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申论模拟204_第1页
浙江申论模拟204_第2页
浙江申论模拟204_第3页
浙江申论模拟204_第4页
浙江申论模拟20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申论模拟204申论给定资料材料1进入2018年毕业季,一则关于“‘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的调查报告引发网友热议。近年来,随着“90后”乃至“95后”步入社会,在这些职场新生代中,一言不合就离职的案例似乎越来越多。“其实谁也不想这样跳来跳去的,真的很累,但如果内心对自己、对未来还有一小点期许,就会不断去寻找自己想做的。”2017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小郭说。1994年出生的她,本科毕业不到一年就已经“闪辞”了五次。小郭大学毕业后通过校招进入西安的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初入职场,她很快发现这家公司并没有当初面试时介绍的那么美好,每天加班到深夜,还要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她感到很失落,没干多久就决定辞职。之后她在西安找了三份工作,不过,总是坚持不久就辞职。2018年6月初,小郭坐上了去往杭州的火车,她想在那里寻找满意的工作,尽管这个决定遭到家里人反对。到了杭州,她曾在一天内参加了四个公司的面试,奔波求职。她最后选定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也只在那里工作了两周。如今,小郭在一家民宿做新媒体编辑,这已是她毕业之后的第六份工作。与小郭一样,因工作“事与愿违”而辞职的还有小李。2017年6月,小李毕业于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24岁的她,在毕业后的第三个月,就有了第一次辞职经历。“天天加班,太辛苦了,招我进去是顶替别的岗位,这些我之前都不知道。”小李说,面试的时候感觉公司挺好,可是进来发现实际工作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生于1995年的小许在工作的第四天就闪辞了,原因是工资低。2017年7月,在黑龙江一所大学本科毕业的她,因为考研失利无奈踏上求职路。7月初,她在北京的一家保险公司入职,工作仅四天,就辞职了。“工作很累,还没有底薪,薪水低得可怜。”小许说。辞职后,小许一直蜗居在一家小旅馆,8个人一间房,她交了一个月房租,打算工作稳定再租房。对于住处,她没什么要求,觉得如今的上下铺生活和大学宿舍差不多。对自己未来的职场之路,小许很乐观,她说,北京那么大,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994年出生的小张,2017年在山东一所大学毕业后直接去了广州一家报社工作,2018年3月提出辞职。“主要是离家太远了,就辞了,还有就是觉得生活作息不规律。”小张解释,因为在报社上班,作息很不规律,会熬夜,所以感觉还是不太行。2018年5月,小张到北京找工作,换了一个大城市,她坦言刚开始找工作确实很困难,似乎一直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当初也想过随便找一个先上着班,但还是过不了心里那一关”。在北京求职期间,小张一边找工作一边租房,那是她感觉最艰难的时期,如今小张有了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这次的工作离家近,感觉会一直做下去。”材料2“90后”为什么爱跳槽?就业观念的转变是重要原因。相比老一辈认准“铁饭碗”便“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90后”更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他们的成长环境更优越,养家糊口压力较小,因此不再把“稳定”作为择业的必选题,而是更渴望从中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此外,他们对职场的态度也更为乐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心理暗示为他们频繁跳槽带来了勇气。从外部环境来讲,新兴行业的发展为“90后”跳槽带来了动力。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业快速崛起、新业态蓬勃发展,从传统到现代、从线下到线上,一大批前所未闻的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海归”美女辞去国企工作成为网络“哄睡师”,网络主播直播唱歌收入不菲等热点新闻层出不穷。相比传统行业,随互联网发展而衍生的新兴行业,就业方式更灵活,工作形式更活泼,为“90后”跳槽再择业创造了更多机会,提供了更多选择。当然,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是“90后”频繁跳槽的重要推手。很多“90后”对职场有美好憧憬,但对职场缺乏准确的认识,在求职中常常靠感觉、凭印象。有人在入职后一旦发现和想象有差距便可能失去热情,甚至怀疑工作的意义;有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职业,只能通过跳槽不断尝试……“大学生不够了解自己,职业规划不清晰。加之部分企业一直用低工资聘用毕业生,没有一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必然是留不住人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某说。此外,储某也指出,如今,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学生迫于压力,往往会选择随便就业,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的一个原因。对于改变当前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某表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和就业指导。“对于离职,在没有找到契合自身喜好的工作时,可以不断跳槽去寻找,去试错,但不可过分频繁。一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应持之以恒,积累工作经验,理性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张某说。材料3早晨8点30分,袁芳走进了位于和平会展中心一侧的杭州市人才招聘市场。1991年出生的她,是一家艺术品销售公司的招聘人员。“90后”如今已经成长为求职主力军。这曾背负着“叛逆”“自我”标签的一代,在求职观念上呈现出与前辈们更鲜明的特征。