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东魏和北齐都城的邺城得到相对完好地保存。如图为邺城示意图,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特征 B.有发达的商业分工及较大的市场规模C.体现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特征 D.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大量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特点是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的宫廷而展开,东魏和北齐都城的邺城体现了这一特征,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绘商业分工和市场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民居建筑的结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列关于唐睿宗至唐玄宗年间的记述,可用于研究()文献记述出处初,永徽中禁买卖世业、口分田。其后豪富兼并,贫者失业,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新唐书·志第四十·食货一》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并兼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文献通考》卷2《田赋考二》兼并者不复追征,贫弱者不复田业,姑定额取税而已《文献通考》卷3《田赋考三》A.赋税标准的演变 B.劳作方式的进步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均田制度的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永徽中禁买卖世业、口分田”可知,唐高宗时期均田制正常运作;根据“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并兼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及“兼并者不复追征,贫弱者不复田业,姑定额取税而已”可知,唐玄宗开元和天宝年间,均田制不断遭到破坏,土地兼并问题严重,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到的是土地制度,而不是赋税制度的变化、劳作方式的进步或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朝贡体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郑和数次下西洋的框架的话,它也有助于解释其后来终止的原因——因为朝贡体制一旦走上运行轨道,就不再需要永乐皇帝耗费巨资遣使回访了。”该学者意在说明()A.郑和下西洋因财政困难无以为继 B.朝贡贸易体制有相对规范完整的程序C.朝贡贸易限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 D.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中提到,朝贡体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郑和数次下西洋的框架,同时也有助于解释其后来终止的原因。这里的关键是理解“朝贡体制一旦走上运行轨道,就不再需要永乐皇帝耗费巨资遣使回访了”,这意味着它有了一套相对规范和完整的程序,使得中国不再需要通过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来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了,B项正确;财政困难是原因之一,但材料中并没有直接提到这是终止下西洋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到“民间贸易的发展”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朝贡贸易限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的结论,排除C项;“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方式”不是材料的主旨,其主旨是“朝贡贸易体制有相对规范完整的程序”,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时指出“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师承了这个学派(今文学派)经世致用精神和历史变易思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予常怀忧愤的(他)以巨大的震动。‘奇变’推动了他的思想发展,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的高昂和效法西方主张的提出。”材料评价的是()A.王守仁 B.李贽 C.魏源 D.洪仁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可知该人物深受封建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有着经世致用的思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推动了他的思想发展,他主张学习西方以抵御西方的侵略,结合所学该人物是魏源,C项正确;据明代王守仁主张“致良知”以达到圣贤境界,与材料中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时间无法对应,排除A项;李贽是明代中后期的人,与材料中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时间无法对应,排除B项;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领导人物,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以挽救太平天国,与材料所讲述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推动了他思想的发展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5.有学者对1918—1949年间广州市近代城市改造的情况进行了如下概括,据此推断,广州市的市政建设()①适应了广州市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②体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特点③注重对城市的整体规划④开启了广州市城市近代化的进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18—1949年间,对广州市的城市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适应了广州市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①符合题意;广州市的改造,在规划指导中增加城市商业、工业和公共绿地的规划,说明注重对城市的整体规划,③符合题意;对广州市近代城市改造,有利于推动广州市城市近代化的进程,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广州的城市改造是自上而下而进行的改造,没有体现出自下而上的特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6.下列是2015—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及高铁旅客周转量占铁路运输比重的统计图(单位:%),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高铁时代 B.推动了城市形成分工明显的功能区C.高铁核心技术整体领先于世界 D.