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模拟试题PAGEPAGE1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胆固醇、ATP共有的元素有C、H、O、N、PB.Fe2+存在于血红蛋白的某些氨基酸的R基上C.生物体的无机盐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叶绿素中的镁D.生长素和秋水仙素组成元素相同〖答案〗D〖解析〗〖祥解〗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详析〗A、胆固醇属于固醇,只含有C、H、O,磷脂、ATP的元素组成为C、H、O、N、P,可见,磷脂、胆固醇、ATP共有的元素有C、H、O,A错误;B、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在肽链之间,不存在于氨基酸残基的R基上,B错误;C、组成生物体的无机盐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叶绿素中的镁,C错误;D、生长素化学本质是主要是指吲哚乙酸(C10H9O2N),秋水仙素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22H25O6N,可见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D正确。故选D。2.生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基质都可通过代谢产生水B.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ATPC.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2/3,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都生活在其中D.抗旱植物体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高于一般植物〖答案〗B〖解析〗〖祥解〗细胞内的水以两种形式存在: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化学反应、形成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细胞代谢由弱变强时,细胞内的结合水会向自由水转化;细胞代谢由强变弱时,自由水会向结合水转化。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析〗A、线粒体基质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消耗水,A错误;B、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ATP,B正确;C、细胞外液约占体液1/3,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都生活在其中,C错误;D、抗旱植物体内细胞液的渗透压较高,自由水含量比其他植物少,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低于一般植物,D错误。故选B。3.酒精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试剂,但使用浓度不一定相同,下面实验中使用酒精的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若没有使用就当作0)正确的是()①脂肪的检测中脂肪染色后洗去浮色②提取绿叶中的色素③土壤小动物的收集④冲洗用卡诺氏液浸泡后的细胞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答案〗C〖解析〗〖祥解〗酒精的使用:①脂肪检测(制片:50%酒精);②叶绿体色素提取(无水乙醇)③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a.15%盐酸和95%酒精混合(1:1);b.95%酒精;④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70%酒精);⑤提取DNA(95%冷却酒精)。〖详析〗ABCD、①脂肪的检测中脂肪染色后洗去浮色,酒精浓度是50%;②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使用无水乙醇;③土壤小动物的收集,酒精浓度是70%;④冲洗用卡诺氏液浸泡后的细胞,酒精浓度是95%,ABD正确,C错误。故选C。4.下列真核细胞内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激素与受体的结合B.〖H〗+O2—→H2O+能量C.〖H〗的产生D.H2O的生成〖答案〗B〖解析〗〖祥解〗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详析〗A、蛋白质类激素的受体一般在细胞膜上,固醇类、胺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A不符合题意;B、〖H〗+O2—→H2O+能量,该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上,B符合题意;C、〖H〗的产生可以发生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类囊体薄膜,C不符合题意;D、H2O的生成有多种反应,如氨基酸脱水缩合发生于核糖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合成的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是单细胞生物的“消化系统”B.ATP合成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内质网是合成性激素的场所D.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内膜,能吸收光能〖答案〗C〖解析〗〖祥解〗线粒体:①分布:普遍存在真核细胞中;②结构:双层膜;③成分:线粒体基质中存在DNA,RNA;④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①分布:普遍存在植物细胞中(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②结构:双层膜;③成分:叶绿体基质中存在DNA,RNA;④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内质网:①分布:普遍存真核细胞中;②结构:单层膜;③功能: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场所;光面内质网:脂质合成场所。高尔基体:①分布:普遍存真核细胞中;②结构:单层膜;③功能:动物细胞: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植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溶酶体:①分布:主要存在动物细胞中;②结构:单层膜;③功能:是“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④成分:内含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液泡:①分布:存在植物细胞中(根尖分生区没有大液泡);②结构:单层膜;③功能: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间坚挺;④成分:液泡内为细胞液,有糖类,无机盐,蛋白质,色素(非光合色素)。中心体:①分布: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②结构:无膜,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③成分:蛋白质④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核糖体:①分布:几乎所有细胞中;②结构:无膜;③功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详析〗A、溶酶体内的蛋白酶是在核糖体合成,A错误;B、细胞核内不合成ATP,核孔具有选择性,ATP合成酶不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错误;C、性激素属于固醇,属于脂质,内质网是合成脂质的场所,C正确;D、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能吸收光能,D错误。故选C。6.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A.ATP中的“A”表示的是腺苷,氨基酸中的“酸”对应的是R基B.酶具有高效性,并且一经发挥作用后便会立即失活C.由于加热提高了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D.蛋白质经蛋白酶催化水解后,依然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答案〗D〖解析〗〖祥解〗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代表高能磷酸键,其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多达30.54kJ/mol。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详析〗A、ATP中的“A”表示的是腺苷,氨基酸中的“酸”对应的是羧基,羧基能电离出H+,A错误;B、酶具有高效性,并且能够反复发挥催化作用,B错误;C、由于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从常态变成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D、蛋白质经蛋白酶催化水解后,形成多肽和氨基酸,多肽分子含有多个肽键,依然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故选D。7.下图甲表示将小麦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玻璃罩内的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乙为2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时该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B.图甲中C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D段光合速率不断增大,DE段光合速率减小C.图乙中的B点对应甲中的C、F点D.