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一试题 (五)_第1页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一试题 (五)_第2页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一试题 (五)_第3页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一试题 (五)_第4页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一试题 (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基础过关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0-16Na-23Mg-24Al-27S-32Cl-35.5Fe-56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俗名为“臭碱”的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冶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硫化钠的一

种制备方法是Na2so4+2C?当NazS+2c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Imol/LNa2so4溶液液中含氧原子的数目一定大了4NA

B.ILO.lmol/LNa2s溶液中含阴离子的数目小于O.INA

C.生成Imol氧化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4NA

D.通常状况下H.2LCO2中含质子的数目为HNA

【答案】C

【解析】A、未注明溶液的体积,无法判断lmol/LNa2s04溶液中含氧原子的数目,选项A错误;

B、ILO.lmol/LNa2s溶液中含有O.lmolNazS,硫离子水解一成HS和氢氧根离子,阴离子的数目大于O.INA,选

项B错误;

C、根据方程式,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生成Imol氧化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4NA,选项C正确;

D、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故11.2LCO2物质的量不是0.5mol,所含质子的数目不是IINA,

选项D错误;

2.下列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SCh溶于水呈酸性:NaHSCh=Na++H++SO:

B.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2H++S2O=SO2t+S;+H2O

2+

C.浓盐酸与MnCh反应制氯气:MnO2+4HCl=Mn+2Cl2T+2H2O

D.工业冶炼Mg:2Mg2++2CM62Mg+O2T

【答案】B

【解析】A.NaHSCh溶于水呈酸性是因为HSOi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HSO,,5H++SO7,A错误;

B.在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硫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H++S2。[===S02f+SJ+H2。,故B正确;

A

2+

C.浓盐酸与MnC>2反应生成氯化锦、氯气、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Mn+C12T+2H2O,故

C错误;

通电

D.工业冶炼Mg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镁,Mg2++2C1-=Mg+Cht,故D错误;

3.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BCD

FeCb溶液滴入Na块放在垢烟里并加H2c2。4溶液滴入KMnCU

AgNCh溶液滴入氯水中

Mg(OH)2浊液中热酸性溶液中

白色浑浊转化为红褐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溶液淡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

产生气泡,随后紫色褪去

色沉淀黄绿色褪去黄色固体

【答案】A

【解析】A.FeCb溶液滴入Mg(OH)2浊液中,发生沉淀的转化,2FeCb+3Mg(OH)2=2Fe(OH)3+3MgC12,产生红

褐色沉淀为Fe(0H)3,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AgNCh溶液滴入氯水中,生成氯化银沉淀,促进了氯气与水反应,CI2+H2O.'HC1+HC1O,淡黄绿色褪去,

C1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Na块放在用烟里并加热,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

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H2c2。4溶液滴入KMnO4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

2KMnO4+5H2C204+3H2S04=2MnSO4+K2S04+10CO2?+8H2O,C、Mn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

反应,D不符合题意;

4.用如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

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气体abcd

A盐酸饱和。溶液浓硫酸

co2CaCC)3Na2c3

BCl2浓盐酸MnO2NaOH溶液浓硫酸

饱和溶液消石灰固体

CNH3NH4C1H2ONaOH

稀硝酸浓硫酸

DNO铜屑H2O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是氯化氢气体除去氯化氢气体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碳酸钠溶液,

因为碳酸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A错误;

B、制取的氯气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但是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因为氯气会与氢氧化钠反应,B错误;

C、除去氨气中的杂质气体不能用水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C错误;

D、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可以用水除去其中的二氧化氮或硝酸,再用浓硫酸干燥即可得到纯净的一氧化氮气体,

正确。

5.己知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3g含有的中子数为INA

B.ImolK2Cr2O7被还原为CE+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C.28gCO和N2的混合物含有的电子数为14NA

D.标准状况下,4.48L水分子的数目为0.2NA

【答案】D

3g

【解析】A.3He的中子数为3-2=1,则3g3He的中子数为。:■,义时=0,选项A正确;

