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课件_第1页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课件_第2页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课件_第3页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课件_第4页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第二章补充章节)

儿童心理发展与

教育内容提要(第一节):一、人的发展的一般概念与基本规律;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四、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条件。第一节心理发展概念及规律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发展——意味着变化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发展是个体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某些短暂的局部的变化不能称为发展。(如,疾病、疲劳、烦燥不安等)生理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即指机能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指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包括各种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的发展,也包括个性的形成。两者关系?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展不仅寓于身体发展之中,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儿童的发展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学习,但是这个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而一旦儿童的身体素质发展到了成熟水平,这个时候的学习就很自然地进行了,效果也会很好。不能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他的素质还没有发展到那种水平,如果要人为任意提前对他进行一定训练,只能对孩子素质的成熟起到一个促进作用超前教育的儿童,他的素质发展水平可能暂时优越于其他孩子,但是很快这个水平完全是靠人为力量获得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很可能只是一时的优势,不见得能一直保持下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做过一次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从3个月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他们发现,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而这些儿童在进入小学四年级时,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通常都赶了上来。要在个体成熟即将到来的时候,提供适宜的学习和训练,不能试图超越成熟水平进行教育.由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促进人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方向性与顺序性(二)阶段性与连续性(三)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四)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五)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八十层楼。有一天他们出去爬山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著一大包的行

李,但看来没什麼选择,於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爬楼梯

上去吧!」

於是,他们就背著一大包行李开始往上爬。到了二十楼的时

候,他们开始累了!

哥哥告诉弟弟说:「包包太重了,这样吧!我们把它放在二

十楼,先爬上去,等电来了再坐电梯下来拿。」,弟弟说:

「好!你真聪明!」,於是他们就把包包放在二十楼,继续

往上爬。

卸下了沈重的包袱,轻松多了他们一路有说有笑地往上爬。

但好景不常,到了四十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只爬了一半往前看,竟还有四十楼要爬,两人开始互相抱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到了六十楼。

到了六十楼,也许是累得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哥哥对弟

弟说:「只剩二十层楼了,我们就不要吵了,默默地爬完它

吧!」。

於是他们安静地继续走,终於八十楼到了!到了家门口,哥哥摆出了一

个很帅的姿势「弟弟,开门!」,弟弟说:「别闹了!钥匙不是在你那儿吗」结果……他们把钥

匙留在二十楼的包包里了!

人,不可能再回到从前

身体发展的顺序性

——三个原则:头尾、远近、粗细头尾原则远近原则由粗到细的原则幼儿动作的发展主要介绍一下两个方面:(一)大肌肉动作的发展(二)精细动作的发展大肌肉动作的发展随着儿童的身体变得更具有流线型并变得更高更重,他们的重心开始向下转向躯干的发育。结果,平衡能力大大增强了,这为需要运用身体大肌肉新的动作技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2岁时,学前儿童的步伐开始流畅而富于节律性——这保证了他们能安全地来到操场,起初是跑,后来是双脚跳、单脚跳、快跑。当儿童脚下更稳时,他们的手臂和发育不全的身体能够试着使用新的技能——扔球和接球,骑三轮车,玩单杠等。上肢和下肢的运动技能开始结合为更精细的活动。5到6岁的儿童能踏三轮车,能在投、接、跳等活动中灵活地移动全身。在学前期末,儿童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耐力掌握各种技能。行走动作的发展直立行走扩大婴儿的活动范围,扩展了视野,发展了婴儿的感觉器官,尤其发展了空间知觉,行走动作使动作精细分工、协调、灵活,发展直觉行动思维,独立行走为有目的的活动准备条件,发展独立性。精细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是指协调胳膊、手和手指等的更小的肌肉的能力。如大肌肉动作的发展,精细动作技能在儿童早期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两岁儿童的手指很粗笨,手指的末梢神经还没有完全髓鞘化。到四岁时,这种髓鞘化基本完成,这样四岁的儿童能够很容易的拿着蜡笔或钢笔在墙上涂写。他们能够运用小剪刀、堆摆积木、用刷子画画等。到了五岁儿童能够系口子、拉拉链,在吃饭的时候能够用筷子或叉子、汤匙和刀子;有些孩子甚至能够系鞋带。五指分工手的动作发展,使婴儿逐步掌握运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动作的随意性不断发展,手眼协调,发展了分析综合能力。(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任何人都是先出现情绪,再出现情感。即使在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个体思维的深度、范围在一定程度表现出差异,但其发展顺序都要经历总要遵循一定的方向和规律,谁也不能跨越前一阶段,直接达到较高的阶段,更不能把发展的顺序逆转。心理发展方面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如,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一般的情绪反映到高级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童年期儿童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稳定、持久;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中学的青少年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少年期和青年初期的思维是不同的。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取具体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青年初期的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抽象与具体思维的高度统一,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人的身心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种阶段以年龄为标定,就有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

连续性?各年龄阶段既相互关联,又存在区别关联性(1)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2)前一个阶段与后一个阶段并无截然的清晰的界限。(前一个阶段的后期出现后一个阶段前期的特点;后一阶段的前期还保留着前一阶段的特点。)区别:身心在发展水平上有本质的差异我国学者的发展阶段划分:朱智贤乳儿期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初期0—1岁1—3岁3—6、7岁6、7—11、12岁11、12—14、15岁14、15—17、18岁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小学期少年期青年初期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对应关系生理发展经验增长心理发展

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维度。心理发展与年龄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各年龄阶段存在典型心理特征,但不绝对。年龄与心理发展之间不是因果关系。(三)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尽管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个体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记性好;有的人爱动,有的人喜静;有的人善于理性思维,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则开窍较晚。白痴学者(idiotsavant)是指轻度或中度精神发育不全(IQ低于70),而同时在某(些)方面具有超群认知功能的人。其特殊才能可表现在日期推算、计算数字、音乐、绘画、背诵、查阅字典、下象棋,甚至是某一专业知识领域。心理学假说认为,智力由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构成,前者代表智力的整体结构,后者代表智力的各个特殊方面,如计算能力、特殊记忆、音乐才能等。一般智力和个别智力之间,各种个别智力之间,其发展程度并不均衡协调,白痴学者就是这种不均衡性的一种突出表现。(四)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a)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均衡的身高、体重:两个高峰,出生后第一年,青春发育期。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的第5个月到第10个月之间。脑的发展又经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五六岁和十三四岁

