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障碍课件_第1页
儿童精神障碍课件_第2页
儿童精神障碍课件_第3页
儿童精神障碍课件_第4页
儿童精神障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精神障碍39237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儿童精神障碍39237心理发育障碍儿童精神障碍39237心理发育

儿童出生以后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以及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发展过程。心理发育障碍

因为各种有害因素使儿童的心理发育受到阻碍,心理的各个方面达不到相应年龄水平。儿童精神障碍39237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以智力发育低下为主。特定性发育障碍(specificdevelopmentaldisorders)以言语和语言、学校技能、运动技能等发育延迟为主。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s)以孤独症为代表。分类儿童精神障碍39237

是一组起病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以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障碍39237从胎儿到18岁以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都可导致精神发育迟滞。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多数以生物学因素为主以社会文化因素或两者兼有为少数。病因儿童精神障碍39237约半数患者能发现明确的生物学病因,且多是中度以上智力损害者。轻度患者中绝大多数虽然以生物学病因为主,但却难以查出确切的病因。儿童精神障碍39237

已明确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2.遗传代谢性疾病3.先天性颅脑畸形

儿童精神障碍392374.围生期有害因素感染:病毒、细菌、螺旋体、寄生虫等。(1)药物(2)毒物环境、食物和水被有害物质污染,铅、汞等。(3)放射线和电磁波儿童精神障碍39237(4)妊娠期疾病和并发症(5)分娩并发症使胎儿颅脑损伤或缺氧(6)母亲妊娠年龄偏大、营养不良、抽烟、饮酒,遭受强烈或长期的心理应激产生持续的情绪抑郁、焦虑等都可能有关。(7)新生儿疾病儿童精神障碍392375.出生后因素

大脑成熟之前各种影响大脑发育的疾病以及早期缺乏文化教育。(1)脑损伤

CNS感染、颅脑出血、颅脑外伤、脑缺氧、甲状腺功能低下、重度营养不良等。(2)环境因素视觉或听觉、贫苦、与社会隔离等因素使儿童缺乏接受文化教育或人际交往机会,影响智力发育。儿童精神障碍39237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WHO根据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IQ)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临床表现儿童精神障碍392371.轻度

智商50~60

成年后可达到9~12岁的心理年龄,占85%。在婴儿期即可表现出智力发育较同龄儿童差,读小学以后学习困难,经常不及格或者留级,最终勉强完成小学的学业。能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通过职业训练只能从事简单非技术性工作,可学习会一定谋生技能和家务劳动。儿童精神障碍392372.中度

智商35~49

成年后可达到6~9岁的心理年龄,占10%。从幼年开始智力和运动发育都明显比正常儿童迟缓,语言发育差,表现为发音含糊不清,虽然能掌握日常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以至不能完整表达意思。计算能力为个位数加、减水平。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就读。能够完成简单劳动,但质量差、效率低。在指导和帮助下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儿童精神障碍392373.重度

智商20~34

成年以后可达到3~6岁的心理年龄,占

3%~4%。出生后即可出现明显的发育迟缓,经过训练最终能学会简单语句,但不能进行有效语言交流。不会计数、不能学习、不能劳动,日常生活需人照料,无社会行为能力。可同时伴随显著的运动损害或脑部症状。儿童精神障碍392374.极重度

