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建筑监控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_第1页
商业智能建筑监控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_第2页
商业智能建筑监控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_第3页
商业智能建筑监控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_第4页
商业智能建筑监控解决方案技术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HBC

ITolP解决方案专家

目录

1.项目概述.......................................................................5

1.1.项目建设背景...........................................................5

1.2.项目需求分析...........................................................6

1.3.系统设计原则...........................................................8

1.3.1.合理性原则.........................................................8

1.3.2.先进性原则.........................................................8

1.3.3.实用性原则.........................................................8

1.3.4.可靠性原则.........................................................8

1.3.5.可扩展性原则.......................................................9

1.3.6.安全保密性原则....................................................10

1.4.系统设计依据...........................................................10

2.系统总体架构设计.............................................................11

2.1.监控建设模式分析.......................................................11

2.1.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11

2.1.2.模数结合的视频监控系统............................................12

2.1.3.基于IMOS的IP智能监控架构.......................................12

2.2.系统设计...............................................................13

2.2.1.系统架构设计.......................................................13

2.2.2.系统组网拓扑.......................................................14

3.系统前端设计.................................................................14

3.1.图像采集设备选型(摄像机)............................................15

3.2.编码器选型设计.........................................................16

3.3.室外基础设计...........................................................17

3.4.室外防雷...............................................................18

4.监控中心和分控中心图像显示系统设计..........................................19

4.1.中心控制室.............................................................19

4.2.分控室.................................................................19

4.3.视频解码器选型........................................................20

4.4.视频显示系统选型......................................................20

5.数字视频存储方案设计.........................................................21

5.1.需求分析以及建设目标..................................................21

5.2.监控系统存储模式对比分析..............................................21

5.3.存储系统配置..........................................................22

5.4.IPSAN监控存储系统特点...............................................23

6.系统管理平台(控制管理层)设计..............................................23

6.1.系统管理平台建设需求分析..............................................23

6.2.H3CiVS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平台.........................................25

6.2.1.系统管理平台的构成................................................25

6.3.监控系统功能及其业务流程..............................................25

6.3.1.实时图像点播......................................................25

6.3.2.云台控制..........................................................26

6.3.3.历史录像存储......................................................27

6.3.4.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27

6.3.5.双向语音对讲......................................................27

6.3.6.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28

6.3.7.用户与权限管理....................................................28

6.3.8.日志管理...........................................................29

6.3.9.轮切业务...........................................................29

6.3.10.视频监控客户端多画面业务..........................................29

6.3.11.终端合法性,状态一致性检查........................................30

6.3.12.时间同步...........................................................31

6.3.13.集中管理和批量配置................................................31

7.承载网络系统设计............................................................31

7.1.网络现状分析..........................................................31

7.2.总体设计...............................................................31

7.3.网络安全设计..........................................................32

8.增值业务功能设计............................................................32

8.1.专业告警联动..........................................................32

8.1.1.告警级别定义......................................................32

8.1.2.告警类型划分......................................................32

8.1.3.报警联动策略设置..................................................33

8.1.4.实时告警接收......................................................34

8.1.5.历史告警记录和查询................................................34

8.2.其他增值业务介绍......................................................35

8.2.1.停车场管理子系统..................................................35

8.2.2.人数统计子系统....................................................35

8.2.3.事件检测子系统....................................................35

8.2.4.消防管理子系统....................................................35

8.2.5.门禁,巡更子系统..................................................35

8.2.6.人脸识别子系统....................................................35

9.系统功能特点...................................................................36

9.1.1.先进的系统架构....................................................36

9.1.2.海量的接入能力....................................................37

9.1.3.创新的结构化存储..................................................37

9.1.4.全面的网络技术....................................................37

9.1.5.高可靠系统设计....................................................37

9.1.6.全局化的资源管理..................................................38

9.1.7.开放的安防中间件..................................................38

10.主要产品介绍..................................................................39

1.项目概述

1.1.项目建设背景

智能楼宇对综合布线系统将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楼宇管理自

动化系统(BAS)-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

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

效、节能的特点。

为预防、震慑犯罪,减少财产损失,保障楼宇内部人员人身安全,完善楼宇安全防范体系、提

高楼宇整体防控能力,需要建设楼宇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可视报警等安全防范综合业务管理于一

