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诵读点拨】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作者】王湾,王湾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句析】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羁旅漂泊之情,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潮平”“风正”时在江上行船所见的恢宏情景。“风正一帆悬”不仅写出了风和水顺、船行平稳,而且把潮平岸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壮丽的风景也表现了出来。狂重点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写出了拂晓行船的情景,触景生情,感慨时间流逝之快,对仗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生活的哲理;诗人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字和“人”字将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这一联不仅写最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豁然达观积极向上的力量。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紧承颈联,又与首联遥相呼应,借助“乡书”“归雁”两个意象,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主题】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赏析】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该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写出江面开阔景象)的句子是:。2.现在可用来表示客观形势大好,事业发展势头正旺的诗句是:。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4.《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昼夜更替、新春早到的喜悦)是:。【答案】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阅读理解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3.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任意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4.“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答案】1.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3.示例一: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更蕴含自然理趣:新生的美好事物往往产生于旧事物中。示例二: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示例三: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示例四:将“生”和“入”拟人化,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景中寓情,思乡而不低沉,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哲理,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引发人们对未来美的遐想,是千古传诵的佳句。4.①“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②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春意已浓的景象。③“阔”字,又抒发胸怀,展示诗人开阔的胸襟。5.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6.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三、中考试题集萃(一)填空:1.“次北固山下”的“次”意思是。答:停泊,停留2.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答:客路行舟3.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答:潮平两岸阔4.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答:青山、绿水。5.《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答:《次北固山下》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律诗,内容上属思乡之作。7.解择加点词语。①次北固山下次:②客路青出下客路:③乡书何处达书:答:次:旅途中暂时停歇客路:旅途书:信8.“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答: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9.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答:思念故乡1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在描绘_________景色。答:长江11.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答: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12.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淡淡的思乡愁绪13.这首诗的哪些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对偶句。答:首联、颔联、颈联(二)选择题:1.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B.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答:D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答:D3.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答:D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答:D5.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答:D6.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答:A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答:D(三)简答题:1.“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答: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答:“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四)中考题真题:1.(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情怀?(2)请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答:⑴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⑵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2.(1)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的意思是______。(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答:(1)停宿(2)示例: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船行江中,春风吹拂,船帆高挂,船行平稳而轻快。(3)“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3.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答:C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生”“入”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5.(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风正”,。(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答:(1)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2)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名)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6.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颈联:尾联:答:颈联:高兴、喜悦(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7.(1)这是一首抒写_的五言律诗。(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答:(1)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思等)(意对即可)(2)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8.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答:“正”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以小景衬大景,显示了大江直流,和风相送,平野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象,体现作者心旷神怡。9.(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展示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广阔博大的胸襟。B.诗的颈联不仅写景逼真,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