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制度_第1页
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制度_第2页
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制度_第3页
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制度_第4页
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制度一、总则二、管理架构与职责三、标签设计规范四、标签审核流程五、标签采购管理六、标签使用与控制七、监督检查与纠正措施八、培训与宣传九、标签存档要求十、附则一、总则1.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旨在加强本企业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标签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且符合法规要求。2.适用于本企业预包装食品标签从设计开发到销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二、管理架构与职责(一)标签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由研发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适应法律法规及企业发展的变化。.协调各部门在标签管理工作中的关系,解决部门之间因标签问题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保障工作流程的顺畅。.定期监督检查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评估和处理,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二)研发部门.职责细化:.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产品的定位特点,进行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创意设计和内容编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市场竞争态势,确保标签具有吸引力和辨识度。.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的更新以及行业动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标签设计方案,以保证标签设计始终符合最新的法律要求和行业规范。.在完成标签设计初稿后,向质量部门详细提供设计说明,包括设计的理念、依据的市场调研数据、参考的法规标准条款等,以便质量部门进行准确审核。(三)质量部门.职责细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建立并持续完善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质量标准体系,涵盖标签的内容准确性、格式规范性、材质安全性、印刷清晰度等多个方面。.对研发部门提交的标签设计稿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严格检查法定标识信息,如食品名称是否准确反映产品真实属性,避免误导消费者;配料表是否按照规定顺序准确列出所有配料,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净含量及规格的标注是否正确、清晰。.认真核对标签上声称的内容,如营养声称、功能声称等,确保其具有科学依据且符合相关法规规定,防止虚假宣传。.仔细评估标签的格式,包括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对比度等,确保标签易于辨认和识读,符合GB7718等标准的要求。.对标签原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审核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实地考察供应商的生产环境和质量控制流程,定期检查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标签原材料符合企业的质量标准。.制定详细的标签检验计划,明确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项目、标准和方法。按照计划对标签进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标签质量的稳定性。.在生产过程中,对标签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检查。检查标签的粘贴或打印位置是否准确,粘贴是否牢固,标签是否与审核通过的版本一致,防止出现错贴、漏贴或使用不合格标签的情况。.负责标签存档管理工作。建立专门的标签档案库,对标签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保存。确保存档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为产品质量追溯和问题调查提供有力支持。(四)采购部门.职责细化:.根据质量部门制定的标签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供应商推荐以及招标等方式,寻找符合条件的标签原材料供应商。.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标签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价格、交货期、包装方式、运输方式、验收标准以及违约责任等条款,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要求供应商提供标签原材料的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如每批次标签的检验报告、材质说明等,确保采购的标签原材料质量合格、来源可靠。.负责标签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和入库管理工作。在采购过程中,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标签按时交付;在运输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标签受到损坏、污染或变质;在入库时,协同质量部门进行验收,确保入库标签符合质量要求。(五)生产部门.职责细化:.建立健全标签储存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标签储存区域,该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对标签质量的影响。.对标签进行分类存放,按照不同产品的标签、不同批次的标签分别设置存放区域,并进行明确标识,防止标签混淆。建立标签库存台账,详细记录标签的入库日期、批次、数量、出库日期、用途等信息,定期对标签库存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根据生产计划,填写《标签领用申请表》,向仓库领用标签。申请表中应准确注明产品名称、批次、领用数量、领用人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在包装生产线上,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标签的粘贴或打印。确保标签粘贴或打印在规定的位置,位置偏差应控制在企业内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标签粘贴或打印应牢固,不得出现起皱、翘边、脱落等现象。在粘贴过程中,注意保持标签的清洁,避免受到污染或损坏。.在生产过程中,安排专人对标签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如发现标签有破损、模糊、错误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质量部门进行处理。