脑重量的发展脑电波的发展新生儿8、9个月2、3岁6、7岁9岁12岁成人390g660g990-1011g1280g1350g1400g1400g成熟指标成熟年龄枕叶皮质细胞震荡达到α波范围而θ波消失9岁枕叶与颞叶皮质细胞震荡均达到α波范围而θ波消失10岁枕叶颞叶与顶叶皮质细胞震荡α波均达到范围而θ波消失13岁枕叶α波频率接近成人13岁“重脉搏”与“复脉搏”呈现百分值接近成人13~14岁生理发展的次序和规律:

——各生理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身高体重淋巴系统生殖系统b)

不同性别的不均衡性现代女性的性成熟一般自十二三岁始,至16~18岁止。男性一般比其推迟2~3年。现代人的心理与社会成熟延后,生理成熟提前。一、关键期基本概念(来源敏感期)(一)敏感期荷兰科学家德弗里斯在生物(蝴蝶幼虫\蜜蜂)身上发现了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有机体在生命中的一定时间里,某些外部条件对有机体的影响可以超过在其它时间所能达到的程度.也就是说,有机体在敏感期比在生命的其它时期对环境的作用更为敏感。★敏感期(sensitiveperiod)★敏感期(关于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对环境中的某种特定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更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心理过程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这时期即称为“敏感期”。如:对于人类语言的敏感(二)关键期(criticalperiod

)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

心理学家运用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关键期(criticalperiod

)二、基本理论☆一般认为有四个领域的研究可以证实关键期的存在:Ⅰ鸟类的印刻Ⅱ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Ⅲ人类语言的习得Ⅳ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Ⅰ.鸟类的印刻1873年斯皮尔顿发现,刚出生的早熟鸟类的雏鸟存在一种接近和跟随运动物体的倾向,而且这种倾向非常可靠。比如,把刚孵出的小鸭、小鹅戴上头罩,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头罩取下,这时它们就会追随它们所看到的运动着的第一个物体。

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period)。康拉德·洛伦茨[KonradZachariasLorenz1903.11.07-1989.02.27]奥地利比较心理学家,动物习性学的创始人,也是1973年生物或医学诺贝尔奖得主。

KonradLorenz(一)印刻的涵义印刻(imprinting)某些动物在初生婴幼期间对环境刺激所表现的一种原始而快速的学习方式。

印刻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不需要强化和练习,客体本身自然地引出某种行为并起强化作用,还能成为其他行为的强化物。在鸟类的跟随反应中,跟随某一种特征、依恋某一个客体是鸟类的本能,而跟随它们的母亲或其他客体则是学得的。一般的学习可以在任何年龄进行,而印刻只发生在生物学上决定的某一特殊时期。(二)印刻的特点印刻现象是只限于在出生后一个短暂的特定时间才能形成,超过了这个特定的期限就不能形成。刚孵出的雏鸭雏鸡等禽类的印记现象,只能在一天之内发生,超过30小时印记将不会发生。同理小狗出生后如在一个半月之内不与人接近,以后将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二)印刻的特点◆洛伦茨称可能产生印记的有效期间为关键期(criticalperiod)。印刻的效果是持久的,印刻现象一经形成就不能再改变,具有一种不可逆性,而不像学习那样常会遗忘等;各种动物的印刻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小鸟“母亲印刻”的敏感期是破壳后的10~16小时,30小时以后,“母亲印刻”就建立不起来了,而小狗的“母亲印刻”是出生后3~7周。(三)印刻与儿童☆

印记与原始信任

印记现象在人类的个体发展中是否也存在的呢?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期问题。在个体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恰好适合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失却发展或学习机会,以后该种行为即不易建立,甚至一生无法弥补。精神分析学说特别重视过去尤其是早年的经验对心理的影响与此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婴儿期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基础。心理发展的障碍与婴儿期特别是出生后头一年中的发展缺陷有关。生命中一种损害发生得越早,儿童在成长中弥补这一缺陷的机会越少,成年后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就越严重。成年的神经症状与原始信任的缺失Ⅱ.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HarryF.Harlow哈洛1905—1981

英国比较心理学家,早期研究灵长类动物的问题解决和辩别反应学习,其后用学习定势的训练方法比较灵长类和其它动物的智力水平。曾荣获国家科学奖,195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奖。依恋(attachment)恒河猴实验证明,接触性安慰对于正常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四只猴子都放进一间特别的游戏室里,通常是每周五天每天放半小时,经历了六个月的时间。游戏室装备着各种各样的玩具,是为了引起活动和游戏而设计的。实验者报告说,恐惧是所有隔离饲养猴子的压倒一切的反应,虽然这些猴子在身体上是健康的,但是它们却蜷缩着并显得是被它们的新环境吓呆了。只受到三个月隔离的猴子很快就恢复了。但是隔离六个月的猴子彼此之间的适应以及跟对照的猴子的适应都不好。当接近时它们就畏缩,而且起初也不参加任何游戏,在六个月的游戏期里,它们的进步一直没有超出最低限度的游戏行为,如自己玩玩具等。它们仅有的那一点点社会生活也限于和小组里那个被隔离者呆在一起。当其他的猴子进行攻击,这些被隔离者就会逆来顺受,不做任何努力来保护自己,对这些动物来说,社交的时机已经来得太晚了。被隔离十二个也的猴子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初步的和简单的游戏行为几乎都不存在,在这些被隔离的动物身上看不到任何社会性游戏,从没有表现出攻击行为当它们蜷伏在屋子里的一边,温顺地接受那些较健康的对照猴子的攻击时,它们的行为是可怜的既冷漠又恐惧。我们在游戏室里未能对它们进行超出十个星期的测验,因为它们有被别的猴子严重伤害甚至杀死的危险。将一只恒河猴与它的群体分离(心理学上称为“情感剥夺”),单独放在一处喂养。把刚出生的恒河猴隔离在特制的房间里,猴子成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能得到满足,如食物与水都能自动供应,但不同人和其它猴子接触。研究发现,隔离时间长的恒河猴,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调。这些猴子与其它处于正常环境的小猴相比,显示了许多异常的行为模式,如自己咬自己,表示害怕的怪相,走路身子摇晃,喜欢独自蜷缩在角落里,还有许多刻板的动作。幼猴行为失常的严重性与隔离时间的长短、隔离开始的时间有关。