当温度从25℃升高到30℃时,图乙中的B点将左移〖答案〗B〖解析〗〖祥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细胞内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分析坐标曲线时,一看横、纵坐标意义,二看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的意义,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详析〗A、图甲中,经过这一昼夜之后,玻璃罩内CO2浓度降低,则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总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A正确;B、图甲中C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在C点之前已经开始,CD段的斜率可以反映净光合速率,CD段净光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E段接近于直线,净光合速率不变,B错误;C、图乙中的B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甲中的C、F点时也是如此,C正确;D、当温度从25℃升高到30℃时,相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将升高,呼吸作用速率降低,图乙中的B点将左移,D正确。故选B。8.下图甲、乙为二倍体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和图乙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不同B.图甲发生在图丙中的cd段,图乙发生于图丙的ef段C.上图说明基因重组不一定是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D.图丙中ac段,细胞的物质转运效率有所提高〖答案〗C〖解析〗〖祥解〗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详析〗A、图甲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B、Ab、aB、ab,图乙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B、ab、aB、ab,A错误;B、图甲正在发生交叉互换,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在图丙中的cd段,图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于图丙的cd段,B错误;C、图甲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也导致基因重组,图乙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也导致基因重组,上图说明基因重组不一定是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C正确;D、图丙中ac段,DNA复制,细胞体积稍微增大,细胞的物质转运效率降低,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B.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会表达D.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遗传信息传递变难,但细胞核体积增大〖答案〗C〖解析〗〖祥解〗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析〗A、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即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衰老的细胞表现为体积变小,而细胞核的体积变得,癌变的细胞表现为球形,可见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A正确;B、构成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分化产生的,因此构成机体的所有细胞中均存在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即便是胚胎细胞也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正确;C、原癌基因能维持细胞正常分裂、分化的进程,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进行不正常的分裂,因此在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进行正常表达,C错误;D、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基因的表达过程不容易进行,即遗传信息传递变难,同时细胞核表现为体积增大,D正确。故选C。10.豌豆高茎(D)对矮茎(d)显性。现以杂合高茎豌豆(Dd)为亲本,连续自交5代,F5中纯合高茎豌豆所占比例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矮茎豌豆再自交后F5纯合高茎豌豆所占比例分别是()A.15/128,33/64 B.15/32,5/7C.31/64,15/32 D.31/64,31/33〖答案〗D〖解析〗〖祥解〗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或两对上的等位基因且他们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详析〗杂合高茎豌豆(Dd)为亲本,连续自交5代,则F5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位1/2n=1/32(n=5),纯合高茎所占的比例为1/2×(1-1/32)=31/64,若在连续自交过程中均除去矮茎豌豆再自交则所得到的F5中纯合高茎豌豆所占比例为(2n-1)/(2n+1)=31/33(n为自交次数,为5),D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或说法正确的是()A.性状分离是指杂交后代同时出现两种性状的现象B.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实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C.等位基因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一对基因D.两只黑猫(Aa)杂交,产生白猫(aa),不是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答案〗D〖解析〗〖祥解〗1.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2.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现象,如F1高茎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就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B、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使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而基因的自由组合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两只黑猫(Aa)杂交,产生白猫(aa),不是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而是亲代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随后经过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进而产生了基因型为aa的白猫,D错误。故选D。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关系B.无籽西瓜的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D.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答案〗C〖解析〗〖祥解〗1.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通常可能有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也可能有多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多因一效”),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基因控制多个性状(“一因多效”);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析〗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即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A错误;B、无籽西瓜的无子性状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进而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导致的,其根本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属于可遗传变异,B错误;C、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该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C正确;D、对于有性别决定的生物来讲,其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但对于没有性别划分的生物来讲,其染色体组中没有性染色体,D错误。故选C。1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及种类为AA:Aa:aa=1:2:1B.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奇数,因此高度不育C.染色体变异不改变基因结构,但一定会改变其数目D.