体的安防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智能楼宇监控系统将以打击、预防连法犯罪为目的,在楼宇的主要出

人口和电梯间、主要走廊、楼梯转角等处设立视频监控点,将监控图像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和其它

相关部门,并对图像进行实时存储,通过对监控录像的实时浏览,回放等方式,使相关职能部门直

观地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治安动态,有效提高楼宇治安管理水平。

从标书/技术规范书摘抄相关内容。(蓝色字体需要根据项目情况进行修改或者更新)

H3c的IP监控解决方案已经在广域、城域和大型园区等得到广泛应用,其图像质量、系统稳定

已经完全满足楼宇联网监控的要求,而可扩展的系统架构、集中可靠的中心存储、自动化的管理平

台又较传统监控有较大提高,再加上建设成本较前些年已经有较大下降,现阶段,智能建筑领域如

果采用全网络化的组网方案,其直接成本仅比传统方案高出20-30%,在加上其布线、扩容、管理、

远程访问上的优势,在15()个监控点以上的智能建筑项目中,已经大量采用IP监控解决方案。

在5A智能建筑中,H3c能够提供SA系统中的视频监控与报警系统(其中的核心组件)和CA

系统中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含信息安全系统)、IP电话系统'IPTV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以及支撑

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储系统。

H3C的智能楼宇监控解决方案有以下几个特色:

■方便的部署方式:监控系统可以利用楼宇原先的IP网络,无需重新建网,而且可

以利用统一的综合布线,无需重新大范围布线,同时支持视频图像以太网电口、以太网光口、

EPON光纤、无线等多种方式接入;

■多样的图像编码方式:提供高性价比的多路编码器和连接简单的高清IPC>可以

针对楼宇内部不同的监控需求,选择不同的前端接入方式;

■简洁的监控机房架构:监控机房只需放置PC机、解码器和电视墙,架构简单,

占用楼宇内部较少空间;

■可靠的视频数据存储:采用磁盘阵列集中存储视频数据,数据存储可靠性高,方

便历史信息的浏览和回放;

■自动化管理工具:所有设备支持SNMP网管协议,支持平台统一管理,极大的提

高智能楼宇的管理效率;

■灵活的用户应用模式:通过分权、分域特性可以使楼宇内各部门轻松共享监控图

像资源;

■强大的业务联动能力:视频监控平台可以与楼宇报警、门禁、消防等系统进行联

动,提高楼宇综合智能水平。

1.2.项目需求分析

首先IP监控需要满足智能建筑的基本需求,主要包括看、存、控、管四个方面。即,快速的实

时、历史图像调阅;可靠的视频图像存储;灵活的前端设备、轮切图像控制;方便的用户、设备以

及系统的管理维护。

除了基本功能之外,还需要考虑与智能建筑中其他系统的集成和联动,如与报警系统,门禁系

统,巡更系统的联动,与安防大平台或应急指挥中心的集成,智能图像业务的叠加等。

整个安防图像监控信息系统采用模拟摄像机加装数字视频编码器的方式进行部署,数字监控部

分的图像承载以视频监控网为平台,视频图像传输通过视频监控网络进行连接;在重点场所、楼内

走廊、通道、楼层以及楼内公共区域设立视频监控点,视频图像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对图像

的浏览、记录等方式,使各授权的用户或控制中心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治安及生产动态,

有效提高治安管理水平。

建成后的安防图像监控信息系统作为提高内部治安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建设的力度、程度、

广度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系统的管理、快速反应、协同作战以及安全保卫的科技防范水平,提

高治安管理的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水平,建成后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要求:

1.实时图像点播

应能按照指定设备、指定场所,如楼道,楼梯转角,大厅等,进行图像的实时点播,支持点播

图像的显示、缩放、抓拍和录像,支持多用户对同一图像资源的同时点播。

2.远程控制

应能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对前端设备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应能设定控制优先级,对级别高