案例哈洛将刚出生的猴宝宝与母猴分开,放在已经有两个人造母猴在内的笼子里:一只母猴是用金属网做的,另外一只母猴是绒布做的。哈洛发现,幼猴紧紧地搂着绒布做的母亲,很少会和金属网做的母亲在一起,尽管只有金属网做的母亲提供奶!当遭遇惊吓时,幼猴把绒布母猴当作安慰处。而当探索新的刺激物时,幼猴则把绒布母亲当作行动基地。当恐惧的刺激物(比如敲鼓的玩具熊)出现时,幼猴会跑回到绒布母亲那里。当新奇的刺激物出现时,幼猴会逐渐地冒险去探索,但在进一步探索前会回到绒布母亲那里。案例☆关于儿童

关于兽孩的研究

狼孩卡玛拉由于从出生就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深深打上了狼性的烙印,后来虽然回到人类社会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17岁时她的智力才达到3岁儿童的水平,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关于兽孩的研究

如果是一个孩子在10岁时开始和野兽生活在一起,我们很难相信他最终会变成“兽孩”。日本人横井庄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逃进深山,穴居28年之久,1972年被发现,当时曾有人断言,他再也不能过人类的生活了。但事实是只经过短短的81天,横井庄一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了人类生活,并在当年结了婚。Ⅲ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一、动物实验(哈佛大学)同时把一只新生小猫和一只成年猫的一只眼皮缝上。在拆除小猫眼皮上的线之后,小猫仍然保持失明状态。这是因为,小猫脑内负责处理那只眼睛的视觉信息的神经元不能和其它的神经元建立联系。或者说,负责处理失明的这只眼睛视觉信息的神经元即使和其它的神经元建立了联系,也只是帮助另一只正常的眼睛传递视觉信息。而成年猫则不然,在拆线之后,它的视力立刻恢复了正常。黑暗中长大的老鼠,其视觉皮层中树突分支的数量和突触的数量都比在光亮中长大的老鼠少得多。小猴子的一只眼睛如果在关键时期总是闭着,这只眼睛里的神经元总是赶不上另一只眼睛的神经元的增长速度。研究表明猴子的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是在出生后的6-8周。

Ⅲ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二、人类婴儿有个6岁的意大利男孩,有一只眼睛失明,人们为查不出是何原因引起而困惑,后来才回忆起该儿在婴儿时,为了治疗一点轻微的感染,那只眼睛被纱布蒙了两个星期,尚未发育成熟的视觉细胞就萎缩了。人类婴儿的视神经元的发育关键期大约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一个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如果不在这一关键期内迅速地摘除白内障,视觉得不到光的刺激,大脑视神经模块就会萎缩,那么,这只眼睛将永久看不见东西。因此,医生都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婴儿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一般是在婴儿出生后的两个月之内。Ⅳ

人类语言的习得(一)案例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可以毫不费力地在短短几年内学会母语,只要有语言环境,也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会任何一种或几种外语,而成人学外语就非常困难。一些从小离开人类社会的“野生儿”,回到人间后的语言学习非常困难,实验人员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使他们恢复到正常儿童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印度“狼孩”我国“猪孩”鸡人苏吉特-库玛9岁那年,斐济人苏吉特-库玛被人发现时,他像鸡一样啄食,像鸡一样蹲着休息,和人说话时,发出“咯咯”的声音。据报道,库玛可能是在6岁到9岁间被关进鸡笼的,在此期间,他几乎没有与人打过交道。Ⅳ

人类语言的习得(二)分析人的脑功能与大脑的组织结构的发展和成熟是相吻合的,关键期的存在是人类的大脑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如果错过了一些脑功能和脑结构的关键期的相应训练,会使一些脑组织造成长期难以有效弥补的发育不足,这将带来脑功能的发展局限,外在表现为人的一些能力和行为发展不足落后。

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只有在大脑语言功能区的髓鞘化工作开始时,语言才能获得发展。语言理解区域细胞体鞘化比语言发音区域的体鞘化开始时间早6个月,如此精密的安排使每个孩子有可能在说话之前先理解语言。大约出生后6个月时,开始理解语言,大约1岁左右,孩子学习说话。这就是说出生的后半年就进入了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开端阶段。三、儿童关键期教育☆婴幼儿九大敏感期☆关键期与早期教育怀孕6周内2岁3岁4岁5岁6岁13岁主要器官发育时期1、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2、口头语言发展3、学习社会交往0岁大脑发展学习书面语言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思想品德形成返回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一)婴幼儿九大敏感期(蒙台梭利)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0-6岁2-4岁0-6岁1.5-4岁2-6岁2.5-6岁3.5-4.5岁4.5-5.5岁6-9岁

儿童部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二)关键期与早期教育

1、关键期的启示人的大脑的构建和发育有自己的时间表,在婴幼儿各种学习的关键时期给予最好的、最丰富的、最适宜的刺激随着婴幼儿大脑发育的不断成熟,这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就会逐渐地降低。我们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也正是因为婴幼儿大脑发育过程中有最佳敏感期的特点,从一出生就对其施行适宜的刺激,在他们生长最初的几年里,建立起对大自然、对人类社会的高级大脑神经网络,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关键期与早期教育