智商<20

成年后可达3岁以下的心理年龄,占

1%~2%。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对危险不会躲避,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以原始性的情绪(哭闹、尖叫等)表达需求,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常合并严重脑部损坏,伴有躯体畸形。部分可能伴随一些精神症状,有的同时存在一些躯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儿童精神障碍39237出生前、围生期病因所致——出生以后即表现出躯体和心理各个方面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智力损害程度较轻者多在入学后才被确诊。出生以后的心理发育过程中有害因素所致—病前智力发育正常。病程和预后儿童精神障碍39237因致病因素一般都造成脑结构性或功能性不可逆损害,所以智力损害一旦发生,一般是不可能减轻或恢复正常水平的。最终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视精神发育迟滞的严重程度、接受特殊教育和技能训练的情况而定。儿童精神障碍392371.确定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病史、精神检查和躯体检查,根据年龄和智力损害的程度选择标准化量表或智力测验辅助诊断。国内常用韦氏智力量表评估儿童智商。近年来将社会适应能力也作为诊断方法之一。诊断儿童精神障碍39237若儿童18岁以前有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的临床表现,智力测验智商低于70,则可诊断。根据智力发育的水平和智商确定严重程度。智商在70~90列为边缘状态。儿童精神障碍392372.病因学诊断通过病史、体检,遗传学、代谢、内分泌等实验室检查以及颅脑检查,尽量寻找病因,作出病因学诊断,有利于治疗和康复,也为患者家庭的优生、优育提供有用的资料和指导。有人主张病因不明应常规做染色体核型分析。儿童精神障碍392371.暂时性发育迟缓

各种心理或躯体因素等都可能影响儿童心理发育和智力发育,当原因去除或矫正以后,心理发育速度在短期内加速,赶上同龄儿童智力水平。鉴别诊断儿童精神障碍392372.特定性发育障碍除了特定的发育障碍外,心理的其他方面发育完全正常,在不涉及这些特定技能的生活,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精神发育迟滞在任何情况下,智力和学习成绩都保持相对水平。儿童精神障碍392373.精神分裂症病前智力相对正常,有起病、症状持续及演变等疾病的发展过程,存在确切的精神病性症状。4.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5.儿童孤独症儿童精神障碍39237

重在预防,因一旦发生难以逆转。预防儿童精神障碍39237预防的重要措施:监测遗传性疾病做好围生期保健避免围生期并发症防止和尽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因明确者,若能及时采用病因治疗,可以阻止智力损害程度的进一步加重。儿童精神障碍39237

治疗原则——教育训练为主,

药物治疗为辅。儿童精神障碍392371.教育训练

学校教师、家长、临床心理治疗师以及职业治疗师相互配合进行。

轻度:一般能够接受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文化教育,最好在普通小学接受教育,如不能适应可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儿童精神障碍39237

中度:着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重度:主要训练患者与照料者、护理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简单的生活能力和自卫能力。

极重度:几乎无法实施任何教育训练。儿童精神障碍39237

2.药物治疗(1)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精神症状,选用相应药物治疗。伴精神运动性兴奋、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残行为;选用具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氯氮平、奋乃静;合并明显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多

—可选用哌醋甲酯和笨异妥因。儿童精神障碍39237(3)

促进脑功能发育治疗益智药、脑代谢改善药。脑活素、GABA、脑复康。儿童精神障碍39237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儿童精神障碍39237

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随年龄增长部分患者的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但若治疗和干预不及时或治疗效果欠佳,症状可能持续到成人,或者影响成年期社会适应能力,出现成年期物质滥用、人格障碍、违法犯罪等问题。儿童精神障碍39237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离别性焦虑障碍、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等),儿童社会功能障碍,非器质性遗尿症和遗粪症,喂食障碍和异食癖,刻板性运动障碍及口吃等。主要表现儿童精神障碍39237

注意缺陷与多动症

(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edisorder,ADHD)

主要临床表现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儿童精神障碍39237

患病率

国内:1.5%~10%

国外学龄儿童:3%~5%

男性多于女性4:1~9:1

美国儿童少年精神病学会(AACAP))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中——男性10%,女性5%。流行病学儿童精神障碍39237

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发病相关因素如下:

1.遗传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病因和发病机理儿童精神障碍392372.神经递质

近年来相继提出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假说。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亢进。儿童精神障碍39237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MRI发现额叶发育异常和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研究发现运动前区及前额叶皮质的灌流量减少,推测其代谢率降低,而这些脑区与中枢对注意和运动的控制有关。

EEG显示慢波增多,快波减少,在额叶导联最为明显。儿童精神障碍392374.发育异常

5.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此外,发现部分患者血铅水平升高,血锌水平降低,但头发中锌则升高。儿童精神障碍392371.注意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或常常不断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注意力的任务。

