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1页
高考化学专题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2页
高考化学专题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3页
高考化学专题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4页
高考化学专题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钠在自然界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②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

③钠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是Na?。?

④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⑤将一小粒钠投入水和苯的混合体系中,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

⑥钠比铜活泼,因而钠可以从CuCl2溶液中置换出铜

⑦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黄色,该物质一定只含钠元素

A.①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C.②③⑤D.全部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塔误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

A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黑色粉末变为红褐色

在酒精灯上加热用砂纸打磨过的

B铝箔变软,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铝箔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

C在FeCh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后变为红褐色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

D加热放在用期中的小块钠

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AB.BC.CD.D

3.将2.48gNa和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得到0.36g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用电

火花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则Na与Na?。?的质量之比为()

A.2:1B.46:39C.23:39D.23:78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个数是()

①Naz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cCh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

④NazCh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

⑤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Na2(h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

⑥钠与CuSO4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并生成蓝色沉淀

A.2个B.3个C.4个D.5个

5周下图所示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是()

甲乙

NaHCO,Na,COi

A.用甲图装置证明密度0(煤油)<p(钠)<p(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镒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6.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检验Na2O2与H,O反应有02生成:

NaA

c.观察纯碱的焰色反应:

澄清

D.比较Na2co3、NaHCOs的稳定性:石灰水

7.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饱和食盐水

==三一冷水

-

A.侯氏制碱法中可循环利用的气体为NH3B.先从a管通入NH3,再从b管通入C(h

C.为吸收剩余的NH3,c中应装入碱石灰D.反应后冷却,瓶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是纯碱

8.下列有关物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物质的量的A1和Al(OH)3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时,

AI(OH)3消耗的碱量较多

B.由Na2c。3和NaHCC^组成的混合物,若"(Na+):"(C)=7:5,贝(j

w(Na2co3):〃(NaHCO3)=2:3

C.反应N2O4+N2H4—M+旦。中,若有ImolN2O4参加反应,则有4mol电子发生转移

D.相同物质的量的浓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铜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的量相同

9.钠铝合金(常温液态)可作为核反应堆的载热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合金的熔点高于金属钠的熔点

B.若将钠铝合金投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且无固体剩余,则”(Al)>〃(Na)

C.若将钠铝合金投入FeCL溶液中有Fe(OH)3沉淀生成

D.等质量的钠铝合金中铝的含量越大,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的氢气越少

10.已知NaOH+Al(OH)3-Na[Al(OH)j。向集满CO?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浓

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上述实验过程

中没有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A.CO2+2OH1CO;+H2O

-

B.A12O3+20H+3H20-2[A1(OH)4]

C.2A1+2O1T+6H2[Al(OH)J+3H2T

3+

D.Al+4OH[Al(OH)4]'

IL现有42.4g由Fe、Al、AI2O3组成的混合物,将固体混合物分成两等份,将其中一份加入

足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5.6g;将另一份完全溶解在600mL2mol/L

的硫酸溶液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L,欲使该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完全沉

淀,至少应加入3moi/LNaOH溶液的体积是()

A.300mlB.600mLC.800mLD.900mL

12.无机阻燃剂是把具有本质阻燃性的无机元素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添加到被阻燃的基材

中。Al(OH)3是目前用量最大、应用最广的无机阻燃剂,下列关于其阻燃原理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A1(OH)3受热分解为AI2O3和H2O的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燃烧温度,阻止燃烧

B.A1(OH)3受热分解放出的水蒸气稀释空气中02,使。2浓度减小,阻止燃烧

C.A1(OH)3受热分解生成的ALO3覆盖在可燃物表面,起隔离作用,阻止燃烧

D.A1(OH)3为还原性的氢气化物,消耗空气中的02,降低。2浓度,阻止燃烧

1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AI2O3具有两性,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B.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纸桨的漂白

D.明研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14.氢氧化铝[Al(OH)3]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阻燃剂;能与盐酸、NaOH

