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挖空与阅读等训练(学案)(含解析)《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挖空与阅读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考点:
1.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
2.经典语句赏析
3.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
4.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5.课内阅读题
【考点解读】
一、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
文学常识1.作品:《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世说新语》原书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篇,本文选自“方正"一门。2.作者: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的手以表示歉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素材1.曾子杀猪古代有个曾子,为人老实。有一天,他妻子要上街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只好说:“你在家里玩,我回家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上街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不必当真。"曾子说:“怎么能说谎呢?”就把猪给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2.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3.烽火戏诸候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4.韩信不忘旧恩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5.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汉朝的季布,以真诚守信为世人景仰,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季布跟随项羽,项羽败于刘邦,株连到他,为刘邦所通缉。许多人多出来帮他避难,使他安全渡过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了汉朝的重用。
二、经典语句赏析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1、2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问题1《陈太丘与友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问题2《陈太丘与友期》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标志性语句有哪些?
答案时间顺序。期日中、过中不至、去后乃至。
问题3“期日中"日中不至”说明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友人不讲信用,没有时间观念。
第3句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问题1作者交代元方“时年七岁”,有何作用。
答案交代了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元方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第4-7句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问题1找找文中能体现陈家“家风”的两个关键词。
答案信、礼。
问题2元方指出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答案“过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指出了对方没有信用,不讲礼貌。
问题3陈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
答案明白事理(懂礼识仪),聪明刚正,性格直率。两方面反驳:(1)无信——“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2)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问题4从元方此时的表现来看,你觉得他在想些什么?你觉得他这样的表现合适吗?
答案元方心想:这个人,和父亲约定好正午来,正午却没来,真不讲信用,他还当着我的面辱骂我的父亲,无礼至极。这样一个既没有诚信又不讲礼貌的人,我才不想理他呢!
问题5友人怒骂太丘,体现友人的为人是怎样的?
答案没有教养,没有礼貌。
第8、9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问题1“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问题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失礼。客人既已认错,就应原谅他,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而元方“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很尴尬。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怀宽广,有涵养吗?(2)不失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无信无理之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这也体现了元方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1)面对一个无信无礼之人,可以不予理睬。元方是一个小孩,率真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无可厚非。不必强求他像大人那样立即原谅对方。(2)(也有人这样认为)友人既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示了自己的惭愧,元方可以接受他的示好,宽容他的错误。
解析东汉时期,孝道盛行,举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不仅社会风气使然,在人才选举等国家制度中还有“举孝廉”。故而这样的做法,实际也是“孝道"的体现。
问题3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答案元方是用这种方式,表示对不讲信用、不讲礼貌的父亲的友人的不满。但是对方已经感到惭愧,并用“下车引之"的行动道歉了,他还这样做,就是不顾及长辈的面子,不给对方机会,这样就不好了。
示例一:元方这样做颇为失礼,(1分)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2分)示例二:元方这样做不失礼,(1分)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的一个难忘的教训。(2分)
问题4友人面对元方的反击,有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
答案友人的表现是“下车引之”,说明他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以表示自己的歉意和好感。
问题5“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由“怒”转“惭”,说明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下车引之”说明友人想对元方表示友好,以示悔意。
【考题示例】
一、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年人。曾做过太丘长,人称“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zūn)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即陈纪,陈寔的长子,元方是他的字)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cán)(),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答案】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年人。曾做过太丘长,人称“陈太丘”)与(和)友期(约定)行(同行),期日中(正午)。过中不至(到),太丘舍(放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做游戏,玩耍)。客问元方:“尊(zūn)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在不(fǒu)(通“否")”答曰:“待(等,等待)君久(时间长)不至,已(已经)去。"友人便怒曰:“非(不是)人哉!与人期行,相(代词,我)委(丢下,抛弃)而去。”元方(即陈纪,陈寔的长子,元方是他的字)曰:“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不守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礼貌)。”友人惭(cán)(惭愧),下车引(牵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二、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实词推断的七种方法示例
序号名称示例
1语境推断法①(何远)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多:称赞【解析】根据语境推断,原文是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看来,“多"应解释为“称赞”。