2.活动过多和冲动临床表现儿童精神障碍392373.学习困难因注意缺陷和多动影响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差,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儿童精神障碍392374.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少数伴有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低下等问题。智力检测:部分智商偏低,言语智商高于操作智商,注意集中分量表得分较低。儿童精神障碍392375.品行障碍攻击性行为(辱骂、打人、伤人、破坏物品、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说谎、逃学、流浪不归、纵火、欺骗等)。儿童精神障碍39237

近半数4岁以前起病,约30%在青春期以后症状逐渐消失,但大部分患者症状持续进入青春期,成人期时40%~50%仍然存在症状,20%~30%不仅有临床症状,且合并反社会行为、物质依赖、酒依赖等问题。病程和预后儿童精神障碍392377岁以前开始出现明显的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多,并且在学校、家庭和其他场合都有这些临床表现,持续6个月以上,对社会功能(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则可诊断。学习困难、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等临床表现不是诊断依据,但有助于明确诊断。诊断儿童精神障碍39237如同时伴有品行障碍的临床表现,且达到诊断品行障碍的程度,则诊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合并品行障碍。美国分类:分为三种临床类型

注意缺陷型:以注意缺陷症状为主要表现,多动和冲动症状不明显。

冲动多动型:以冲动和多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注意缺陷症状不明显。

混合型:注意缺陷、冲动和多动两组症状都明显。儿童精神障碍392371.精神发育迟滞学业成绩始终与智力水平相符合,还同时有语言和运动发育垂直,判断力、理解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普遍性偏低。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通过治疗,注意改善后,学业成绩能提高,达到与智力相当水平。

鉴别诊断儿童精神障碍392372.品行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具有明显的注意缺陷,经过中枢兴奋剂治疗和其他治疗以后病情能够改善可鉴别。3.情绪障碍首发和主要症状是情绪问题,病程呈发作形式,持续时间较短。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长期持续性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精神障碍392374.抽动障碍抽动易被误认为多动或顽皮,但抽动症状具有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和非节律性,可以受意志控制在短时间内暂时不发生,但却不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自己不发生抽动症状。儿童精神障碍392375.精神分裂症早期易混淆,但逐渐出现特征症状:幻觉、妄想、情感淡漠、行为怪异等。6.儿童孤独症多数伴有多动、冲动和注意障碍等症状。但同时表现人际交往和沟通困难,言语障碍,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等症状。儿童精神障碍39237

综合性治疗药物治疗:可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赖非药物治疗。治疗儿童精神障碍392371.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心理治疗形式:个别治疗、小组治疗。

2.特殊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自信心和自觉性。儿童精神障碍392373.药物治疗

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儿童精神障碍39237(1)中枢兴奋剂为主要药物①哌醋甲酯(利他林):

有效率75%~80%

用药45分钟后显效,1.5~3小时效果最佳,可维持2~4小时。②苯异妥因(匹莫林):有效率65%~70%

③苯丙胺(安非他命):

有效率70%~75%儿童精神障碍39237

中枢兴奋剂仅限于6岁以上使用,早晨上学前口服,剂量增加后分两次早晨和中午口服,下午4时以后禁止使用。本类药物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因此每周六、日及节假日停用。其他副作用有食欲下降、失眠、头痛、烦躁和易怒等,一般用药4周到6个月内消失儿童精神障碍39237疗程据病情而定,可间断用药数月至数年。治疗时常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但停药后抽动症状可以消失。若抽动症状轻可继续使用,重时则换用其他药物。如非常严重或合并抽动秽语综合征时,中枢兴奋剂与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注意物质依赖和物质滥用问题儿童精神障碍39237(2)三环类抗抑郁药米帕明、氯米帕明或阿米替林

一般不作为首选,只有当中枢兴奋剂无效或合并抑郁症、品行障碍和抽动障碍时选用。(3)а2-去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苯氨咪唑啉(可乐定)儿童精神障碍392374.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适用于伴有品行障碍或其他心理问题、父母不同意接受药物治疗或父母教育方式不恰当的患者。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儿童精神障碍39237是一组主要发病于儿童期,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疾病。抽动障碍