溶液反应,是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之一。实验室制备的方法为

AI(OH)3

A12(SO4)3+6NH3H2O=2Al(OH)3J+3(NH4)2SO4,通常不选用NaOH溶液。下列判

断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铝的热稳定性好

B.胃舒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氢氧化铝可灭火的原因之一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D.实验室不用NaOH溶液制备Al(OH)3是因为NaOH会与A^OH1反应

15.钱明矶NH4A1(SO4)212H2O是分析化学常用基准试剂,其制备过程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输硫酸叫献W

调PH=2

AI,(SO),佞明砒

过程n溶液Bt

|过投

UNH.AKSOJ,•12H4O

A.过程I反应:2NH4HCO3+Na2SO42NaHCO3J+(NH4)2SO4

B.检验溶液B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BaCl2溶液

C.若省略过程II则钱明研产率明显减小

D.向钱明矶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后观察到:刺激性气体逸出一白色沉淀生成t白色

沉淀消失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稀

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ci2NaOH(aq)

D.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FefFeC"TFe(OH),

点燃

17.向59.2gFezCh和Fe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1.0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

NO和Fe(NO3)3o在所得溶液中加入LOmol/L的NaOH溶液2.8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

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85.6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Fe2(h与Fe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D.Fe2O3,Fe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18.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

液显血红色

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

氧化亚铁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KSCN溶液2~3滴,溶液显血红色即可证明

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煮沸一会,

然后冷却、过滤,滤纸上的物体为“蓝色固体”

19.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

提供的试剂:铁屑、6mol/L硫酸溶液、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B

A.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

B.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止水夹E关闭

C.生成Fe(OH)2的操作为:关闭E,使A瓶中溶液压入B瓶中

D.取下装置B中的橡胶塞,使空气进入,颜色变化为白色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20.据下列框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氨水显碱性,为NHm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rB懿色甲

城水⑤

稀硫酸亡u竺遮空血红色

③H⑼txi港^溶液

A.E2+的氧化性比M2+的氧化性强

B.在反应①中H2sO,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

C.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3SCN+E3+=E(SCN)3J

D.在③反应中若不加稀硫酸可能看到红褐色沉淀

21.向溶质为FeBr?、Fel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

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的Br不一定被氧化

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C.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I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能产生黄色沉淀

22.向盛有2mLFeCL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KSCN溶液L新制氯水

M

FeCl,溶液」j操作①〉U心上层清学M

y

豆-铁粉冒

步骤I步骤u步骤ni

A.操作①为振荡

B.步骤I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C.若步骤II溶液变红色,说明Fe2+能用KSCN检验

D.步骤III中Fe2+被氧化为Fe3+

2+3+

23.已知2Fe3++2I-=L+2Fe2+、2Fe+Br2=2Br+2Fe=现向含有FeBn、FeL的溶液中通入一

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Bn>Fe3+>L

②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

③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④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2+

⑤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加入CCI4后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Ch溶液,只产生白色沉

淀,说明原溶液中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4.氧化性Fe3+>Ci?+,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的Fe2(SO)、CuSO」的500

mL混合液中加入amol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a<l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Fe==3Fe2+

B.当时,发生的反应为2Fe3++2CU2++3Fe==5Fe2++2Cu

C.当lVa<2时,溶液中n(Fe")=(2+a)mol

D.若有固体剩余.则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

25.将15.2g铜和镁组成的混合物加人250mL4.0mol-L」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生

成的气体只有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LOLNaOH溶液.此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沉淀

质量为25.4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Cu和M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8molL1

C.固体溶解后的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生成的NO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4.48L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26.(8分)某小组探究影响金属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

(1)分别将等质量的Na块和Mg条(打磨光亮)投入水中,记录现象如下:

Na块在水中剧烈反应……发出响声,Mg条表面缓慢产生少量气泡,数分钟

直至钠消失后反应停止,未收集到气体,镁条表

面失去光泽

补全Na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o

(2)探究Mg与水反应缓慢的原因。

资料:Mg与水反应时,Mg表面覆盖了致密的Mg(OH)2导致反应缓慢;NH:和HCO:可以

加快Mg与水反应。

同学们为了验证NH:和He。3对Mg与水反应的促进作用,用与水反应后的Mg条与4种盐

溶液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abCd

盐溶液(均为O.lmol.I?)NH4C1NaHCO3NaClNH4HCO3

溶液起始pH5.18.37.07.8

30min时产生气体体积/mL1.50.7<0.11.4

气体的主要成分

H2

30min时镁条表面情况大量固体附着(固体可溶于盐酸)

①根据Mg(OH)2的溶解平衡可解释NH:和HCO;的作用。

Mg(OH),的溶解平衡表达式是»

②经检验,a中还生成少量其他气体,可进一步证明NH:促进Mg与水反应。检验该气体

的方法是。

③上表中能够说明HCO;对Mg与水反应起促进作用的证据是»

④b、d所得固体中还检验出碱式碳酸镁[用MgJOH)2cO3表示],写出生成该固体的离子方

程式o

⑤综合实验a~d可以得到的结论是:NH:和HCO,都能与Mg(OH)?作用加快Mg与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两点)。

(3)实验表明: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Ca>Mg。结合上述实验说明影响金属与水

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

27.(14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同,变废为宝是我们每一

位公民应该养成的意识。某同学尝试用废旧的铝制易拉罐作为原材料、采用“氢氧化铝法”

制取明研晶体并进行一系列的性质探究制取明矶晶体主要涉及到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铝制品的溶解。取一定量铝制品,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一定浓度和体积的

强碱溶液,水浴加热(约93℃),待反应完全后(不再有氢气生成),趁热减压抽滤,收集

滤液于250mL烧杯中;

第二步:氢氧化铝沉淀的生成。将滤液重新置于水浴锅中,用3moi/LH2SO4调节滤液pH

至8~9,得到不溶性白色絮凝状A1(OH)3,减压抽滤得到沉淀;

第三步:硫酸铝溶液的生成。将沉淀转移至250mL烧杯中,边加热边滴入一定浓度和体积

的H2sO4溶液;

第四步:硫酸铝钾溶液的形成。待沉淀全部溶解后加入一定量的固体K2so4,将得到的饱

和澄清溶液冷却降温直至晶体全部析出减压抽滤、洗涤、抽干,获得产品明矶晶体

[KAl(SO4)2-12H2O,M=474g/mol]。

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步铝的溶解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为了加快铝制品的溶解,应该对铝制品进行怎样的预处理:o

(3)第四步操作中,为了保证产品的纯度,同时又减少产品的损失,应选择下列溶液中的

(填选项字母)进行洗涤,实验效果最佳。

A.乙醇B.饱和K2SO4溶液C.蒸储水D.l:l乙醇水溶液

(4)为了测定所得明矶晶体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准确称取明矶晶体试样4.0g于烧

杯中,加入50mLimoVL盐酸进行溶解,将上述溶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线,摇匀;移取25.00mL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力口入30mL0.10mol/LEDTA-2Na标准

溶液,再滴加几滴2D二甲酚橙,此时溶液呈黄色;经过后续一系列操作,最终用0.20mol/L

锌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达到滴定终点时,共消耗5.00mL锌标准溶液。滴

22+

定原理为H2Y"+A13+-A1Y+2H+、H2Y7il»+ZnZnY"+2H(注:耳丫?一表

示EDTA-2Na标准溶液离子)。则所得明矶晶体的纯度为%。

(5)明矶除了可以用作人们熟悉的净水剂之外,还常用作部分食品的膨松剂,例如油条(饼)

的制作过程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明矶,请简述明矶在面食制作过程作膨松剂的原理:

(6)为了探究明矶晶体的结晶水数目及分解产物,在N2气流中进行热分解实验,得到明

研晶体的热分解曲线如图所示(TG%代表的是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占样品原始质量的百分

挥发掉的质量

率,失重百分率=X100%)

样品原始质量

010020030044)0500600700800900

温度/C

根据TG曲线出现的平台及失重百分率,30~270℃范围内,失重率约为45.57%,680-

810℃范围内,失重百分率约为25.31%,总失重率约为70.88%,请分别写出所涉及到30~

270℃、680~810℃温度范围内这两个阶段的热分解方程式:、

28.(14分)LiJisOn和LiFePO”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TiO:•TbO双班水।----UOH_Li,Ti,O„LijCO..