的用户请求应有相应措施保证优先响应。

3.存储和备份

监控控制平台的数据库在记录图像信息的同时还应记录与图像信息相关的检索信息,如设备、

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总控中心采用IPSAN存储进行部署,图像分辩率采用D1(720x576)。

4.历史图像的检索和回放

应能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资料并回放和下载;回放应支

持正常播放、快速播放'画面暂停、图像抓拍等。

5.报警管理

报警的接收和分发,应能接收报警源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根据报警处置策略将报警信息分发

给相应的系统、设备进行处理。报警源包括前端报警设备/报警子系统、监控设备的视频移动侦测输

出。

6.报警联动

若报警位置存在监控设备,报警发生时应能通过预设方式自动调用视频或声音信息进行报警复

核,并触发录音录像,系统支持与其它警用业务系统进行报警联动。

7.语音双向对讲

根据应用需要(如安全防护等),能支持在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实现语音双向对讲功能。

8.系统的人机交互

具有直观、友好、简洁的人机交互界面。

具有视频画面分割显示、信息提示等处理功能。

能反映自身的运行情况,对正常、报警、故障等状态给出指示。

9.用户与权限管理

监控中心应具有对接人的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的功能。用户及权限管理可由各监控中心独立执

行,也可集中执行。

用户及权限管理模块应定义用户对设备的操作权限、访问数据的权限和使用程序的权限。

监控中心的用户应有权限获取所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监视图像,当需要获取非管辖范围

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图像时,应取得有效授权。系统可提供对前端设备进行独占性控制的锁定及解

锁功能,锁定和解锁方式可设定。

10.网络与设备管理

应能在监控管理平台范围内对系统设备、网络进行管理,收集、监测网络内的监控设备、相关

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对有权限调用访问本级监控中心的用户应能进行监控;在系统内部应能实现实

时工作时钟同步。

11.日志管理

日志包括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两种,运行日志应能记录系统内设备启动'自检、异常、故障、

恢复、关闭等状态及发生时间;操作日志应能记录操作人员进入、退出系统的时间和主要操作情况。

方便楼宇内部的管理人员了解目前的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

12.系统图像质量

应保证图像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还原性(灰度级)、事件后继性等方

面均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系统的最终显示图像应达到高清图像D1(720x576)质量,对于电

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图像质量不降低。

1.3.系统设计原则

为了达到国内领先的目标,该系统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系统的合理性、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

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

1.3.1,合理性原则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从设备配置到系统构成的合理性,系统设计根据实际状况和建设治安防控系

统的具体要求,充分满足用户在使用中的各项功能要求。为了保证系统的顺利使用以及与已建成系

统集成的顺利进行,本系统的建设需要提供开放的软件接口,提供底层的API,从而为将来开发出

实用而简易的集成软件,完成系统集成打好基础。

13.2.先进性原则

当前,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使得系统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充分利用当前的最新技术,而

且还必须考虑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在系统中不断溶入新技术,使系统始终充满活力,始终保

持一定的先进性。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中,对所有设备和相应软件的设计中,应该选用国际先进

的视频监控设备和系统,从而既保持传统监控系统图像质量高的特点,同时能够彻底解决监控系统

数字化、网络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国内先进水平的目标。

该系统的设计采用数字视频方式,通过视频编码器将图像进行数字编码(D1分辨率)、存储,

编码器支持双流的方式,数字实时图像通过解码器在电视墙或者直接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数字存

储图像以iSCSI流的方式直接写入磁盘阵列。

这一技术路线保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清晰度、较少的服务器资源占用、完全实时、一流的网络

功能等诸多特点,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图像技术,为系统扩展应用打好基础,系统建成后在很长时间

内不会被淘汰。

1.33.实用性原则

系统的建设应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系统功能必须满足监、控、存、查、管、用的基本要求,

硬件和软件平台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使用方便、图像清晰;采用统一的系统标准和通信协议,使

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间能互联互控,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功能。

13.4.可靠性原则

保证安防监控系统安全、正确地完成相应功能,保证系统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可恢复性,系统

的不稳定因素要从硬件、软件系统协同运行中给予充分的防止。如有发生也应做到可即时地恢复,

所有产品均具有正式的出厂合格证明和权威机构的质量认证。

本系统的规模无论在网络、系统平台,还是在系统应用方面都具有相当的规模,系统的运行可

靠性是主要性能之一。保证对系统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系统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前端摄像系统的可靠性

