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庚
1学会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
了解文艺评论从文学现象入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
2
问题的写作思路。
理解“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不同意味,
3
明确“木叶”的艺术特征,体会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4提升鉴赏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培养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为什么用“落木”而不用“树叶”
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字训
其义,句贯其意”,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
会、理会、神会”的境界。”
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
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
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
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
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
《中国文学简史》等。
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年
少时“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之一;年老时“北
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北大诗歌中心主任。
“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吴组缃
钱理群
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
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
袁行霈
他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
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
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
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北大学子
他抬起头,微微含笑,望着屋宇的东方,目光中
有坚毅,有安详,有回忆,有思索,有自足,有憧憬。
葛晓音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
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
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
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
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说”属于文体,本文是文艺随笔
(文艺短评);“”是文章论题,本文
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关键句
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
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
筛
选
信关键词
息
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
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
(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
①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
②
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
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
③
理在“木”字上。
思④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路
⑤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
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在触感上是干
⑥
燥的。
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
⑦
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
“木叶”是为诗人所钟爱的艺术形象。
理
思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
路
总结全文,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作者说:“‘木叶’之于‘树叶’,不过只是
一字之差。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
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试用表格的形式来分析“(叶)”与“(叶)”。
填写下表,区别“(叶)”与“(叶)”
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情感)
1品读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与
曹植的“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思考诗句
中“高木”与“高树”所营造的有何不同?
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
秋:树叶变黄扫:风大、猛烈
曹植的“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树叶多,密密层层、悲风:强劲的风
起伏不平
高木
叶子越来越少,
“落木千山”的。
高树
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
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
越多,越绵密,感情越。
2“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的因素,这
正是“木”的,为什么“木”会
有这个特征呢?
联想联想
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
叶子落下来,光秃秃的
3“木”的另一个艺术特征:
联想联想
颜色触感
4品味探讨诗句“柔条纷冉冉,何翩翩。”
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下。”中“落
叶”与“木叶”的不同意味。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何冉冉,落叶何翩翩。
柔:树枝的柔嫩
鲜嫩、饱满、
冉冉:柔软饱含水分
落叶——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风吹
物而摇动的
样子秋季,树叶变黄,干燥下:树叶的飘零
木叶——干燥微黄而飘零
概念季节颜色意味
对比
树叶春夏绿色繁茂湿润论证
分
干燥疏朗
析树叶清秋微黄
绵密
问
题引用
落叶春夏之交/秋黄/绿色繁润/干燥论证
落叶深秋黄褐色疏朗空阔
一“字”之差相去千里
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情感)
“木(叶)”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
第一第二
读者在读到“木叶”的诗
木它本身就含有的句时,就能自然而然地联
因素,“木”能让人感想到
受到落叶的;的秋天气息,它有衰
败飘零之感,有离人的叹
息,有游子的漂泊之意。
落叶叹息
暗
示联想
木叶微黄性漂泊
想象
干燥清秋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探究诗歌语言的特点。
通过对诗歌意象“木叶”艺术特征的学习,
为我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提供了怎样的?
暗示性
仿佛
。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
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
联想
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与概念
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
的言说。
诗歌语言
得到启示
诗歌的语言富于
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
而且要品尝。
提问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
‘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认为如何?
回答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色彩较强,不利于大
众的接受与理解。
“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
“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
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
诗人们钟爱“木叶”
“木叶”成为
古诗很少用“树叶”
诗人所钟爱的发现问题
对象“木叶”与“树叶
的不同”
代表树干,含有落
说“木”的艺术叶的因素分析
暗示性
“木叶”特征及原因问题
微黄与干枯
概念上:相差无几
小结“木
叶”“树叶”总结
的异同
艺术形象:一字千里
——王国维《人间词话》
谈论交流
以“流水”意象为例,探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阻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绵绵愁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闲适悠然的自然风景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世事无常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相思
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
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
情。但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
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凌寒独自开。(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1-戊基-1H-吲哚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子纤维鼻咽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行业透视对公业务市场细分与行业特性
- 科技赋能的智能养宠市场研究
- 上海市奉贤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练习卷(一模)政治试题 附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桉树种植项目可持续发展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钢管加工中心设备采购与安装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采砂厂资源综合利用合同3篇
- 牡丹江2025年黑龙江牡丹江医科大学招聘10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物流配送服务合同6篇
-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农民工工资表格
- 【寒假预习】专题04 阅读理解 20篇 集训-2025年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寒假提前学(含答案)
- 2024年智能监狱安防监控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度窑炉施工协议详例细则版B版
- 幼儿园篮球课培训
- 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
- 工程公司总经理年终总结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急诊与灾难医学课件 03 呼吸困难大课何琳zhenshi
- 直埋电缆沟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