基因中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祥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例如,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详析〗A、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为:1AA、1aa、1Aa、1Aa、1Aa、1Aa,因此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4∶1,A错误;B、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其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未必都是奇数,也未必都高度不育,B错误;C、染色体变异会引起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但不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只是引起了染色体上基因顺序的改变,没有引起基因数目的改变,C错误;D、基因中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了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雄鹿之间的求偶斗争表现为共同进化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也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D.自然选择导致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详析〗A、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进而使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A错误;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B错误;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通过对性状的选择实现了对基因的选择,但不能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因为新基因的产生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进而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15.下列关于翻译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DNA只能控制合成一种蛋白质B.tRNA中含多个碱基且存在氢键C.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并开始转录,当其遇到终止密码子时停止转录D.翻译过程中,tRNA会读取mRNA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答案〗B〖解析〗〖祥解〗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析〗A、一个DNA中含有多个基因,因而可能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A错误;B、tRNA为单链结构,且由于单链之间形成氢键而成为三叶草结构,即其中含多个碱基且存在氢键,B正确;C、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并开始转录,当其遇到终止子时停止转录,C错误;D、翻译过程中,tRNA会读取mRNA上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碱基序列,而不是全部碱基序列,D错误。故选B。16.下图1和图2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关系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的a、b、c分别与图2中的A、B、C代表相同成分B.B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有关C.若图1所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低D.若图1所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I端比Ⅱ端胰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答案〗C〖解析〗〖祥解〗题图分析,图1中Ⅰ端为动脉端,Ⅱ端为静脉端,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液,三者构成了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图2中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D为血细胞或淋巴细胞。〖详析〗A、图1中的a、b、c分别代表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分别对应与图2中的B组织液、A血浆、和C淋巴液,A错误;B、B代表组织液,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有关,组织液渗透压应该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因为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B错误;C、若图1所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血糖含量上升,血糖在肝脏部位变成肝糖原,而后血糖含量下降,因此图1b中Ⅱ端(静脉端)比Ⅰ端(动脉端)葡萄糖含量低,C正确;D、若图1所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血糖含量上升,会刺激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因此图1b中I端比Ⅱ端胰胰岛素含量低、葡萄糖含量高,D错误。故选C。17.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的示意图。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A.布氏田鼠在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最终实现BAT细胞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B.某小鼠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引起甲亢,该病在免疫学上属于自身免疫病C.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其受体位于细胞内D.UCP-1增加产热的机理可能是抑制ATP的合成,从而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了热能〖答案〗C〖解析〗〖祥解〗体温偏低时,冷觉感受器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促进产热);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促进机体产热。〖详析〗A、据图,寒冷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BAT细胞,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同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正确;B、小鼠产生的抗体和自身的物质结合,是自身免疫病,B正确;C、据图,传出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BA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去甲肾上腺素是神经递质,其受体位于BAT细胞的细胞膜上,C错误;D、据图,UCP-1作用于线粒体,促进线粒体产热,使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化学能全部变成热能,抑制ATP的合成,D正确。故选C。18.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B.免疫系统以其具有的防卫功能来杀死癌变细胞C.切除胸腺的小鼠,细胞免疫彻底消失,体液免疫也会受影响D.接种过疫苗的人再次接触该病原体时,浆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答案〗C〖解析〗〖祥解〗免疫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1)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2)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淋巴器官内,成熟时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3)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这些都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详析〗A、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多种细胞都可以产生溶菌酶,A错误;B、免疫系统以其具有的防卫功能来杀死侵入机体的外界病原体,B错误;C、切除胸腺的小鼠,体内缺乏T细胞,细胞免疫彻底消失,体液免疫也会受影响,C正确;D、接种过疫苗的人再次接触该病原体时,记忆细胞的周期会缩短,D错误。故选C。19.下列有关种群密度和数量变化的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时,应设置多组对照实验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采用的调查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数量时,调查期间部分标记物脱落,则调查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偏大D.调查森林中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易辨认的单子叶草本植物采用样方法去调查〖答案〗C〖解析〗〖祥解〗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详析〗A、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为前后自身对照实验,因此不需要设置多组对照实验,A错误;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采用的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C、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数量时,调查期间部分标记物脱落,会导致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根据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可知调查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偏大,C正确;D、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和蔓生的,叶脉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因此不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C。