2、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创设环境。只有当幼儿接受到有效地环境刺激,学习关键时期才会有效。这意味着,为了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必须在语言发展关键期与他们多进行交谈:为了提高幼儿空间、运动能力或激情,必须在相应的发展关键期让他们多跑、多玩:为了使孩子掌握多种语言,必须在语言发展关键期教他们新语言。构建生活。应从婴幼儿生理特点出发,构建一种对婴幼儿有意义的、真实的、开放的、自然生态的课程,提供多种健康的、丰富的生活和积极的、多样性的、富有营养的、充满刺激的、能产生交互作用的活动与生活,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婴幼儿进行“量”的学习,并通过有意义的学习,实现婴幼儿“质”的发展,体现全面性教育的真正价值。总结:教育必须适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一)教育要适应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三)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2、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理论记忆发展注意力言语和思维想象社会情感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低年级学生在体育课学习向左转(向右转)时,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先用向“拿铅笔的手”“拿筷子手”“端饭碗的手”这面转,或向老师这边转加以引导,然后逐渐过渡到向左(右)转。皮亚杰——以认知发展为标准1896-19800-2岁:感知运动阶段2-6,7岁:前运算阶段7-11,12岁:

具体运算阶段11,12-14,15岁:形式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出生前两年是感知运动阶段,他们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此时占优势地位的认知结构是行为图式。(一)感知运动的子阶段他们从运用先天反射的反射性生物

转变成可以在头脑中解决问题的反省性生物。(二)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新生儿缺乏客体永久性的概念,这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即在看不见或不能觉察时,物体仍继续存在,它们是永久的。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觉的发展,贯穿了整个感知运动阶段。婴儿必须建构这样一种观念——物体现实的存在和个体对它的经验是分开的。

大约4~8个月时,婴儿的认识是“视线之外即头脑之外”。如果用一块布或屏风遮住一个玩具,婴儿是不会去寻找这个玩具的。第四个子阶段(8~12个月),婴儿开始寻找玩具,但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他们认识地对客体的感觉和动作。皮亚杰对女儿的观察:A非B错误。即8~12个月的婴儿倾向于到他上一次找到物体的地方去寻找(A

),而不是到新的隐藏地寻找(B

)。

第五个子阶段,1岁大的婴儿克服了A非B错误,但对于看不见的位移仍然有困难。最后,大约到18个月,婴儿能够在头脑中表征这种看不见的移动,并能够设想物体最后的位置。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婴儿关于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在此时得以充分掌握。是否有研究支持皮亚杰的这一观点呢?后来的研究表明,婴儿对于客体永久性的理解,至少在某些方面,要远远早于皮亚杰的发现(Fischer&Hencke,1996).有时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正确反应要多于皮亚杰的发现(Bailargeon&DeVos,1991).但没有必然的矛盾。前运算阶段:2-6、7岁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守恒的。什么是前运算?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前运算阶段的成就:儿童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符号

词语:“枕头”

心理表象:头脑中的枕头

动作: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放在脑边

物品:书本——洋娃娃的枕头前运算阶段:2-6、7岁符号表征假装游戏前运算阶段:2-6、7岁局限1:自我中心的低年级的儿童还保留着幼儿期“口语时代”自我中心的特征,他们在倾听或与别人对话时,总会拼命地讲自己想说的话,却不大关心对方所讲的内容。他们的思维有时显得很散,回答问题常会答非所问,或者说许多不相关的话,课堂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大约二年级时起,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在逐渐减少、弱化。刚入学的儿童正经历着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的转化,最初在进行书写训练时常费劲而又没有把握,因此学龄之初的孩子会有一段“橡皮时代”。如果教育者能深刻地理解儿童的这些内心世界,就不会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令人费解、“无聊”和“徒劳”了。前运算阶段:2-6、7岁局限2:单一维度的前运算阶段:2-6、7岁左右左右2+3=55-3=2局限3:不可逆的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守恒的。可逆性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数量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大小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容积守恒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50%儿童通过各守恒任务的年龄范围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2x3=6局限: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许多人可以熟练解决假设命题并使用演绎逻辑:如果A,则B。11、12-14、15岁ABCD把这些球放到盒子里:猜猜看,你第1个拿出的是什么球?第2个拿出的是什么球?第3个拿出的是什么球?现实性可能性假设演绎思维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李玲才二年级,父母就给她开小灶。明天晚上做完作业之后,就认真教她学英语。父母教的很费劲,她却瞌睡的要命,学了一个小时还记不住一个单词,是她太笨了吗?不,是因为她对枯燥的字母、单词根本不感兴趣。后来父亲改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不到一个月,就能够用英语对客人做简单应酬。小学生记忆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向词的抽象记忆发展。二年级杨光,平常不愿动脑经做作业,东抄西抄地向老师交差,父母对此熟视无睹。到了临考前两天,父母才硬逼着挑灯夜战,还真聪明,一读就记住,不到10点就收兵。但是考试70分。父母感叹,这孩子忘性大。为什么头天晚上倒背如流,考试却忘记大半呢?儿童的记忆记得快,也忘得快,只有通过复习才能强化记忆,减少遗忘。改变临时抱佛脚,注重平时学习和复习,成绩很快就到了90分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同时,记得快忘得也快高强的父母每天晚上安排他做作业三个小时。吃完饭马上开始,11点还不一定结束。人在书桌前,心在电视机上,一会要喝水,一会小便,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个小时能够做完的功课,花3个小时还不能够做完,父母怀疑多动症,他却抱怨说,反正做快做慢都要10点结束,干脆边做边玩。为什么他要马拉松似地做作业呢?注意力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仅仅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就没有办法专心致志。妥善安排时间后,除了做作业还能够休息、玩耍,做作业时间短了,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又快又好完成。年龄时间5-7157-102010-122512岁以上

