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_第1页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_第2页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_第3页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_第4页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24-2026)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分析学校概况及优劣势分析XXXXX小学地处XXXXX,占地8251平方米,服务于19个自然村。现在校生385人,12个教学班,专任教师42人。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小学一级教师16人,XX市骨干教师2人,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6人。校内设有150米环形跑道,两块排球场、一块篮球场,舞蹈、书法、音乐、美术、科学、计算机教室、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十余个,完全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优势分析(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学校始建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原址在距学校前约100米处油坊院内,院内神庙即当时教室,后经几次校舍改造迁至现址。时任XX巡抚XXX巡查至此为学校题写“学以明伦”四个大字以勉中庄学子,中庄人制碑一座记录了此事,碑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伦”字下落不明,其余现存于学校院内,基本完好。据老年人说,中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革前还存有大量古建筑、壁画、雕塑等,最早的比泰山上一些古迹还早,因此学校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以明伦”也成为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确立,便深受“学以明伦”的启迪,“伦”字在《说文》中解释为“辈也”

,《逸周书》中记载“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

,“伦”即“条理、顺序”的意思,人一生先有伦理,再有纲常,因此“伦”字是做人之基础,学生只有基础打好了,知识和伦理才能逐渐有条理和伦次,才会有潜力的发展。小学最根本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学习和做事,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同样,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发展是课改所积极倡导的,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科质量的高低,归根还是基础的问题,打好学科教学理论基础,才能向专业化的成长历程健康发展。所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正是“学以明伦”的集中体现。一个半世纪以来,学校历代传人,秉承这一训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其内涵。今天我们赋予校训——“学以明伦”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学以明伦、明理、明智、明信。学习用来明事理、懂人伦;学习用来开眼界、树理想;学习用来增知识、长智慧;学习用来讲诚实、守信用。“学以明伦”校训碑刻在XX市第二批教育历史物证评选中获得第一名。(二)办学条件显著提升2015年以前学校基本上是平房,房舍陈旧,存有安全隐患,功能用室不全,设施设备残缺。近几年学校借助于农村学校标准化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学校校舍运动场地改造提升工程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有计划地对学校校舍进行了改造。2015年3200平米的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师生办公学习楼房化,彻底告别了危旧房舍;学生餐厅相继建成,学生中午就餐难的问题彻底解决;旱厕改造成水冲厕所;2016年,全县运动场提升改造工程,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完成并投入使用;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的机遇,学校按照省级标准健全功能用室,配齐所有室内设施设备,教师人手一机,教室及部分功能用室配有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络全覆盖;2017年冬季,实施煤改电工程,学校安装变压器,进行线路改造,全部换用空调取暖。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学校基本上进行了重建式的改造,这一切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学校管理渐趋规范

学校拥有一支务实能干的干部队伍,年龄及业务结构相对合理,富有朝气,整体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凝聚力强的团队精神基本形成。(四)德育工作特色鲜明学校的德育、少先队工作成效显著,以习惯养成和自主管理为主要抓手,同时以值周工作、争星机制、校内外各种主题活动等为载体,使学校德育教育有层次推进,不断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为内容,形成了“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德育工作模式。(五)“学以明伦”校园文化主题突出

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文化设计扎根学校文化底蕴,以校训“学以明伦”为主题思想,以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为培养目标,共分为两大板块:1.绿色校园板块——绿色家园、绿色阅读、绿色校本、绿色文明、绿色人生、绿色追求;2.构建“知、信、明、礼”四个楼层的文化主题,从认知、诚信、明理、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内容既有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又有家乡及身边的故事典型,以寓教于乐的可读性故事,让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近距离接触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终生奠基。优质的物质性文化,为学生创造了一流的成长环境;优质的制度性文化,让教育教学走向规范和开放;优质的精神文化,凝聚了师生的精神力量,形成了凝心聚力、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六)特色引领,科研先导,以研促教近几年,学校立足当地“林果之乡”县域特色,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等多层面广泛的民意调查、反复论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开发了《果文化》系列校本课程,该课程的开发严格遵守《XX省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按照课改要求,认真参照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内容,以“依托果资源,开发果文化——果文化”为主题,开发了五本教材,分别是《果生物一》《果生物二》《果工艺》《果神韵》《果艺术》。一二年级《果生物》从认识水果出发,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对识字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加强阅读,扩大学生识字量;三四年级《果工艺》、《果神韵》以制作多种手工制品为突破口,并渗透果艺术与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高年级学生在《果艺术》中感悟果的品性,强化阅读,提高其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该课程在2011年教育部XX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程资源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在2013年“NOC全国校本课程探究评优”活动中荣获第六名,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围绕特色课程的开发,我们以研促教,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科学地梳理解决问题,有效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XX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结构型合作学习方法研究》于2013年完成结题任务,成果转化率高。课题《利用县域“果资源”特色,挖掘与整合课程资源的研究》于2014年被立项为省重点子课题;校本课程《果文化》荣获2013年“XX省首届课程资源评选二等奖”,2014年获“XX省特色课程资源评选二等奖”,6名教师在省特色课程评选中受到表彰;校本课程调研报告荣获县一等奖;2015年3月《“果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被立项为XX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并于2017年10月结题。1996年以来学校连年被评为“县小学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多次被评为“县小学教学工作红旗单位”;学校相继被评为“‘省县域推进中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验研究’实验学校”、“XX市教育科研实践基地”、“县第七届师德建设先进集体”、“XX省首届特色课程示范学校”、“XX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县校园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平安和谐校园”等。二、劣势分析(一)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专业教师缺乏目前,我校教师中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20人,占总教师的45%,近几年退休的教师达十余人,教师大多专业不对口,教学创新意识不强,音美等专业教师缺乏,二孩政策放开,产假接二连三,师资紧张,制约学校发展。(二)“班子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包括校长在内的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还比较低。对学校规划发展、科学决策、专业引领的水平有限。(三)“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偏弱,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少,教师缺少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个人专长不突出,

