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2年化工轻油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1页
2010-2012年化工轻油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2页
2010-2012年化工轻油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3页
2010-2012年化工轻油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4页
2010-2012年化工轻油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化工轻油行业市场研究与竞争力分析报告第一章全球化工轻油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国际化工轻油行业发展轨迹综述一、国际化工轻油行业发展历程由于亚太地区炼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地位的逐步提升,世界炼油工业先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形成了“北美独大,西欧、亚太居次席”的格局,继而又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形成了“北美和亚太两强并立,西欧居次”的新格局。2005年,亚太地区在与北美进行长达5年的争夺世界炼油头把交椅的激烈角逐后胜出,以超出北美约7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优势开始稳居世界炼油业第一位。亚太地区炼油工业已在世界炼油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其地位正日益稳固并呈上升之势。2008年,亚太地区炼油业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比例从1992年的18.3%增加到26.3%。亚太地区跻身世界10大炼油国的国家已达4个。由于今后数年世界新建炼油项目主要集中在亚太和中东地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基本没有新建项目,因而世界炼油重心将继续东移。全球炼油业集中度仍在进一步提高,炼厂规模进一步扩大。为了增强竞争力,以世纪之交欧美几大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大兼并为标志,全球炼油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厂规模进一步扩大。近10年来,世界炼厂总数从755座减少到655座,减少13.2%,而同期炼油能力却增长6.6%,炼厂平均规模从532万吨/年提高到653万吨/年。2008年,全球10大炼油国合计炼油能力为28.84亿吨/年,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55.7%;全球最大的25家炼油公司的合计炼油能力为25.72亿吨/年,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60.1%,而1997年为19.3亿吨/年,占49.3%。全球炼油能力大于或等于2000万吨/年炼厂数达19座,比1997年增加3座,合计炼油能力达5.13亿吨/年,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12%。值得指出的是,在世界炼油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装置规模逐渐增大的同时,不少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关停并转小炼厂和落后亏损炼厂的力度。例如,日本的炼油能力从1998年的2.53亿吨/年逐年降至2008年底的2.35亿吨/年,累计削减炼油能力近2000万吨/年。东欧和前苏联地区的炼油能力从1992年的6.44亿吨/年降至2008年的5.17亿吨/年,16年中削减炼油能力近1.3亿吨/年。二、国际化工轻油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据国际能源机构报道,2008年世界C02排放总量为280亿吨,比2000年增长15.7%。全球大气中的C02浓度已由工业化时代前的100ppm增至2005年的379ppm。在可预见的未来,化石燃料仍将在能源中居主导地位,因此将导致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持续增长。据研究,如果世界经济继续以目前速度发展,全球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CO2排放到2030年有望增加55%以上,将达到420亿吨/年,到2050年为620亿吨/年,增加130%。炼油工业在生产油品的过程中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同时部分工艺过程也产生CO2,导致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CO2。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于2007年12月在日本东京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要求39个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为了履行《京都议定书》,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要求企业及时报告CO2排放情况。