30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先教会他们‘画’应用题。《“先借后还”喝汽水》夏天,天气真热,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小猴皮皮和聪聪吵着让妈妈买汽水喝。猴妈妈从超市买来4瓶汽水,对他们说:“妈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们:我一共买了4瓶汽水,每两个空瓶可以换到一瓶汽水,那我们最多能喝到几瓶汽水呢?”汽水想象:第一、小学生想象有意性增加学龄前儿童的想象,有意性比较差,常常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和计划。例如,孩子玩橡皮泥,当他把橡皮泥搓成细条时,他忽然喊起来:“面条”。而当他把橡皮泥团成半圆球形,他就可能说是馒头或包子。学龄前晚期的儿童,想象的有意性有所发展,开始出现各种主题游戏。例如,手上拿了枪,就想玩解放军打仗的游戏;看见小碗、小勺和布娃娃,就想玩过家家、喂小娃娃吃饭的游戏等。可是游戏的主题常常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无意性仍然比较强。小学后,想象就是有意想象占主要,例如阅读课文时儿童可以有表情朗读课文,好象是作者本人或者在当时的场景中一样。第二、创造性增加。由仅仅模仿成人到自己编故事。第三、想象逐渐符合现实。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或者说不能确切地反映现实。例如,学前早期的孩子画人,开始只画头和眼睛,以后加上胳臂、腿和五官,最后加上的是躯干部分。这种想象是来源于现实的。因为头、眼是人身上最活跃的部分,最能传神,最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所以尽先进入儿童的想象中。而躯干是不大容易引起儿童注意的部分,所以,较晚地进入儿童的想象中。到了小学时想象已经真实表现客观事物。比如三四岁两根交叉根子表现飞机,8岁作出和飞机外表很相似的玩具,12岁可做出飞机模型。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这种情形会经常在成人眼中被当作"说谎"、"欺骗".对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小学生的社会发展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小学低年级儿童