“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四)课堂教学改革有待突破虽然学校的教学改革于2014年起步,但部分教师对“多维合作·高效生成”缺乏整体的认识,教师的理念重建还没有完成,实践中全体教师还未完全形成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五)学生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学校的学生工作较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整体性、系列性还有待进一步整合与梳理。有了初步的学生自主管理,尝试重心下移,但还需进一步落实、深入。另一方面,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负责人,我校班主任队伍比较年轻,缺少工作经验,往往忙于应付各种琐事,没有在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上下功夫,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活动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使得较多活动没有在班级中扎根,没有与班级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还没有真正做到“把班级还给学生”。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一、指导思想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与业务能力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研究活动和课堂教学竞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艺术特色教育,打造艺术精品社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实施。实现教师教学有特色,学生发展有特长,提升整体竞争能力,打造学校特色,成为一所在县域内享有一定声誉、社会认可、家长向往的农村小学。二、办学理念学校确立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厚德、启智、益能、健体”作为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学生幸福人生。厚德是一生的课题,是成人的基础;启智要举一反三,开发师生潜能。益能就是增益其所不能,健体就是强健师生体魄。校

训:

学以明伦教

风:

巧引善导

朴实高效学

风:

乐学勤思

持之以恒校

风:

朝气蓬勃

敢于超越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老师享受成功的幸福。学生增值——学业水平提高,良好习惯养成,责任意识增强;教师增值——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艺术娴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增值——有形资产增加,教学质量提高,社会信誉度提升。二、基础性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初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经受挫折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明辨是非、控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帮助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个人规划,分“梯次”培养,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力争在2026年把学校办成一所市域内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老百姓家门口的现代化窗口学校。三、发展性目标(一)做好“学以明伦”校园文化从校训“学以明伦”中汲取思想,立足“学生养成教育”和“以文化引领,重环境育人”,设计构思“知、信、明、理”主题系列校园文化,分布到四个楼层五个年级,突出学校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认知、诚信、明理、礼仪等方面对学生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文化内容以民族传统文化、家乡及身边的优秀典型故事为主,让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近距离接触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终生奠基。(二)依托果资源,开发果文化修订完善《果文化》校本课程,打造精品特色课程。以《果生物》、《果工艺》、《果神韵》、《果艺术》系列课程,扩大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培养并提高中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建立特色课程网络实践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从特色课程、实践活动、网络营销等方面推广特色课程的实施效果,扩大学校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四、学校分期发展目标(一)课程文化建设责任部门:教务处

教科室1.指导思想根据县、镇关于教育教学的有关部署和总体安排,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的现状,遵循“多维合作·高效生成”课改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学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课堂,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成长。立足地域特色,打造以《果文化》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资源的配备,全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快实现素质教育和教育跨越式发展。利用互联网下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真正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工作目标(1)课程设置目标根据国家课程体系要求开齐开全国家要求的课程,全面实施三级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安排课程,依托地域优势,进一步优化完善《果文化》等校本特色课程,最终形成符合课改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地域、人文特色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教学育人目标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内容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打造生本教育课堂,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3)课堂教学目标努力建设以智慧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下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打造一支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过硬的教师队伍,依托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继续加强课堂教学“四环节”的应用,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4)制度建设目标积极主动地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继续完善并全面落实教学中的各项制度。3.实施策略(1)以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项目为契机,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未来三年内,学校将更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有效教学的感悟和探究,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学习任务的改革思想和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学生上课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第二,各教研组继续以“品牌创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团队的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将品牌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中。通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课题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教研组品牌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经典诵读、趣味数学、3D打印等多个学科项目做强做大。(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创新行动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以课题为载体,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常规管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具体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备课管理,通过研究备课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课方法”转变;第二,课堂管理,通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三,作业管理,通过改进作业管理的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业分析”转变;第四,学习指导管理,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第五,学业评价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通过实践探索,除了实现传统教学常规管理“管”、“督”、“评”的功能之外,拓展教学常规管理的功能,体现教学管理的“理”、“研”、“引”,真正实现课堂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3)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差异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基于差异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个性成长的理念,学校努力构建一套全新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通过教育评价唤起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提出“基于儿童文化的差异教育”的理念,在未来的三年中,学校教育评价将围绕多元化学生评优、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个人素养和活动组织能力,进而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能力。认真研究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4.年度目标阶段主要内容成果形态负责部门2024年1.确保按照国家课程体系要求开足开全课程。2.保证师资,特别是艺体教育教学的师资配备。3.继续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丰富学科特色,培养有学校特色的教师群体,形成合力。4.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加强集体备课,继续开展“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研讨。5.加快智慧校园的建设,提升“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管理、应用水平。提升沂源公共教育服务平台的注册及使用率。6.修改完善相关的教学制度及任务规划,提升质量意识。1.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全国家要求的课程。2.配备足够的专任教师,合理安排师资。3.完成校本课程资源的配备,围绕学校特色新增2-3个社团。4.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基本完善,集体备课活动经常化、具体化,初见成效。全体教师熟知“四环节”教学模式。5.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基础硬件设施配套建设基本完成,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加快“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进度,本年度完成4个教学班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任务,沂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和学生注册率均达到100%。6.修改完善《沂源县中庄镇中心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及《中庄镇中心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教