3g/mol

B.重铝酸钾被还原为铭离子时,铭元素从+6降低到+3,Imol重铭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iX2XNAmoH=6NA,

选项B正确;

C.CO和N2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每个分子所含有电子数均为14,则2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Imol,所含

有的电子数等于14NA,选项C正确;

D.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所以4.48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0.2mol,故含有水分子的数目不是0.2NA,选项D

不正确;

6.将氯气制成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

①使它转变成较易溶于水的物质

②转变成较稳定、便于贮存的物质

③提高氯的质量分数

④提高漂白能力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②

【答案】D

【解析】①氯气是气体且有毒,将C12制成漂白粉是为了将气体装化为固体,便于保存和运输,故①错误;

②氯气有毒,气体不方便运输、销售,制成漂白粉是一种较稳定物质,便于保存和运输,故②正确;

③将C12制成漂白粉,其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故③错误;

④将C12制成漂白粉,漂白和消毒作用效果不会改变,故④错误。

7.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

AD

【答案】B

【解析】新制的氯水中含有氯气、次氯酸、盐酸等成分,具有酸性和漂白性,中间部分被次氯酸漂白,而四周

没有和次氯酸反应,仍有指示剂的作用,pH试纸与酸显红色。故答案为B。

8.欲配制lOOmLl.Omol/LNazSCU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①将14.2gNa2so4,溶于100mL水中

②将32.2gNa2so4TO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mL

③将20mL5.0mol/L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B

14.2g

【解析】①14.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一°,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

142g/mol

物质的量浓度,故①错误;

32.2g

②32.2gNa2sO4TOH2O物质的量为/=0.1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硫酸钠

322g/mol

的物质的量浓度©=郊臀=L0mol・L",故②正确;

U.JLL

③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mlx5moi/L=100mlxc(硫酸钠),则c(硫酸

钠)=1.0mol/L,故③正确;

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9.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测定Na2SO4和Na2cCh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BaSO4和BaCO3

B.滤液b中Na+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C.气体d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mL

D.原混合物中NazSCU与Na2cC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答案】C

【解析】混合溶液中加入BaCL溶液,发生的反应为Na2sCU+BaC12=BaSO41+2NaCl;Na2CO3+BaCh=BaC03

1+2NaCl,滤液b中溶质为NaCl、BaCL,沉淀a为BaSCU和BaCCh,然后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发生的反

应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T,硫酸钢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得到的气体d是二氧化碳,白色沉淀c

是BaSO4;n(BaSO4)=2.33g4-233g/mol=0.01mol,n(BaCOs)=(8.24g-2.33g)4-l97g/mol=0.03mol,根据S、C原子守

恒得n(BaS04)=n(Na2S04)=0.01mol;n(BaCO3)=n(Na2CO3)=0.03mol;

A.通过以上分析知,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BaS04和BaCCh,A正确;

B.根据化学式知,钠离子和C、S原子个数之比为2:1,则n(Na+)=2n(Na2so4)+2

n(Na2cO3尸2x0.01mol+2x0.03mol=0.08mol,B正确;

C.根据C原子守恒得n(CO2)=n(BaCO3)=n(Na2co3)=0.03mol,则二氧化碳在标况下体积

=0.03molx22.4L/mol=0.672L=672mL,C错误;

D.n(Na2so4):n(Na2co3)=0.01mol:0.03mol=l:3,D正确;

10.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的五个气球分别充满相应的气体,如下图所示。与氯化氢气球中所含原子数一定相

等的是()

【答案】C

【解析】由阿佛加德罗定律可知,相同状况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体积相等,物质的量相

等,假设HC1为Imol,则含有2moi原子,设混合气体均为Imol,如原子数相等,则原子物质的量相等;

A.Ar是单原子分子,一个03分子中含3个O原子,二者的物质的量比为1:1时才符合与HC1原子数相等,

故A不符合题意;

B.H?是双原子分子,一个NH3分子中有4个原子,无论混合气体由什么比例组成,Imol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

数大于2mol,故B不符合题意;

C.N2、02都是由2个原子组成,所以无论混合气体由什么比例组成,Imol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肯定为2mol,