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步入学校,却不可避免地延续着幼儿时期的一些心理发展特征,他们依然很喜欢游戏,同伴交往、社会性发展都在游戏中继续发展着。此时的儿童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还处在以成人标准为标准的阶段,对成人的依赖开始从对父母的同一转向对教师的同一,明显地表现为对老师权威的服从,最典型的特色就是“打小报告”小学中年级小学中年级的儿童已经完全脱离了幼儿时期的发展特点,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集体生活中,他们一边继续服从着教师的权威,一边开始重视伙伴之间的真诚与法则,伙伴规则时代悄然而至。这一时期的儿童对成人的意见或命令不再那么唯命是从,而是试图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家里他们总是试图摆脱父母的管束,开始讨厌保护和命令,喜欢独立,进入了“不听话时代”、“歪理时代”。其实这正是儿童“见解形成期”的典型特征这种“见解”并不像青春期那样完全独立,而主要是情感方面的独立。对这一时期儿童的教育指导,要关注他们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而不能简单地滥用权威;应允许儿童适当地坚持自己合理性的“见解”,当然也不能让不合理的“见解”肆意扩张,毕竟此阶段孩子的“见解”还不够成熟。小学中年级儿童正处在对成人的认同向对朋友的认同的转化期,进入了伙伴规则时代,他们内心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开始形成小团体,团体内的人际关系既凝聚又排他,在某些情况下同伙的规则比父母和教师更有控制力。在此阶段,学校应不断增加集体生活,鼓励同伴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强团体气氛,为儿童今后社会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容易出现的问题:自我为中心——易,分享别人快乐——难。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好女。儿多么的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有同学反映:“假如有两位要好的同学,一个叫我到外面去玩,一个叫我到他家去玩,若依其中一位,另一位就不同我好了。”这种情况很有普遍意义。本来,在好朋友之间,他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我”应该表示理解,但往往很难做到。浙江大学心理学系一位教授说:由于这些孩子在家中是“太阳”、“中心”,父母围着他们转,到了学校,“太阳”碰“太阳”,“中心”遇“中心”,必然产生摩擦与矛盾。这个“只愿他人顺从自己的意志,不愿分享他人的快乐”的问题是同龄人交往中遇到的典型的心理教育问题。杭州大成学校曾设计了“与同学分享快乐”的心理训练课,让孩子们扮演各种不同角色,向同学讲述自己一件快乐的事,同时也认真倾听别人的快乐事,欣赏别人;还布置了“观察与记录本周内父母最开心的一件事,学着分享他们的快乐”,孩子们得到了心灵体验。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个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十分明显,可塑性大而不稳定,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身体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以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这也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身高迅速增长。据统计,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儿童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儿在青春发育期,每年至少要长高6——8厘米,甚至可达到10——11厘米。体重快速增长。据统计,我国城市男孩在13至15岁之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5公斤,城市女孩在11至14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4公斤。第二性征的出现。男生嗓音开始变得低沉,出现胡须等。骨骼迅速增长。心脏压缩机能增强。肺活量增加。肌肉力量增强。第二次大脑发育加速期。生殖系统发育逐步成熟。初中阶段使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说它特殊,是因为他们在生理急速发展的同时,心理发展却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首先,这一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获得独立地位。但是这时青少年既不是成年人,也不是小孩子。是半成熟与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俗话称他们为“小大人”或“半成人”,成人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随着身体发育,知识增加,家庭地位改变,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并以大人自居,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愿意承担艰巨的任务等,但不愿戴红领中;不愿被称作“小孩子”;不愿尾随父母;不愿成人过多询问自己的行动等。他们要和成人一样独立地生活,过多的干涉有时会导致与成人的对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与教师、父母及长辈们闹僵关系。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想当大人,渴望独立,因而自尊心随之增强。自尊心是不甘落后,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当然也能做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这个时候要注意如何保护与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切忌在众人面前训斥他们,否则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不满情绪和反抗行为。例如小王上课讲话,影响课堂纪律,老师几次劝说无效,老师决定把他逐出教室,但小王为了自己的面子,坚决不离开教室,于是师生扭打起来,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以后的教育设下了障碍。其次,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性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一项关于中学生对自杀行为认识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与高中生对有关自杀的看法差别不大,都认为“自杀比什么都能使父母悲伤”(初中生为78%,高中生为80%);“生命不是自己的”(初中生为50%,);“自杀是因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而产生的”(初中生为54%);“对将来抱有希望的人不会想什么自杀”(初中生为53%,)。多数学生的想法是,自杀在谁身上都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无奈的事情。青少年在采取自杀行为时,总是以为这是唯一的选择,除此以外就别无他法了。通常,他们的内心感到自己为解决问题已经竭尽全力了,深信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摆脱痛苦。再次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情绪容易激动,自我意识高涨,但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但是在初中阶段的早期,他们对于异性的兴趣却总是以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或者在异性目前表露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或者在言行中表现出对异性同学的轻视;或者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从表面上看,他们并不相互接近,而是相互排斥。到了初中阶段的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融洽相处。而且,在一些男女生心中,会有一位自己所喜爱的异性朋友,但一般他们都不会将这种感情公开出来,在许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永久的秘密。随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产生于初中阶段的这种情感会渐渐淡化下去,甚至完全消失。与父母的关系。要求独立,与父母的情感不如以前亲密,并常常出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甚至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闭锁性.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一切外露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饰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增强.80年代的上海。一个眉目清秀的女孩,突然在教室里大哭大闹,手中挥动着两把小刀,扬言要自杀。这使整个班级一下轰动起来了。这位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初一新学生,被几位同学强行制住后,仍在嚎啕大哭。老师经过了解,知道入学以来班级中并没有什么人欺侮过她;也没有哪个老师去激怒过她;近期她家中又未发生过什么令人伤心的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富有经验的老师显得特别的冷静,他连续找学生读了三次话。第一次,老师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她回答:“这是我心中的秘密,不能告诉任何人。”老师接着说,她心中有一种依靠自己的力量难以解决的矛盾,老师愿意为她分担忧愁,为她出主意。女学生听到这里,擦着眼泪,突然闪着两只大眼睛,半信半疑地看着老师说:“老师,你已经猜出了我心中秘密的三分之一。”第二次,老师没有跟她谈及自杀之事,只是借给她一本有关情绪问题的书,并告诉她如果使自己长期处在一种十分动荡不定的悲感的情绪关态之中,对自己的身心极为不利。她如获至宝,拿了书谢了老师就走了。第三次,学生主动找到了老师,没等老师开口,她先把自己一本厚厚的日记交给老师,并要求老师等她走开后再看。学生向老师找开了自己的心灵。某天的日记:“我处在紧张的恐怖的心理状态之中,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状态削弱了我,使我觉得生活是那么的平淡,那么的无味……在某种事情面前我会产生悲观情绪,会觉得没有意思,就想了结自己的一生,到一个我没见过的地方—是天堂或是地狱。”再过些天的日记:“……只有另外一个地方,才是我真正的最宿,我能在那儿长眠。也许今天是我呆在这个教室的最后一天,也许还有几天……。”老师连续几次走访了学生的家长和许多了解他的同学,终于发现这个学生企图自杀的原因是复杂的:她属于抑郁质的气质类型;老人自小替她算过命,说什么短命鬼活不长;父亲重男轻女,教育方法粗暴,父女感情疏远;家庭环境闭锁,教育有缺陷;自己个性有缺陷,娇气,自高自大;青春期的变化,心理性疾病等。老师再三思虑,决定采取综合性矫治。在老师的帮助之下,他才慢满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在以后半年多时间中,做了六方面的工作:第一,专程家访或邀其家长来校商议,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加强青春期指导,并改进家教方法,注意与女儿的情感联系。第二.做好周围同学的工作,注意改善她在学校的生活环境。第三.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收导工作。第四.捕捉时机,适时对学生加强科学宣传,消除她的迷信心理;通过活动与教育逐步提高也的思维境界,使她胸怀宽阔,增加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五.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渲泄内心的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第六.多关心,多体谅,并适时地、精心地给她一定的批评,逐渐增强她的抵抗挫折的能力。在老师的教育治疗下,经过各方面的配合和关心,这位女学生不但情绪逐渐稳定,学习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而且能积极关心班级集体,迫切要求进步。她被中队委员会评为光荣的“金一星”队员,自己又积极要求听讲团课。青少年因具有“闭锁性”与“开放性”的心理矛盾,遇到某些事情往往会自作主张,不希望成人干预,个别的还会不告而别,离开家庭,离开学校,去寻找他们所向往的生活。例一某校初二男学生小俞,从小体弱多病,父母为了让他锻炼身体,要他去公园学打拳。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身体并不强壮,便感到打拳作用不大,心中十分苦恼。一天在公园发现一名成年男子拳打得十分漂亮,他在钦慕之余,向他诉说自己的疑问和焦虑,成年男子告诉他要选择名师,并愿为他在武当山介绍一位有名望的师长,他信以为真,联想到曾经阅读过的小说中的种种情境,开始考虑要走向新的生活,他不与家长商量,也不与教师同学告别,在家拿了一些钱,留下一封信,就跟那个成年子走了。幸亏在途中他发现这个成年男子遇到有些相识的人总是鬼鬼祟祟,产生怀疑,越来越感到这位“知心朋友”不可信,于是寻找机会,毅然返家,才没有上当受骗。动荡性.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敏感性.中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想当大人,渴望独立,因而自尊心随之增强。自尊心是不甘落后,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当然也能做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这个时候要注意如何保护与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切忌在众人面前训斥他们,否则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不满情绪和反抗行为。例如小王上课讲话,影响课堂纪律,老师几次劝说无效,老师决定把他逐出教室,但小王为了自己的面子,坚决不离开教室,于是师生扭打起来,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以后的教育设下了障碍。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可以归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那一种起决定作用?各占的比例是多少?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对立两派:“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儿童心理发展是两者的共同产物。“30岁前容貌是父母给的,30岁后是自己的”。1、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人的发展是由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决定的,人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的遗传素质成熟、自我发展、自我暴露的过程。彪勒【奥地利】心理学家,“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乃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外界环境在这里只起促进或延缓这个过程的作用,而不能改变这个过程”。霍尔【美】心理学家,“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顿:英国名人家谱分析“332/977”VS