处2025年1.确保按照国家课程体系要求开足开全课程,建立全面的教育教学课程,逐步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建立优势学科,成为有名师的成长型学校。2.保证师资,加强艺体教育教学的师资配备,在设施上加大投入,保证活动的主动性和经常性。3.继续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丰富学科特色,进一步利用地域的特点,提升学校的地域特色,以学校所在地的地域特色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的实施。4.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加强集体备课,完善“四环节”教学模式,并且在全校推广运用。5.加快智慧校园的建设,提升“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管理、应用水平。提升沂源公共教育服务平台的使用率。进一步依托沂源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集体备课和教研的效果。

1.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通过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基础型课程和三级课程为实施载体,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2.加大学校在艺体教育方面的投入,保证活动的经常性,为学校参加县运动会和百灵艺术节提供优秀的人才。3.完成校本课程资源的配备,围绕学校特色新增3-4个社团,并且加强社团活动的次数。4.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基本完善,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性强。加强学科教研,推选2个优秀教研组。全体教师熟练运用“四环节”教学模式,有80%的日常课堂基本应用。5.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利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智慧课堂的模式运用达80%。本年度完成6个教学班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任务。上传到沂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育资源多,教师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和集体备课、教研达到教师数的60%,取得较好的效果。2026年1.教育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各项制度健全,争取学校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全列。2.推广学校智慧课堂建设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经验。3.学校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建成,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使用、宣传、考核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指导培养年轻教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队伍素质。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1.各项教学常规科学有效,管理规范。2.“四环节”教学模式应用达到90%,所有教师都有所涉猎,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全校使用率达到80%。3.新发展市骨干教师2人,县骨干教师4人,镇骨干教师10人。4.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合格率达到80%以上,优秀率达到60%以上,学校的教学管理成绩居全镇第一名。

(二)队伍建设责任部门:教务处

教科室

1.教师队伍基本状况目前,我校有12个教学班,在编教职工42人,在岗42人,其中40岁以下教师20人,占45%,中学高级教师4人,小学高级教师1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52.3%,小学一级教师17人,占40.5%,本科学历38人,大专学历教师2人,中师学历2人,现有市骨干教师2人、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6人。2.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不足(1)我校教师队伍整体上还很年轻,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强,处于合格教师阶段的教师比例较大,达到骨干教师层次的还为数不多,整体教师梯队不明显。(2)多数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储备相对缺乏,比较多的教师平时忙在事务堆里,缺少自我反思的意识,所以,教育科研能力还不够强,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在全国专业报刊交流论文的还比较少。3.管理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完善学校校本研修的自培机制,探索多样、务实的教师培养模式,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做“知、信、明、礼”典范作用的教师。(1)总目标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前瞻、教学技术精湛、人格完善、勇于开拓、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形成教师四梯次发展目标:一级目标合格教师:学校选择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教,根据合同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使其基本熟悉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能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二级目标成熟教师:教龄2-6年的青年教师,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通过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老师对徒弟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使青年教师掌握任教年级段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能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三级目标骨干教师: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指导青年教师能力,被指导的教师成长迅速。四级目标知名教师:教龄12-25年的优秀教师:完成骨干教师到名教师的转变。选择教育专家担任导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形成学科教育特色;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2)具体目标加强反思性教学实践和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在教师群体中树立榜样,完善学校自培体系建设,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资源保证,通过各层面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使每门学科都有优秀特色教师脱颖而出,从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富有活力及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年度主要内容成果形态负责2024年1.制定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和本学年度教师发展规划。2.促进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能教学、会科研、善学习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的教师。如在课程、教学、科研、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专长的特色老师。3.加强班子建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1.年内培养1名县知名教师。培养2名县骨干教师。2.形成新老教师传帮带“结对子”。3.针对各处室工作要求,培养班子得力成员3名。

工会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2025年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与职称评审。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评高一级职称。2.打造一支有科研能力的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

1.争取年内教师的学历水平有提高,中级教师增加1名。高级教师增加1名。2.力争有一项市级或省级课题立项。3.

开展校级“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促进每位班主任逐步形成个人风格。

工会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2026年1.强化教研组的基地建设,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团队。2.完善学校师资自培机制。继续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模式,不断健全自培功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形成1-2个县级强势学科。2.形成三支队伍校本培训模式。3.