欧盟2005年开始实施《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体系》,确定了每个国家的C02排放限额,同时要求C02排放量每年超过2.5万吨的炼厂和化工厂必须加入其国家配额计划并给予一定的C02排放许可量。例如,壳牌位于荷兰的2000万吨/年炼厂被分配了660万吨/年C02排放限额,超过此许可量将被处以40欧元/吨的罚款,迫使欧盟的炼厂和化工厂不得不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耗、使用低碳能源或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等机制来满足排放限额,从而增加炼厂的成本,缩小盈利空间。国际社会于2009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上确定2012年后C02的减排目标。总的趋势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进一步限制C02排放。这将使全球炼油工业面临减排温室气体的新挑战。三、国际化工轻油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美国《油气杂志》2009年12月21日公布其最新的世界炼油年度特别报告。报告指出,尽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2009年世界炼油加工能力依然飞速发展,连续第8年持续增长。特点一:炼油能力创出8000万吨年度增长新纪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世界范围内炼油总能力创出43.6亿吨/年的历史最高纪录,比2008年末增长8000万吨/年。相对于此前三年,2009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资料显示,2008年世界炼油能力年增长1500万吨/年,2007年为650万吨/年,2006年为260万吨/年。亚太地区是这一年炼油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炼油能力净增长超过5000万吨/年;紧随其后的是北美地区,增长1965万吨/年;中东地区增长1000万吨/年。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与上年持平。从国家情况来看,美国的炼油能力仍高居世界首位,炼油能力高达8.88亿吨/年;居第二位的是中国,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在内,中国大陆的炼油能力达到3.4亿吨/年;位居第4~5位的是俄罗斯(2.71亿吨/年)、日本(2.31亿吨/年)和印度(1.42亿吨/年)。图表SEQ图表\*ARABIC1:2009-2010年世界炼油能力分布特点二:炼厂总数经历10年减少后首次回升世界炼厂总数也在过去10年平稳减少后出现首次增长。截至2009年末,炼厂总数达到661座,较2008年增长6座。在过去10年中,世界范围内有近百座规模小、效益差的炼厂相继关闭。2009年全球新投产的5座炼油厂均集中在成品油市场快速发展的亚洲和中东。在新投产炼厂中,亚洲有3座。印度信实公司在印度古吉拉特邦投产了一座2900万吨/年的炼油厂;越南石油公司在蓉桔投产了越南首座炼厂,炼油能力为740万吨/年;中国石油集团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投产。在中东,伊拉克Kar集团在库尔德地区阿卜里尔的一座200万吨/年炼厂投产;卡塔尔拉凡炼油公司在拉斯拉凡城的一座693.5万吨/年炼厂投产。除此之外,已有炼厂的扩能改造也是世界炼油能力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石油需求下降和原油库存增加,一些炼油厂不得不削减产量,甚至关闭。美国一些受影响较大的炼油商,已宣布缩减部分装置生产量,定期闲置一些装置或暂时关闭部分装置,已有一座炼厂被宣布彻底关闭。特点三:大型炼油企业和炼厂地位总体巩固在此次世界大炼油企业前25强的榜单中,没有新企业加入,各企业位次仅在1~2名内变化,前五大石油公司地位稳固。埃克森美孚公司依然以炼油总能力2.9亿吨/年稳居榜首,皇家荷兰壳牌集团以2.3亿吨/年紧随其后,接下来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1.99亿吨/年、英国BP公司1.66亿吨/年和康菲石油公司1.39亿吨/年。伴随着新装置的投产和原有装置的扩能改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1.31亿吨/年的总能力排名从第9位上升至第8位。在炼油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的世界级大炼厂中,有两家新炼厂加入,其一是印度信实公司在原有的3300万吨/年贾姆纳加尔炼厂附近,又建设了一座2900万吨/年的新炼厂;其二是马拉松石油公司将其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座1280万吨/年的炼厂扩能至2180万吨/年。由此,超过2000万吨/年的世界级大炼厂已有21座。第二节世界化工轻油行业市场情况一、2010年世界化工轻油产业发展现状2010年9月6日,咨询公司能源评估(EvaluateEnergy)发布了2010年全球炼油产能最新分析,称综合现有炼油厂以及已公布的新建炼油厂的总的炼油能力增长,2010年全球新增的原油精炼能力为每天141万桶。而根据美国《油气杂志》此前公布的2009年世界炼油业的调查报告,2009年全球一次原油加工能力为每天8722.34万桶,比2008年的8560.36万桶/日增加了161.98万桶/日,增长率为1.9%。全球范围内,炼油厂数量也比2008年有所增加,达到661座。就此求证业内人士,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表示,目前,全球炼油装置产能的平均增速在1%左右,其中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炼油产能都保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初步估计,2010年世界炼油能力将增加0.96亿吨(约合7亿桶),年炼油能力有望达到46.4亿吨(约合341.04亿桶)。