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号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1.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传导过程和特点。
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2.阐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3.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方式完成。
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传导及特点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
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
趣知识精讲
受'知识点0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3.传导过程:
静息时
静息电
位:
切[形成原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
款I电位表现:内负外正
兴奋时
动作电由未兴
位:
静息时细胞.外正、奋部位
形
形成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形成
电
局到兴奋\
(K♦外流)”内负成
局
部
荷
屯位表现{未魏器:黑窗~器部部位\_
电
一
一
移
宜
流
,兴奋部位与电
位
动
流
回
局部刺激未兴奋部位由兴奋/路
差
产生兴奋,外负.部位到/
(Na♦内流),内正未兴奋
部位
4.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兴奋与膜内的局
部电流传导方向相同,与膜外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型反。
--------------|--------/
未兴奋区兴奋区未兴奋区
--------兴奋传导方向-------►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知识点0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
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1)结构基础:突触由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构成。
(2)类型及简化图:
①©--------------------〈(轴突一胞体型)
②®------(―®-----〈(轴突一树突型)
③(神经-肌肉突触)
(3)效应器中形成的突触类型
①轴突一肌肉型②轴突一腺体型
2.传递过程
⑴过程:
神经冲动一轴突末梢一突触小泡,并向突触前膜移动,经胞吐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一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不同部位的信号转化形式
①突触小体:电信号一化学信号。
②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3.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其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
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知识点0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兴奋剂:原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药物,现指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
作用机理:
1.有的物质能够促进神经递质和合成和释放速率。
2.有些会干扰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3.有些会影响分解递质的酶的活性。
Q能力拓展
考点0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制
1.神经冲动产生的生理基础
神经冲动的产生,主要与细胞膜两侧Na+和K+的分布不均匀有关。一般情况下,Na+维持细胞外液渗透
压,表现为胞外[Na+]大于胞内[Na+];K+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表现为胞外[K+]小于胞内[K+]。但也有特
例如: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
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可见,K+在胞外浓度较高。在神经细胞的细
胞膜上钠一钾泵和离子通道的作用下,离子的跨膜运输,从而导致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引发膜电位的
产生。
(1)钠一钾泵:钠一钾泵实际上是细胞膜上的一种Na+—K+ATP酶。细胞内的钠离子可与该酶结合,并运
出膜外,随之将钾离子从膜外运至膜内,在这一个过程要消耗ATP,故此种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每消耗一
分子ATP,向细胞膜内运输3个钾离子,排出2个钠离子。由于钠一钾泵不断的工作,从而导致细胞内液的
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液,而钠离子则低于细胞外液,使细胞内外离子保持着一定的浓度差。
(2)、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专供离子进出细胞的一些跨膜蛋白质。离子通道上有闸门一样的开放和关
闭的结构,控制离子的跨膜运输,使膜内外某些离子的浓度不同。常见的离子通道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
通道,当这些通道开启后,会有大量的钠离子或钾离子快速的通过通道进出细胞,此时,离子进出细胞不
需要消耗ATP,进出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2.静息电位的产生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而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当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即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上的
钠离子通道关闭而钾离子通道开放,故钾离子可从浓度高的膜内向低浓度的膜外运动。当膜外正电荷达到
一定数量时就会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此时,膜外带正电,膜内由于钾离子的减少而带负电。这种膜外正
电膜内负电的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3.动作电位的产生
当神经细胞受到一定的刺激即处于兴奋状态时,钠离通道开放而钾离子通道关闭,故钠离子可以从浓度高
的膜外流向浓度底的膜内运动。当膜外的钠离子进入膜内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阻止钠离子继续向膜
内运动。此时,膜外由于钠离子的减少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这种外负内正的电位称为动作
电位。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4.动作电位的传导
当神经纤维上某一局部受到一定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后,邻近的未受刺激(未兴奋)部位仍为静息电位,膜
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于是在膜内和膜外的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均会形成电位差,导致电荷移动,
形成局部电流,即:在膜内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流动,在膜外电荷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
部位。局部电流使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该动作电位又会按同样的方式影响与它邻
近的区域产生局部电流,于是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5.静息电位的恢复
当兴奋部位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后,则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电位。兴奋传导过后,原先兴奋部
位的钠一钾泵活动增强,将内流的钠离子排出,同时将透出膜外的钾离子重新移入膜内,又形成了外正内
负的静息电位。
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①完整性:神经纤维只有在其结构和功能都完整时才能传导兴奋。
②绝缘性:一根神经干内含有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每条纤维传导兴奋一般互不干扰,表现为传导的绝缘性。
③双向性:人为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只要刺激强度足够大,引起的兴奋可沿纤维同时向两端传播,
表现为传导的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由突触的极性所决定,而表现为传导的单向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连续电刺激神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神经纤维仍能保持其传导兴奋的能力,表现为不容
易发生疲劳。神经纤维传导的相对不疲劳性是与突触传递比较而言的。突触传递容易发生疲劳。
【典例1】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B.在甲图中,②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
C.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传递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个部分的功能,
理解兴奋的产生机理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是传入神经,④是神经中枢,⑤是传出神经,⑥
是突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
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答】
A.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b处内正外负,表示兴奋部位;a、c处
内负外正,表示未兴奋部位,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甲图中,②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B正确;
C.甲图的⑥结构为突触,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C正确;
D.乙图中,b与a、c之间形成电位差,所以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正确。
故选A。
考点0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突触小体中的高尔基体参与递质的释放,释放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
结构特点一一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释放的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组织液,经过扩散作用,后由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糖蛋白)识别,递质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2)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3)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或被突触前膜重吸
收。但是,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②
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
断信息传导。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远远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其原因主要与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
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关。
(5)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
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典例1】下图中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丙图是乙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
