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_第1页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_第2页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_第3页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_第4页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互相影响。【教材分析】《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是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1课。从纵向上看,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一战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角度看,它既是新航路开辟以来延续400多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彻底终结,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序曲,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后面三课内容围绕着美苏冷战的大背景发展与变化,展现了20世纪的世界体系经历了从“解构”到“局部重构”再到“全面重构”的过程。冷战处于世界体系的“局部”解构的阶段。这种特殊的国际关系形态既反映了世界体系结构的内在矛盾,也反映了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张力与互动。从横向上看,冷战使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因此当前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更彰显了智慧。第一个子目是“冷战与两极格局”。首先指出什么是冷战,即对冷战的界定,或称冷战的概念。其次从美苏两国不同的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讲述冷战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在冷战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等方面形成两极格局,其时间段是1945—1955年。因此,冷战的概念、发生的原因,以及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关系是本子目的重点。第二个子目是“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主要是通过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冷战中的两次较大的危机处理,展现了冷战双方在危机处理时的自我控制机制,从而形成了冷战的重要特点;同时揭示了在这一时期西欧、日本、中国作为国际力量中心的成长,随着冷战的发展,在两极格局中已经孕育了多极的力量。这些内容均需掌握,但对冷战发展的详细过程,不做要求。第三个子目是“两极格局的瓦解”。时间段是1979—1991年,对这一阶段冷战双方从再次激烈争夺到缓和的过程,以及两极格局的崩溃,了解即可。但是要注意说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终结而停止,而是继续发展。这三个子目之间遵循历史发展顺序,围绕冷战发生、发展、终结,介绍必要的历史知识,并结合国际格局在冷战中的演变,说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强化历史思维,给学生以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宏观认识。【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相对于初中来说有较大的提高,对历史现象有了一定的思考,学习积极性整体较高,对知识有较强的探索欲。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等冷战事件,对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终结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但学生难以把握冷战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冷战的特征等教学重难点,对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缺乏充分的思考和理解,需要教师补充材料,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部分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以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全面思考和深入理解。【教学立意】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密切,也日益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如环保、如恐怖主义等。基于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现实,借鉴吸收人类历史发展经验教训而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将推动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美苏冷战兴起的原因、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其影响,辩证认识冷战的影响。2.时空观念:借助时间轴,认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史证:通过阅读关于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的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冷战形成的历史背景、冷战的基本特征和影响。4.历史解释:知道冷战的含义与表现。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等重大历史事件,概括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理解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理解其对国际关系变化的重大影响。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美苏“冷战”威胁了人类安全与和平,造成世界局势的局部紧张,但同时也推进了世界的整体进步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的国际关系,以史鉴今,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形成价值判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冷战的原因、基本特征和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互相影响。【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材料分析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柏林墙”视频导入,教师提出问题“柏林墙因何而建”,学生回答。本课将以“墙”为线索,围绕“墙”的筑起、裂缝和倒塌三个阶段进行学习。设计意图:柏林墙不是德国政府自己修建的,而是冷战期间美苏对峙的产物,它标志着两大阵营之间的隔阂,通过柏林墙被推倒这个大事件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从形象的事例直观的去了解冷战期间两大阵营之间的隔阂,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冷战格局形成的兴趣。新课讲授第一篇章:“墙”的筑起: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墙筑之缘由1.概念解释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两极格局:是从1955年华约成立至1991年苏联解体,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2.冷战之因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第110-112页内容,并结合材料分析概括冷战爆发的原因?材料1:战后各国实力对比表美国经济工业产量黄金储备出口贸易53.90%74.90%32.40%军事军队航空母舰战略导弹原子弹1200多万30艘1626枚有政治控制联合国苏联经济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军事军队作战飞机战略导弹原子弹1140万40000架1910枚有政治控制东欧地区,领土扩张60万平方千米,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欧普遍衰落——英国:赢得战争输了财富;法国:元气大伤、地位下降;德国: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摘编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材料2:二战后,浮现出的这种没有共同敌人的两个超级大国并存的国际体系中,其中一个会很容易把另一个确认为唯一的危险敌国。而在不了解对方力量的情况下,其中一方会夸大对方的力量和危险性。——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3:二战后,美国地缘政治学者斯皮克曼提出的“边缘地带”学说: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和以上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冷战发生的原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并对根本原因进行重点解释:(1)美苏势均力敌,相互忌惮;(2)战后美苏同盟基础不复存在;(3)美苏社会制度差异、意识形态对立;(4)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争夺地缘优势控制权。