符合题意中的“一定相等”,故C正确;

D.CO是双原子分子,一个CO2分子中含3个原子,无论混合气体由什么比例组成,Imol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

数大于2mo1,故D不符合题意;

11.下列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的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20mLimolLT的AlCbB.50mLimOLLT的KC1

C.20mL2moiLT的NH4clD.20mL2moi的CaCb

【答案】D

【解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及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首先计算各选项中氯离子的

物质的量。n(C「尸cxvx各物质中C厂的个数。再除以溶液体积100mL可得浓度。分别是:

A.lmol/Lx0.02Lx3=0.06mol;

B.1mol/Lx0.05Lx1=0.05mol;

C.2mol/Lx0.02Lx1=0.04mol;

D.2mol/Lx0.02Lx2=0.08mol;

12.已知KMnCU与浓HC1在常温下反应就能产生CI2,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

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①②③

A.只有①和②处B.只有②处

C.只有②和③处D.只有②、③、④处

【答案】D

【解析】①KMnCU与浓HC1在常温下反应产生C12,无需加热,盐酸易挥发,应盛装在分液漏斗中,固体放在圆

底烧瓶中,①正确;

②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1和水蒸气,应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HC1,氯气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

能用于HC1的除杂,②错误;

③通入洗气瓶的导管应长进短出,否则气体不能通过洗气瓶,故③错误;

④氯气与金属反应时,气体应通入到试管底部,并用双孔橡皮塞,否则会使试管内压强过大导致橡皮塞顶开,

并有尾气处理装置,故④错误。

13.如图是验证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打开B,从A处通干燥的氯气,C中干燥的红色布条无变化,如

关闭B,C中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则D中所装溶液是()

B

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

C.NaOH溶液D.NaBr溶液

【答案】B

【解析】A.氯气经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为干燥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A错误;

B.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经过饱和食盐水后,氯气中混有水,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1O,可使有色布条褪

色,故B正确;

C.氯气经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而被吸收,则有色布条不褪色,故C错误;

D.氯气经过NaBr溶液后,氯气和澳化钠反应,C12+NaBr=Br2+2NaCL可吸收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

D错误;

14.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1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C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

C.向氯水中加入NaHCCh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b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10

【答案】D

【解析】A、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因此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b,A正确;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C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这说明氯水中含有Cl,B正确;

C、向氯水中加入NaHCCh粉末,有气泡产生,气体是C02,这说明氯水中含有H卡,C正确;

D、向FeCL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反应中有氯化铁生成。由于氯气也能把氯化亚铁氧化

生成氯化铁,因此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10,D不正确。

15.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或结论

A次氯酸漂白品红溶液后,再进行加热,颜色不恢复次氯酸的漂白是永久的

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触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

B

摸试管外壁感觉变热应

向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

C该盐一定是Na2cCh

变浑浊的气体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b

D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t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A.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漂白原理是利用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稳定的无色

物质,漂白后的物质加热不会恢复原来的颜色,则次氯酸的漂白是永久的,故A正确;

B.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变热,故B

正确;

C.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盐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或亚硫酸

钠、亚硫酸氢钠等,故c错误;

D.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溶液中不含银离子,再加入BaCb溶液,有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硫酸领,则

溶液中一定含有SO:,故D正确;

第n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6题~第20题5个大题,共55分。

16.(12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按照“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盐”的类别进

行研究。A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一”所指的转化都是一步完成)。

(1)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B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其供氧时每生成ImoKh,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用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含NA的代数式表示)。

(3)200℃时,11.6g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B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了3.6g,则原混合物的平均相对

分子质量为。

(4)若称取10.5g纯净的NaHCCh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2g。如果把剩余的固体全部

加入到100mL2moi的盐酸中充分反应。求溶液中剩余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设溶液的体积变化及盐酸的挥

发忽略不计)o

(5)某化学反应方程式(未配平):KMnO4+KI+H2SO4^MnSO4+l2+KIO3+K2SO4+H2O,若该反应方程式中L和

KIO3的计量数分别是6和3,请将方程式配平;