2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可能是动物,B不包括植物B.图中的字母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C.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D.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E→D大量加大,而D→A大量减少〖答案〗A〖解析〗〖祥解〗题图分析: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因为都有箭头指向D),E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详析〗A、C代表分解者,可能是动物,如蜣螂,B代表消费者,可以包括寄生生活的植物,A错误;B、D表示大气中的CO2库,由于夏季光合作用强,吸收二氧化碳多,因此其含量在夏季低于冬季,B正确;C、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即为生长型生物群落,即此时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的量大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即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C正确;D、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即E→D大量加大,而D→A(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量)大量减少,D正确。故选A。21.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₆H₁₄N2O2)氨基端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多肽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氨基中B.短肽A、B、C比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1个C.苯丙氨酸的R基为—C7H7,赖氨酸的R基为—C4H10D.该四十九肽含有第22、49号位两个赖氨酸〖答案〗B〖解析〗〖祥解〗蛋白质结构:(1)氨基酸→多肽: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以此类推,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2)多肽→蛋白质: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几条肽链,它们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结合在一起。这些肽链不呈直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详析〗A、多肽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肽键(-CO-NH-)中,A错误;B、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可知第17、31、32位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共水解5个肽键,需要5个H2O参与反应(加入5个O),最终脱去3个苯丙氨酸(减去6个O),短肽A、B、C比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1个,B正确;C、根据氨基酸结构通式(C2H4O2NR),苯丙氨酸的R基为—C7H7,赖氨酸的R基为—C4H10N,C错误;D、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C₆H₁₄N2O2)氨基端的肽键,该四十九肽含有第22、23、49号位三个赖氨酸,D错误。故选B。22.下图1为将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图2为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绘制的4种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B.细胞对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的通透性不相同C.图2中③也可表示主动运输的运输速率D.将图2中②④曲线补充完整,曲线④的起点不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答案〗A〖解析〗〖祥解〗分析题图1可知,植物细胞放在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失水量达到最大值,所以甲溶液是高渗溶液,放在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失水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时间后,细胞的失水量逐渐减少,超过4分钟时细胞失水量为负值,即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乙溶液是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溶质的溶液。〖详析〗A、图1中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为负值,说明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没有死亡,A错误;B、细胞在甲溶液中只存在细胞失水,说明细胞对溶质不能吸收,而细胞在乙溶液中存在先失水再吸水的变化过程,说明细胞可吸收其溶质,因此可说明细胞对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的通透性不相同,B正确;C、图2中③表示该运输方式与氧气浓度无关,即表示与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无关,但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因此该曲线也可表示主动运输的运输速率,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主动运输吸收某些离子,C正确;D、物质浓度为0时,反应速率为0,因此将图2中②曲线补充完整,起点应该从0点开始;而由于无氧呼吸也能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因此氧气浓度为0时,也能进行主动运输,故曲线④的起点不应从坐标系的原点开始,D正确。故选A。23.下图1是验证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两套装置的培养条件一致(不考虑环境中物理因素的影响),图2是不同氧气浓度对酵母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O2浓度对应图2中H点时,则图一中装置1中液滴向左移,装置2中液滴向右移B.若图1中装置1和装置2的液滴都向左移,说明呼吸底物中可能混入了脂肪C.当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向右移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若图2中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1/13〖答案〗C〖解析〗〖祥解〗题图分析,图1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1测量的是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1左移表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装置2测量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消耗氧气量的差值,装置2右移表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不动,则表明所测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有氧呼吸产CO2量与耗O2量相等)。②若装置1液滴不动,装置2液滴右移,则表明所测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无氧呼吸只产CO2,不耗O2)。③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右移,则表明该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装置2表示的是氧气浓度对酵母菌呼吸速率的影响。〖详析〗A、若O2浓度对应图2中H点时,此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图一中装置1中液滴向左移,装置2中液滴向右移,A正确;B、若图1中装置1向左移,说明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也向左移动是,说明消耗的氧气量对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则可能是装置2的呼吸底物中可能混入了脂肪,B正确;C、若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则说明酵母菌没有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向右移时,说明进行了无氧呼吸,即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储存在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中,C错误;D、若图2中YZ∶ZX=4∶1,说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是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的4倍,若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x,则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4x,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和葡萄糖的比例关系可知,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x/6,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2x,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x/6(x/6+2x)=1/13,D正确。