推动沿线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占铁路比重的37.9%,到2020年的五年内客运量占比达70.7%,也就是说在所有铁路运量中,高铁大概有三分之二的贡献量,同时我国高铁客运量占铁路比重与旅客周转率占比呈稳健上涨态势,这说明我国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高铁的发展,而高铁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沿线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沿线城市社会生活带来变化,D项正确;2003年中国开始进入高铁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高铁的发展与城市分工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中国高铁的发展,没有涉及中国高铁的技术,也没有涉及世界高铁的技术,不能反映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7.印欧人的大迁徙冲击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古文明,下面为印欧人早期(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迁徙路线图。据此,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A.中国进入文明时代 B.亚欧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C.不同区域文化交融 D.东地中海区域民族构成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迁徙过程中,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如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等,这一过程促进了印欧语系在欧洲、亚洲等地的扩展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这些变化对不同区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C项正确;由材料中“印欧人的大迁徙冲击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古文明”可知,印欧人的迁徙并没有起到推动了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作用,排除A项;欧洲民族国家形成是中古后期的事,与材料中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公元前13世纪年左右,“海上民族”开始从黑海与西地中海沿岸向东地中海迁徙,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该地区的民族构成,与印欧人迁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有学者在分析古埃及作为文明古国优势时指出“这是由于他们很早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国家,加上古代埃及人用来铭刻文字的材料十分耐久。此外,还可归功于气候干燥与传统习性。”下列项中为作者“铭刻文字的材料十分耐久”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象形文字文物那尔迈调色板 B.记载有借贷合约的莎草纸C.刻在石柱上现存的最早法典 D.建立图书馆保存泥版文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时期。据材料可知,古代埃及人用来铭刻文字的材料十分耐久,而这符合古印度时期的莎草纸在埃及的干燥气候下可以很好的保存,B项正确;那尔迈调色板雕刻着纪念国王纳尔迈统治的画面,而非文字记载,排除A项;刻在石柱上现存的最早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排除C项;泥版文书是在古代西亚苏美尔文明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9.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存的了。”下列关于罗马法表述不准确的是()A.《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B.《罗马民法大全》是古代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C中世纪后期西欧市民阶级力图恢复罗马法传统D.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罗马社会的发展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方。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市民阶级确实对罗马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借鉴和恢复罗马法的某些原则和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在力图“恢复”整个罗马法传统,而是在借鉴和利用罗马法中的有利因素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中世纪后期西欧市民阶级力图恢复罗马法传统”这一表达不准确,C项符合题目要求;《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平民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护,“《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表述准确,但不符题目要求,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是对罗马法的一个系统总结和编纂,代表了罗马法的最高成就,“《罗马民法大全》是古代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表述准确,但不符题目要求,排除B项;D选项与材料无关,而且较为片面,材料是强调罗马法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不仅仅对当时的罗马帝国,况且罗马帝国在中古后期早已不存在了,排除D项。故选C项。10.“在大航海开启以后的时代,欧洲各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利益,但是每个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获得商业利益的机缘有巨大差别。这导致了地缘政治冲突和战争。然而在罗马教皇垄断宗教的时代,要想夺权就必须创立新的教派,或夺得对《圣经》的新的解释权。”材料旨在强调()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文艺复兴的消极影响C.宗教改革兴起原因 D.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材料首先描述了大航海时代开启后,欧洲各国因地理位置差异导致的商业利益机缘的差别,这引发了地缘政治冲突和战争。接着,材料提到在罗马教皇垄断宗教的时代背景下,想要夺权就需要通过创立新教派或获得对《圣经》的新解释权。这实际上暗示了宗教改革的兴起原因,即宗教权力的争夺和对宗教解释权的追求,C项正确;材料确实提到了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各国的商业利益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缘政治冲突,但这在材料当中只是作为冲突或夺权的背景,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材料强调的是对宗教权力的争夺和宗教解释权的追求,即宗教改革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到了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但未涉及到文艺复兴,排除B项;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地缘政治冲突和战争,但并未直接涉及到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1.