KMnO4+KI+H2SO4TMnSO4+6I2+3KIO3+K2SO4+H20,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

转移的方向和数目:o

【答案】(1)2Na+2H2O=2Na++2OH-+H2T(2分)

(2)2NA(2分)

(3)23.2(2分)

(4)0.75mol-L1(2分)

(5)615156915(2分)

30e-

i一~(2分)

6KMnO4+15KI+15H2SO4=6NInSO4+6l2+3KIO3+9K2SO4-15H2O

【解析】(1)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f;

(2)若B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则B为Na2O2,其供氧时,其供养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Ch+2CO2=2Na2co3+O2T,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价和-2价,Imol过氧化钠反应电子转移

Imol,其供养时每生成ImolO2消耗2moi过氧化钠,转移2moi电子,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3)若B为NazO,与11.6gCO2和H2O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后增重的质量应为11.6g,但实际反应后固体

增重的质量只有3.6g,说明固体B为过氧化钠,由反应:2Na2O2+2CO2=2Na2co3+Ch,2Na2O2+2H2O=4NaOH+O2t,

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与生成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加(增重尸制吸收)-7〃(放出),即11.6g-m(O2)=3.6g,

8.0g、

;M(O2)=11.6g-3.6g=8.Og,所以”(。2)=——=0.25mol,“(CO?和H2O)=0.5mol,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

32g/mol

,lL6g

里为---------=23.2g/mol;

0.5mol

10.5g

(4)/i(NaHCO)=--^7=0.125mol,NaHCCh最终完全转变成NaCl,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等于NaHCCh物质

384g/mol

的量,贝I]〃(HC1)患馀=”(HC1)-〃(NaHCO3)=(MLx2moi1-1-0.12511101=0.0750101,所以溶液中剩余的盐酸的物质的量

生,,0.075mol,

浓度为:c(HCl)利余=------=0.75moLLT;

U.1L

(5)反应KMnCU+KI+H2sCU-MnSCU+b+KICh+K2sO4+H2O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由+7价降低到+2价,I

元素化合价升高,由-1价升高到。价和+5价,若该反应方程式中L和KIO3的计量数分别是6和3,贝也元素失

30

去电子的数目为2X6(1-0)+3X[5-(T)]=30,则KMnCU的化学计量系数应为F=6,结合质量守恒可知,该反应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KMnCU+15KI+l5H2so4=6MnSO4+6l2+3KIO3+9K2so4+15H2O,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

।30e,

向和数目为:I。

6KXlnO4+15KI+15H2so4=6MnSO4-6L+3KIO3+9氐SO4-15氏0

17.(12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漂粉精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

(2)“硅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其中广泛应用于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3)向浑浊的水中加入明矶KA1(SO4)2-12H2O后,水可得到净化。写出明矶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o

往明矶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溶液,若使SCU2-恰好完全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若

使AF+恰好完全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饮用水中的N03-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Ch-

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10A1+6NaNO3+4NaOH=10NaA102+3N2T+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化学方程式上用单线桥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上述反应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3.36LN2,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

【答案】(1)Ca(C10)2(1分)

(2)SiO2(1分)

2

(3)KA1(SO4)2=K++AF++2SO4-(2分)

22+3+

2SO4'+2Ba+Al+4OH-=2BaSO4i+A102+2H2O(2分)

2+2

2AF++3Ba+60H+3SO4-=2A1(OH)31+3BaSO4;(2分)

30e-

(4)।I(2分)\5NA(2分)

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t+2H2O

【解析】

(l)漂白精是用Cb与Ca(0H)2反应制得的,其主要成分是CaCb和Ca(C10)2,有效成分是Ca(C10)2。

(2)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Ch。

(3)明矶为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得到AF+、K+、SO?',电离方程式为KA1(SO4)2=K++A13++2SO42-;若使SCU1

恰好完全沉淀,设KA1(SO4)2为Imol,加入的Ba(OH)2为2mol,与AF+反应恰好生成Al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2so42-+2Ba2++AF++4OH-=2BaSO4+A1O2+2H2O;加入Ba(OH)2至AF+恰好完全沉淀时,设KA1(SO4)2