“1/4000”遗传决定论——《遗传的天才》他强调遗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他通过谱系调查,论证遗传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主张的人。他在调查1768-1868年这100年间英国的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共977名获得智力成熟的人的家谱后发现,其中有89个父亲、129个儿子、114个兄弟,共332名杰出人士。而在一般老百姓中4000人才产生一名杰出人士。因此断言“普通能力”是遗传的。在调查30家有艺术能力的家庭中,他发现这些家庭中的子女也有艺术能力的占64%;而150家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中只有21%有艺术能力,因此断言艺术能力-“特殊能力”也是遗传的。他还用80对双生子的资料,以双生子比其他亲兄弟、亲姐妹在心理特点上更为相像的事例,证明人的心理完全是遗传的。由此也使他第一个注意到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在估计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的变异方面的相对作用的方法论的重要性。高尔顿根据遗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倡导善择配偶,改良人种,并再1883年《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首创“优生学”这一术语

在18代的遗传过程中“聪明”老鼠和“笨”老鼠走迷宫成绩的变化老鼠智力的代际遗传二、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即在遗传基因中具备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遗传的生物特征就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提供了人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制约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遗传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生理成熟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

的智力的关系(%)

父母智力组合

子女智力优秀

子女智力一般

子女智力低下

优+优71.525.43.0

优+劣33.442.823.7

一般+一般18.666.914.5

劣+劣5.434.460.153项研究归结出的三种血缘关系水平者

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被研究者血缘关系水平生活在同一家庭生活在不同家庭无血缘关系者00.23-0.01成人和收养子女00.20父母和亲生子女0.50.50兄弟姐妹0.50.490.40同性别异卵双生子0.50.53异性别异卵双生子0.50.53同卵双生子1.00.870.75三种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人格相关被研究者血缘关系水平人格的相关同卵双生子1.000.52异卵双生子0.500.25非孪生兄弟姐妹0.500.20无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0.000.071.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戈达德对马丁•卡利卡克的两个不同世系的家谱的分析。卡利卡克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名战士,他先和一个低智能的酒吧女服务员结合,在以后的150年中逐渐形成一个家系。这个家系有子孙后代480名。对其中189人的详细报告表明仅有46名是正常人,其余的143人则为精神不正常者、酒精中毒者、癫痫病患者、犯罪分子或卖淫者(占75.66%)。卡利卡克离开军队回到故乡后,又和一位神智正常的妇女结婚,在这个家系的496名子孙后代中,没有一个是不正常的。前妻所生的后代与后妻所生的后代相比较,有完全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戈达德把两者的区别归因于遗传因素。1.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是在200多年前,美国有一位名叫嘉纳塞•爱德华的神学家,在其8代的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60多位医生、20多位议员、120名大学毕业生、18位编辑、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另外还有几人当上了副总统和驻外大使;而另一位名叫马克斯•朱克的酒鬼,在其8代子孙中,却出现300多名乞丐、7名死刑犯、63名盗窃犯,还有400多人因喝酒致死或致残。1.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对40对被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所做研究的结果发现,即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相关(0.69至0.78),显著地高于在同样环境中成长的异卵双生子智商间的相关(0.34至0.61)。于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他们之间的在智商上的积极相关更能证明遗传的影响。1.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一对孪生兄弟,他们刚出生就分开了,一个被纳粹分子抚养长大,一个被一户犹太人收养。70多年后重逢,发现两个人的脾气、秉性、爱好等等极为相似。1.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有一对从小就被不同人家领养的同卵双生子兄弟,他们都非常爱干净,有轻度的洁癖。研究人员问哥哥,他为什么会比常人更注重整洁。哥哥说:“这很简单啊,我是受了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人”。研究人员问了弟弟同样的问题,弟弟说:”我是受了我母亲的影响,因为我的母亲非常邋遢“。1.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大量的收养研究的结果发现,被收养儿童与他们的亲生父母在智商上的相关(r=0.20)显著高于他们与养父母的相关(r=0.02).还有研究的结果表明:家庭间环境的影响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相反,遗传的影响却随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大。1.遗传素质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马克思把遗传看作是“能力的自然基础”。离开这个基础谈不上能力的发展。中科院心理所调查了22.8万儿童3%--4%的低能痴呆儿中50%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可以从多方面影响人的智力和心理:先天的神经系统特征、先天的生理缺陷等造成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对遗传造成负面影响的:近亲结婚、母亲怀孕期19世纪英国杰出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著作《物种起源》中首次阐述了“自然选择”理论,认为近亲繁殖会降低基因的多样性,这个发现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历史学家对达尔文族谱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他的家族都在身体力行“非自然选择”——近亲繁殖:从达尔文外祖父辈开始的3代人都是表兄妹结婚,家族62人中有38人因为不育、孩子夭折、有缺陷等原因无后。研究人员相信,正是这种家族不幸令达尔文着迷于遗传学研究。英国开放大学的自然史教授詹姆斯·摩尔研究了达尔文的家谱后发现,这个家族几代以来只出现过两个姓氏:达尔文、威治伍德,这说明家族一直保持着近亲结婚的习惯。达尔文的外祖父母和母亲都姓威治伍德摩尔说:“在维多利亚时代,近亲结婚并不鲜见,但像达尔文家族这种情况,在当时都是罕见的。”摩尔发现,达尔文的外祖父约书亚·威治伍德与自己的第三个堂妹莎拉结合,育有8名子女;两人最大的女儿苏珊娜·威治伍德嫁给了自己的堂兄罗伯特·达尔文,他们生下了后来的生物学泰斗、进化论的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同时,约书亚和莎拉的第二个儿子小约书亚生下了艾玛·威治伍德,也就是达尔文后来的妻子。达尔文与表妹艾玛育有10名子女,其中3人夭折、3人不育。他们的悲剧早在外祖父辈就开始上演:在达尔文家族第一对表兄妹的26名后人中,19人不能生育、5人夭折、5人因为有身体缺陷未婚、9人结婚却无后。约书亚和莎拉的62名后人中,38人没有孩子,达尔文和威治伍德两家的人口越来越少。