(ticdisorders)儿童精神障碍39237

根据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Tourette综合征分类儿童精神障碍39237多数起病于学龄期,运动抽动常在7岁前发病,发声抽动多在11岁以前发生。患病率:

国外—学龄儿童抽动障碍12%~16%—学龄儿童中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占

5%~24%。

—慢性抽动障碍1%~2%—tourette综合征终身患病率4/万~5/万。

国内—8~12岁人群中抽动障碍患病率2.42‰—男性学龄儿童患病危险性最高

—男女性患病比率3:1~4:1。流行病学儿童精神障碍39237

具体病因不清

Tourette综合征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儿童精神障碍39237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能以生物学因素或心理因素之一为主要发病原因,也可能两者兼有。

若以生物学因素为主,则容易发展成慢性抽动障碍或Tourette综合征。若以心理因素为主,则可能是暂时性应激或情绪反应,在短期内自然消失。儿童精神障碍392371.遗传研究已证实遗传因素与Tourette综合征病因有关,但遗传方式不清。

2.神经生化学

Tourette综合征与多巴胺过度释放或突触后多巴胺D2受体的超敏、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功能亢进、内源性阿片肽、5-HT等有关。儿童精神障碍392373.心理因素儿童在家、学校以及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因素,或者引起儿童紧张、焦虑情绪的原因都可能诱发抽动症状,或使抽动症状加重。4.其他部分患者有围生期并发症,少数有头部外伤史。儿童精神障碍39237基本症状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抽动形式:简单、复杂性抽动部位:单个、多个临床表现儿童精神障碍39237运动抽动的简单形式:眨眼、耸鼻、歪嘴、耸肩、转肩或斜肩等。运动抽动的复杂形式:蹦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等儿童精神障碍39237发声抽动的简单形式:清理喉咙、吼叫声、犬叫声等。发声抽动的复杂形式:重复语言、模仿语言、秽语等

儿童精神障碍39237抽动症状的特点:

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和非节律性,可以受意志控制在短时间内暂时不发生,但确不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自己不发生抽动症状。

在受到心理刺激、情绪紧张、躯体疾病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发作较频繁,睡眠时症状减轻和消失。儿童精神障碍39237(1)短暂性抽动障碍

(transientticdisorder)又称抽动症(tics),为最常见类型。

临床类型儿童精神障碍39237表现为简单的运动抽动症状多首发于头面部,如眨眼、耸鼻、皱额、张口、侧视、摇头、斜颈、耸肩等。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症状如清嗓、咳嗽、吼叫、犬叫或“啊”“呀”等单调的声音。也可见多个部位的复杂运动抽动,如蹦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等。儿童精神障碍39237

部分患者的抽动始终固定于某一部位另一些患者的抽动部位则变化不定,从一种表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还有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多个部位的运动抽动症状。

起病于学龄早期,4~7岁儿童最常见,男性为多。在一天内多次发生,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一年。儿童精神障碍39237(2)慢性运动或抽动障碍

(chronicmotororvocalticdisorder)多数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抽动少数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发声抽动

一般不会同时存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慢性抽动障碍病程持续,往往超过1年以上。儿童精神障碍39237(3)Tourette综合征

(Tourette’ssyndrome)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秽语综合征。以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一般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以面部肌肉的抽动最多,儿童精神障碍392373.其他症状部分伴有重复语言和重复动作,模仿语言和模仿动作。

40%~60%合并强迫性格和强迫症状。50%~60%合并注意缺陷有多动障碍,尚可合并情绪不稳或易激惹、破坏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睡眠障碍等症状。

儿童精神障碍39237

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可能诱发抽动症状或使原有的抽动症状加重。儿童精神障碍3923750%~60%EEG异常——β慢波和棘波增多,出现在额叶中部。有的在诱发实验时异常。10%Tourette综合征的CT有非特异性异常,PET示脑基底节部位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高。实验室检查儿童精神障碍39237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症状在短期内逐渐减轻和消失。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症状迁延但对生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影响不大。病程与预后儿童精神障碍39237Tourette氏综合征预后差需要较长时间服药才能控制症状。一旦停止治疗,症状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