同时,配合质量部门进行标签的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提供必要的生产数据和现场情况说明。(六)销售部门.职责细化:.准确向客户提供预包装食品标签的详细信息,包括标签上的各项内容解释、产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等。耐心解答客户关于标签的疑问,确保客户对产品有充分的了解。.积极收集客户对标签的反馈意见,包括市场反馈、消费者投诉等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反馈给标签管理委员会,为标签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法规政策的调整,结合销售过程中客户的反馈,向标签管理委员会提出标签改进的建议,推动企业标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三、标签设计规范(一)食品名称.在标签的显著位置,以清晰、醒目、易于消费者辨认的方式标示食品名称。食品名称应真实、准确地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不得使用模糊、抽象或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解的名称。.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优先选用其中的一个名称,或选用等效的名称。若选用等效名称,应确保其在含义和本质上与标准规定的名称相符,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名称的情况下,应使用不使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常用名称或通俗名称。名称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达食品的基本特征。(二)配料表.配料表应以“配料”或“配料表”为明确的引导词进行标示。当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已改变为其他成分(如酒、酱油、食醋等发酵产品)时,可用“原料”或“原料表”作为引导词。.各种配料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但应在配料表中注明其含量或比例。.食品添加剂应当标示其在GB2760中的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可以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也可以标示为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名称并同时标示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名称或国际编码(INS号)。对于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在配料表中逐一标示在终产品中具有功能作用的每种食品添加剂。(三)净含量和规格.净含量的标示应由净含量、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组成。液态食品可选用体积单位升(L)(l)、毫升(mL)(ml),或质量单位克(g)、千克(kg)进行标示;固态食品使用质量单位克(g)、千克(kg)标示;半固态或粘性食品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质量单位克(g)、千克(kg)或体积单位升(Ll)、毫升(mLml)标示。.净含量应与食品名称在包装物或容器的同一展示面上进行标示,且字体、字号等应清晰醒目,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读取。.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单件预包装食品时,大包装除了标示净含量外,还应标示规格。规格的标示可以采用单件食品的数量、质量、体积等方式,具体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销售习惯进行选择,并确保标示清晰、准确。(四)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应当准确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安全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真实名称和详细地址。地址应具体到省、市、县(区)、街道(乡镇)、门牌号等信息,联系方式应包括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有效联系方式,以便消费者在需要时能够与生产者取得联系。.受其他单位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的,除了标注委托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外,还应明确标示受委托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委托单位和受委托单位的信息标注应清晰、完整,不得相互混淆或遗漏。.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如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进口商或经销商的信息应真实有效,便于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后能够进行咨询和投诉。(五)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应清晰、准确地标示,不得采用模糊、易涂改或难以辨认的方式标注。日期标示不得另外加贴、补印或篡改,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取真实的产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信息。.当同一预包装内含有多个单件预包装食品时,外包装上标示的保质期应按照最早到期的单件食品的保质期进行计算。同时,应在标签上注明单件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便消费者在购买后能够合理安排食用时间。.生产日期应按年、月、日的顺序进行标示,如果不按此顺序标示,应在标签上注明日期标示的顺序。保质期的标示可以采用“保质期至:[具体日期]”“保质期:[3]个月(天、年)”等方式,具体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行业习惯进行选择,但必须清晰明确,让消费者易于理解。(六)贮存条件.应根据食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准确标示预包装食品的贮存条件,如常温、冷藏(具体温度范围)、冷冻(具体温度范围)、避光、干燥等。贮存条件的标示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指导消费者正确贮存食品,以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需要特殊贮存条件的食品,如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严格要求的食品,应在标签上详细注明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必要时可提供图示或说明,以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和执行。(七)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应在标签上显著位置标示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编号应与食品生产许可证上的编号完全一致。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是食品生产企业合法生产的重要标识,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该编号了解企业的生产资质和产品的合法性。.