求职时的迷茫与较强的目的性,在“90后”应聘者身上矛盾共生。袁芳并没有想到,当年为了赚学费而找的工作,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正式职业,并达到一个月10万元的薪资收入。2014年,读大三的袁芳,接触到了一份艺术品销售员的工作,交了社保后只有1500元的底薪,还不包吃、不包住。虽然当时袁芳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是她明确知道自己当下要什么。“当年9月份就要交学费了,既然没有别的地方,就在这里试一下。”那个月,每天早上袁芳乘坐8点的班车,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薪酬也以丰厚的数字回报这位勤奋的“90后”作为。公司也把她的敢闯敢做看在眼里,派她轮岗各个职能部门,在袁芳的眼中,未来日益明朗。“刚入行的时候,那些大公司都不想要我,我也没想到要做到现在的成绩。但是现在,我有自己的规划。”“今天早上面试沟通了二三十个求职者,‘90后’占了大部分。”袁芳告诉记者,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会更有自我认识,时间的历练让他们知道个人擅长的领域及未来发展目标。而前来应聘的“90后”则更显迷茫。“他们坐在我面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一边认为自身性格内向、做不了销售,一边又对高薪动心。”“打算换份工作。”来自湖北的小余经同学介绍,就职于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干了一年多,他感到“公司的培训机会太少,不利于个人的中长期发展”。同为“90后”的阿哲甚至在年前炒了老板的鱿鱼。一次线下活动执行会,阿哲与公司副总起了争执,他站起身狠狠拍了桌子。尽管事后副总并未责咎,但他感觉到“理念不同”,很难待下去。某猎头公司市场部经理分析说,“90后”伴随着互联网时代成长,讲求自由,敢于冒险,乐于尝试新事物、新岗位,加上他们生存压力不大,又比较有主见,因此在工作遇到不“顺心”时往往不会将就。至于跳槽的核心原因,邵静表示,并不与薪水直接挂钩,而更多地取决于价值观。调查显示,“薪酬福利”与“职业成长空间”是大部分职场人权衡去留的关键因素。然而,对于“90后”员工而言,“对工作内容不满”“与企业文化理念不同”“人际交往不畅”等,有时比“薪酬福利缺乏竞争力”更能影响到他们的去留。“90后职场肖像”报告显示,“90后”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满足生计这么简单,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更重要。有62%的“90后”表示择业时更看重是否有符合自己兴趣的发展空间。他们在择业时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途,高达81%的“90后”希望能在忙碌充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晋升。出生于1993年的小陈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展览展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第一年,他从事了金融行业相关工作,但干了一段时间,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我还是想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知道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却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小陈已经在杭州人才市场转了两天,还是没有什么目标,手里拿着的宣传单都是招聘方硬塞给他的。他向记者展开手里被折叠的广告纸,上面并列写着三个职位,小陈却说不出哪个他更感兴趣,他指着“月薪5000—7000元”那一行,似乎只有薪酬这个具象化的指标能够给自己的职业规划带来一丝指引。杭州人才市场招聘部业务主管刘跃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90后”找工作,不如当年的求职者那么迫切,不会迫于生计而降低对理想工作的要求。连着两天都来的小陈发现招聘现场提供的职位不太符合自己的理想要求。“明天我不打算来了,去网上看看。”“两三年前,九点开始的招聘会,八点门口就挤满了求职者,那时的场景是‘楼梯都要被踩塌’了。现在,同样是九点开始,求职者赶到现场的最高峰往往是十点。”刘跃嘉对比了“80后”“90后”的求职者,互联网的兴起与求职渠道的拓宽,使得网上求职成为另一种选择。材料4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辅导员王嘉说,以前大学生毕业后大都急着找工作,而现在,有的学生选择支教保研,即先去支教一年再回来读研究生。应届毕业生安琪认为,“慢就业”的大学生一般面临的生活压力不大,父母的观念比较开明,不会因为孩子不工作而焦虑,而且会支持孩子进修、游学、考察就业市场或者暂时放松。“从主观方面看,有些学生很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也有大学生不工作是因为怕累、怕承担责任。”调查显示,没提前规划好未来(62.4%)是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最常见原因。而其他主观原因还有: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42.7%);想“错峰”就业(36.7%);自己水平不够,得先弥补短板(34.3%);计划创业,先了解市场环境(28.0%);“喘口气”,适应角色转变(27.8%)等。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王霆表示,“慢就业”是“90后”新生代高校毕业生逐渐展现出来的一个新的就业特点。他认为,学生上学期间很难对自我有充分的认知,很多学生对于自己以后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道路都比较迷惘。而当下社会的宽容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父母对孩子的自我意愿也更加尊重。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夏青云表示,大学生“慢就业”正逐渐被接受,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就业理念。“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而言,选择一份既让自己喜欢又能解决温饱的工作,实在太难,他们自然会迟疑。”调查中,41.