,沉淀寸画E沉淀ITA

钛铁矿地造——水解

酸浸一>德液①--

千过注

「注液②双做水过滤卜PO,LiFePO.

源液瞬他“昵裔渴煨烧②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浸出率为70%时,所采

用的实验条件为o

(2)“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TiO2grH2O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min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3035404550

TiO2grH2O

9295979388

转化率/%

分析40℃时Tit)?贝耳。转化率最高的原因:

(4)Li,TiQ1,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5)若“滤液②"中c(Mg2+)=0.02moi隶I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

使Fe?+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3+)=L0xl(T5mo]^i,此时是否有Mgj(P0)沉淀生

成?(列式计算)。FePO4>Mg3(P0j的长印分别为1.3x10-22、

1.0x10-24。

⑹写出“高温煨烧②"中由FePO,制备LiFePO*的化学方程式:。

29.(14分)绿帆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

学兴趣小组对绿矶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矶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

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o

(2)为测定绿矶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段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

mlgo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啊g。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K.«JB

①仪器B的名称是o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

7%g。

a.点燃酒精灯,加热b.熄灭酒精灯

c.关闭&和(d.打开&和K2,缓缓通入N,

e.称量Af.冷却到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研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列式表示)。若实验

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打开Ki

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象分

别为=

a.品红b.NaOHc.BaCl2d.Ba(NO3)2e.浓

H2s0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钠极其活泼,在自然界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其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及苯,因

此可以在苯、水界面上下跳动(与水反应产生氢气作动力)。钠的氧化物有两种,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空气中燃烧产物为Na?。?,泡沫灭火器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CO?与钠可继续反应,无法灭火。钠极其活泼,在CuCl2溶液中先与水反应,不会置

换出铜,焰色为黄色只能说明该物质含钠元素,还有可能含其他元素。因此,②③

⑤正确,故选C。

2.答案:A

解析:A.水蒸气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为黑色晶体,故A错误。

B.铝箔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氧化铝,加热时,表面的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包住了里

边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B正确;

C.氢氧化铁不稳定,可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很快变为灰绿

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故C正确;

D.钠加热呈熔融状态,融化为带金属光泽的金属小球,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生成淡黄色

固体过氧化钠,故D正确;故选:Ao

3.答案:C

解析:设Na与水反应生成的的质量为无,Na?。?与水反应生成的的质量为'则

2HJO2=2HQ

432

xy

432

x+y=0.36g,—=—

%y

解得k0.04g,y=0.32g

2Na+2H2O===H2T+2NaOH

462

0.92g0.04g

2Na2O2+2H2O===O2T+4NaOH

15632

1.56g0.32g

所以Na与Na2O2的质量之比为0.92g:1.56g=23:39.

4.答案:B

解析:①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故①错误;

②Na2c03溶液与跟CaCL溶液反应得到CaCO3白色沉淀,NaHCCh溶液与CaCL溶液不反

应,无沉淀生成,②错误;

③钠在常温下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钠,故③错误;

④Na2(h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而Na2O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

Na2()2可作供氧剂,而NazO不行,故④正确;

⑤NazCh粉末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显碱性,过氧化钠具有强的氧化性,具有漂白性,

所以石蕊试液中加入NazCh粉末,先变蓝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故⑤正确;

⑥钠与CuSO4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并生成蓝色沉淀,故⑥正确;

5.答案:D

解析:A、金属钠在水和煤油界面上下移动,证明密度0(煤油)p(钠)p(水),正确;

B、氢氧化亚铁容易被氧气氧化,所以制备时应避免与空气接触,煤油覆盖在溶液表面和滴管

插入液面以下均是防止氧气进入,正确;