故选C。24.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光照强度对水稻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甲乙两图是在温度、CO2浓度均适宜的条件下测量绘制的相关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当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B.图甲中,b为该细胞光的补偿点,而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单位时间内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C.据图乙曲线分析,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13hD.图乙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CD段和EF段〖答案〗C〖解析〗〖祥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细胞内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分析坐标曲线时,一看横、纵坐标意义,二看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的意义,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详析〗A、图甲中当光照强度为a时,叶绿体不产生O2,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错误;B、图甲中,b点时O2产生总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此时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不是该细胞光的补偿点,而光照强度为d时,O2产生总量是8,呼吸作用速率是6,该细胞单位时间内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B错误;C、据图乙,纵坐标O2释放速率表示净光合作用,AB、GH段呈直线只有呼吸作用,BG段既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则光照时间是14-1=13h,C正确;D、CD段和EF段呈直线,表示净光合速率不变,但呼吸作用速率随着O2浓度在改变,此时光照强度在改变,D错误。故选C。25.经32P充分标记的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连续进行了两次细胞分裂,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两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全被32P标记,则该精原细胞一定进行的是减数分裂B.若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两次有丝分裂,则最后形成的子细胞至少有1/2被32P标记C.不管进行的是一次减数分裂还是两次有丝分裂,最终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只能是0~n之间D.若子细胞中有n条染色体被标记,则期间一定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B〖解析〗〖祥解〗有丝分裂细胞分裂1次,产生2个子细胞分裂后形成的仍然是体细胞,染色体不减半;而减数分裂细胞分裂2,产生4个子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成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减半。〖详析〗A、若两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全被32P标记,则该精原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或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也有可能是两次有丝分裂,A错误;B、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在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后,细胞中每个DNA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间期,DNA经过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被标记,三条脱氧核苷酸链未被标记,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所有被标记的DNA移向细胞的一极,所有未被标记的DNA移向细胞的另一极,最后形成的子细胞有一半未被标记,另一半所有的DNA都会被标记,至少有1/2被32P标记,B正确;C、如果进行的是有丝分裂,那么最终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最多可能是2n,C错误;D、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分裂,若子细胞中有n条染色体被标记,也有可能是有丝分裂,D错误。故选B。26.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EE都患病,Ee有50%患病,ee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表现正常,但都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双方父母也都表现正常,双方母亲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A.2/3 B.1/6 C.1/3 D.1/4〖答案〗B〖解析〗〖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表现型相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详析〗ABCD、双方父母表现正常,都有一个患病的弟弟,双方母亲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可知患病弟弟的基因型是Ee,母亲的基因型是ee,父亲的基因型都是Ee,Ee有50%患病,则夫妇双方的基因型都是1/3Ee、2/3ee,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1/3Ee(丈夫)×1/3Ee(妻子):1/3×1/3×1/4、1/3×1/3×1/2×1/2;1/3Ee(丈夫)×2/3ee(妻子):1/3×2/3×1/2×1/2;2/3ee(丈夫)×1/3Ee(妻子):2/3×1/3×1/2×1/2;合计子女患病的概率是1/6,ACD错误,B正确。故选B。2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疾病B.通过基因检测可判断胎儿是否患白化病C.遗传病患者至少含有一个致病基因D.近亲结婚生育的婴儿患隐性遗传病的风险增加〖答案〗C〖解析〗〖祥解〗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析〗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即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A正确;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可通过基因检测做出诊断,B正确;C、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的疾病,其不含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症患者不含有致病基因,C错误;D、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亲从含有同一种隐性致病基因的几率增大,因而生育的婴儿患隐性遗传病的风险增加,D正确。故选C。28.某高等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为探究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数量及相互关系。科研人员选择一红花植株和一白花植株杂交,F1表现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6:1,挑选出F1中的红花植株自交,F2表现为红花:粉红花:白花=27:36:1(相关基因分别用A/a、B/b、C/c……表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控制该花色形状的等位基因至少有3对,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上述所得F2中的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种C.上述所得F1中的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D.F1中红花植株自交所得F2粉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6〖答案〗B〖解析〗〖祥解〗根据F2表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27:36:1可知,该比例由(3:1):(3:1):(3:1)的变化而来,花色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由F1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自交而来,自交后代A_B_C_为红花,aabbcc为白花,其余基因型(A_B_cc、A_bbC_、A_bbcc、aaB_C_、aaB_cc、aabbC_)均为粉红花。