委托加工的食品,除了标示委托方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外,还应标示受委托方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委托方和受委托方的许可证编号应分别标注在相应的位置,清晰可辨,不得混淆。(八)产品标准代号.应准确标示产品所执行的标准代号,标准代号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产品标准代号是衡量产品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可以通过该代号了解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当产品执行企业标准时,应在标签上标示企业标准的代号、编号和名称。企业标准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备案和审批,其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标示应完整、准确,以便消费者在需要时能够查询和了解产品的具体标准内容。(九)其他标示内容.营养标签:.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严格符合GB28050的要求。营养标签应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等内容。.营养成分表应列出食品中所含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核心营养素及其含量,以及其他可选标示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含量的标示应真实、准确,采用规定的单位和计算方法进行标注。.营养声称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声称内容应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夸大或虚假宣传。例如,“高钙”食品应符合钙含量的相关标准要求,“减少脂肪”食品应在脂肪含量上有显著降低等。.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应使用规范的语言和表述方式,不得误导消费者。声称内容应基于科学研究和证实的营养成分功能,且与产品的实际营养成分含量相符。.特殊膳食用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的标签除了符合上述基本要求外,还应严格符合GB13432等相关标准的特殊要求。例如,婴儿配方食品应标注产品的适用年龄阶段、配方特点、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婴幼儿辅助食品应注明产品的原料来源、加工工艺、营养成分及含量等信息。.特殊膳食用食品的标签应更加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满足特殊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和食品安全要求。标签上的文字、图形、符号等应清晰、易懂,不得使用容易引起误解或混淆的表述。.声称内容:.标签上的声称内容,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纯天然”等,应符合相应的认证标准和法规要求,并有相应的证明文件支持。企业在使用这些声称时,应确保产品确实符合相关认证标准的规定,且能够提供有效的认证证书或证明材料。.声称内容的表述应真实、客观,不得误导消费者。对于一些涉及健康、营养等方面的声称,应具有科学依据,并在标签上适当位置进行说明或解释,以便消费者正确理解和选择产品。四、标签审核流程(一)初审.研发部门完成标签设计初稿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设计稿提交给质量部门进行初.质量部门收到初稿后,在[5]个工作日内,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和企业内部要求,对标签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初审内容主要包括:.详细检查法定标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逐一核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和经销者信息、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是否准确无误,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严格核对标签上声称的内容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定。对于营养声称、功能声称等,检查其是否基于可靠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是否与产品的实际营养成分和功能相符。.认真评估标签的格式是否符合规定,如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对比度等是否满足易读性要求。检查标签的排版是否合理,图文搭配是否协调,是否存在可能影响消费者识别和阅读的因素。.在初审过程中,质量部门如发现问题,应详细填写《标签审核意见表》,准确记录问题点,包括问题的具体描述、所在位置、违反的法规标准条款等,并及时反馈给研发部门进行修改。(二)复审.研发部门根据质量部门的初审意见进行修改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再次提交标签设计稿给质量部门进行复审。.质量部门收到复审稿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复审重点检查初审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标签整体是否符合要求。除了对初审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核对外,还应再次对标签的内容、格式、声称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确保标签无遗漏问题,符合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如复审通过,质量部门应在《标签审核意见表》上签署审核通过意见,并注明复审日期和审核人员。同时,将审核通过的标签设计稿提交给标签管理委员会进行最终审批。(三)最终审批.标签管理委员会在收到质量部门提交的审核通过的标签设计稿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最终审批。.审批过程中,委员会成员应认真审查标签设计稿,综合考虑标签的合法性、合规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与企业品牌形象的一致性等因素。如有必要,可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评估。.审批通过后,标签管理委员会应在《标签审核意见表》上签署最终审批意见,并注明审批日期和委员会成员签名。审批意见应包括对标签设计的总体评价、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条件等内容。.质量部门将审核通过的标签设计稿作为标准版本进行存档,并建立标签标准版本档案库,确保版本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同时,向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发放标签标准版本,并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告知各部门按照标准版本执行。通知中应明确标签的使用要求、注意事项以及相关责任,确保各部门在标签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文件规定,不能擅自对标签内容作出修改。无质量部签字审批的版本一律为无效版本,由此造成的相关不良后果由其自行承担,并对擅自更改标签内容的相关部门和个人作出严肃处罚。(四)变更审核.若标签内容需要进行变更,如因法规标准更新、产品配方调整、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研发部门应及时提出变更申请,并说明变更原因和变更内容。