>信号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数字编解码系统的可靠性

>视频存储系统的可靠性

>视频管理服务器的可靠性

>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以下容错办法:

>后备电源系统

>主要设备的备品、备件

>RAID5容错机制

>硬盘MTBF>10万小时

>图像数据远程复制技术

13.5.可扩展性原则

可扩展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系统横向和纵向的扩展能力上。在系统横向扩展方面,智能视频监控

系统在满足当前视频监控需求的基础上,应该非常方便的扩展容量,可方便实现更大容量的视频监

控系统。在纵向扩展方面,视频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的软硬件接口,用户可在其基础

上进行二次功能开发(如图像智能分析等)。

随着系统以后的扩展,用户容量将会不断扩大,新的业务功能的要求将会层出不穷。这要求系

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所以在系统建设的初期,首先立足于近期的应用需求进行系统配置,而以

系统的可扩展性来保证今后5To年内的发展需求。

系统的各个组成部件选用标准的硬件和软件,各个子系统的设计模块化,使系统可以通过模块

堆叠的方式进行扩展;各部分、各小系统的接口规范化,从而使软、硬件能够平滑升级或更新,网

络节点的增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不大。系统的可扩展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视频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

>视频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

>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

>数据库系统的可扩展性

>外围设备的可扩展性

>应用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

13.6.安全保密性原则

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是系统建设中一个优先考虑的关键,所以整个系统数据要充分安全,

要严格实行操作按级管理,对关键数据实施特殊保护,各种操作要做好记录,便于查找。图像传输

网络的建设需符合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由于本系统涉及到对楼宇内的实时监控、数据传输量大及使用人员多,故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显

得十分突出和重要。在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时,除应考虑各种外界干扰外,还需在各个环节

提供安全、保密措施。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从以下方面加以保证。

网络的安全性

数字图像网络借助于单位数据专网,因此不允许与其他非内部专网进行物理链接。

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操作系统级的安全规范必须满足国际C2级标准,可以保证不被身份不明的黑客所攻击。数据库

的超级用户帐号即密码由服务器的系统管理员设定,数据库的一般用户帐号和权限由数据库超级用

户(数据库管理员)设定。系统维护人员可随时方便地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

应用程序级的安全性

所有的操作人员进入系统前均应登录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并通过权限管理服务器认证,核对准

确后方可进入系统。所有的操作人员均应规定相应的级别及权限,任何越权的操作必须被拒绝。所

有的操作、错误均应有日志记录,并可以根据工号或操作查询。除了用户管理的基本资料外,工作

人员不得对用户的其它资料和数据进行更改和操作,除非有用户指定授权人的授权。

1.4.系统设计依据

系统规划设计必须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

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国家标准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有关中国电视制式要求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

>国家标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国家标准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GB12663-90,《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GB50198-96,《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GBJZ32-90-92,《中国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国家标准GBJ115-87,《工业电视系统工糜术规范》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A《民用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中国电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Z32—90—92)

>《信息技术客户通用电缆铺设要求》(ISO/IEC11801)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II5-87)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6部分)>(ISO/IEC14496)

>《工业企业扩音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程》(CECS62-94)

>《工业企业通信工程设计图形及文字符号标准》(ECS37-91)

>《广播传音电缆线路工程建设技术规范》(GY5053-9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

2.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1.监控建设模式分析

2.1.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较早,目前常被称为第一代监控系统。模拟监控系统是以视频矩阵、

分割器、录像机为核心,辅以其他传感器的模拟信号传输、控制、处理系统。模拟监控系统采用视

频切换矩阵连网,多路数视频光端机上传视频图像。系统主要特点是:视频、音频信号的采集、传

输、存储均为模拟形式,一定距离范围内图像质量保持得很好。

传统的模拟楼宇视频监控系统有局限性。首先,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中所存储的视频图像信号是