有学者在1835年写道:“种族偏见在已经废除蓄奴制的州,反而比在尚保存着蓄奴制的州强烈;而且,没有一个地方的种族偏见,像在不知蓄奴制为何物的州那样不能令人容忍。”该学者旨在强调美国()A.南北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C.社会存在文化认同问题 D.蓄奴州更注重民主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虽然在一些州已经废除蓄奴制,但是种族偏见依然存在,种族歧视反而更加严重,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种族歧视,而非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文化认同的信息,排除C项;废除蓄奴制的州,比在尚保存着蓄奴制的州强烈,并不代表蓄奴州更注重民主自由,排除D项。故选B项。12.英国殖民者相当警惕对英国法理念在印度的传播,“要奴役一个通晓法律、权利和自由的共和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发展教育让我们失去了北美殖民地,我们不应该在印度重复这个错误”,故英国殖民当局长期拒绝对印度的法律教育进行明确的规范。上述言论可以证明()A.英国殖民统治的实质 B.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C.大陆法体系的先进性 D.印度社会落后的根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这段言论揭示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实质,即通过限制殖民地人民的知识和教育,来维护其统治和奴役。英国殖民者担心,如果印度人民通晓法律、权利和自由,他们将更难被奴役。这证明了英国殖民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压迫基础之上的,A项正确;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材料中还涉及到关于印度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这段言论并未直接提及大陆法体系的先进性,而是关注了英国法理念在印度的传播及其对殖民统治的影响,且英国不属于大陆法系,排除C项;虽然这段言论反映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法律教育的限制,但它并未直接探讨印度社会落后的根源。印度社会的落后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英国殖民者的法律教育限制,排除D项。故选A项。13.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说到:“这场战争既是尾声也是序幕。世界上的落后民族将再也不会处于它们过去的地位了。迟早,一个独立的中国、一个自治的印度、一个实行代议制的埃及、一个为非洲人而不是仅为商业盘剥而存在的非洲,将会摆脱先前的地位。美国的黑人也会从战争中崛起,他们会拥有选举权,拥有工作的权利,拥有不受侮辱地生活的权利。”杜波依斯的言论旨在说明()A.一战有利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B.一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性质的变化C.一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D.民族自决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世界)。依据题干材料“1918年”“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一战后,中国、印度、埃及等国家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战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并未涉及一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性质的对比,排除B项;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一战有利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没有涉及民族自决,排除D项。故选A项。1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到了过度金融化的风险,纷纷加强了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启动“再制造业化”“再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此可知()A.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明显 B.现代科技促进产业的更新换代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彻底解决 D.经济全球化下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此判断,现代科技促进产业的更新换代,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没有描述逆全球化信息,排除A项;经济危机彻底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贫富分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表是2006年—2017年美国电脑软件、书籍和音乐等的输出状况,据此说明()A.美国很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侵略B.这一现象得益于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C.美国希望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D.美国致力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6年—2017年(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输出的电影、音乐、电脑软件等流行文化产品,是长久以来为实现全球统一而做出的一次行动,故2006年—2017年美国电脑软件、书籍和音乐等的输出呈增长趋势说明美国希望借助这些文化产品实现其主导世界的目的,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美国电脑软件、书籍和音乐等的输出对象,并不能体现美国很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侵略,排除A项;全球贸易网络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美国致力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史实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6.清朝信贷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道光年间山西翼城县郭汝魁在县属开设协兴号钱铺,“与魁新粟行银钱往来,遇有条买粮粟时无钱开发粮价,写帖开明粮粟斗数,暂令粜粮人持帖至郭汝魁钱铺兑使钱文,迟日如数归给。”据此推断,清代金融机构()A.参与商业活动运行的过程 B.开始从事借贷业务C.“帖”具备了庄票的功能 D.