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D
甲再
A.甲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B-A
B.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C.丙图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丙图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和突触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
【解答】
A.甲图中A、B之间可以构成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即是A-B,A错误;
B.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
C,丙图中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C正确:
D.丙图的b为受体,如果不能与a神经递质结合,则不会将兴奋传至下一个神经元,导致下一个神经元维持
现有状态,D错误。
故选C。
考点03电位变化曲线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时的电流表偏转问题分析
一、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1)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
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2)解读:
a电位一一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
b点一一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卡通道开放。电
位
be段一一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差
m、
cd段一一静息电位恢复过程,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v
de段一一腰通道继续开放,静息电位形成。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abcc
(1)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e=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三、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的电流表偏转问题分析
(ab=bd)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
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⑵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典例1】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点以一定的电
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D-
乙
细胞体轴突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
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当刺激A点,产生兴奋在相应神经纤维上进
行双向传导,则甲电流表的右侧导线所在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另一神经纤维的膜电
荷分布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到左侧神经元后,甲电流表的左侧导线所在
膜电荷分布为外负内正时,右侧导线所在的神经纤维的膜电荷恢复为外正内负,有电位差导致甲又发生一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由于A点位于乙电流表的两侧导线的中央,又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
向的,乙不发生偏转。
故选D。
考点04兴奋传导、传递方向及特点的实验探究
1.基本思路
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一一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
表示。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
元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有A'处刺激,B'-.c..
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进行,通过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向。升、
2.实验设计/突曲Lc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方法设计:电激右图中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CQE
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哼》
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方法设计:先电激图a处,测量c处电位变化;再电激c处,测量a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
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典例1】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A端相连接的感受器中,一定具有能将某种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的神
经末梢
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C.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D点,E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D.刺激E点,在D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方向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图为反射弧的结构图,苜先要根据C处的突触的结构判断兴奋传导的方向,再确定感受器和效应器,然后
再逐项解答.
【解答】
A.图中C处为突触的突触间隙,C处的下端表示突触前膜,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膜,C处的上端表示突触后
膜,突触后膜一般指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而突触上兴奋的传递是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因
此可以确定B端与感受器相连,A端与效应器相连,A错误;
B.C处是突触结构,为两个神经元细胞的间隙,里面充满了组织液,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
号变化是化学信号一电信号,B错误;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D点,D点的兴奋不能传至E点,因此也
不能证明该药物的阻断作用,C错误;
D.该实验只能说明E点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D点,但是由于缺少对照实验,不能证明D点的兴奋不能传
递给E点,因此不足以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正确。
故选D。
高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单项选择题
1.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下列有关兴奋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电位差是零
B.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传递兴奋
C.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轴突膜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
外负。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每人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
突等形成突触。
【解答】
A.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所以膜内外电位差不是零,A错误;
B.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B错误;
C.突触后膜是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所以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C错误;
D.在神经纤维上将钠离子泵出细胞外,将钾离子泵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也
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人体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传到b上某一点时此处膜电位会变成外正内负
B.递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穿过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C.兴奋在结构b和结构c处的传递速度一定相同
D.当膝跳反射进行时兴奋在d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特点,内容基础,难度适中。
【解答】
A.兴奋传到b上某一点时此处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钠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的阳离子高于膜外,
表现为内正外负,A错误;
B.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
C.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其中突触较多),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大于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故兴
奋在结构b处的传导速度大于c,C错误;
D.在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是沿着反射弧传导和传递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D。
3.如图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箭头表示电流方向)。
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电位变化的现象依次是
A.④、②、①、④B.④、②、③、④
C.④、①、③、④D.④、③、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静息时的电位是外正内负,为④图所示,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兴奋先传导到左边a部位,a部位变为
外负内正,膜外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指针向左偏,如图②所示;如果兴奋传至右侧的b出,b电位由
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膜外电流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指针向右偏,如图③所示,然后指针重新恢复静
息电位。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兴奋可以从A传递到B,也可以从B传递到A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突触的结构,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突触的组成,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
分析题图: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
A.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能使B产生兴奋或抑制,A错误;
B.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过程为胞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的方式为扩散,B错误;
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C正确;
D.兴奋只能从A传递到B,不能从B传递到A,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突触后膜,而不
能反过来,D错误。
故选C。
5.下图中神经元通过突触相连,电流计的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A、B、C是刺激位点。下列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不需要通过内环境