C、铝热反应可以制备熔点高的金属如镒等,正确;

D、套管实验,加热时大试管温度高小试管温度低,温度高先分解不能比较NaHCO3和

Na2cO3的热稳定性,应把NaHCO3和Na2cO3药品互换放置,错误。

考点:考查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6.答案:D

解析:A.在大试管中存有一定量的空气,若Na与水的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使空气膨胀,

导致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上升,故A正确;

B.NazCh与H2O反应生成的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

C.进行焰色试验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或伯丝蘸待测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

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就证明在纯碱中含有钠元素,故C正确;

D.比较Na2cCh、NaHCO3的热稳定性,应该把NaHCO3放在小试管,把Na2CO3放在大试管,

若观察到与小试管连接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稳定性Na2cO3>NaHCO3,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CO?,可循环使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约1:1),而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从而增

大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应该先从a管通入NH3,再从b管通入C02,故B正确;

C.氨气是污染性气体,c的作用是吸收逸出氨气,防止环境污染,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

可用氯化钙或五氧化二磷,故C错误;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H4Cl+NaHCO3;,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

度较小,以晶体形式析出,故D错误;

【答案】B

8.答案:B

解析:A.A/和A1(OH)3分别与等浓度的MI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时,最终都生成

NaAlO2,根据原子守恒得NaOH~NaAlO2-Al(OH)3(或41)知相同物质的量的川和Al。1%

消耗的NaOa的量相同,故A错误;

+NaHCO

B.Na2co3中2w(Na2co3)=2w(C)=n(Na),3中«(NaHCO3)=n(C)=〃(Na+),若

+

ra(Na):〃(C)=7:5,则,[2〃(Na2co3)+«(NaHCO3)W«(Na2CO3)+zz(NaHCO3)]=7:5解得

«(Na2CO3):n(NaHCO3)=2:3,故3正确;

c.该反应中N2O4中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则若有Imo/N2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

物质的量=1机o/x2x(4-0)=8机4,故C错误;

D.浓硫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硫酸还原成二氧化硫,且稀硫酸和C"不反应,CuO

和浓硫酸反应只生成硫酸铜,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浓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铜和氧化铜反应,

生成硫酸铜的量不同,故。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低,A项

错误;根据2Al+2NaOH+2HQ=2NaAlO2+3H2T可知,B项错误;Na先与水反应产

生NaOH,NaOH与FeCL溶液反应产生Fe(OH)3沉淀,C项正确;根据关系式

2Na~H,」Al~H2可知,等质量时铝生成的氢气较多,故合金中铝的含量越大,与

232

足量盐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越多,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向集满co?的铝罐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首先co?与氢氧化钠反应,表现为铝罐变

瘪,接着过量的氢氧化钠再与铝罐反应,因铝罐表面有氧化膜AI2O3,故可发生A、B、C

的反应。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将另一份完全溶解在600mL2moVL的硫酸溶液中,当金属离子刚好完全沉淀时,此时

溶质为硫酸钠,根据质量守恒可知:

〃(NaOH)=2"(Na2so4)=2〃(H2so4)=2x2mol/Lx0.6L=2.4moI,

即至少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为2.4mol,则至少应加入3moVLNaOH溶液的体积为:

2.4mol=0_8L=80QmL,

3mol/L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阻燃原理是受热分解为和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放出的

AI(OH3A1(OH)3A12O3H2O

水蒸气稀释可燃性气体和02,使其浓度减小,阻止燃烧,可燃物表面生成ALO3保护层,

起隔离作用阻止燃烧,A、B、C项正确,A1(OH)3不是还原性的氢氧化物.不能消耗

空气中的。2,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A.可2。3是离子化合物,有较高熔点,可作耐火材料,与AI2O3具有两性无关,故A错

误;

B.FeCl3具有氧化性,能溶解Cu生成CuCl2,所以FeC。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故B

正确;

C.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强氧化剂HC1O,HC1O有漂白

性,所以漂白粉用于纸桨的漂白与其在空气中不稳定无关,故C错误;