培育3-5名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工会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

4.具体实施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修养①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利用校园各种宣传途径,树立榜样,挖掘典型,发扬事迹,用身边的小事感染人,用平凡中的精神激励人。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在教师评优评先、竞争上岗、职务评聘、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②每年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并从中推选出若干名教师参加市、县各级各类的教学评比。③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校际交流、参加各层次的教学研讨、外出培训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2)建立多元化、多级教师发展的平台①分层推进达标课、展优课活动。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内部对课堂教学的琢磨,在说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优课率,使得教研活动收到实效。每一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展示汇报课一次,各教研组组织实施。②以数学学科特色基地建设和语文重点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前期准备,强化教研主题、内容和形式的策划,深入研究促进教研过程有效的策略和技术,积极开展主题式教研模式的研究,以此彰显学校特色学科建设。③培养合格教师,推广名优教师的经验,注重培养骨干教师,大力加强专业精神即师德教育,着力于专业技能培养,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层次学习,构建学习型学校,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拓宽教师专业知识。通过各项专业竞赛活动,如县“优课”评比和校级“优课”教学评比相结合,同时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3)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要求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每学期上公开课不少于3节,保证学到位、带到位。(4)以课题引领教师发展①聘请县内、外专家开展专家讲座,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形成教育科研氛围,带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撰写论文、随笔、经验、总结等,提出明确要求,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②以市级课题《小学生结构型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利用区域“果资源”特色,挖掘与整合课程资源的研究》、《“果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为抓手,深入开展科学实践研究活动。③加强校本课题的研究。教学中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继续坚持组组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的原则,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5.保障措施(1)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聘用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学技能大评比,表彰优秀先进教师,树立先进典型;建立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岗位职责挂钩,师德状况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和奖惩当中。(2)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①发扬团队精神,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探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活动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②构建教研训相结合、分层推进的个性化培训体系。每学期举行几次公开课教学和校内优质课比赛活动,优秀教师展示研究成果;实行教师专题培训、多种形式的师徒结对等校本培训形式,所有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汇报课或研究课、每天备好一节课等,保持专业技能不断更新,点燃教育创新的思维火花;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视野,激发追求超越的动机。③以完善校本教学资源为抓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各年级、各学科的教案、教学课件的整理完善工作,利用校园网及时吸纳最新的信息,丰富和充实学校资源库,为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供资源保障。(3)教师自身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在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改进提高的方法,以适应社会要求。学校对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分年进行指导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奖惩挂钩。在今后三年中,我校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协调校内各项资源,形成合力,突破重点难点,总结经验,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为中心小学教育品牌的打造提供坚实的基础!(三)德育建设——学生文化建设责任部门:

德育处

少先队

1.指导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以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强化校园各项常规制度,狠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传统美德教育,以“学以明伦”为主要抓手,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2.工作目标(1)学生达成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紧紧围绕“学以明伦”的办学理念,狠抓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知、信、明、理”的优秀少先队员。(2)教师达成目标:通过三年时间逐渐形成一支具有较强班级管理经验的班主任队伍。县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3名,发表市级及以上德育论文2篇。(3)学校达成目标:加强德育少先队阵地建设,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3.达成策略(1)构建德育一体化体系,整合学校德育资源。(2)创新日常管理机制,唤醒班主任责任意识。(3)开展各级岗位建设,引导学生自主管理。(4)融通各类优质资源,形成互动型家校合作。4.推进计划阶段主要内容成果形态负责部门

2024年1.德育组织机构健全。形成全员德育、处处德育、时时德育的格局。2.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时代特点的专题活动。3.制定《中庄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培训规划》。4.完善家校合作关系,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5.成立校值日、红领巾监督岗等管理队伍。

6.通过班主任对学生习惯培养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习惯养成总体情况,明确工作目标。

7.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8.设立课外实践基地,定期开展活动。

1.建立完整的德育管理机构和评价组织,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系列活动。2.组织一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教育活动。3.邀请校外辅导员到学校作报告。4.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活动。5.制定《中庄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培训规划》。6.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7.成立课题小组,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分析、日常工作积累分析、个别访谈,制定《中庄镇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

8.开展“我的事情我做主”活动,学习自理日常生活起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9.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的确立,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处

少先队2025年1.加强养成教育、礼仪教育、习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2.学校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3.完善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强化班主任、辅导员培训。4.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和家庭之间做好配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5.探求高效能的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干预系统。6.感恩父母和生活技能。7.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社会调查、社县服务等活动,参与度高。8.推进学生成长档案建设。

1.完善各种教育,开展“仁、义、礼、智、信”系列教育。2.开展“我为社会做件事”活动,把德育教育转化到社会实践中。3.完善《中庄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4.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每年举行两次。5.适时召开德育培训会,培养县级及以上优秀德育干部2名,发表市级及以上德育论文1篇。

6.分年级试用,并针对性的开展经验交流,掌握科学评价方法。7.开展“我做家务小能手”技能大赛,通过评选表彰优秀,树立榜样。8.利用假期,鼓励学生关注生活热点,定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民情、民生。9.以三年级为试点,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份档案。

