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课时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炼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C/03/wKhkGWcpB6OASvnGAAKBWh7Lm-g999.jpg)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课时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炼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C/03/wKhkGWcpB6OASvnGAAKBWh7Lm-g9992.jpg)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课时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炼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C/03/wKhkGWcpB6OASvnGAAKBWh7Lm-g9993.jpg)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课时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炼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C/03/wKhkGWcpB6OASvnGAAKBWh7Lm-g9994.jpg)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课时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炼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3C/03/wKhkGWcpB6OASvnGAAKBWh7Lm-g9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课时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显明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文学艺术的这一特点所反映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是()A.博大精深B.求同存异C.兼收并蓄D.源远流长答案A解析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故选A。2.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溶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博采众长④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没有突出国画的悠久历史和对其他绘画的借鉴,①③与题意不符;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②④正确。3.2019年7月5日,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实行。莆田木雕、福建漆艺、福船制造技艺、软木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场展览展示。木偶戏、寿山石雕、闽茶制作等五项互动沟通在现场进行,还支配了惠安女舞蹈及南音演奏等文艺演出,“福建文化”带给中外观众巨大的震撼,生动地诠释了()①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内容极为丰富②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福建文化是全国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④福建文化所具有的中华文化的共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推介活动向中外观众展示了福建多种多样的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①正确;推介活动展示的内容极具福建本地特色,体现了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正确;材料侧重于讲解并描述福建自身的文化特色,不涉及与不同区域文化的沟通、借鉴和吸取,③不选;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材料强调的是展示福建文化的民族特性,诠释的是地域文化的独特性,④不选。故本题选A。4.湖北以古琴台为代表的“知音文化”,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原始农耕祭祀文化为代表的“神农文化”,以土家族生活习俗为代表的“清江文化”等,都体现了湖北和谐文化的深厚底蕴,影响深远。这体现了()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不同地域确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强调了湖北的“知音文化”“道家文化”“神农文化”“清江文化”等体现了湖北和谐文化的深厚底蕴,影响深远,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说明中华文化具有肯定的区域性,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①②正确,故选A;③不选,因为文化的发展最终是由实践确定的;④强调了民族文化的相互借鉴,材料强调了区域文化,并没有强调民族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④与题意不符。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休戚相关,具有显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宝。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①确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源于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并非仅仅取决于自然条件,①错误,③正确;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②正确;④错在“日趋同一”。故选C。6.《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宏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随着很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面临失传。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特地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珍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从题干的主题看,藏族人民的作品《格萨尔王传》流传千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而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所以党和政府进行抢救和整理,①④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得到体现,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7.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之中,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发源于民间的徽派建筑,虽为人作却宛自天成,达到了“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的和谐境界,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精神追求。这表明()①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思想性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它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故①不选;材料表明白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没有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故②不选;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融入中国古代建筑之中,让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记,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说明白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③④符合题意。8.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取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探讨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行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吸取②传统建筑是各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④中“无法区分”的说法错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丽江民居既吸取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表明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吸取,也说明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因此①③入选。9.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中华文明存世5000余年的重要例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该遗址真实呈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据此可知中华文化()①绚丽辉煌,引领风骚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①在题目中没有体现,解除。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呈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体现了中华的博大精深;该遗址呈现了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④正确。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沟通中吸取、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主动成分,题目中没有体现兼收并蓄,③解除。故本题选D。10.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建的区分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建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区域文化是在肯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下列对三者关系相识正确的有()①从外部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显明的地域性②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包含世界文化;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③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④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绚丽的中华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②说法错误。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绚丽的中华文化,④说法错误。①③说法正确。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敬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沟通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合力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优良品质④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坚持敬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故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12.2024年,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万紫千红之别,但绝无凹凸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筹,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相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要求我们()①坚持文明同等观,在文化沟通借鉴中促进文化趋同②秉持同等和敬重,推动不同文明沟通对话、和谐共生③反对文明优越论,增加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④坚持开放包涵,以兼收并蓄的看法吸取其他文明的养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文化趋同”的观点违反了文化的多样性,①错误;“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筹,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相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这要求我们坚持文明同等观,推动不同文明沟通对话、和谐共生,②符合题意;我们应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③错误;“文明只有万紫千红之别,但绝无凹凸优劣之分”,这要求我们坚持开放包涵,兼收并蓄的看法吸取其他文明的养分,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摩挲掌上日相将,袖中常见烟云绕”。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长期以来,奇石的美学特征让世人神往,它那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有之美,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绚丽的东方哲学理念。近代以来,我国在继承传统赏石文化优秀精髓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从而把欣赏石的真、善、美全面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学问,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中国赏石文化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代赏石文化继承了传统赏石文化的精髓。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赏石文化集形、色、声、韵于一身,体现了特有的东方文化趣味,折射出绚丽的东方哲学理念。③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涵性。近代以来,我国赏石文化吸取了西方赏石文化中对真的追求。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然后审读材料找出各自对应的有效信息,详细分析说明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享誉全球。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是发展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心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美食节目《中国味道·找寻传家菜》以“找寻传家菜”为核心主旨,透过美食向观众呈现一个个一般人身上的人情温温煦技艺传承。节目通过展示一道遗传家菜的传奇故事、独门技艺,以及一个又一个沉醉于美食世界的传奇人生,让埋没于市井的美味珍馐,隐藏在一般家庭餐桌上的家常菜,在节目中大放异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学问对此加以说明。答案①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的才智结晶。②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劳动合同试用期法律疑难问题详解
- 门店合伙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合作开发合同(示范合同)
- 简单标准门面出租合同
- 抖音合作合同
- 2025外贸合同书范文
- 中小企业贷款合同范文
- 木屑采购合同范本
- 业务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2025金融机构间约期存款合同书模板
- 子宫畸形的超声诊断
- 2024年1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数学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 JT-T-1004.1-2015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技能和素质要求第1部分:地铁轻轨和单轨
- (高清版)WST 408-2024 定量检验程序分析性能验证指南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
- DB11∕T 2035-2022 供暖民用建筑室温无线采集系统技术要求
- 《复旦大学》课件
- 针灸与按摩综合疗法
- Photoshop 2022从入门到精通
- T-GDWJ 013-2022 广东省健康医疗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技术规范
- DB43-T 2775-2023 花榈木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