变更申请应提交给质量部门进行审核。.质量部门收到变更申请后,按照初审的流程和要求对变更后的标签设计稿进行审核。审核重点关注变更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是否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认知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评估变更后的标签与原标签的连续性和兼容性。.经过质量部门审核通过的变更标签设计稿,按照复审和最终审批的流程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质量部门应及时更新标签标准版本档案库,并通知相关部门使用新的标签版本。旧版本标签应在规定的过渡期内逐步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在特殊情况下,如市场紧急需求、产品召回需要临时修改标签等紧急情况,企业可以启动紧急标签审核流程。.相关部门应及时向标签管理委员会报告紧急情况,并说明需要修改标签的原因和紧迫性。标签管理委员会应在接到报告后的[1]个工作日内做出决策,是否启动紧急审核流程。.若启动紧急审核流程,研发部门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标签设计的修改工作,并提交给质量部门。质量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紧急审核,审核过程可以简化部分非关键环节,但必须确保标签的关键信息准确无误,符合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紧急审核通过的标签,经标签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可以先行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市场反馈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在紧急情况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应按照正常的审核流程对紧急使用的标签进行补审和完善,确保标签的长期合规性和准确性。五、标签采购管理(一)供应商选择.采购部门根据质量部门提供的标签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潜在的标签供应商。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查阅供应商名录、进行网络搜索、接收供应商自荐等方式获取供应商信息。.对潜在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后,对符合基本条件的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内容包括供应商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仓储条件、环保措施等方面。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如营业执照、印刷经营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采购部门从通过资质审核和实地考察的供应商处获取标签样品,提交给质量部门进行检验。质量部门按照标签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全面检验,包括标签的材质、印刷质量、尺寸精度、粘性强度、耐候性等方面。同时,对标签上的印刷内容进行准确性核对,确保与设计稿一致。.根据供应商的资质、样品评估结果、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综合因素,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合格供应商名录应定期进行更新和评估,对供应商的表现进行跟踪记录,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二)采购合同管理.采购部门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标签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价格、交货期、包装方式、运输方式、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知识产权保护等条款。.在合同中明确供应商应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如每批次标签的检验报告、材质证明、环保检测报告等。要求供应商保证所提供的标签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以及企业的内部质量标准。.对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采购部门应定期对采购合同进行回顾和修订。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法规标准变化、企业需求调整等因素,与供应商协商调整合同条款,确保合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进货检验.标签到货后,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质量部门进行进货检验。质量部门按照采购合同和质量标准,对标签的外观质量、尺寸规格、印刷内容、材质性能等方面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抽样标准进行抽样,确保检验结果的代表性。对于发现的不合格标签,质量部门应填写《标签进货检验不合格报告》,详细记录不合格情况,包括不合格项目、数量、批次、供应商等信息,并及时通知采购部门与供应商沟通处理。.对于不合格标签,采购部门应要求供应商采取退货、换货、补货等措施进行处理,并对供应商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只有经过进货检验合格的标签,才能办理入库手续,进入仓库储存。质量部门应定期对进货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稳定性,为供应商管理提供依据。六、标签使用与控制(一)标签储存.生产部门应设置专门的标签储存区域,储存区域应具备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尘等设施,保持环境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环境对标签质量的影响。.标签应按照不同的产品类别、规格型号、批次号码等进行分类存放,设置明显的标识牌,便于查找和管理。标签存放时应采用货架或托盘等方式,避免标签直接接触地面,防止受潮和损坏。.建立详细的标签库存台账,记录标签的入库日期、批次、数量、出库日期、使用产品批次、领用人等信息。定期对标签库存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如发现标签库存数量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二)标签领用.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需求,填写《标签领用申请表》,向仓库领用标签。申请表应明确注明领用标签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批次数量、生产订单号、领用日期、领用人等信息,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提交给仓库管理人员。.仓库管理人员根据《标签领用申请表》进行标签发放,发放时应仔细核对标签的品种、规格、数量等信息,确保与申请表一致。同时,在库存台账上记录标签的出库情况,包括出库日期、领用部门、领用人、实际发放数量等信息。.领用人在领用标签后,应立即对标签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标签有破损、印刷模糊、颜色偏差、内容错误等情况,应及时与仓库管理人员联系,更换合格的标签。标签领用后应妥善保管,避免标签受到污染、损坏或丢失。(三)标签粘贴或打印.