通过兼并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清朝时期,如遇无钱开发粮价,可以写帖开明粮粟斗数,暂令粜粮人持帖兑使钱文,而后如数归还即可,这与“庄票”的功能相似,因此可以推断,“帖”具备了庄票的功能,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帖”的功能,而非说参与商业活动运行的过程,排除A项;开始从事借贷业务,说法与材料描述不符,“帖”具备了庄票的功能,而非借贷业务,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兼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7.有学者在研究外来物种在中国传播时发现,凡是带有“胡”字的,大多是秦汉至魏晋时经由西域传入;南北朝以后则大多用“海”字;凡是带有“番”字的物种,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带有“洋”或“西”字的物种,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由海路引入。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①葡萄、苜蓿、胡萝卜在两汉时传入中国②西瓜和西装是在清代乃至近代由海路引入③甘薯和辣椒是在明朝传入④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特色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为古代、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中“凡是带有‘胡’字的,大多是秦汉至魏晋时经由西域传入”及所学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可知,葡萄、苜蓿、胡萝卜在两汉时传入中国,①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美洲作物在新航路开辟后不断外传,甘薯和辣椒是在明朝传入中国,③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外来物种的传入途径和命名方式都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特色,因此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特色,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西装不属于物种,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8.有学者在研究托勒密埃及的希腊移民的来源与构成时指出,除了亚历山大大帝留在亚历山大里亚的三千马其顿驻军将士,亚历山大里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希腊移民大多来源于爱琴海诸岛,大多从事商业贸易活动,与埃及联系紧密;也有部分希腊移民来自爱奥尼亚等,大多从事雇佣兵等职业;少部分移民源于雅典等城市,大多从事学术、教育等职业。据此可知,希腊化时代()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地东移 B.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C.希腊与当地文化的交流密切 D.战争推动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希腊化时代时期(欧洲)。据材料可知,托勒密埃及的希腊移民的来源与构成有马其顿驻军、亚历山大里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希腊移民、来自爱奥尼亚的移民、雅典的移民,据此可知,当时的战争推动不同地区人口迁移,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移民来源以及构成,没有描述文化中心东移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移民结构,而非融合,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移民来源,没有描述文化交流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9.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地表述正确的是()A.甲地爆发了反对本国农奴制度的起义B.乙地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C.丙地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政治制度D.丁地要求改革和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丁地是德意志,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D项正确;甲地是法国,爆发了反对本国农奴制度的起义的是俄国,并非法国,排除A项;乙地是俄国,根据所学可知,一些贵族青年军官于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并非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排除B项;丙地是奥地利,拿破仑战争后,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政治制度的是英国,并非奥地利,排除C项。故选D项。20.1900年以来,电能的使用促进了大规模的发电厂和电力输送网络的建立,这种系统的启动,为中世纪工匠作坊的再生铺平了道路,因为电力被证明要比水力或蒸汽机更适于小型生产组织。上述现象说明()A.电力的使用推动企业的小型化趋势B.传统劳作方式在新的条件下焕发生机C.科学技术的推广促进垄断组织出现D.电力比传统动力更加适用于作坊生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西方。材料中提到电能的使用促进了大规模发电厂和电力输送网络的建立,为“中世纪工匠作坊的再生”铺平了道路,说明了传统劳作方式(如工匠作坊)在电力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复兴,B项正确;材料中确实提到了电力更适于小型生产组织,但并没有直接说明电力的使用推动了企业的小型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垄断组织,无法得出“科学技术的推广促进垄断组织出现”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提到“电力被证明要比水力或蒸汽机更适于小型生产组织”,但蒸汽机并非是传统动力,排除D项。故选B项。21.著名史学家姚大力指出:“尽管不必采用绵密引征和系统论证的阐述形式,大众史学在把历史叙事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还原到总体历史图景、还原到根本价值关怀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点也不比对于更‘专业化’学术写作的要求为低。在此意义上,一个写不出高水平的大众史学作品的知识生产群体,竟然能一批接一批地产出被纷纷自诩为高水平的专业化学术著述,这种现象本身就极应该加以怀疑的。”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严密论证是实现历史价值的主要途径B.大众史学更能代表历史学发展的水平C.历史叙事需要借助细节还原历史图景D.专业化学术著述脱离了中国社会实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姚大力认为大众史学在还原历史、反映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方面,其要求并不低于专业化的学术写作。他甚至提出,如果一个知识生产群体无法写出高水平的大众史学作品,那么他们声称能产出高水平的专业化学术著述是值得怀疑的。