B.当A点受刺激时,电流计①的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
C.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内外无离子进出
D.刺激B点,观察电流计②指针偏转次数可判断X处有无突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掌握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特点是解
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需要通过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是内环境,A错误;
B.当A点受刺激时,兴奋会依次经电流计①的两个电极,所以电流计①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错误;
C.未受到剌激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其细胞内的K+外流,C错误;
D.刺激B点后若电流计②的指针偏转2次说明X处无突触,刺激B点后若电流计②的指针偏转1次说明X
处有突触,D正确。
故选D。
6.神经细胞通过K+外流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受到刺激时通过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关于神经细胞相关
离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形成时K+浓度胞内大于胞外,动作电位形成时Na+浓度胞内大于胞外
B.静息电位形成时K+浓度胞内小于胞外,动作电位形成时Na+浓度胞内小于胞外
C.静息电位形成时K+浓度胞内大于胞外,动作电位形成时Na+浓度胞内小于胞外
D.静息电位形成时K+浓度胞内小于胞外,动作电位形成时Na+浓度胞内大干胞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以及此过程中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
握,难度适中。
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
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
奋。
【解答】
静息电位的维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此
时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钾离子浓度膜内高于膜外,
钠离子浓度膜内小于膜外。
故选:C。
题组B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
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
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生理基础的理解,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造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
原因。
根据题意,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适当降低溶液S的Na+,会使膜内外的浓度差减小,通过Na+通道进
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解答】
A、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降低溶液S的Na+,K+的浓度不变,因
此,静息电位不变,A错误;
B、降低溶液S的Na+,K+的浓度不变,因此,静息电位不变,B错误;
C、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降低溶液S的Na+,通过Na+通
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C错误;
D、降低溶液S的Na+,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n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D
【解析】解:A、多糖分布在膜的外侧,故I侧为细胞膜外侧,口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
B、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的磷脂分子有关,B错误: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C错误;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外正内负一外负内正,D正确。
本题选:D。
图1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图2中E是突触前膜,C是神经递质,D是受体,F是突触后膜;
脂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
判断膜的内侧与外侧可跟据糖的分布,跟据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判断突触的结构。
3.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如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一外正
内负
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
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C.吸食可卡因容易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
后膜持续兴奋
D.缓解可卡因毒瘾,可考虑使用水解可卡因的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
【答案】B
【解析】解:A、多巴胺属于兴奋型神经递质,可引发突触后膜的兴奋,故与受体结合可使突触后膜的膜电
位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外正内负-外负内正,A错误;
B、从图中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通过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重新回到突触前神经元,可卡因的作用机
理是其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延长了
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B正确;
C、吸毒者的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巴胺分子中,神经细胞突触后膜上受体的数
量会减少,突触后神经元对多巴胺的敏感度降低,吸毒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可卡因的摄入量,才能维持正
常的神经兴奋性,即吸毒成瘾,C选项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是多巴胺不是可卡因,C错误;
D、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使多巴胺受体的活性减弱,进而导致毒瘾更大,不能缓解毒瘾,D错误。
故选:Bo
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代表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②突
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结合,使
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本题结合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
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难度一般。
4.如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图甲中神经递质通过⑤的方式为扩散
C.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
D.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
【答案】C
【解析】解:A、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正确;
B、图甲中神经递质通过⑤突触间隙的方式为扩散,B正确;
C、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不会有感觉,C错误;
D、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D正确。
故选:Co
分析题图甲可知,①的轴突末端,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
后膜;图乙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图,X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b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e代表
突触的位置,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效应器。
本题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突触的结构,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
对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5.图甲为所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I、H,给予适宜
A.①一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电表I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电表I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处电极移植膜外,电表H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
【答案】c
【解析】
【解答】
A、①一>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A错误;
B、电表I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说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Q处有K+外流,B错误;
C、电表H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乂恢复静息电位,而兴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
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若S处电极移植膜外,电表口的指针将发生一次反向偏转,D
错误。
故选:Co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
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
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I---------(D——I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o—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
B.如果刺激A,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
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D.若干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汁的指针偏转两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的产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
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显示了3
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在A、B神经元之间,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
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三个神经元之间形成了2个突触。
【解答】
A.图示包括3个神经元、2个突触,A错误;
B.兴奋可由A传递到C,兴奋部位膜外电位表现为负电位,B正确;
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C错误;
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兴奋不能从c点向a兴奋,所以电刺激C点,d点能兴奋,a、b点都不能
兴奋,灵敏电流计指针将偏转一次,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D错误。
故选B。
7.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醐胆碱(Ach)作用于