仅从中国与印度的相关数据就能看出,全球炼油产能确实处于上升趋势。根据能源评估公司公布的数据,其中,印度炼油能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仅印度信实工业集团旗下的贾姆纳加尔炼油厂的建设完工投产后,印度2010年日炼油能力有望增加26.8万桶。目前,这家炼油厂的产能为每天58万桶,紧邻该厂的信实集团的另一座炼油厂产能为每天66万桶,两家工厂的炼油能力加起来堪称全球最大。如果将长期计划计算在内,印度在输油管道方面还有大约每天130万桶的新增能力。另据周修杰介绍,印度目前已是全球第五大炼油产能国,总炼油能力接近每天358万桶,并且还在不断扩张。周修杰告诉本报记者:“未来5年内,印度还将新增30%炼油能力。预计到2012年,印度的年炼油能力将达2.1亿吨(约合15.4亿桶)。”同时,随着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的投产,中石油吉林石化、中石油辽阳石化、中石化洛阳石化等改扩建炼油工程将于今年完工,中国今年新增炼油产能也将达3000万吨(约合2.2亿桶)。综合来看,今年全球炼油能力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周修杰补充说。新增产能仍将向亚太地区集中根据美国《油气杂志》的统计数据,自2008年以来,亚太地区一直是全球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2009年亚太地区炼油产能每天增加104.47万桶,增长幅度达到4.6%;其次为北美地区,2009年产能每天增加39.37万桶,增长幅度为1.9%;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产能去年每天增加20.92万桶,增幅为3.0%;西欧地区去年每天仅增加0.4万桶的产能;东欧和非洲地区未发生变化;而南美地区2009年的产能则下降了0.5%,为每天3.17万桶。2009年新增的炼油厂也多集中于亚太地区。其中包括印度信实工业集团在古吉拉特邦的炼油厂,产能增加了58万桶/日;越南DungQuat炼油厂,炼油能力增加了14.8万桶/日;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的新疆独山子炼厂投产,炼油能力增加20万桶/日。另外,中东地区也新增了两座炼油厂,分别是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的KarGroup炼油厂,炼油能力增加4万桶/日;卡塔尔RasLaffan城的炼油厂投产,炼油能力增加13.87万桶/日。周修杰总结说:“去年一年,亚太地区新增的炼油产能占到全球新增炼油产能的67%。”据周修杰预计,今年炼油能力的增长仍将集中在亚太、中东、拉美地区,并且主要增长将来自于中国、印度等国家,新增产能向亚太地区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他举例称,其中印度即将投产的艾萨(Essar)石油公司Vadinar炼油厂扩能项目将于2011年完成,可增加产能11万桶/日;巴哈拉石油公司(BPCL)和阿曼石油公司在Bina合资新建的12万桶/日炼油厂,也将于2011年建成投产;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PCL)在Bhatinda新建的18万桶/日炼油厂,将于2014年投产;将于2015年投产的Paradeep炼油厂也有30万桶/日的产能,这些项目都使亚太地区的炼油产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二、2010年国际化工轻油产业发展态势据中国化工报5月18日报道,Facts全球能源公司(FGE)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大量新建乙烯和芳烃项目的陆续投产,亚洲地区的石脑油需求又将步入快增通道。2011-2015年,中国将引领亚洲地区石脑油需求以年均4.6%的速度快增。经历了25年的持续增长之后,2008年亚洲石脑油消费量比2007年下降了1.4%,主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2008年第四季度石化行业低迷。不过这种低迷持续时间较短,2009年亚洲石化行业就出现强劲反弹,2009年第二季度,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石脑油裂解装置都在满负荷运转。据FGE统计,1995-2008年,亚洲石脑油消费量增长了112%。在亚洲地区,石脑油主要用作石化原料。其中,石蜡基石脑油主要用作烯烃原料,而重质石脑油则用作芳烃原料。FGE预计,即使中国最大化利用现有炼厂化工原料而非进口石脑油作为新建乙烯装置的原料,亚洲石脑油用作乙烯原料的比例也将从61%升至71%。2008年韩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石脑油消费国。近年来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韩国的石脑油消费一直处于稳步增长之中,但2010年将出现回落。2008年韩国石脑油消费为84.4万桶/天,2009年增至87.1万桶/天,但预计2010年将回落5%,降至82.5万桶/天。FGE预测,2011-2015年韩国石脑油消费量将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的消费量将达95.4万桶/天。亚洲另一石脑油消费大国日本的消费量正在逐年下降。2008年日本石脑油需求比2007年大幅下挫8.3%,降至77.9万桶/天,预计2008~2015年的年均降速为2.8%。与日韩相反,中国将引领亚洲石脑油需求的增长。2009年中国石脑油需求比上年大幅增长10%,达66.5万桶/天,成为石脑油净进口国,日均净进口量约4万桶。