制止了他。王敦平素就以为明帝英明神武,是朝廷上下最钦佩信任的人,于是就想要以不孝的罪名诬陷他,来废除他的皇太子位置。于是在朝堂上大会百官的时候,王敦就质问温峤,说道:“皇太子到底有什么德行可以让人称道的呢?”他声色俱厉,要求温峤必须回答。结果温峤对他说道:“你这个问题就好像是在探讨深奥的问题一样,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够说明白的。但是以礼法来衡量的话,皇太子可以称之为是个孝者。”大家全都认为温峤讲得很对,于是王敦的计谋没有得逞。秋天七月份的壬申日,这一天是初一,王敦派遣他的哥哥王含以及钱凤、周抚、邓岳等人率领水陆大军五万,来到南岸屯驻。温峤移屯到水的北面,烧毁了雀桁,以此来挫败敌军的锋芒。皇帝亲自率领六军,来到南皇堂驻扎。到癸酉日的夜晚,招募壮士,派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左卫参军陈嵩、钟寅等人率领甲士一千人渡水,打算攻其不备。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与敌军在越城展开大战,把敌军击败,斩杀了其敌军的前锋将何康。王敦于是忧愤惋惜而死。材料二: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官职务,本来就希图官职显达,并不想看重名誉与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梅坡(南宋)徐玑①浅水低坡几树苔,冷光摇动玉尘埃。横斜直似安排得,古怪多应折损来。洁白要须侵夜看,飘零却是被春催。闲来立断②清风影,一片飞香落酒杯。【注】①徐玑,浙江永嘉人,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仰幕(离骚》中“香草寓志”的笔法,也多在诗歌中习之。②立断,站立许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整体关照,勾勒景象,呈现出梅花生长的环境以及外在的姿态。几树梅花在清风与月色相伴下,摇曳生姿,皓白无暇。B.颔联聚焦梅树的枝条。将“横斜”与“古怪”的不同姿态形成对比,突出了人为因素对梅树枝条的影响,寓情于景,韵味悠长。C.颈联转笔对梅花的描写。花瓣的洁白在月光映照下更纯粹,而春季的到来,让梅花凋零谢落,美景难再,爱憎之意,油然而生。D.整首诗以“梅”为咏抒的对象,以“梅”为布局的线索,紧扣诗题展开落笔思路,展现了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笔法。16.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中“落”字的艺术效果。【答案】15.C16.①“落”字赋予梅花以动态美,使梅花意象生动可感,与前句中作者的长久伫立形成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②“落”字照应了前句的“清风”,清风吹拂,花瓣飘零,使得整首诗逻辑严谨,浑然一体。③“落”字拉近作者与“梅花”的距离。“飞香”象征纯洁美好,作者托物言志,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爱憎之意”赏析有误。春来花落是自然常态,作者“飘零却是被春催”一句中主要表达的是春季来临,惋惜花落,重在“惋惜”,而并非侧重在对春的“憎”。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一片飞香落酒杯”一片飘香的花朵会落入酒杯之中。①“落”是动词,形容梅花花瓣飘落的样子,赋予梅花以动态美,前句“闲来立断清风影”作者在清风花影下长久伫立为静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使梅花意象生动可感,增强了艺术效果。②“落”是因风而花瓣飘落,照应了前句的“清风”,清风吹拂,花瓣飘零,前后照应,使得整首诗逻辑严谨,浑然一体。③这是一首咏物诗,洁白梅花凋零谢落,落入酒杯,“落”字拉近作者与“梅花”的距离。“飞香”形容梅花的香气,赋予梅香美好的意态,象征纯洁美好,作者托梅香言志,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物比喻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古蜀国历史悠久,与世隔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直切题意,不疑而问,增强了语势;“________________”则对此做出了回答,指出所找之处在那繁密的林木中。【答案】①.鸷鸟之不群兮②.自前世而固然③.尔来四万八千岁④.不与秦塞通人烟⑤.丞相祠堂何处寻⑥.锦官城外柏森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鸷、固、祠、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些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他们的反应又因性情和观念的差异而有区别。宗教和道德型的人主要表现为愤怒,视这个世道为末世,对之发出正义的谴责乃至神圣的诅咒,欲以此惊醒世人、寻回盛世,或者一一审判世人,以先知的口吻预言某种末日审判。理智型的人主要表现为忧虑,视这个世道为乱世,试图规划出某种救世方案,以重建精神生活的秩序,恢复或营造他们心目中的治世。而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则没有太直接的救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对于作为一种社会现实的平庸化过程同样反感,但似乎不像前一类人那样有①。他们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淡漠和蔑视,如山岳般俯瞰世间百态如大地般凝望人间冷暖。在这样的人看来,末世论或乱世论都是②这个世道和别的世道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过是一个俗世罢了。所以,他们始终与俗世保持距离,而把精神上的独立追求和自我完善视为③之本。在此意义上,他们的立场可以归结为自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9.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答案】18.①切肤之痛②危言耸听(无稽之谈)③安身立命19.①用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加强了语气,明确了观点。②连用两个比喻,将“个性化的知识分子”比作山岳和大地,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冷漠态度。③用拟人手法,借“俯瞰”“凝望”两个动作,形象地表明这些人以旁观者的姿态见证了社会生活。【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使用能力。①本句语境是说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对于作为一种社会现实的平庸化过程没有那样感受深切,可用“切肤之痛”。