D.明帆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

沉淀,达到净水目的,与明研水解后溶液呈酸性无关,故D错误;

14.答案:A

解析: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所以氢氧化铝的热稳定性差,A项错误;“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项正确;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并吸收热量,能够降低可燃物的

温度,因此可以用于灭火,C项正确;Al(OH)3+NaOH=NaAK)2+21^0,故实验室不用

NaOH溶液制备Al(OH)3,D项正确。

15.答案:D

解析:NaHCCh溶解度较小,过程I可以产生NaHCCh沉淀,符合离子反应条件,A项正确;

过程II调整溶液的pH=2,溶液中不含有CO:,故可仅需BaCL溶液即可鉴别SO,B项正确;

若省略过程II,因CO;与AF+水解相互促进,导致产率降低,C项正确;

向钱明矶溶液中加入NaOH,AF+结合OH能力比NH:强,应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再加入过量的NaOH,白色沉淀逐渐溶解并消失,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A.稀硝酸与过量的Fe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

显红色,A错误;

B.铝盐、铁盐都能水解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B正确;

C.Fe?+与SCN不会显色,C错误;

D.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D错误。

17.答案:D

解析:在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

为NaNO3,n(NaNO3)=n(NaOH)=1.0mol/Lx2.8L=2.8mol,,沉淀为Fe(OH)3,质量为85.6g,物质

的量为*6g=08mol,根据铁元素守恒有n(FeO)+2n(Fe2O3)=n[Fe(OH)3],所以反应后的

107g/mol

溶液中n[[Fe(NO3)3]=n[Fe(OH)3]=0.8mol,

设FezCh和Fe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kymol,

根据二者质量有160x+72y=59.2,根据铁元素守恒有:2x+y=0.8,联立方程解得x=0.1、y=0.6,

A.由上述分析可知,n(Fe2C>3):n(FeO)=0.1mol:0.6mol=l:6,故A正确;

B.根据电子守恒,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6molxl5-2=0.2mol,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

n(HNOs)=n(NO)+n(NaNC)3)=0.2mol+2.8mol=3mol,,所以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3moi=3mo",故g正确;

1L

C.根据B可知n(NO)=0.2moL所以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0.2molx22.4L/mol=4.48L,

故C正确;

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

最后为硝酸钠溶液,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HNO3)+2n[[Fe(NO3)3]=n(NaNO3),

所以n(HNO3)=n(NaNO3)-3n[[Fe(NO3)3]=2.8mol-3x0.8mol=0.4mol,

故D错误;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A.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由于Fe粉过量,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2+,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错误;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由

于Fe(OH)2有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

液,不能搅拌,错误;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若含有Fe3+,滴加KSCN溶液2〜3滴变为红色,否则不变色,因此

可以证明,正确;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液过滤,

洗涤,滤纸上的物体为“蓝色固体”,若不过滤,会混有Na2s04,蓝色物质混有白色,错误。

考点:考查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9.答案:B

解析:A中预先加入铁屑,B中加入NaOH溶液,分液漏斗内加入6mol/L硫酸溶液;实验

开始时,打开E和分液漏斗的活塞,铁屑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

出;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E,A中生成的H2将A中的FeSCh溶液通过长导管压入B中,

与B中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取下装置B中的橡胶塞,空气进入,Fe(OH)2被迅

速氧化,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综上所述A、C、D均正确,B错误。

20.答案:D

解析:M是红色金属,则可以确定是金属铜,在Hz。2作用下与H2so,反应生成CUSC>4,Y遇到

KSCN出现红色,Y中有Fe",则金属E是铁,X是FeSO4,经③步反应氧化为Fe2(SOJ,与氨水

3+

反应得到红褐色的Fe(OH)3.Fe的氧化性比Ct?+的氧化性强,A错;在反应①中硫酸只表现

了酸性,玲。?表现了氧化性,B错;SCN与Fe3+反应,生成的是血红色溶液,不是沉淀,C错;反

2++

应③为:2Fe+H2O2+2H=2Fe3++2H?O,可见反应过程消耗H*,pH增大,有可能会生成红

褐色的Fe(OHk沉淀,D正确。

21.答案:D

解析:A.还原性:r>Fe">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

色,说明Fe?+部分或全部被氧化,Br-可能被氧化,故A正确;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部分或全部被氧

化,故B正确;

C.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二价铁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所以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

中是否存在Fe>,故C正确;

D.如被氧化生成Br2,则萃取后加入硝酸银,没有黄色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D.