德育处

少先队

2026年1.加强培养目标过程管理,做好过程性调研整改。2.全校师生要关心残疾、贫困、有心理障碍等弱势群体学生,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关爱。3.开展好班主任培训和研讨活动,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4.教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对待父母的态度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5.实现少先队工作成熟稳定发展。6.阶段培养,年级侧重,各个突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7.感恩老师活动和学习生活技能活动。8.完善“合作”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9.总结、凝练学校德育经验,形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便于推广的德育品牌。

10.规范德育阵地、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发挥阵地育人作用。1.做好调整工作,加强调研,经常回顾。2.开展互助小组,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开展一次“我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做件事”的主题班会。4.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沙龙,进行经验介绍。5.组织优秀班主任外出学习。6.通过家校联系本、电话、短信、电子邮件、微信群、QQ群等及时与家长沟通。7.以《中庄镇中心小学一日常规》为抓手,注重日常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把认识和情感转变为行为习惯。8.利用教师节开展“感恩老师”系列活动,在校园中学习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9.在组建“合作”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10.少先队工作有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形成至少两项亮点工作。

11.形成成熟的德育工作机制和体系,争创市级德育品牌学校,学校德育实现特色发展。

12.新建1处德育阵地、少先队活动阵地,实践活动开展正常。

德育处

少先队

(四)教育信息化建设1.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以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指导思想,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及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努力使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特色更加鲜明,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工作目标(1)以创建智慧校园为契机,积极实施“智慧校园”工程。朝着学生“智”学、教师“慧”教、学生“学”园、科技“校”园的发展目标推进。促使学校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践行平板电脑互动教学的可行性,培养学生快捷、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奠定他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2)立足师生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借助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3)加强小学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建设教育信息化示范校,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3.实施策略(1)强化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投入,计划添置多台触控一体机,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维护学校电子白板,完善学校网络机房,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门户网站、网络功能教室,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设备等。(2)强化软件建设。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健全资源建设、应用、管理制度,制定教学资源征集、筛选、开发和奖励等措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购置必要的网络管理、教学应用软件,以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完善校园网的建设,提高数字化校园水平,加强网络教研。(3)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提高教师驾驭信息化的水平。加强电子白板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课件制作比赛,积极参加各项信息比武大赛。(4)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确立平板电脑互动教学试点班级,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争取在2021年达到所有教学班全部配备交互式一体机,学生配置平板进行数字化教学。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活动,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堂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学校定期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自制课件评比活动,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积极性。(5)以校园网为平台继续推进学校管理的网络化。完善学校网站,明确学校网站板块的功能,细化功能,使之更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内容丰富;要使网站各板块内容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加快信息更新速度,进一步提升网站的吸引力;要建立监督机制,对网站内容和更新速度等进行有效的监管,要鼓励教师在学校网站上发布相关的信息,如校园动态、教学资源、读书心得等。(6)提高学生在信息化方面的应用能力。以XX省创客教育活动为途径,建设创课教育活动室,开设创客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学习掌握3D打印技术、编程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前沿项目,积极参加XX省创客比赛、全国Noc大赛等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4.推进计划阶段主要内容成果责任部门2024年1.更新观念,组织学习,不断增强全体教干教师应用教育现代化意识。2.强化培训,特别是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力争全体教师熟练使用白板教学,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3.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库的建设,不断充实学校资源库。4.加强对沂源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培训。5.积极申报智慧校园试点学校。6.加强学校智慧校园基础硬件建设。7.确定语数学科为试点学科,尝试互动教学平台,探寻适合本学科的试点切入口。

1.制定《沂源县中庄镇中心小学智慧校园实施方案》。2.教师课堂使用电子白板常态化。3.每周公布教师校园网资源上传情况。4.提高沂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师和学生的注册率,注册率达到100%。5.创成智慧校园。6.在一年级2个班实施平板电脑互动教学实验。7.加强语数外三科教师对于相关教学设施和设备的应用,中青年教师全部使用。建设创客教育活动室,配备3D打印机,WER智慧农场、物联网创意设计等相关设施。参加各项赛事,取得市一等奖和省二等奖的成绩。

处2025年1.继续加强对沂源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使每一位教师可以熟练的掌握各项功能的操作。2.借助平台,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并且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3.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网站对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1.任课教师上传到沂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多,教师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和集体备课、教研达到教师数的60%,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每周对教师使用平台的情况进行通报。2.制定学校依托沂源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教研的相关制度,教师要利用平台进行备课和教研活动。3.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增设项目,提高网站层次。4.充实创客活动室,加强配备,参加更多项目的比赛活动。

2026年1.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与途径。2.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3.继续参加各项信息化比赛。

1.学生掌握基本的多媒体使用技巧,利用多媒体互动教学。利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智慧课堂的模式运用达80%。本年度完成8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2.利用教育资源平台、作业盒子等各类APP进行网络教学。3.继续充实、规范创客活动室,让每个学生了解创客,参与创客,积极参加XX省创客比赛、全国N0C大赛并在比赛活动中获奖。