“切肤之痛”指与自身关系极密切,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②本句语境是说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对于末世论或乱世论都不相信,认为它们是毫无根据的扰乱人的观点,可用“危言耸听(无稽之谈)”。“危言耸听”指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无稽之谈”,指毫无根据的说法。③本句语境是说他们把精神上的独立追求和自我完善视为精神上的寄托,可用“安身立命”。“安身立命”是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语言特点的能力。分析句子语言特点,主要从句式、修辞、词语运用等角度入手分析。选词角度:此句出现关联词语,分析的时候应作为重点词语去解读效果。“不是……而是”表示选择关系,更明确的表现个人化的知识分子的反应是淡漠和蔑视,加强语气,明确了观点。修辞角度:“如山岳般俯瞰世间百态,如大地般凝望人间冷暖”,运用比喻修辞,将“个性化的知识分子”比作山岳和大地,山岳俯瞰世间百态和大地凝望人间冷暖的冷峻之态,凸显的是个性化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冷漠态度,运用比喻,表意更加生动形象。“俯瞰”“凝望”是人具有的动作和情态,此句将山岳和大地拟人化,形象地表明这些人以旁观者的姿态见证了社会生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①,也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②,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③: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丛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截至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20.请在材料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这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22.作为电视解说词,两段文字反复使用“我们”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20.①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②也是在这里(或“也是在这个星球上”)③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21.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22.①拉近解说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引发观众的共鸣。②增强了抒情意味,表达了人类的命运与宇宙息息相关。【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说“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后面说“也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此处强调人类与地球的密切关系,应填: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②分号前后对称,内容上强调这个星球与人类的关系,前面说“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此处应填:也是在这里(或“也是在这个星球上”)。③冒号提示下文,下文“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体现地球的勃勃生机,应填: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截至到目前为止”句式杂糅,“到目前为止”和“截至目前”两种句式只能用一个;成分残缺,“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应该做句子的状语,加上“在……当中”。【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我们”是泛指,指所有人,包括观众,而且是第一人称代词,作为电视解说词,使用“我们”一词拉近解说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引发观众的共鸣。材料主要表达人类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密纹唱片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螺旋伞齿轮研磨机项目营销计划书
- 图书架产品供应链分析
- 穿眉孔器械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员工迁移的商业管理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药品信息页印刷品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建筑物熏蒸杀虫处理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家用视频游戏机用电池充电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礼品包装用纸制蝴蝶结项目营销计划书
- 磨床金属加工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课件: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
-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 领导讲话稿之德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 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评分表
- 企业宣传视频制作方案(技术方案)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1边学边练
- 承钢800mw热轧卷板翘皮缺陷原因分析
- 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单词汇总表-带音标可打印
- 2023太阳能光热发电吸热塔消能减振
- 江苏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高中合格考试信息技术试题十二套(含答案解析)
- 苏州园区体检报告 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