未经压缩的模拟信号,需要使用大量录像带,成本高、占空间且不易保存;第二,模拟视频监控系

统在进行长延时录像时的图像质量较差,检索时需要在录像带上反复进退查找,难度大、不易使用,

第三>与信息系统无法交换数据,难于和智能建筑的各种数据库兼容,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应用

的灵活性较差。

由于模拟视频监控系统这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无法达到智能楼宇监控系统的要求,在系统

建设过程中需要逐步淘汰或者进行升级改造。

2.1.2.模数结合的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硬盘录像机(DVR)应用到模拟监控系统中,将传统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

过计算机网络来传输,这就形成了模数结合的监控系统,实现了视频/音频的数字化、系统的网络化'

应用的多媒体化和管理的智能化。

模数结合监控系统的报警信号和视音频信号的接入、图像的切换和前端设备的控制主要采用模

拟切换矩阵,图像的记录采用数字方式,图像数字化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

模数结合的楼宇视频监控系统存在诸多问题:

1.“矩阵+DVR”是两套系统组合。矩阵作为实时查看设备,起到控制、切换作用;DVR作为数

字存储设备。两套系统之间没有相互控制、统一管理的机制,仅仅是两套系统的组合。

2.标准化问题。对于楼宇监控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的考虑到系统的扩容的便利性。除

在大楼建设初期设计的一些监控摄像点外,可能会随着监控要求的变化随时增加一些监控探头,如

设置在停车场,公共活动场所或者室外环境。矩阵协议目前没有形成国际标准化,不同厂家的矩阵

难以实现互通,对后期扩容造成隐患。

3.视频存储问题。在模数结合的视频监控系统中采用DVR作为存储介质,但是DVR没有采

用RAID、不支持硬盘热插拔,使得DVR难以为智能楼宇的视频监控的事后取证提供高可靠性、稳

定性的历史文件。同时由于视频文件分散在不同设备上,难以形成统一管理和视频数据综合利用,

例如图像识别等应用。

4.DVR+矩阵方式的布线非常复杂,超过150路时,非常占空间,管理复杂。

2.1.3.基于IMOS的IP智能监控架构

目前,整个安防监控系统已经进入了网络监控的时代,各行业联网监控需求的快速增长,对传

统的监控厂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监控厂商由于能力限制,很难涉足开发楼宇监控系统的各个

方面,在实现网络监控需求时其重点还是在各个子系统之上去考虑上层软件的设计。当楼宇监控范

围不断扩大,海量的视频存储需求不断增加,业务需求越来越复杂和灵活时,由于传统监控厂商无

法从网络监控的整体架构角度对所有网络监控的组件进行优化,只能依靠上层软件被动的去整合异

构非标的硬件、不同厂商存储、网络等,系统设计已经存在一些不可逾越的瓶颈。因此,才会出现

依靠流媒体服务器、网络转存服务器、设备代理服务器等组件来实现不同异构设备之间的媒体处理

和信令处理,当面对海量多媒体信息管理存储的需求,这些设备的集群、负载均衡、故障倒换等可

靠性设计以及其整体架构的性能瓶颈已经成为阻碍楼宇监控发展的重要因素。

楼宇视频监控更多是作为单位日常业务系统的一部分,和视频监控、语音通信、即时通信、视

频信息发布等各种多媒体系统的融合需求也逐步增多,同时需要对大量的多媒体数据进行保存和按

需检索,这种多媒体融合应用的发展趋势正是全行业的业务管理向着多媒体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面对楼宇监控的视频存储和多媒体融合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监控厂商和集成商由于在网

络、多媒体、存储等网络监控新增组件技术积累方面的匮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需要

保持在局部市场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满足楼宇监控市场对海量监控管理

可靠性、稳定性、多媒体管理不断增长的需求。

H3C针对网络监控和多媒体融合管理的需求,推出了定位于IP多媒体基础软件平台的IMOS

(IPMultimediaOperationSystem-IP多媒体操作系统),IMOS是H3CIP监控、视讯会议等多媒体产

品共有的软件平台,其本质上是一个通用的支撑多媒体综合监控、会议通信、语音通信、信息发布

应用的中间件平台,即可以支撑H3C管理平台组件也可以支撑H3C的多媒体编解码终端设备和多

媒体应用存储设备,IMOS基于联网监控需求对整个楼宇监控系统的所有组件进行融合优化,满足

楼宇监控系统的全局看、控、存、管、用业务需求,它的出现能够解决当前楼宇监控系统不可逾越

的瓶颈,满足多媒体融合应用的需求,同时更好的支持合作伙伴面对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应用解决