A(受体兼Na+通道),使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
(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
化为。
(2)图中释放Ach的结构是神经元的(填“树突末梢”或“轴突末梢”),Na+通过方式由
通道进入肌细胞内。
(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4)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故临
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症状。
【答案】(1)效应器;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轴突末梢;被动运输
(3)Ach只存在于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
(4)肌无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
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
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
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一化
学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
(1)由题意知: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效应器是指由传出神经及其
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所以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组成部分。当某一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
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膜外变化为由正变负。
(2)图中释放Ach的结构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Na+通过被动运输方式由通道进入肌细胞内。
(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Ach只存在于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中,只能
由轴突末端释放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
(4)血钙含量偏高,使钙离子内流减少,引起肌无力症状。
故答案为:
(1)效应器;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轴突末梢;被动运输
(3)Ach只存在于轴突末端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
(4)肌无力
题组C培优拔尖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接下来是某人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___
■A电位
oii*ioo-
HR(nu)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原因
B.be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有关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膜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掌握曲线每个阶段的离子的
运输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
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
【解答】
A.K+的大量外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A错误;
B.bc段的Na+大量内流,此时膜外的Na+比膜内浓度高,因此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需耍载体蛋白的协助,
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cd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阶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
D.动作电位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度无关,D错误。
故选Co
2.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属于识记理解水平。
题图分析:a、b是两个神经元,其中①②是a神经兀轴突上的两个位点,④是b神经元轴突上的位点,③
是a、b两神经元形成的突触结构。
【解答】
A.①、②或④处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产生兴奋,A正确;
B.由图可知,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如果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递质,则④不能产生兴奋,B错
误;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只能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不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C错误;
D.细胞外液的变化既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也可以影响③处兴奋的的传递,D错误。
故选A。
3.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
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
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兴奋在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意在考察考生对于神经调节中的重要知
识点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
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
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解答】
A.由题意“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说明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
内,A错误;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正确;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
D.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由于反射弧不完整,此过程
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Ao
4.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
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神经冲动传递过程中递质释放的原理,结合题目所给信息,意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知识迁
移能力。
在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中,有两种信号:
(1)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2)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两个神经细胞间单向传递,通过突触来完成。
【解答】
A、突触小泡在运输时所需的能量由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
B、神经元细胞和其他体细胞均来自同一个受精卵,遗传物质相同,基因也都相同,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
结果,并不是神经细胞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B项错误;
C、科学家发现的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在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蛋白质,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
释放运输物,从而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C项正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为神经递质,接受到神经冲动的电信号时才会释放,其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D
项正确。
故选B。
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C.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
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
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
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K+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A错误;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钠离了呐流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从而引起兴奋的传
导,B正确;
C.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错误;
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既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也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等,D错误。
故选.B。
6.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
的反射弧示意图如图,“+”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
抑制。甲〜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对脚的I
有害刺激I
屈肌Q1
J
A.+、-、+、+B.+、+、+、+C.-、+、-、+D.+、-、+、-
【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该有害刺激位于图示左侧的脚,则图示左侧表现腿屈曲,即与屈肌相连的甲突
触表现为兴奋,则为“+”,伸肌表现为抑制,则为:图示右侧表现为伸展,则与伸肌相连的丙表现为
兴奋,即为“+”,屈肌表现为抑制,但图示丁为上一个神经元,只有丁兴奋才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
用于与屈肌相连的神经元,使屈肌被抑制,故丁表现为“+”。综上所述,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
的作用依次为+、-、+、+。A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计算器及货币专用设备资金申请报告
-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五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建筑电气安装培训
- 2.7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件 2高一上学期 课件 中图版(2019)必修一
- 脚手架应急预案
- 急救知识试题
- 旅游大会文明志愿者培训
- 新人系统培训
- 对职工财务的培训
- DB11T 2096-20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法施工技术规程
- 超星尔雅学习通《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 医学心理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
- 第三部分34课财报阅读方法与技巧之识别老千股
- SB/T 10482-2008预制肉类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 GB/T 40427-2021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2023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初赛初二组试题笔试部分完整版
- FZ/T 93015-2010转杯纺纱机
- 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