据FGE预计,2009-2015年中国石脑油需求将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底,中国将取代韩国成为亚洲最大石脑油消费国。到2012年底,中国的石脑油净进口量将达24万桶/天,2015年底净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到37万桶/天。另外,中国台湾石脑油需求量2009年下降5%,2010年估计将进一步下挫8%,不过2011-2015年其需求量将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印度虽然还称不上亚洲石脑油消费大国(2008年的消费量为31.7万桶/天),也不是进口大国(同年进口量为12.5万桶/天),但却是主要的出口国(当年出口量达18.8万桶/天)。在印度,石脑油主要用作电力和化肥生产商的替代燃料。当天然气供应紧张和液化天然气价格较贵时,印度电力和化肥生产商往往以石脑油为替代燃料来运行装置。然而,随着印度信诚工业公司KG-D6天然气田的投产,该国以石脑油作为替代燃料的状况开始发生变化,该气田的天然气主要用于发电行业。FGE预计,2008-2015年印度石脑油需求将以年均1.8%的速度下滑,主要是受天然气替代电力和化肥生产领域的石脑油需求影响。在此期间,印度石脑油出口将以年均7.6%的速度快增,2015年出口量将达31.4万桶/天,而进口量将降至4.5万桶/天。由于高度依赖石脑油原料,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石化工业今后仍将受制于石脑油价格的波动情况。三、2010年国际化工轻油行业研发动态炼油化工一体化的主要好处是:有利于原料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公用工程可以共享,水、电、汽、风、氮气等配置可以简化;库存和储运费用可以节约;实现炼化一体化可使炼油厂25%的油品转化成高附加值的石化产品,炼化一体化可提高联合企业回报率二到五个百分点。炼油-化工一体化业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美国七大石油石化公司已在墨西哥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泰国等地拥有一批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企业,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炼油化工一体化基地拥有5座炼油厂和4套蒸汽裂解装置。该地区六大主要石化通用品(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和对二甲苯)的总产量为479.3万吨/年,是欧洲最大的炼油石化生产中心。韩国蔚山和丽水,以及日本鹿岛等地均拥有大规模的炼油石化一体化联合企业基地。墨西哥湾沿岸的炼油和石油化工联合企业通过一体化每年获得5000万美元以上的协同效益,菲纳石油与巴斯夫在得州阿瑟港的炼油和石油化工一体化装置产生每年6000万美元以上的协同效益。埃克森美孚公司和其合作伙伴中石化、福建省和沙特阿美公司于2009年11月10日正式庆祝投运有外资参与的、中国第一个一体化炼油和石化装置投入全面运行。该设施为福建一体化炼油乙烯合资项目,将帮助满足该地区对燃料和化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该联合装置是现有炼油能力的三倍,达到了24万桶/天(1200万吨/年),可生产运输燃料和其它成品油。此外,该项目增加了新的石化联合装置,其中包括一套年产80万吨的乙烯蒸汽裂解装置、一套年产80万吨的聚乙烯装置,一套年产40万吨的聚丙烯装置和年产70万吨对二甲苯装置。该联合装置的特点还包括一套现代化的250兆瓦联产发电设施,这将满足该生产基地大部分的电力需求。该热电联产从废弃能源出发可同时生产电力和有用的热能或蒸汽,从而可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将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四、2010年全球化工轻油行业挑战与机会面对如此强劲的炼油产能增长趋势,是否意味着今年全球炼油产能将出现过剩的情况呢?能源评估公司在其分析报告中称,根据此前国际能源署(IEA)的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可能将每天增加190万桶。这样一来,2010年全球炼油产能的增长要远低于全球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将可能出现产能不足的紧张局面。该公司的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石油需求量的增加。该公司认为根据IEA的统计数据,预计今年中国和印度的石油日需求量都可能达到76.6万桶,而其新增的炼化能力要远低于这个需求。对此,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表示,目前全球炼油产能是不断增加的,而受全球经济企稳回暖影响,今年全球原油需求量也确实有所增加,但全球炼油产能过剩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他说:“今年上半年全球经济运行并不稳定,一系列重大事件频发,特别是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的阴霾一度笼罩全球,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迹象隐现,这极大削减了全球原油需求。今年7月、8月以来,美国原油库存持续增加,8月库存甚至达到27年以来的最高位,足见需求量季度不足。”另外,今年以来,中国、印度两国的石油需求量增长还是比较稳定的。今年前7个月中,中国表观石油需求约为2.5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1.4%。总结全球石油需求量,周修杰认为还是处于疲软状态,特别是欧美地区国家的需求都不活跃。