2音形推断法②“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其中“蹀躞”是个疑难词语,我们可以结合其形旁“?"推测它可能与“走路”有关,再结合前文“可致千里”,就可以推断其为“小步慢走”之意。【译句】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3邻字助解法③前代圣君,博思咨诹(zōu)”(《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意为“咨询"。【译句】前代圣明的君主,广泛地思考和多方咨询。④“陟(zhì)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与“罚”反义,意为“提拔";“臧”与“否"反义,意为“善”。【译句】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
4结构分析法⑤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任用【译句】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任用。
5语法推断法⑥“自放驴,取樵炊爨”,“樵”前面有动词“取”,后面有动词“炊爨”,联系上下文,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译为“木柴"。【译句】亲自放驴,拿柴来烧火煮饭。
6教材联想法⑦吾与虞人期猎期:约定联想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句子: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译句】我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去打猎。
7成语对应法⑧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薄:迫近、接近。联想成语“日薄西山”。【译句】腥的臊的都被重用啊,芳的香的却不得靠前。
(二)一词多义——选择
1.期
A.约定B.期望,希望C.名词,一周年,一整月D.限定或约定的时间
①期(qī)()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孙膑》)
②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良剑期(qī)()乎断,不期乎镆铘(mòyé)。(《察今》)
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qī)()。(《陈涉世家》)
1.期【答案】
①期(qī)(A)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孙膑》)
译句:约定说:“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②期(jī)(C)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句: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③良剑期(qī)(B)乎断,不期乎镆铘(mòyé)。(《察今》)
译句:好的宝剑是指望用它砍断东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镆铘剑。
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qī)(D)。(《陈涉世家》)
译句: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
2.去
A.离开B.距,距离C.过去的D.除去,除掉E.丢弃、厌弃、失掉F.前往、到……去
G.表示动作的趋势
①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③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④为汉家除残去()秽
⑤公然抱茅入竹去()。
⑥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去【答案】
①欲呼张良与俱去(A)。
译句:项伯叫张良与他一起离开(刘邦帐营)。
②我从去(C)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译句: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
③沛公军在霸上,相去(B)四十里。
译句: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距离〔这里〕四十里。
④为汉家除残去(D)秽
译句:为东汉皇室去除残秽势力。
⑤公然抱茅入竹去(F)。
译句:公然抱了茅草进竹林子去。
⑥人所畔者,天所去(E)也。
译句:被臣属所背叛的领导人,就是被“天”所丢弃的人。
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G)。
译句: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三)已
A.停止B。完了、完毕C。算了,罢了D。已经
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
②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骨已()尽矣。(蒲松龄《狼》)
(三)已【答案】
①蒹葭采采,白露未已(A)。(《蒹葭》)
译句: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②死者长已(B)矣。(杜甫《石壕吏》)
译句: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C)。(司马迁《陈涉世家》)
译句:男子汉大丈夫不死也就算了。
④骨已(D)尽矣。(蒲松龄《狼》)
译句:骨头已经扔完了。
三、课内阅读题
(一)《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解释加点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④与友期行()
⑤太丘舍去()⑥入门不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
3.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考点解读】
1.解释加点词语
2.翻译
3.概括内容
文本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本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俄而雪骤()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③未若柳絮因风起()___④与友期行()___⑤太丘舍去()⑥入门不顾()
答案①不久,一会儿;②大体;③趁、乘;④约定;⑤离开;⑥回头看。
解析(1)句意为: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不一会儿;(2)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3)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趁、乘;(4)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5)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去:离开;(6)句意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问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友人惭,下车引之。
答案(1)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朋友感到很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解析(1)得分点: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2)得分点:惭,感到惭愧;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问题3上述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都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睿智儿童的赞许之意。文中谢道韫和元方的聪颖机智分别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答案谢道韫所对出的句子,表现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既有意象又有意蕴,形象贴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受拉构件的配筋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课件
- 四危险源设备吊装课件
- 铁路工程安全技术石家庄铁路84课件
- 《GB 17681-1999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2025版)深度解析
- 中华文化课件背景
- 校园食堂承包合同书
- 《房地产基础》课件 情境三 教你选对产品
-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新闻纷争处置方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2月七校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中医妇科医生行业现状分析
- 必杀04 第七单元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综合题20题)(解析版)
- 高大支架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企业安全检查表(全套)
- 票据业务承诺函
- 《来一斤母爱》课件
- ISO13485质量管理手册
- 办理用电户更名过户声明书范本
- 浅层气浮设计
- 辩论赛PPT模板模板
- 井下管路安装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