姚大力强调大众史学需要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和总体历史图景,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历史叙事需要借助细节来还原历史图景,C项正确;姚大力的核心观点并不是“严密论证是实现历史价值的主要途径”,而是“历史叙事需要借助细节还原历史图景”,排除A项;虽然姚大力强调了大众史学的重要性,但他并没有说大众史学就更能代表历史学的发展水平,排除B项;姚大力的观点中并没有提及专业化学术著述脱离了中国社会实际,这属于过度推断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作为思想和阐释空间的百家争鸣,是有其物质形态为依托的,否则争鸣无处承载。百家争鸣的诸多核心人物,均以私学为本,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学机构,招揽天下人才,传授弘扬本学派思想。学派以思想领袖式人物为标志。百家争鸣时期,以孔、墨、庄、荀等为代表,各种可以称“子”称“家”的思想体系,皆为学派。这些学派的思想与学问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构和发展影响巨大,而且为中华学术文明的整体结构与衍变上升奠定根基。——摘编自张江《百家争鸣:公共阐释的历史见证》材料二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末的明清时期,大批耶稣会等教会的传教士进入中国,发生了长达百年的“礼仪之争”。伴随着欧洲和在华传教士卷入争论,很多有关中国历史、政治、哲学、风俗的报道涌入欧洲,不少中国典籍也被翻译过去。人们由此知道了孔子是中国的圣人,儒学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当时欧洲人都以为中国民族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民族”。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旗帜,将神学蒙昧以及以神学为精神支柱的封建专制押上了“理性法庭”,而启蒙思想家大多曾受教于耶稣会学院,比一般人更为了解和熟悉中国,因此,当他们充当这个“法庭”审判员时,被世人视为理性主义的中国哲学就被用作审判词的语汇来源。——摘编自陈卫平《中国传统哲学对欧美思想的历史影响》材料三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苦难史,对外面临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则面临黑暗的军阀统治,内忧外患,使中华民族风雨飘摇、发岌可危。出于反帝反封建的迫切需求,也基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以及部分知识分子对文化之觉醒与思想之启蒙对国家振兴重要性的认识,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以新文化运动为起点,掀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自省转向文化自信的艰难曲折、波澜壮阔而又伟大卓越的漫长发展历程。——摘自薛朝广《基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自省与文化自信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的载体。并指出“这些学派”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把“中国哲学”“用作审判词的语汇来源”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此时中国其他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史实。(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原因。【答案】(1)载体:私学和教学机构。价值:“这些学派”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2)原因:中国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旗帜的思想相契合;启蒙思想家比一般人更了解和熟悉中国哲学;中国典籍的翻译和传播也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提供了更多的思想资源。史实:中国的瓷器、园林艺术等都对欧洲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3)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它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自省转向文化自信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原因: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和人民的迫切愿望;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符合中国的国情;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第一小问载体:由材料一中“百家争鸣的诸多核心人物,均以私学为本,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学机构”可知,百家争鸣的载体为私学和教学机构。第二小问价值:结合所学,可以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对当时,“这些学派”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后世,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小问2详解】本题为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欧洲)、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由材料二中由“伴随着欧洲和在华传教士卷入争论,很多有关中国历史、政治、哲学、风俗的报道涌入欧洲,不少中国典籍也被翻译过去”可知,中国典籍的翻译和传播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提供了思想资源;由材料二“因而‘当时欧洲人都以为中国民族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民族’。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旗帜,将神学蒙昧以及以神学为精神支柱的封建专制押上了‘理性法庭’”可知,中国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旗帜的思想相契合;由材料二“而启蒙思想家大多曾受教于耶稣会学院,比一般人更为了解和熟悉中国”可知,启蒙思想家比一般人更了解和熟悉中国哲学。第二小问史实:结合所学,可以举中国的瓷器、园林艺术等在欧洲传播的史实。【小问3详解】本题为影响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意义:由材料三中“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材料三“以新文化运动为起点,掀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自省转向文化自信的艰难曲折、波澜壮阔而又伟大卓越的漫长发展历程”可知,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自省转向文化自信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以从社会需求、理论自身及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和人民的迫切愿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目前考古学界认识,农业革命从公元前9500年开始先后在中东、印度、中国北方和南方等若干区域发生,随后逐步扩散到若干其他地区。农业革命伴随劳动生产工具从旧石器、中石器向新石器演变。农业革命逐步创造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条件。