摩尔认为,正是这种家族不幸,使得达尔文醉心于遗传学研究。他说:“达尔文一生病弱,他认为女儿安妮因为遗传了自己的缺陷而夭折。19世纪50年代,达尔文的孩子一个接一个生病,而且症状极为相似,这似乎证实了他对于自然选择理论的看法。”母亲怀孕应注意今年32岁的林琳是某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去年,一直想当妈妈的张玲好不容易怀孕了。然而到了怀孕6个月的时候,张玲突然因为下体大出血被送进医院,经检查,尚未出生的宝宝已经胎死腹中。痛不欲生的张玲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好端端的怎么就会死掉呢?后来,一名医生得知张玲是歌舞团演员需要经常化妆后,建议张玲去测一下尿汞,结果,检测显示张玲尿液中汞的含量比正常值高出了近1倍。至此,张玲宝宝胎死腹中之“谜”终于被解开:母亲体内含有过量的汞,正是导致胎儿中毒死亡的“元凶”。一些女性经常涂在脸上的增白祛斑产品如果含汞的话,会引起慢性汞中毒,还会让怀孕的女性生下畸形的宝宝。注意力不集中;对读、写、算等方面的记忆差;写字看一笔写一笔,做作业的时间拖得太长;写字常多一画,少一笔,部首张冠李戴左右颠倒;阅读时常出现增字、漏字、跳行等现象,或者有速度太快、太慢、停顿次数太多的问题;擅长朗读或背诵,但读后对内容一知半解

可能性王安石伤仲永十九世纪初,德国巴登大公国王子卡斯•豪瑟出生后,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儿对换,三、四岁时,被关进黑暗的低小的地牢里,他可以找到面包和水,但从未见过人,直到他十七岁时才被放出来。经检查,他身高只有144厘米,膝盖已变形,走路如同婴儿学步,目光呆滞、怕光,暗视觉特别敏锐,黑夜能看到一百八十步以外的马匹,听觉、嗅觉比较灵敏,但不会说话,智力如同幼儿。他二十二岁时,遇刺身亡,经解剖,他的大脑特别小,没有覆盖住小脑。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人的身心发展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制约的,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没有一定环境的影响,这种可能性决不会转化为现实。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思考?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被试是一对出生才48周的双生子甲和乙。先让甲每天进行40分钟的爬梯训练,乙则不进行此种训练。6周后,甲爬5级梯只需26秒钟,而乙却需45秒钟。第七周公开始,格赛尔对乙进行两周的爬梯训练,结果乙越过了甲,只需10秒钟就爬了5级梯。3.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母爱可改变遗传基因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基因学家发现,一剂母爱”良药“可能足以改变我们地遗传密码,使我们更勇敢、更好的面对压力。3.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研究人员让母老鼠抚育新出生的小鼠。母老鼠舔小老鼠和为它们梳理毛发的时间各不相同。实验证实,有母亲抚育的动物更胆大而且更爱冒险。实验还表明,母亲的照顾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改变了一种控制大脑对压力反应的基因的表达。这种基因变化导致大脑中海马长出更多的压力受体,减少身体对压力的反应。随后的实验显示,这种基因变化是持久的,甚至可以遗传给后代。3.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英国《卫报》称,这一惊人发现意味着,我们的遗传蓝图不是在出生之前就确定下来的,我们的身体能够改变生物学指令,使我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不是等待数百万年的进化去适应。如果这一研究结果得到证实,那人们将重新认识抚育和人生经历对多种医学状况(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和抑郁症)所起的作用。

……遗传素质具有一定可塑性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特殊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映能力充分提高。再比如,一个卷烟工人可以一把抓起二十支香烟,一个黑色织品的工人可以识别四十种不同的黑色色度。印染技工可以比一班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美国一位解剖学教授,花了6个月的时间研究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大脑,结果发现,爱因斯坦的大脑结构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只是在大脑神经细胞中,供应营养的神经胶质细胞比普通人多73%。他又用老鼠做了实验,经过专门训练的老鼠,同没有经过训练的老鼠相比,大脑中供应营养的胶质细胞要多。(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孟母择邻“的启示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身高与日照时间相关,我国北方人的身材比南方人的身材平均高度要高,就与日照时间长有关。对心理方面的影响,如处在自然条件险恶的环境中,人的性格相对坚强,处在沿海、交通发达地区,人的见识较广、视野也较开阔。(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社会环境

(1)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其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宏观社会环境——包括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社会关系、社会意识等社会大背景,它们对人的发展从总体上起制约作用。小孩子修改唐诗,造句(未必不是就是)大众传媒的影响(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2)微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直接的影响微观社会环境——是指人的生活活动圈。由家庭、邻里、亲友、伙伴、娱乐场所、工作单位等构成。微观社会环境随时随地都在发出一定信息给人以影响,这种影响是广泛而直接的。A.家庭的影响小孩子公了私了B.学校的影响C.同伴群体的影响D.社区和工作岗位的影响讽刺故事:

卖菜的小贩因儿子撒泼把他大骂一顿,小贩妻子问道:”干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小贩说:”你问他,明明考60分,他楞说考了100分,这都跟谁学的?”小贩的老婆说:”这还用问,跟你学的呗,你卖菜不是也把6两说成1斤嘛“!

……父行子效(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环境对人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决定论华生:“给我12个健全的婴儿…”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华生【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之特殊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几十个婴孩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种专门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或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动物只是简单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也就是你提供一个刺激,他就有一定反应,而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它是没有什么反应的,随着动物级别的提高,动物的这种反应越来越复杂,而人作为万物之灵,他的这种反应就可以积极地主动地改造外界环境,即使外界没有什么刺激,他也会以某种形式作用于环境.海伦凯勒吧,她是一个生下来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可以说她所面对的环境是非常不利于成长的她在<我的信仰>这本书中她讲述了自己生命早期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获得精神动力来战胜自身缺陷,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老师试着教给她字的拼写,这样把她带进了教育之路.后来她战胜了种种困难,学会了写作.她在四十七岁时出版的《我的信仰》的修订本,后来又做了修订,成为<黑暗中的光明>一书,许多读过这一早期版本的人都被凯勒美丽而富于力量的语言深深打动.我们常人写作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