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慢就业”是因为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安琪希望学校可以开设真正有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这类课程,但对学生来说大都没什么实际帮助。希望这些课程能多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行业发展状况,比如让学生参观或体验各种职业,使其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另外,希望学校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职业人格测试。”“我们学校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据我了解,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并不重视,但课程的很多内容是很有价值的。”王嘉认为,如果职业规划课程和学分挂钩,学生会更重视。“学生自身要明确目标,无论是‘慢就业’还是立刻就业,都应该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夏青云指出,“慢就业”表面上看起来与家庭经济好转和社会环境变化有关,但也反映出如今“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所以应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的了解。而政府相关就业服务部门也应出台政策,注重发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同时,将校同招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范同,做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夏青云认为,从长远来看,求职速度的快慢其实并不重要,大学生应强大自己的内心,不再逃避。“与其拖延进入职场的时间,还不如拿出勇气步入职场,主动迎接挑战,千万不要因为‘漫就业’而蹉跎了大好时光。总之,大学毕业生应尽早树立起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未来的发展才会更顺畅。”材料52018年,新一线城市强势登陆,撼动了北上广在大学生心中的牢固地位,人工智能人才80万元年薪一人难求,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人才紧俏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不少调查报告和专业人士指出,面对求职市场的新趋势,既要多关注,也要冷静观察和思考,避免盲目跟风。何莹莹是北京市某知名高校新闻学院的硕士应届生。“媒体的大规模校招还没有开始,所以我现在把简历投到一些事业单位、银行、央企等行政、宣传相关的岗位。”何莹莹表示,“我不是北京生源,但是在这里生活了7年,还是很有感情的,而且北京机会多,所以首选还是想留在北京。”然而,何莹莹和她的同学们相比前几年毕业的学长,对留京并没有那么“非此不可”。“我们班里想留在北京的有一半多,但是大家的想法都是不想错过应届生进京这一重要的机会,如果留不下也没有关系,我感觉南京、杭州这些城市也挺好的,会考虑。大家都会因时而变。”某就业机构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Q3人才吸引力报告》数据显示,在人才吸引力指数前5位的城市出现排名洗牌,杭州人才吸引力指数首次超越北京,排名第一。该报告指出,2018年前10个月中,杭州实现一线城市高质量人才净流入,2018年应届生留存率69.1%,对外埠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2018年前10个月,杭州平均招聘薪资为9566元,同比增幅12.9%,涨势迅猛,人才需求同比增幅37.1%,增长势能愈发充足。另外,不少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趋近甚至高于一些传统一线城市。调查指出,2018届毕业生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例(37%)超越传统一线城市(31%)。此外,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显示,2017届本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6%、74%、71%和70%。而同届本科生在杭州工作的就业满意度为75%,仅次于北京。其他满意度较高的“新一线”城市还包括天津(72%)和南京(70%)等。材料6在中国,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出生于1990到1999年之间,在青少年阶段就被社会冠以“叛逆”和“不懂事”的头衔。长大之后,当他们带着更为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全的素质走入社会时,却令全社会刮目相看。同样的,在日本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样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恰逢国家教育改革的他们,从小就被所有人宠着护着,这种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当中有些人不思进取,甚至被冠以“平成废宅”的蔑称,与坚韧的“昭和男儿”形成鲜明对比。而在他们长大之后,以前那些只怕他们累着的人又开始抱怨他们的懒惰,在他们走入社会时对他们有所歧视。这群被时代所摆布的年轻人,在日本被称作“宽松世代”。虽然日本的“宽松世代”问题重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2016年,日本推出了一部名为《宽松世代又如何》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是三个年近三十的“宽松世代”,这三个人各有各的烦恼和不幸,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被外界总是以“所以才说宽松世代不行啊”评价的他们,仍然在努力地生活着。这部剧在当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揽了一大堆奖项。而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与其表达的内容是分不开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即使不被任何人看好,即使跌得满身尘土,也要拍拍衣服站起来,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下去。