在包装生产线上,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标签的粘贴或打印。在粘贴标签前,应对包装容器表面进行清洁处理,确保表面干燥、无油污、无灰尘,以保证标签粘贴牢固。标签应粘贴在规定的位置,位置偏差应控制在企业内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确保标签整齐、美观、易读。.使用标签打印设备进行打印时,应提前设置好打印参数,如字体、字号、打印位置、条形码或二维码的格式等,确保打印内容清晰、准确、完整。打印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打印质量,如发现打印模糊、断墨、漏印等问题,应及时调整设备参数或进行设备维护,确保标签打印质量符合要求。.标签粘贴或打印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和互检。自检时,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查标签的粘贴或打印质量,包括标签的位置、平整度、牢固度、内容准确性等方面;互检时,下一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应对上一道工序粘贴或打印的标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处理。生产过程中,质量部门应定期对标签的粘贴或打印质量进行抽检,抽检频率和数量应根据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确定。七、监督检查与纠正措施.质量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内部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频率、内容、方法和标准。检查频率为每月至少一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检查次数。检查内容包括标签设计、审核、采购、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以及相关记录和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检查方式可以采用现场检查、文件审查、数据统计分析、抽样检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应深入到研发部门、采购部门、仓库、生产车间等相关场所,对标签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实地查看和核实;文件审查时,应查阅标签设计稿、审核记录、采购合同、进货检验报告、领用记录、生产记录等相关文件,检查文件的填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数据是否准确;数据统计分析时,应对标签的质量数据、库存数据、使用数据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标签管理的趋势和效果;抽样检验时,应从库存标签或已使用的标签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检查标签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在内部监督检查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制度规定的情况,检查人员应及时填写《标签管理不符合项报告》,详细记录不符合项的发现地点、发现时间、不符合内容、责任部门、违反的法规标准条款或企业内部制度要求等信息。同时,应拍摄相关照片或收集其他证据作为支持,确保不符合项的描述准确、客观、可追溯。(二)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在收到《标签管理不符合项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导致不符合项产生的根本原因。原因分析可以采用因果图、5Why分析法等工具,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保找出问题的根源。.根据原因分析的结果,责任部门应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明确整改的具体内容、方法、步骤、责任人以及完成期限。纠正措施应包括对不符合项的立即纠正和对潜在问题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责任部门应在规定的完成期限内将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书面反馈给质量部门。质量部门对责任部门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通过现场检查、文件审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核实纠正措施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不符合项是否已得到纠正。如果发现纠正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质量部门应要求责任部门重新分析原因,制定并实施更有效的纠正措施,直至不符合项得到彻底纠正。.对于反复出现的标签管理问题,质量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分析,查找系统性原因。针对系统性问题,制定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如完善制度流程、加强人员培训、优化设备管理、改进供应商管理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标签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应将反复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预防措施作为案例,在企业内部进行通报和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问题防范能力。八、培训与宣传(一)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门会同标签管理委员会制定年度标签管理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目标、对象、内容、方式、时间安排和考核要求等。培训对象应包括研发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与标签管理相关的所有人员,以及新入职员工和转岗员工。.培训内容应涵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等;企业内部标签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标签的设计规范、审核流程、采购管理、使用控制、监督检查等;标签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标签的排版布局、文字图形设计、颜色搭配等;标签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点,包括标签的检验标准、检验方法、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等;以及与标签相关的市场知识和消费者需求,如标签的市场趋势、消费者对标签的关注焦点和期望等。.培训方式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线上培训、现场操作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内部培训可以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进行授课,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和案例;外部培训可以邀请行业专家、监管部门人员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和专业知识;线上培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现场操作培训可以在生产车间或实验室等实际工作场所进行,让员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标签管理的技能和要点。