为Imol,需要OH-3mol,则Ba?+为生成BaSCU为1.5mol,溶液中还有O.SmolSC^-没有参加反应,反

3+22+

应离子方程式为2Al+3SO4-+3Ba+6OH-=2Al(OH)31+3BaSO4;。

(4)该反应中A1元素从。价升高到+3价,失去电子数是3x10=30,NaNCh中+5价N元素化合价降低到。价生

成N2,0生成3moiN2,转移30mol电子,所以当Nz

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t+2H:0

为0」5moi时,转移电子数为1.5NA。

18.(11分)I.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用单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

(2)从反应可以看出氧化性:ChN2(填)。若71g氯气参与反应,理论上生成N2的体

积(标准状况)为L(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工作人员通过能否看到白烟判断管道是否漏气,

请结合上述反应,写出生成的白烟的化学式o

(3)实验室现需配制100mL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将步骤补充完整

计算可得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go

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储水溶解;

将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沿玻璃棒小心转入100mL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用少量蒸储水烧杯2〜3次,每次洗涤液都转入容量瓶中;

继续加蒸储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小心滴加蒸储水至刻度线处;摇匀;装瓶,贴标签。

3C12+2NH3=Nz+6HC1

【答案】(1)C12(1分)N2(1分)T|(2分)

6e-

(2)>(1分)7.5(1分)NH3+HC1=NH4C1(2分)

(3)0.4g(1分)容量瓶(1分)胶头滴管(1分)

【解析】I,(1)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C1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为氧化剂,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3C12+2NH3=N2+6HC1

N2是氧化产物,生成ImolNz时有6mol电子转移,用单线桥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如下:[|,

6e-

3C12+2NHS=N2+6HC1

故答案为:CL;N2;1|;

6e~

(2)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知,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氮气;由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3c12—N2,则71g

71g,

氯气参与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r,,x22.4L/moh7.5L;当NH3过量时,过量NH3可与HC1

71g/mol-

反应生成氯化镀,有白烟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1=NH4CL故答案为:>;7.5;NH3+HC1=NH4C1;

II.100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lmol/Lx0.1L=0.1mol,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40g/molx0.1mol=4.0g;将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沿玻璃棒小心转入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加蒸

储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线相平,故答案为:4.0;

容量瓶;胶头滴管。

19.(10分)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以探究潮湿的C12与Na2cCh反应得到固体物质的成分。

(1)试剂X的化学式。A中制取Ch的离子方程式»

(2)试剂Y的名称为=

(3)通入一定量潮湿的C12反应后,经检测,D中只有CbO一种气体,C中除含一种氯盐外,同时含有NaHCCh

等,某同学对C中所得固体残渣的成分进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存在两种成分:NaHCCh和;

假设2:存在三种成分:NaHCCh和。

②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储水、稀硝酸、BaCb溶液、澄清石灰水、AgNCh溶液、试管、小烧杯。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

储水至固体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

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BaCb溶液—

步骤3:______________—

(4)已知CbO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则D中CbO进入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2+

【答案】(1)HC1(1分)MnO2+4H+2Cl=Mn+Cht+2H2O(1分)

(2)饱和食盐水(1分)

(3)①NaCl(1分)NaCl、Na2cCh(1分)

②步骤1:若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不含碳酸钠;(1分)

步骤2:若溶液变浑浊,证明固体中含碳酸钠(1分)

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溶液,再滴加AgNCh溶液(1分)

若溶液变浑浊,结合步骤2中①,假设1成立;结合步骤2中②,则假设2成立(1分)

(4)Cl2O+2NaOH=2NaClO+H2O(1分)

【解析】(1)实验室利用MnCh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C12,化学方程式为

A

MnO2+4HCl(浓)=MnCb+CLT+2H2O,其中HC1、MnCb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据此写出离

子方程式;

(2)由于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因此A中制取的CL中混有HC1、H2O(g)o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潮湿的CL

与Na2cCh反应得到固体物质的成分,故应除去Cb中的HC1气体,试剂Y要求既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