农业革命使得人类第一次获得食物供给控制能力,正常年景下可能提供一两成的剩余,为长期社会分工与效率提高以及城市产生奠定了基础。但也正是农业革命后形成的人类疾病模式在文明和城市出现与演化环境下进一步发展,到更为晚近历史时期欧洲探险家和殖民者侵入新大陆带来疾病大交换,奠定了近现代人类疾病全球化环境的历史前提。就文明社会人类熟知并深受其害的诸多传染病来说,追根溯源大都以人兽共患病作为其演化起点。——摘编自《经济观察报》《对话卢锋:农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材料二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将工人与其土地和家庭隔离开来的工厂制度产生了新的危险。除了由机器造成的事故外,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数百万从前的农业工人从开放的田野进入工厂,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19世纪英国的改革家和医生计算、度量和证明了工业和城市化对英国工人阶级生命的影响,他们发现了英国工人正遭受与他们的工作相联系的许多疾病之苦。日益增长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认为工人健康的恶化进一步证实了工业资本主义造成了难以接受的社会代价。到19世纪中叶,医生、公共卫生界和社会改革家以及激进派开始承认折磨着工业人口的职业病具有广泛性。与此同时,各国政府通过实行有限的社会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工业化的影响作出反应。——摘编自【美】大卫·罗斯纳《20世纪史》材料三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走向世界。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发展顺序看,20世纪之前,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在此之后,人口迁移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以上海为例,1870年有工人4908人,20世纪初达到14000人。据北京农商部调查,1914~1918年平均每年有400万农户约2000万农村人口离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另据调查,1931年无锡洛社镇离村率为21%,河北盐山为13.5%,山东费县高达60%。同时,在县内、省内、省际三个迁移方向中,省际迁移的比重最大。——摘编自官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农业革命出现产生的积极作用,概括农业革命后“人类疾病模式”的特点,并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人类传染病传播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从根本上改变的表现。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出现后社会各界对“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的反应。(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大量华工走向世界”的背景。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答案】(1)积极作用:使得人类获得了食物供给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社会分工和城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农业革命也促进了文明的产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特点:人兽共患病作为其演化起点;随着农业革命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新的疾病也开始出现。变化: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疾病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欧洲探险家和殖民者侵入新大陆,带来了疾病大交换。(2)表现:在生产方法上,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工作关系上,工厂制度逐渐确立,工人被集中在工厂中进行生产,这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或农田劳动有很大的不同。反应:改革家和医生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些问题,他们努力揭示工业和城市化对工人阶级生命的影响;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也开始关注工人的健康问题,认为这是工业资本主义造成的社会代价;医生、公共卫生界和社会改革家以及激进派开始承认职业病的广泛性,并寻求解决办法;各国政府也采取应对措施。(3)背景:在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同时,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小农经济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为了谋生,大量华工开始走向世界寻找工作机会。特点:人口迁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省际迁移的比重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影响类、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近代世界。积极作用:由材料一中“农业革命使得人类第一次获得食物供给控制能力,正常年景下可能提供一两成的剩余,为长期社会分工与效率提高以及城市产生奠定了基础”可知,使得人类获得了食物供给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社会分工和城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可知,农业革命也促进了文明的产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特点:由材料一中“就文明社会人类熟知并深受其害的诸多传染病来说,追根溯源大都以人兽共患病作为其演化起点”可知,人兽共患病作为其演化起点;由“但也正是农业革命后形成的人类疾病模式在文明和城市出现与演化环境下进一步发展”及所学可知,随着农业革命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新的疾病也开始出现。变化:由材料一中“到更为晚近历史时期欧洲探险家和殖民者侵入新大陆带来疾病大交换,奠定了近现代人类疾病全球化环境的历史前提”可知,疾病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欧洲殖民者带来了疾病大交换。【小问2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在生产方法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大机器生产应运而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在工作关系上,由材料二中“将工人与其土地和家庭隔离开来的工厂制度产生了新的危险”及所学可知,工厂制度逐渐确立,工人被集中在工厂中进行生产。反应:由材料二中“19世纪英国的改革家和医生计算、度量和证明了工业和城市化对英国工人阶级生命的影响,他们发现了英国工人正遭受与他们的工作相联系的许多疾病之苦”可知,改革家和医生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些问题,他们努力揭示工业和城市化对工人阶级生命的影响;由“日益增长的欧洲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