由F1表现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6:1,是(1:1)(1:1)(1:1)的变化而来,因此亲本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详析〗A、根据F2表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27:36:1可知,该比例由(3:1):(3:1):(3:1)的变化而来,花色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B、F2由F1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自交而来,自交后代A_B_C_为红花,aabbcc为白花,其余基因型(A_B_cc、A_bbC_、A_bbcc、aaB_C_、aaB_cc、aabbC_)均为粉红花,粉红花植株基因型有4+4+4+2+2+2=18种,B错误;C、由F1表现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6:1,是(1:1)(1:1)(1:1)的变化而来,因此亲本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cc,F1中的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有6种基因型,C正确;D、F2粉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F2粉红花植株所占份额为36,纯合子各基因型各占l份,因此F2粉红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6/36=1/6,D正确。故选B。29.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的籽粒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籽粒为紫色,基因a控制籽粒为黄色,基因B只对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籽粒呈现白色。籽粒的颜色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利用黄色籽粒和紫色籽粒长成的植株进行两次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亲代F1表型F1自交,所得F2表型及比例一黄色×紫色全为白色紫色:黄色:白色=6:4:6二全为紫色紫色:黄色:白色=10:4:2A.亲本的基因型只能分别是aaBB、AAbbB.让第一组F2中的紫色和黄色杂交,则子代黄色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5C.对F1植株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后,便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个体D.从第二组结果来看,应是环境改变导致AaBb个体变成紫色〖答案〗D〖解析〗〖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思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思路: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上代基因型为双杂合。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分离比为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分离比为15︰1,则为(9︰3︰3)︰1。〖详析〗A、根据题干可知,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AA__、Aabb;黄色玉米的基因型为:aa__;白色玉米的基因型为:AaB_。第一组的亲代表现型为黄色×紫色,而F1表现型全为白色,基因型为AaBb,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分别是AAbb、aaBB或者AABB、aabb,A错误;B、第一组F2中的紫色籽粒个体为AA__:Aabb=2:1,AA__中AABB:AABb:AAbb=1:2:1,黄色籽粒个体为aa__,其中aaBB:aaBb:aabb=1:2:1,两者杂交得到黄色籽粒个体所占比例为1/3Aabb(紫色)×aa__(黄色)=1/3×1/2aa__=1/6aa__(黄色);两者杂交得到紫色籽粒个体所占比例为:AABb×aaBb得到紫色籽粒个体概率为1/24,AABb×aabb得到紫色籽粒个体概率为1/24,AAbb×aaBb得到紫色籽粒个体概率为1/24,AAbb×aabb得到紫色籽粒个体概率为1/24,Aabb×aaBb得到紫色籽粒个体概率为1/24,Aabb×aabb得到紫色籽粒个体概率为1/24,6个概率相加,可得两者杂交得到紫色籽粒个体的比例为1/4,因此子代中紫色籽粒个体与黄色籽粒个体的比例为1/4:1/6=3:2,B错误;C、对F1植株产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幼苗,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稳定遗传,C错误;D、从第二组结果来看,由于籽粒的颜色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应是环境改变导致AaBb个体变成紫色,使表型及比例和一组不同,D正确。故选D。30.下列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B.翻译过程中需要3种RNA参与C.tRNA比mRNA大得多,其羟基端是结合氨基酸的部位D.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不可能同时发生〖答案〗B〖解析〗〖祥解〗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析〗A、基因中的碱基改变会导致基因结构改变,所以遗传信息一定发生了改变,A错误;B、翻译过程中,需要mRNA作为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结构,B正确;C、一般情况下,mRNA比tRNA大,C错误;D、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故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D错误。故选B。31.下图1为神经系统两个轴突末梢连在一根神经纤维上的结构,当兴奋沿轴突向下传递时,两个轴突末梢分别释放神经递质a和b,从而引起离子x、y流向神经纤维内,最后,在神经纤维膜内的A、B、C、D处测得膜电位情况如图2和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是兴奋性递质,b是抑制性递质B.离子x是阴离子,离子y是阳离子C.①运输离子x不需要能量,④运输离子y需要能量D.递质a和b的释放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答案〗A〖解析〗〖祥解〗由题图2、图3可知,x离子进入神经纤维内,A、B点发生去极化(由外负内正→外正内负),x是阳离子,而y离子进入,使膜电位负值更大,因此y是阴离子。〖详析〗AB、根据分析,递质a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导致A、B发生发了去极化过程,所以x是阳离子,a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当递质b与突触后膜结合,突触后膜保持静息电位,所以y是阴离子,b是抑制性神经递质,A正确,B错误;C、xy这些离子都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所以协助扩散,C错误;D、递质a和b的释放是胞吐作用,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A。32.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或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测得电位变化为丙图所示曲线图B.按图甲电极连接方式只能测定动作电位,不能测静息电位C.图乙应是一个电极安放在膜外,一个电极安放在膜内,且以膜外电极为参照测得的结果D.图乙中bc段时,该处膜内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外〖答案〗D〖解析〗〖祥解〗静息电位是指未兴奋区域的电位,由K+外流引起的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指兴奋区域的电位,由Na+内流引起的外负内正的膜电位。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区域向兴奋区域传导,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兴奋区域向未兴奋区域传导。〖详析〗A、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a点和b点会先后产生兴奋,指针会发生两侧方向相反的偏转,形成丙图所示曲线图,A正确;B、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图甲的两个导线都接在了膜外,不能测量静息电位,B正确;C、图乙中测得了静息电位,因此应是一个电极安放在膜外,一个电极安放在膜内,由于静息电位为负值,因此是以膜外规定为0电位做为参照测得的结果,C正确;D、图乙中bc段是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该处膜内钠离子浓度低于膜外,D错误。故选D。33.如图表示某种性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细胞膜()A.结构A→B→C的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而④则为负反馈调节B.过程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③过程不需要解旋酶参与D.图示说明性激素直接参与了合成蛋白质的代谢过程〖答案〗C〖解析〗〖祥解〗由题可知,该图是性激素分泌机制模式图,所以C是生殖器官,A是下丘脑,B是垂体,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详析〗A、结构A→B→C的调节方式是下丘脑通过控制垂体控制性腺分泌性激素,属于分级调节,A错误;B、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C、③过程是转录,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解旋,不需要解旋酶,C正确;D、性激素只能起调节作用,不能直接参与合成蛋白质,D错误。故选C。34.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正确的是()A.生长素的合成过程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的结果B.