(五)安全管理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保安全、抓质量、求发展”为主题,突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健全各项制度与预案,努力营造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2.工作目标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各项安全制度,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使校园秩序规范,育人环境更加优良。深入开展平安和谐的校园创建活动,逐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努力实现校园安全规范化、制度化,打造高素质安全管理体系,争创平安和谐示范校。3.达成策略(1)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并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预案。(2)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落实校园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形成学校安全工作的合力。(3)做细做实各项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预警和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4)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构建法制学校,不断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5)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建立联控联防长效机制。4.推进计划阶段主要内容成果形态负责

部门

2024年

1.加强校园安保队伍建设。加大三防投入,提高人防技防水平。2.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及预案,按规范做好安全工作。3.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活动。增强教师“一岗双责”及学生安全责任意识。加大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杜绝因校园安全隐患引起的意外事故。4.坚持师生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规范化,提高师生安全防范的意识及能力。5.警校联盟,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工作。6.做好学校安全满意度测评工作。1.安保队伍稳定,器械齐全,学校安保室创成县标准化安保室。2.落实各类安全制度上墙,“三防”配备按标准定期维护。3.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人身、食品等安全教育活动。全体教职工落实“一岗双责”到位。校园安全排查到位,整改及时。4.安全演练一月一次,提高师生安全防范及应对能力。5.定期邀请“六校长”做报告,检查指导工作。6.学校安全工作满意度测评达到95%以上。

2025年1.修订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预案,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创新活动多样化,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3.通过“六校长”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师生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全员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力度,坚决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4.加强食堂饮食卫生管理。5.进一步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

1.利用安全教育平台、班会、安全课对学生适时进行安全教育。2.开展“安全小校长”、“小手拉大手,安全跟我走”等系列活动。邀请“六校长”指导活动开展。3.落实食堂卫生工作的检查、监督等常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建立单独的安全经费台账。

2026年

1.打造一支正规化校园安保队伍,构建一套完备的校园安保管理体系。2.切实加强警校、家校联络的系统化,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络。3.加大校园安全活动的宣传报道,营造安全环境,培育安全文化,创建市县平安和谐的示范校园。4.做好学校安全满意度测评工作。

1.门禁、会客引领、校内外巡查等制度常态化、规范化,安保队伍达到形象好、素质高。2.一键报警、周边报警、校园监控等一体化、系统化。家校安全防护网络化。3.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体系成熟化,安全氛围浓厚,创成市县平安和谐的示范校园。4.学校安全工作满意度测评达到98%以上。

(六)设施建设责任部门:

办公室

总务处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以素质培养为目标,从校情出发,突出特色,通过校园环境建设活动,促进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环境活动内容,拓展校园环境活动领域,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从而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创建绿色环保、干净整洁、健康文明、平安和谐校园。2.管理目标改善学校环境,营造校园文化,形成“知、信、明、礼”的良好育人氛围。学校教学、办公场所配有当地人文、名人佳话、典例故事,教室布置强调个性,各具特色,重在营造学习氛围和艺术环境,展现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1)校园净化、亮化、美化、绿化、文化。(2)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突出,以“学以明伦”特色引领。(3)加大信息化设施更新投入,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4)安全设施及时更新到位,全力保障物防管理实施能力。3.达成策略(1)精神文化建设:结合时代精神,深入开展办学理念、校训和“三风”的相关论坛。(2)制度文化建设:及时进行修改,统一装订各项制度。(3)物质环境文化建设:①加强学校各办公室文化建设。②加强学校楼道走廊文化建设,建设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环境文化等。③重视校园网建设,图书室、阅览室实行信息化管理,更新及时,鼓励师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4)活动文化建设:①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②开展“红色歌曲、爱国主义歌曲进校园”活动。③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学习雷锋月”活动等。(5)行为文化建设:坚持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教职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师生服装整洁,言谈文明,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4.实施计划

阶段主要内容成果形态负责

部门

2024年

1.改善办公配备和设施,美化办公室环境。2.完善办公制度,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3.购置能满足需要的新图书架、新图书,凸显我校“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办学理念。4.加强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1.做好适合年级组特点的办公室文化。2.保证年10%的图书更新率。3.购置无线网络设备,做到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4.建立“果文化”网络实践基地。

2025年1.深入推行“溢香园”读书节实施方案。2.升级改造多功能厅、微机室、餐厅和宿舍,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3.保证“果文化”特色网络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营。1.结合我校“书香校园”的特色,建立校园书吧。2.按照多功能室配备要求,添置数字音响等设备。3.建设校园信息管理平台。4.适时更新食堂水电设备。5.