(根本原因)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材料的呈现,使学生自己概括出冷战的起因与必然性,适时引导学生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同时使得学生对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如何竞争产生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与逻辑性,引导着学生思考后文的内容。(二)墙筑之过程自主学习1:根据教材第112页内容,梳理美苏全面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项目美国遏制苏联反制政治1947.3杜鲁门主义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1947.7马歇尔计划1949.1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4北约成立1955.5华约成立地缘政治(欧洲)1949.9联邦德国成立1949.10民主德国成立材料4: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学生填写上面表格,教师对表格内容重点讲解:杜鲁门主义:公开反苏反共,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马歇尔计划:本质即扶持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设计意图:通过美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遏制策略,使学生认识到美苏之间的斗争与矛盾不断显露,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已经掌握的有关史实作出合理分析和解释,让学生知道美国此时已经在加紧拉拢其欧洲盟友,遏制苏联。进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美苏及其两阵营之间的互动关系,让学生理解历史是合力的结果,这种互动关系也影响着国际关系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真题演练】1.(2021·全国乙卷·35)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D)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第二篇章:“墙”的裂缝: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三)墙的裂缝自主学习2:根据教材第114页内容,画出“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这一时期的时空坐标轴。学生画坐标轴,教师总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转变,欧洲、日本、中国的力量已经不容忽视。对此美苏双方采取了缓和政策,美国与苏联两国于军备竞赛、外交立场的基本态度,从紧张对立渐趋缓和的过程。此阶段之前正值冷战高潮,美苏两阵营对抗趋向白热化,最严重的是,美苏核武器层面展开之战略竞赛日臻恶化。1960年代中,耗费庞大的美苏间的战略核竞赛已开始渐露疲象,为了双方现实环境,一系列缓和冷战的政策,终于于两国逆向出现。1970年代的阿波罗-联盟号美苏双方宇航员1973年,尼克森与勃列日涅夫讨论美苏缓和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格局之下,美苏缓和政策的出现”,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从头脑中构建此时世界形势图,明白大国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国家利益之间的竞争,受限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所以采取缓和的措施。但是双方根本利益的根本分歧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双方态度随后发生转变,走向更加激烈的对抗。【真题演练】2.(2022·浙江·高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占领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不断扩大。进入70至80年代,美欧争夺西欧农产品市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钢铁贸易上矛盾尖锐,西欧积极扩大对美商品出口,一举扭转对美贸易长期逆差地位。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A.日本与西欧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B.“赤字”问题是矛盾加深的根本原因C.欧元的启用加剧了欧美间的贸易战D.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国内贸易第三篇章:“墙”的倒塌:两极格局的瓦解(四)墙的倒塌自主学习3:阅读教材第115页内容,总结20世纪80年代世界局势走向缓和的表现。学生填写上面折线图,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得出结论:纵观冷战的整个过程,美苏关系有紧张也有缓和,但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的。归纳冷战与两极格局全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折线图、时空坐标轴不仅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世界局势的变化,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古巴与美国本土相距仅217公里短程导弹仅2分钟可毁灭佛罗里达古巴与美国本土相距仅217公里短程导弹仅2分钟可毁灭佛罗里达中程导弹仅5分钟可毁灭1/3国土材料5:古巴为西半球唯一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视其为苏联在西半球扩展的基地古巴为西半球唯一社会主义国家美国视其为苏联在西半球扩展的基地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冷战的特征:(1)两大阵营实力不对称;(2)自我控制机制;(3)以军事竞赛为内容;(4)地缘政治特点;(5)意识形态色彩浓厚;(6)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图片信息,在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同时,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冷战的基本特征。合作探究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冷战知识,谈谈你对冷战的认识。材料6:“冷战”持续40多年,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割成两部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美苏两国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材料7:1957年,苏联研制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57年,苏联研制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朝鲜战争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对冷战的认识:1.积极影响①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②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③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消极影响①使二战后的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国际关系严重恶化。②具有浓厚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霸权主义依旧存在。③地缘政治、分裂国家的做法,为世界纷争和地区不安宁埋下祸根。④美苏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动荡。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图片与史料并联系前面所学相关内容,让学生自己辩证看待整个冷战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其给世界所留下的遗产。【真题演练】3.(2020·全国卷·3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C)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五)新墙出现?冷战已经终结,冷战思维仍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当前“冷战思维”的表现以及如何应对“冷战思维”?教师总结升华,播放习近平主席有关“冷战思维”的讲话视频。设计意图: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冷战发展过程,对冷战的内因有了本质的思考。由此,联想到我们当今的国际形势,从美苏冷战的爆发,引导学生思考当前中国如何应对“冷战思维”,推动国际局势走向和平,升华本课主题。【本课小结】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由于美苏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他们从战时的盟友变成对手,双方分别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展开竞争,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两极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1985年以后,美苏走向缓和,苏联与中国也实现了正常化,但最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