他承认,新增的石油需求是主要集中在亚洲、中东及拉美地区的新兴体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炼油能力也在持续扩张。加上炼油毛利率下滑、发达国家将关闭更多炼厂等因素,炼油产能过剩、开工率较低的状况在今年将得到延续。在全球炼油产能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炼油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凸出,炼油装置利用率还将下降,而炼油产能格局将趋于合理。”周修杰表示。第三节部分国家地区化工轻油行业发展状况一、2010年美国化工轻油行业发展分析由于轻重原油价差缩小,近期美国炼油商投资重油转化装置的热潮有所冷却。决定轻重原油价差的关键是重质和中质原油的供应量与相应炼油能力的关系。CERA分析认为,墨西哥原油产量下降,委内瑞拉石油产量停滞,加拿大油砂项目推迟等原因减少了重质原油供应量,加之目前美国的焦化能力已经超过焦化原料供应,上述因素共同导致炼厂对重质和中质原油资源的争夺进一步加剧,使得重质原油和轻质原油间价差缩小。美国焦化型炼厂将继续争夺有限的原料,重质和中质原油相对紧缺的局面将至少持续到2015年。重质和中质原油紧缺对不同炼厂的影响不同。为获得合适的原料,大型复杂型炼厂需要考虑确保重质原油的长期(1年至5年)供应,以保持炼厂的竞争优势。效率和复杂程度不高的炼厂适合于加工较轻的混合原油或利用重油转化装置加工重油。二、2010年欧洲化工轻油行业发展分析法国《费加罗报》2010年2月5日法国道达尔集团最近准备关闭其在法国境内敦刻尔克的炼油企业。自2009年3月以来法国15座原油炼油企业每月损失1.5亿欧元。道达尔集团在敦刻尔克的炼油企业占法国炼油产能的13%。法国石油工业联合会主席Jean-louisSchilansky认为,在欧洲关闭一座炼油企业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应每天减少7-8万桶原油加工能力,即减少欧洲大陆10%的炼油产能。在欧洲114家炼油企业中至少应关闭掉15家企业才能重新达到供求平衡。2009年法国的石油产品订货下降了2.8%,而10年来下降了9%。经济危机并非是石油产品需求下降的唯一原因。消费者比以前开车少了,而且更青睐柴油而不是汽油。另外,炼油产能过剩,对炼油企业环保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企业利润造成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法国石油工业最不希望添加碳税。法国道达尔集团并不是唯一为炼油厂犯愁的企业,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上周宣布2009年第4季度损失1.89亿美元。BP勉强维持了平衡。Shell公司2月4日宣布2009年它的炼油企业亏损17.6亿美元,Shell公司总裁PeterVoser指出,这是炼油行业25年最糟糕的危机,而且2010年情形也不会好。英国石油巨头BP准备出售或关闭其炼油企业15%的产能。三、2010年日本化工轻油行业发展分析在我们为了几年之后炼油能力是否过剩而争论时,邻国日本已经提前踏入了产能过剩的漩涡。《油气杂志》援引美国东西方中心的预测,日本2009年炼油能力过剩78万桶/日,2010年将过剩99万桶/日,2015年过剩将达140万桶/日。2009年3月,新日本石油公司关闭了其40年历史的富山炼油厂。此后,日本的炼油能力变为480万桶/日。新日本石油和日本矿业股份公司宣布,在2010年4月完成合并,并将减少原油蒸馏能力40万桶/日。日本的炼油企业一向脚踩国内外两个市场。遗憾的是,在日本国内需求萎缩的同时,随着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新增炼油能力的增加,日本原有的亚洲出口渠道也将萎缩。另一个出口途径——美国也有变化。2008年第二季度以来,由于油价走高,美国需求开始下滑。经过2008年一年的调整,美国市场几乎已经没有进口产品的空间了。TACTS全球能源公司预测,2009年日本总出口将会降低到28万桶/日,其中包括柴油15万桶/日。2010年总出口将降低到24.5万桶/日。四、2010年韩国化工轻油行业发展分析尽管有迹象显示,韩国经济正在从2008-2009年经济衰退中快速复苏,但韩国炼油工业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炼油利润的减少,导致韩国各大炼油商在2009年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虽然当前石油需求正在恢复,但需求量仍然低于1997年的水平。由于韩国内部和外部众多因素的影响,韩国炼油工业所面临的困境仍将继续。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韩国炼油工业面临着4大困境。首先,韩国石油需求停滞不前。韩国石油需求在1997年达到232.8万桶/日后,一直徘徊在220万~230万桶/日之间。而韩国截至1月份的炼油能力为267.9万桶/日,国内需求的低迷意味着韩国炼油商不能仅仅依赖国内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造成韩国国内石油需求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韩国人口增长停滞不前,预计2019年后人口开始减少;根据政府确立的温室气体排放和非化石燃料使用目标,韩国未来石油需求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韩国石化工业已经进入成熟期,预示着石脑油需求增长速度将大大放缓。其次,韩国颁布严格的生物燃料标准和燃料效率规定。生物燃料是韩国炼油商面临的一大难题。2009年1月份,韩国政府要求在车用柴油中掺入1.5%的生物柴油,到2010年1月份,韩国政府要求掺混比例达到2%。不过截至目前,韩国对生物乙醇的使用还没有硬性规定。为控制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