建设“依托果资源,开发果文化”主题下的网络营销平台,做好设计包装等工作。

2026年

1.继续完善学校硬件,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办学理念更加鲜明。2.完善监控系统,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生活和学习。1.加大信息技术更新投入,力争创建省级数字化校园。2.更换高清数字化监控摄像头。3.加大软件建设投入,将校园管理平台和手机终端畅通互联,打造基于“互联网+”下的家校共育平台。3.保障措施(1)积极进行办公室、教室各项设施的配备和改善:配齐课桌凳和办公桌椅、班班通设备、空调,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网络设备,美化办公室环境。(2)建立完善的使用规章制度,保障教室、办公室的各种公共财产正常使用。(3)规划建设一个“教师书吧”,为教师提供一个温馨的读书、休息场所。第四部分

特色发展项目一、“学以明伦”引领,打造“知”、“信”、“明”、“礼”校园文化品牌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强调我们要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我们学校以“学以明伦”引领,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知”、“信”、“明”、“礼”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工作目标从校训“学以明伦”中汲取思想,立足“学生养成教育”和“以文化引领,重环境育人”,设计构思

“知、信、明、理”主题系列校园文化,分布到四个楼层五个年级,突出学校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认知、诚信、明理、礼仪等方面对学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文化内容既有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又有家乡及身边的故事典型,以寓教于乐的可读性故事,让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近距离接触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终生奠基。(三)实施策略1.以理论学习为抓手,明确特色学校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规划。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的内涵、过程与方法。3.以实验班级为主体,构建特色学校建设的纵横联合推进模式。4.以教研机构为纽带,构筑特色学校建设的支持团队。(四)实施计划实施年度主要内容成果负责部门2024年1.建立领导组织

机构,完善制度。2.制定“文明校园”创建计划。3.结合“学以明伦”校训,规划“知、信、明、礼”文化内容,确定活动载体,制定活动实施计划。4.开展“知、信、明、礼”系列主题活动。5.制定优秀班级主题文化创建计划。6.多渠道积极宣传“中庄牌”苹果,扩大对县域文化和校本课程的宣传。1.阵地建设。更新室外文化、班级文化、处室文化等。充分做好“知、信、明、礼”主题文化分布,以静态文化和班级动态文化相结合的形式。2.

形成“开笔礼”、“诚信教育”、“溢香园读书节”、“感恩礼”特色活动方案,扎实开展,引领德育品牌。3.开展班级文化评选。4.开展“溢香园”

读书节系列活动评选。5.

建立“中庄牌”苹果网络宣传平台和营销平台。办

室德

处教

2025年1.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2.上学年文化建设问题分析推进。3.结合“学以明伦”校训,规划“知、信、明、礼”文化内容,确定活动载体,制定活动实施计划。4.开展“知、信、明、礼”系列主题活动。5.制定优秀班级主题文化提升计划。6.各班级中队开展主题教育交流活动。7.完善网络营销平台。1.年内创建成为市级文明校园。2.召开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分析推进会。3.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4.开辟第二课堂,定期举办“两节一会”(艺术节、科技节和运动会),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5.各中队主题教育成果汇报评选。6.为果农网络销售苹果2000公斤左右。办

室德

处教

2026年1.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2.上学年文化建设问题分析推进。3.结合“学以明伦”校训,规划“知、信、明、礼”文化内容,确定活动载体,制定活动实施计划。4.开展“知、信、明、礼”系列主题活动。5.制定优秀班级主题文化创新计划。6完善补充《果文化》校本课程内容,扩大推广范围。1.形成校园文化主题管理论文两篇,并发表。2.创办校刊《果之韵》。3.形成“学以明伦”为主题的礼仪系列校本课程。4.通过“溢香园”读书节的开展,全面落实“书香家庭”建设。5.校本课程《果文化》全面施行。6.建成体系完备的课程文化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网络运营平台。办

室德

处教

(五)发展性目标特色活动简介1.“学以明伦”系列文化主题教育(1)“知”。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知”,了解自己的家乡,知道做人的道理,明白是非的标准。依托活动:开笔礼

①正其衣冠,请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整理衣冠。②拜先师:请领导、老师用铅笔带笔擦的一端蘸红色的朱砂在学生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并为学生们送上祝福的话语。③朱砂启智。④学写“人”字:一是颂《弟子规》;二是学写“人”字。⑤击鼓明志。请学生代表击鼓,其它同学在主持人带领下表明志向。⑥授证书、相册。⑦行谢礼。向启蒙老师、父母行鞠躬礼。⑧合影。(2)

“信”。让学生知道,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诚信是我们的第二个“身份证”。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依托活动:诚信教育

(从教育活动、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

①举办“诚实守信学做人”主题班会。②开展收集活动。收集有关的故事、名人传记、名人名言、谚语、俗语。最后把收集到的内容以展板、板报的形式公开宣传。③开展读书活动。对诚信在做人做事上的作用、影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④举行“诚信”主题故事会。⑤举行“诚信”主题讨论会。⑥召开家长会。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有了家长的支持,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才能更长期、更全面。实践活动①开展“争做诚信好少年”实践活动。开展“说句悄悄话”活动。有很多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说过谎,为此而心中有所遗憾,有的学生还会为此而担心,为此而后悔。写字条或单独的一句悄悄话,向曾欺骗过的对象道歉,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与自己不诚信的过去告别,重新回到做诚信好少年的起跑线上,而且使学生体会到诚信做人的快乐。