这种正能量的观念,不仅仅是为了鼓励“宽松世代”的年轻人赶快觉醒,也是为了鼓励那些虽是“宽松世代”,却早已在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日本而努力的人。材料7“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毕业4年,我换了13份工作”……网上有关年轻人频繁离职的文章不少,一言不合就“裸辞”“闪辞”。一些年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缺乏定力,频繁跳槽,希望以此来增加收入或是谋求高位。可是,工作换来换去的多,事业有所起色的少。年轻人有自信张扬、敢闯敢拼的一面,但也难免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能力,就会匹配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刚进入社会,就一心想着“身登青云梯”“出名要趁早”,也许很快就会陷入心态失衡的境地。不要忘了,学习与历练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尤其是修炼一些管长远的“内功”。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从青年到暮年,一心研究核潜艇,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在年轻时苦心钻研量子物理,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攻克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世界难题。可见,欲成大器,必先修“内功”。“修炼内功”、夯实基础是自古而来的道理。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意思是,必须有深厚的学养和积淀,才华之箭方能射得更远更准。青年是人生中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刻,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较为快捷,因此也是修炼“内功”的最佳时段。与其牢骚抱怨、消极懈怠,或是挖空心思、投机取巧,不如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如此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成为“闪光的金子”。第1题、根据材料1、2,归纳概括当前“90后”群体容易离职的原因。要求:(1)全面、准确、简明,逻辑清楚;(2)字数不超过3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当前“90后”群体容易离职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主观原因:一是“90后”成长环境优越,生活压力小,就业观念向“先就业,再择业”转变,渴望从中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二是很多“90后”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职场和自身能力缺乏认知而不断尝试跳槽。客观原因:一是部分企业没有如实介绍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等,员工入职后产生心理落差。二是部分企业用低工资聘用毕业生,没有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三是新兴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新兴职业,就业方式更灵活,工作形式更活泼,“90后”有更多选择机会。四是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学生迫于压力随便就业。答案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4,针对当前存在的部分大学生因不明确未来发展而选择“慢就业”这一现象,提出你的对策建议。要求:(1)内容全面,合理可行;(2)条理清晰,语言简练;(3)字数不趟过35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针对“慢就业”现象,应从政府、高校、个人三方面采取措施。政府:一是相关就业服务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将校园招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范围,做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高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保证大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对口工作。二是开设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并与学分挂钩。向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行业发展状况,使其通过参观或体验各种职业找到兴趣点;进行职业人格测试,使其充分认知自我,明确未来生活方式和职业道路。个人:一是强大内心,拿出勇气步入职场,主动迎接挑战。二是重视并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尽早树立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答案解析:第3题、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认为好工作是跳槽跳出来的。请结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充实;(2)结构严谨,语言流畅;(3)不拘泥于给定材料;(4)字数1000~12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好高骛远不如明辨笃行当下社会,就业往往被看作一个年轻人自立的标志。但相比于老一辈人对“从一而终”的追求,“90后”一代却开启了频频离职的“闪辞”模式。相当部分的年轻人认为频繁跳槽才能找到好工作。然而,一味追求外部环境改善而忽视自我的提升,是难以走上职业生涯坦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