方案。

2.2.系统设计

2.2.1.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分为数字编解码系统(视频源、视频显示)、传输交换系统、管理控

制系统、视频音频存储系统4大部件。

1、数字视频编解码系统

数字视频编解码器支持H.264、MPEG4、MPEG2、MJPEG等多种标准编码格式,提供各种密

度的规格,可支持实时流和存储流双流设计,码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任意调整,数字编解码设备应

采用电信级制造工艺,可以基于各种网络环境高质量'可靠的满足各类网络监控前端编码'存储和

解码的需求。

2、网络视频存储系统

专业的IP存储技术和强大的数据管理服务器构建完善的网络存储系统,存储资源可以根据需求

分布式部署并加以统一资源管理和调度,支持动态存储资源管理、在线部署,可以基于统一平台满

足不同存储质量、容量和服务质量的需求,可以提供完善的备份和存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同时视

频图像的NAS备份功能。

3、系统管理平台

包括专用的视频管理服务器、数据管理服务器、客户端和流媒体服务器,视频管理服务器是用

于集中认证、注册、配置、控制、报警转发控制的专用信令服务器,可以实现完善的视频编解码设

备网络管理功能,支持多台信令管理服务器相互协同工作组建多级多域的管理平台。

数据管理服务器主要功能为管理存储设备、存储资源和视频数据,支持对系统所有存储资源进

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支持不间断的视频检索、回放等业务。

客户端可以提供友好方便的人机界面功能,包括监控对象的实时监视监听、查询、云台控制、

接警处理。

4.、承载网络系统

采用网络资源对前端视频编码器传输的数据进行接入、汇聚、交换,通过设备自身安全特性和

防火墙等实现对边界安全接入的控制,同时可通过网络本身的设备、协议冗余实现整个监控网络的

稳定性。

2.2.2.系统组网拓扑

本方案设计拓扑如下:

如上图所示,总控中心管理平台是整系统的视频图像系统的核心控制管理中心,通过该平台完

成整个系统内所有图像资源的联网图像的调度、管理、分发和互通功能;通过视频管理服务器完成

视频图像的接入、认证、权限分配;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完成实时图像分发、实时图像的调阅和分发

功能。

根据监控系统的需求,系统按建设的性质可分为:

•前端设备部署

■摄像机

■视频编码设备

■报警联动设备

•总控中心部署

■系统平台(综合视频管理系统)

■解码及显示系统

■网络存储系统

■联动报警管理系统

•传输系统部署

■图像、控制信号传输

■供电线路

■IP网络传输

3.系统前端设计

对于楼宇的监控系统来说,前端产品的选型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用户的

使用情况,在楼宇内部大部分环境采用模拟摄像机+多路编码器的模式,在部分重要的区域和一些室

外监控点采用高清IPC模式。

»在人员最多的出入口和楼梯口需要安装高清的半球机或者枪机。

》在走廊可以安装枪机。

»在电梯安装广角半球型摄像机,广角半球型摄像机。

》在停车场的出入口,车辆进出时,车灯光线很强,一般摄像机是无法正常获取视频图像的。

需要在强光下也可获取到高清晰图像的摄像机,安装强光抑制枪机(彩转黑或黑白)。

》大楼周边外围停车场空间较大,光线充足,监视范围广,要求摄像机有较大的视野,安装

高清IPC。

»大型大楼的地下停车场一般空间较大,但光线不是很明亮,监控要能适应地下停车场的视

频监控环境。建议安装一体化球机。

楼宇内部前端设备主要包含摄像机(如有音频包括拾音器)、支架护罩、云台、解码器、音视频

编码器、楼宇外围部分要考虑防雷器、和防水机箱等。

3.1.图像采集设备选型(摄像机)