②号召开展诚信作业、诚信试卷活动。③与家长合作,请家长监督学生在家的诚信表现。④及时合理的监督评价。

(3)“明”。读书明理,我们更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起到读中明理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更要明白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依托活动:“溢香园”读书节:始于2000年。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开幕,来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闭幕。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1.营造书香浓郁的读书氛围。做好环境布置,出好班级黑板板,布置好校园和教室,让整个校园充满浓烈的书香味。2.读书节开幕式(国旗下讲话)。3.调查各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家庭书屋建立情况,有没有按照开学制定的计划有效推进。4.利用中午安排各班到图书室和阅览室阅读。第二阶段:活动阶段。形式多样:图书角交流、家庭书屋展、建立好书“交换站”、召开“读书交流会”、自制书签活动、“这学期,最喜欢的一本书”读书征文、跳蚤书市义卖活动。第三阶段:评比阶段。1.各年级重点评比活动:一年级“汉语拼音”口头过关评比;二年级讲故事比赛;三、四年级“自制书签”比赛;五年级《水浒》知识比赛、诗歌鉴赏和创作比赛。

2.书香班级和“阅读小明星”

评比。3.读书成果展。先各班进行,然后年级交流。内容包含:读后感、读书卡、读书小报、成语绘画、诗歌画、个人(班级)作文集、剪报、书签、摘抄精华、读书笔记评比等。(4)“礼”。

《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从一楼到四楼,经过五年的小学生活要学会做一个律己敬人、待人以礼、长幼有序、懂得社会行为规范的基本的“人”,从小学会做人,这正是校训“学以明伦”的集中体现。依托活动:感恩礼

每次感恩礼的主题都不同,例如今年是“学会感恩,牵手快乐”。①感激父母养育之恩a.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爱好,送上对妈妈或爸爸的祝福。b.开展“制作感恩卡”活动。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设计并制作一张感恩卡片。“当家体验日”活动,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一道菜肴,以此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妈妈,并用拍照片的方式记录下过程,参加班级内的评比活动。(每项活动上交三份班级优秀作品至大队部。)c.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d.爱心家庭作业: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洗碗、叠被、整理房间等。每日为父母做件事(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承担家里的小家务等)。e.音乐课上学唱一首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妈妈的吻》、《朋友》、《鲁冰花》等,在课堂中交流唱完歌曲后的感受,并要求回到家里或在重要的节日唱给父母听。f.班里组织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父母为自己真心地付出了多少,从而让学生更懂得感恩父母。②感激师长的培育之恩对老师感恩,因为教师赐予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对同学感恩,因为同学陪伴我们度过了美好时光,大家一起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我们在交往中获得欢乐和充实。a.每天真诚地向每一位遇到的老师问好。b.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和我的老师”讲故事活动,要求内容真实、感人。邀请老师做评委,评出最真实、感人的故事并给予表彰。c.利用教师节,开展感恩教师主题班队会、征文、手抄报征集评选活动。③感激国家、社会的关爱之恩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了和谐的生活家园,让我们在社会大家庭中幸福健康地成长。爱国是每个人的神圣职责,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报效祖国、回报社会。a.帮助身边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件好事。召开以“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在感恩中进步,掀起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间的友谊。b.让同学们走进社区、敬老院和福利院,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同学们从学校的课堂走进了社会的大课堂,在社会课堂中学会求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如:清扫街道、去敬老院慰问孤独老人;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自觉保持村庄、社区良好的环境等。c.结合学雷锋活动悬挂主题标语------“学习雷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全校学生都懂得感恩的重要性,也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会感恩,牵手快乐”的活动中来。总结评选。学期末把此项活动纳入班队考核,与文明班队评选、校园之星评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出实效。

二、修订完善《果文化》校本课程,打造精品特色课程(一)基本情况中庄镇中心小学地处以“林果之乡”享誉全国的中庄镇政府驻地,家乡支柱产业“红富士”苹果享有“中庄苹果甲天下”的美誉,苹果以“色艳、皮薄、汁多、肉脆”赢得了“沂源苹果甲天下”的美誉,先后在农交会中获得金奖5次、绿博会金奖2次,被认定为绿色A级农产品、国家名牌产品。中庄苹果是“十一届全运会专用果”、“北京奥运会专用果”、“上海世博会专用果”、“人民大会堂国宴用果”、“中国航天事业献礼果”,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辉煌成就展,“中庄”牌苹果商标被认定为XX省著名商标,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苹果产业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包括绿色环保、出行文明、旅游开发、工艺欣赏、群众文化、当地历史文化等方面,这些“区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久远的,是终生的。我们以“果文化”为主题的区域资源文化研究必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这种区域资源的文化带动学校的课程特色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终生发展奠基。我们设计本创新项目立足实际,从学生需求出发,经过广泛的社会民意调查,调动教师大量搜集整理素材,课程将初步成形。(二)开发目标1.通过实地深入调研挖掘、整理,使学生重新认识和了解当地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带来的文化资源,对以中庄镇区域范围内的历史遗存、地理特征、农副业资源生产、文化传统、居民的构成及文化素质等一系列内容的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本区域的人文特征,培养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2.通过对当地区域文化的整理,以文学、艺术、综合实践探究等多种形式将内容呈现出来,形成《果文化》系列校本课程,扩大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借助综合实践探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并渗透艺术和人文精神的熏陶。3.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规划并建立起围绕校训“学以明伦”为主题的学校文化体系,深入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渊源,发挥好历史文化的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