培训过程中应注重互动和交流,鼓励员工提问和分享经验,提高培训效果。(二)宣传推广.企业应通过内部宣传栏、企业网站、内部邮件、微信公众号、工作手册等多种渠道,向员工宣传预包装食品标签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要求。在内部宣传栏张贴标签管理的法规标准解读、制度流程介绍、优秀案例展示等内容;在企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标签管理的相关文章和通知;通过内部邮件向员工发送标签管理的培训资料和工作提示;编制详细的标签管理工作手册,发放给员工,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和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员工对标签管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员工的标签管理意识和责任感。.在销售环节,销售部门应通过产品说明书、宣传资料、销售人员培训等方式,向消费者宣传正确阅读和理解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方法。在产品说明书中详细解释标签上的各项内容,包括食品的成分、营养信息、食用方法、贮存条件等;在宣传资料中突出标签的重要性和真实性,引导消费者关注标签信息,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标签知识和销售技巧,能够准确向消费者介绍产品标签内容,解答消费者的疑问,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同时,企业应积极收集消费者对标签的反馈意见,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关注点,为标签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九、标签存档要求(一)存档内容.标签设计稿:包括标签设计的原始文件、所有修改版本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打印稿,以及设计过程中的草图、创意说明等相关资料。.审核记录:《标签审核意见表》、审核过程中的讨论记录、邮件沟通记录、审批文件等,记录标签从设计到最终审批通过的全过程审核信息。.采购合同及相关文件:与标签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原件、供应商的资质证明文件复印件、标签质量证明文件(如每批次标签的检验报告、材质说明、环保检测报告等)、供应商的发货清单、发票等相关采购凭证。.进货检验记录:标签的进货检验报告、检验过程中的抽样记录、不合格标签的处理记录(包括退货记录、换货记录、补货记录等)、供应商整改情况的跟踪记录等。.标签领用记录:《标签领用申请表》、标签库存台账、标签出库单、标签发放记录等,记录标签在企业内部的领用和流转情况。.生产过程中的相关记录:如标签粘贴或打印的操作记录、生产线上的标签检查记录、质量部门的抽检记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标签问题及处理记录、产品包装记录(包含使用的标签信息)等。.与标签相关的法规标准文件:收集和整理国家及地方有关预包装食品标签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及其更新版本,包括正式发布的文件文本、官方解读资料、行业协会的相关通知等,确保企业标签管理符合最新的法规标准要求。.其他与标签管理相关的重要文件和记录,如标签管理委员会的会议纪要、内部培训资料、外部培训证书、客户投诉及处理记录(涉及标签问题的)等。(二)存档方式.建立电子档案库和纸质档案库,对标签相关资料进行分类存档。电子档案库应使用专门的文档管理软件或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存储安全、易于检索和备份。纸质档案库应设置在干燥、通风、防火、防虫的专用档案室内,配备档案柜、文件夹等存储设备,按照档案分类和编号顺序进行存放。.对于重要的文件,如审核通过的标签设计稿、审批文件、采购合同等,应同时保存纸质原件和电子扫描件。电子扫描件应采用高分辨率的扫描设备进行扫描,确保文件内容清晰可辨,并与纸质原件保持一致。扫描后的电子文件应按照规定的命名规则和文件夹结构进行存储,方便查阅和核对。.对每份存档文件进行编号管理,编号应具有唯一性、系统性和可追溯性。编号规则可根据文件类型、年份、月份、部门代码、流水号等因素进行制定,例如:“LB-[年份]-[月份]-[部门代码]-[流水号]”,其中“LB”表示标签管理相关文件,“年份”和“月份”表示文件的归档时间,“部门代码”表示文件所属部门的缩写代码,“流水号”为该部门在当月归档的文件顺序号。通过编号管理,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和定位所需的档案文件。(三)存档期限.标签存档期限应不少于产品保质期后两年。对于一些涉及食品安全重要信息、可能存在法律风险或具有长期参考价值的文件,如法规标准文件、审核记录、采购合同等,建议长期保存。在存档期限内,应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和迁移,对纸质档案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档案损坏或丢失。.在存档期限内,如因质量问题调查、法律纠纷、市场监管检查等需要查阅标签相关资料,企业应能够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档案查阅和借阅制度,明确查阅和借阅的流程、权限和要求,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查阅和借阅记录应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查阅人、借阅人、查阅时间、借阅期限、查阅内容等信息,以便追溯和管理。.超过存档期限的文件,经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评估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处理。销毁处理应采用安全、环保的方式,如粉碎、焚烧等,确保文件信息不泄露。销毁过程应做好记录,包括销毁文件的名称、编号、销毁时间、销毁方式、监销人、销毁人等。(四)档案查阅与借阅程序查阅程序:.查阅人需填写《标签档案查阅申请表》,注明查阅目的、所需查阅的档案内容(如具体的标签批次、时间段等)、查阅时间等信息。.将申请表提交给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批,部门负责人审核查阅目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经部门负责人审批通过后,申请表转交至质量部门负责人进行最终审批。质量部门负责人根据档案的敏感性和保密性,评估是否批准查阅申请,并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如申请获得批准,档案管理人员根据申请表的要求,在规定的查阅场所(如档案阅览室)为查阅人提供所需档案,并进行现场监督,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查阅人在查阅过程中不得对档案进行涂改、损坏或擅自复制。.查阅结束后,档案管理人员应核对档案的数量和状态,确保无误后将档案归位。借阅程序:.借阅人填写《标签档案借阅申请表》,详细说明借阅目的、借阅期限(一般不超过[X]个工作日)、预计归还日期以及借阅档案的具体内容。.申请表依次经过所在部门负责人和质量部门负责人审批,审批流程与查阅程序相同。审批时需重点考虑借阅期限的合理性和档案的安全性。.获得批准后,档案管理人员在借阅登记册上记录借阅信息,包括借阅人姓名、部门、联系方式、借阅档案的名称、编号、借阅日期、预计归还日期等。同时,将档案交给借阅人,并提醒借阅人妥善保管档案,不得转借他人。.借阅人在借阅期间应负责档案的安全和保密,如有遗失或损坏,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借阅期限需要延长,应提前办理续借手续,经质量部门负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