22.答案:C

解析:加入铁粉并充分振荡使反应更充分.A正确;铁粉将Fe3+还原为Fe?+,B正确。含Fe3+的

溶液遇KSCN变红,Fe?+与KSCN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若步骤H中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

存在Fe3+,C错误;氯水可将Fe2+氧化为Fe3+,D正确。

23.答案:B

解析:由已知离子反应知氧化性Br2>Fe3+>L,故①正确;向含有FeBr,、FeL的溶液中通入

一定量的氯气,氯气先氧化I1再氧化Fe2+,最后氧化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碘离子全部被氧化,二价铁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澳离子可

能被氧化,也可能没被氧化,故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若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CC14

溶液后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Ch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

中Br的被氧化完全,1-和Fe2+也均被氧化完全,故⑤正确。故选B。

24.答案:B

解析:硫酸铁和硫酸铜的物质的量均是2moi/LxO.5L=1.0moL发生的反应顺序依次为①

Fe2(S04)3+Fe==3FeSO4CuSO4+Fe==FeSO4+CuoA.当aVI时铁不足,发生的反应

为①,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A正确;a当时铁恰好完全反应或过量,发

生的反应为①和②,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4Fe2++Cu,B错误;C.当IVaV2时

硫酸铁全部反应,硫酸铜过量,根据铁原子守恒可知溶液中n(Fe")=(2+a)mol,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有固体剩余,则可能是铜或铁和铜,DW

2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与酸的反应、得失电子守恒。

将15.2g铜和镁组成的混合物加入250mL4.0mol•L1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生成

的气体只有NO,发生的反应为3Mg+8HN(h(稀)一3Mg(N(h)2+2NOf+4H2O,3Cu+

8HNO3(W)=3CU(NO3)2+2NOt+4氏0,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LNaOH溶液,此时金属离

子恰好沉淀完全发生反应:Mg(NO3)2+2NaOH=Mg((OH)2I+2NaNO3,Cu(NO3)2+2NaOH

=CU(OH)2I+2NaNCh,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成的沉淀的质量比原金属混合物的质

量增加10.2g,则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铜含有的氢氧根的质量10.2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10.2

g,则氢氧化根的物质力量为」^=0.6mol铜和镁的总物质量为0.3moL设铜的物质

17g.mo「

x+y=0.3mol

力量为x,镁的物质力量为y可得:1।,解得

64g»molxx+24g»molxy=15.2g

x=0.2mol

<

y=0.Imol

由上述分析可知,铜和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A项正确;硝酸剩余0.2mol则参加反

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0.6mol=0.8mob需要氢氧化钠的浓度为

丝㈣=0.8mol-L\故B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HNO3)=号(")(金属)

1.0L3

Q

=0.3molX—=0.8mol,固体溶解后的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5LX4.0mol•LJ-0.8mol

3

=0.2mol,故C项错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为竺㈣=0.2mol,

3

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0.2molX22.4L•mol1=4.48L,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

本题正确答案为C,

26.答案:(1)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小球,四处游动

(2)①Mg(OH)2(s).Mg2+(aq)+2OH(aq)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

气体,试纸变蓝,则说明有NH3产生③30min时b组实验产生气体的体积大于c组实验④

2Mg(OH)2+2HCO;=Mg2(OH)2CO3+CO?+2H2O或

2Mg+2H2O+2HCO;=Mg2(OH)2CO3+CO:+2H2T

⑤同浓度时,NH:与氢氧化镁的作用更强;当NH;和碳酸氢根离子同时存在时二者对Mg

与水反应的促进作用并未叠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金属活动性、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的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