根据监控区域的不同,选择自动光圈定焦距镜头配合彩色黑白日夜转换型摄像机或一体化半球

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采用一体化球型摄像机对大范围区域进行巡视和重点监控。同时根据

环境需要,考虑相应的保护措施设备。

前端设备其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将所监控区域的图像信号的采集和编码工作,将采集到的模拟信

号处理为可进行网络传输信号。前端设备包含摄像机、镜头、云台、编码器及其他配套的接线箱、

电源转换器等周边设备,本方案具体设备选择设计如下:

采用腾龙公司生产的13VG308AS自动光圈定焦距镜头配合索尼公司生产的SSC-E473P彩色黑

白日夜转换型摄像机或SSC-CD13VP一体化彩色半球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

采用韩国三星公司生产的SPD-2300一体化球型摄像机对大范围区域(如场院)进行巡视和重点

监控。

因本工程项目基于数字化网络进行传输,前端需要增加相应的模数转换设备,也就是视频编码

器-本方案采用H3C公司生产的EC1001-HF单路编码器和EC2004-HF四路编码器进行设计>将采

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数字信号,以接入建设的网络系统进行传输。

同时根据环境需要,考虑相应的安装设备和保护措施设备。室外安装的摄像机,固定点需要增

加枪式室外型保护罩,动点需要增加球型室外型保护罩,保护罩要考虑防雨设计,在冬季和夏季的

加温和散热装置等。根据安装现场情况的不同,可以利用现场的建筑物进行壁装(院墙、建筑物墙

壁)或者顶装(廊檐'带顶通道)。

前端摄像机采集的视频信号经模拟线缆传输给视频编码器,视频编码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可在

网络上传输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数据流向见下图:

ECiom

图定蝮・晟Q-

固定4WM.QL

EQ00H

华俾班

3.2.编码器选型设计

前端监控点的视频编码器完成监控信号的视音频输入,把模拟的视频、音频信号(如摄像机、

麦克风等视音频源信号)进行数字化和压缩编码,形成IP数据包,利用网络传送到指定的目的地址。

作为大量前端路面监控点部署设备,视频编码器必须采用高性能设备:使用采用嵌入式结构设

计,稳定可靠;具备工业防护设计,符合社会动态治安监控系统路面部署的要求;提供强大的图像

编码能力,保障高质量的图像效果;支持标准的通信协议和视频编码方式。

监控系统前端编码器推荐采用EC1501,作为H3c推出的新一代视频监控前端设备,EC15O1同

时具备视音频接入及编码、网络接入和iSCSI存储写入功能。可以完成监控信号的视音频输入,把

模拟的视频、音频信号(如摄像机、麦克风等视音频源信号)进行数字化和压缩编码,形成1P数据

包,利用网络传送到指定的目的地址,既可以进行实时查看,满足实时监控的需求,也可以直接基

于iSCSI写入IPSAN存储设备进行信息保存。

EC1501采用嵌入式结构设计,结构紧凑,功能强大,同时具备完善的防护设计,主要定位于对

视频图像质量和应用要求较高的专业监控环境。

不同于传统的视频编码器设备,EC1501同时支持视频编码、网络接入、iSCSI存储写入功能:

支持标准H.264编码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接口和网络协议,具有以太网电口、以太网光口、

EPON接口等多种网络接口,EC1501支持通过组播方式发送实时流,EC15O1支持通过单播或组播

方式发送实时流,网络适应性强;内置iSCSI存储写入功能,可直接基于TCP/IPiSCSI协议把视频

码流写入到IPSAN存储设备。

3.3,室外基础设计

立杆是前端监控点的物理支柱,室外环境的恶劣加上各种不可预测的天气情况,要求室外立杆

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牢固度,因此立杆由变径钢管制成。立杆和室外机箱外观必须与城市景观配套,

符合市政设施规范颜色,采用浅蓝色和白色基调,喷注黄色监控点编号和临近电灯竿编号。对于球

机立杆上端弯曲,采用吊装的形式安装球型摄像机,而对于枪机采用直立顶端安装。

立杆应做灌筑基础,基础深度适宜,立杆高度适宜、支架长度适宜。

球机立杆检初后杆

前端的户外机箱是保证前端系统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箱中除安装以下设备外,还要求