植物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常生长的植物,除了激素调节外,环境因子的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组的表达,进而调节生命活动D.生长素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合成〖答案〗C〖解析〗〖祥解〗生长素在各器官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胚芽鞘、芽和根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部位的生长素较为集中。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和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有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详析〗A、生长素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所以它的合成不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状,A错误;B、植物根的向地性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向光性中向光侧和背光侧都是促进生长,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C、正常生长的植物,除了激素调节外,环境因子的变化也会影响基因组的表达,如光照、温度、重力等都影响基因组的表达,进而调节生命活动,C正确;D、生长素的合成和光照的条件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C。35.下图为某养殖池塘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图解,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B.从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C.大闸蟹排出的尿液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cD.若对该池塘的营养结构进行优化,可提高从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祥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详析〗A、流经阳澄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与输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之和,A错误;B、由于大闸蟹的同化量是在消耗植物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2)/a×100%,B错误;C、图中大闸蟹的同化量为c,大闸蟹排出的尿液中的有机物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即属于c,C正确;D、若对该池塘的营养结构进行优化,不能提高从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但可以提高池塘空间、资源的利用率,D错误。故选C。二、简答题36.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由叶绿体DNA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DNA编码的小亚基共同组装而成,部分代谢途径如图1所示,其中C3-Ⅱ(丙糖磷酸)最终会转化成蔗糖和淀粉,其具体合成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磷酸转运体(TPT)在将丙糖磷酸运到细胞质基质的同时可将无机磷酸(Pi)运入叶绿体,且这种转运严格遵循1:1的反向交换原则,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叶绿体中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蛋白质与核酸结合形成的结构,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2)在光照不变的前提下,若突然降低外界CO2浓度,短时间内X的浓度会________,C3-Ⅱ通过叶绿体膜运送到细胞质中转变成果糖,然后和______合成蔗糖,运出叶肉细胞。(3)据图2可知,当细胞质基质中的Pi水平升高时,淀粉的含量会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4)叶片的有机物输出越多越快,其光合速率越快。若将一株植物的果实去除,则去除的果实越多,其光合速率就_________,两片相邻的叶片,若一片遮光,则另一片叶子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答案〗(1)①.存在②.基粒(类囊体薄膜)(2)①.升高②.葡萄糖(3)降低(4)①.越慢②.加快〖解析〗〖祥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分解成O2和〖H〗,ADP和Pi形成ATP;暗反应阶段,CO2和C5结合,生成2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形成糖类和C5。辅酶Ⅱ(NADP+)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光反应与暗反应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光反应和暗反应关系: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分解成O2和〖H〗,ADP和Pi形成ATP;暗反应阶段,CO2和C5结合,生成2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形成糖类和C5。光反应与暗反应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小问1详析〗叶绿体中DNA转录时,RNA聚合酶和DNA结合,存在蛋白质与核酸结合的结构。叶绿体的基粒的类囊体薄膜叠在一起,能增大叶绿体内的膜面积。〖小问2详析〗据图1,CO2和X反应生成C3-Ⅰ,若突然降低CO2浓度,短时间内X浓度上升。果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蔗糖水解后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则果糖和葡萄糖合成为蔗糖。〖小问3详析〗当细胞质基质中的Pi水平升高时,磷酸转运体(TPT)运入叶绿体的无机磷酸(Pi)的量上升,运出叶绿体的丙糖磷酸的量也上升,叶绿体内丙糖磷酸→ADPG→淀粉的反应量会减少。〖小问4详析〗若将一株植物的果实去除,则去除的果实越多,叶片的有机物输出越慢,光合速率越慢。两片相邻的叶片,若一片遮光,另一片叶子的有机物会运到遮光叶片,另一片叶子的光合速率上升。〖『点石成金』〗通过物质反应流程图,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37.下图1为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某器官中细胞分裂的图像,图2是其中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含量变化,图3是其中某细胞中基因分布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器官是_________,图1中乙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丙对应图2中的_______段。(2)正常情况下,图1甲中的“?”为________(填基因),若丙中B所在的染色体为Y染色体,则白色染色体是______染色体。(3)图3中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若图3是因为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产生的,则该细胞最终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答案〗(1)①.睾丸或卵巢②.4③.E2F2(2)①.a②.常(3)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MI后期和MII后期)②.AB、aB、Ab或AB、Ab、ab〖解析〗〖祥解〗1.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MⅠ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MⅠ中: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MⅠ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MⅠ末:形成两个次级性母细胞。MⅡ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从甲到乙发生了有丝分裂,从甲到丙发生了减数分裂,动物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器官是睾丸或卵巢。乙中每4条染色体形态相同,有4个染色体组。图2中A2B2是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E2F2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E2F2阶段。〖小问2详析〗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所在的染色体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则“?”是a基因。若丙中B所在的染色体为Y染色体,则白色染色体与B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白色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小问3详析〗图3中姐妹染色单体上是A、a基因,最可能是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也是A、a基因,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和Aa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和a分离。若图3是因为基因发生显性突变产生的,则图3的基因型是AAAaBBb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得到AaBB、AAbb或Aabb、AABB,可能得到的配子是AB、aB、Ab或AB、Ab、ab。38.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用射线处理其受精卵后,产生了大量种子(F1)(丢失整条染色体的受精卵不能形成种子),全部播种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________,上图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关系是______。(2)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此种植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3)关于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不考虑除上述基因外的其他基因的影响)可能有①_______;②___________。(4)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A、B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若假设正确,F1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答案〗(1)①.液泡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①.AAbb②.3(3)①.射线处理后受精卵中含A基因的染色体含A基因的片段缺失②.射线处理后受精卵中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成了a。(4)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3∶6∶3∶52〖解析〗〖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析〗题中显示,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决定花和果实颜色的色素位于液泡中,据此可推测,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在液泡中,上图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小问2详析〗结合图示可知,紫花的基因型为A_bb,红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b,粉红色花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_BB,白色花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__,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aa__)的花粉授给紫花(A_bb)植株,用射线处理其受精卵后,产生了大量种子,全部播种后萌发,F1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红花(A_Bb),根据子代中几乎均为红花可知,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应为aaBB;此种植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aaBB、aaBb和aabb。〖小问3详析〗结合题(2)可知亲本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射线的照射发生了变异,进而产生了白花植株,又知丢失整条染色体的受精卵不能形成种子,据此可推出F1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有①射线处理后受精卵中含A基因的染色体含A基因的片段缺失,进而产生了不含A基因的种子,萌发后表现为白花;②射线处理后受精卵中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成了a,进而产生了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小问4详析〗专家认为:F1种子中另一对基因发生了一次显性突变(相关基因用D/d表示),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A基因的功能,但对a、B、b无影响。若假设正确,则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dAaBb,该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比例为3/4D_____+(1/4×1/4)ddaa__(白花)、(1/4×3/4×1/4)ddA_bb(紫花)、(1/4×3/4×1/2)ddA_Bb(红花)、(1/4×3/4×1/4)ddA_BB(粉红色),可见,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3/64∶3/32∶3/64∶13/16=3∶6∶3∶52。.39.下图1为吞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吞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发生。图2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模式图,请回答问题。(1)图1中VEGFR-3本质是___,图1中的细胞在图2中对应是细胞___。(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___,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3)伤口处往往会化脓,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死亡留下的“尸体”,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的现象,属于___。(4)图2中物质I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5)图2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当病菌再次入侵时,该细胞可由___分化而成。〖答案〗(1)①.蛋白质(或糖蛋白)②.A(2)TLR4内吞(3)细胞凋亡(4)①.淋巴因子②.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5)①.细胞D②.B细胞和记忆B细胞(或细胞C和记忆B细胞)〖解析〗〖祥解〗1.体液免疫过程中,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抗体。2.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小问1详析〗图1中VEGFR-3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糖蛋白),图1中的细胞为吞噬细胞起作用的过程,对应与图2中对应是细胞A,吞噬细胞能摄取呼、加工和呈递抗原。〖小问2详析〗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结合图示可以推测,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kB活性,进而抑制了炎症反应,降低败血症的发生。〖小问3详析〗伤口处往往会化脓,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死亡留下的“尸体”,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的现象,该现象的发生是正常免疫反应的结果,对机体是有积极意义的,属细胞凋亡。〖小问4详析〗图2中物质I是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该物质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增强免疫反应。〖小问5详析〗图2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即图中的细胞D,当病菌再次入侵时,会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会分泌出大量抗体,因而二次免疫表现出反应迅速、剧烈的特点,即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由记忆细胞分裂分化而成,当然依然可由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产生。40.下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兔子种群的λ值(λ=当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的种群数量)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甲中存在______条食物链,若蛇的食物1/4来自鼠,3/4来自青蛙,且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蛇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kJ。(2)图乙中的A属于图甲中______的同化量,C表示______的能量。(3)图丙中,当兔子的种群数量小于80只时,兔子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当兔子的种群数量为80~150(不包括150)只时,种群数量会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训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4篇
- 老年防金融诈骗
- 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参考3篇
- 博物馆调研报告
- 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金融科技发展汇报
- 《案例编写与分析》课件
- 网球俱乐部教练聘用合同
- 《承德前期报告》课件
- 电力工程捐赠合同模板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制图基础》机考三套标准题库及答案3
- 降低故障工单回复不合格率
- 可涂色简笔画打印(共20页)
- 灯光架介绍及使用说明
- 十一学校行动纲要
- GB 188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高清版)
- 关于房屋征收及土地收储过程中的税收政策(仅供参考)
- 唯一住房补贴申请书(共2页)
- 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课程设计
- 中医养生脾胃为先PPT文档
- 门窗工程成品保护方案(附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