留有空间余量。

>光端机

>专用稳压电源

>市电进线和光纤都要引入机箱内

>过流过压保护装置和电源防雷保护装置

>接线端子

>维修开安和插座

>接地设备

室外机箱性能要求:

A防雨

>耐高温

>防撬

>和立杆统一接地以避雷

前端需要提供可供云台摄像机和光端机工作的稳压电源,并要具有过压、过流、抗干扰等功能,

具体要求:

>负载总功率不超过120W

>使用环境在户外(深圳户外高温时地面可达到50-C)

A选用户外专用型电源,按照户外工作环境设计

>输入电压:46HZ-60HZ、AC170V到280V

A输出电压:DC13V,DC5.5V-AC24V等多种电压同时输出

3.4.室外防雷

部署在楼宇外部的监控设备需同时考虑防止直击雷和感应雷。前端设备如摄像头应置于接闪器

(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为了施工方便避雷针一般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

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中8的镀锌圆钢或35mm2铜导线,此时应注意依据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第2章、第2.5节、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第2.5.4条的

要求,系统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

为防止电磁感应,沿杆引上摄像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应穿金属管屏蔽。为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

入前端设备,应在设备前的每条线路上加装合适的避雷器,如电源线(220V或DC24V)、视频线、

信号线和云台控制线。这样做比较麻烦,问题比较多,且要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因此可以选择监控

摄像机多功能电涌保护器。比如ASP的产品:SV-3/220'SV-3/024、SV-2/220、SV-2/024等。

网络/信号系统防感应雷措施主要是在网络/信号线路上安装网络/信号SPD,在雷击发生时将雷

电流泄放入地,并且将线路上的瞬间过电压限制到一个安全的水平。

信号线布线必须屏蔽处理,电源线最好采用埋地布线。

布线必须远离电话或其它电源等线路,以防其它未作防雷的线路上的感应雷对信号线路产生二

次感应,标准要求参考国标GB50198-94。

CCTV系统主要是传输信号线和电源线。室外摄像机的电源可从终端设备处引入,也可从监视

点附近的电源引入。控制信号传输线和报警信号传输线一般选用芯屏蔽软线,架设(或敷设)在前

端与终端之间。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传输部分的线路在城

市郊区、乡村敷设时,可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当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

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时,应注意传输线缆与其它线路的最小间距和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的

最小垂直间距。比如与220V交流配电线的最小间距为0.5米,与通讯电缆的最小间距为0.1米,与

1-10KV电力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2.5米,与1KV以下电力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1.5米,与广播线

的最小垂直间距为1.0米,与通信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0.6米等等。

直埋敷设方式防雷效果较好,而架空线比较容易感应雷击。为避免首尾端设备损坏,在使用架

空线传输时,应在每一支撑杆上做接地处理,架空线缆的吊线和架空线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均应接

地。中间放大器输入端的视频信号源和控制信号源均应分别接入合适的防雷器。

传输线埋地敷设也并不能完全阻止雷击设备的发生,统计数据显示雷击造成埋地电缆故障大约

占总故障的30%左右,即使雷击比较远的地方,也仍然会有部分雷电流流入电缆。所以采用带屏蔽

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保持钢管的电气连通。对防护电磁干扰和电磁感应非常有效,这

主要是由于金属管的屏蔽作用和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如电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电缆进入

终端和前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但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米,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

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4.监控中心和分控中心图像显示系统设计

4.1.中心控制室

一级监控中心控制室设在XX办公楼X楼,包括电视墙和控制台两个部分。

中心屏显系统:中间由9块(3X3)单屏尺寸为50寸的等离子显示屏组成,可滚动显示有关信

息。同时,部署视频分割器,使每台等离子显示屏可同时显示4路子图像,最高可实现36路子画面

显示。视频分配系统的总工提供36个BNC模拟视频输入端口,可与9台H3c的DC2004-FF视频

解码器连接,获取视频信号。

控制台:操作台设置2台双显卡输出PC机,配4台21寸液晶显示器,同时配置2台矢量控制

键盘。

4.2.分控室

每个分控室统一安装两台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