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皇岛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官立书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书、藏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性质为官署。开元六年,玄宗下诏改东都洛阳“乾元殿”之名为“丽正殿”(又名丽正修书院、丽正书院)。开元十三年,再下诏改“丽正殿”为“集贤殿”(又名集贤殿书院、集贤书院)。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迅速推广,书籍的质量不仅得以改善,而且数量大增。这就为民间或私家藏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唐中叶之后,各地民间或私人创建的书舍、书屋、书院之类的设施涌现。在官方丽正书院、集贤书院首先以书院命名为“修书之地”、“藏书之所”的诱发下,“书院”之名便在民间更广泛地流行起来。到了宋朝,书院就成了教育机构。宋初利用唐代以来出现的书院,通过赐书、赐额、赐田、召见山长等方式进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岳麓、白鹿洞、应天府等书院都是因教学有功获得御赐而扬名的。经此一期,书院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强化,获得社会认同。北宋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随着晏殊和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及至南宋,作为一种正式学校教育制度的书院,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中明确指出:“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而为政者乃或就而褒表之。”。宋代创建书院711所,分布在今天全国18个省、区、市。宋代书院分布有三个特点:一是分布范围比唐和五代明显扩大,海南、香港都有了书院;二是数量猛增,书院分布由点状变为片状,出现几大密集区,江西、浙江、福建位列前三;三是发展极不平衡,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只有19所书院,仅占全国书院总数的2.7%,文化重心明显南移,南方完全取代中原成为教育与学术中心。进入明代以后,书院就迎来了他的成熟推广期。书院的数量在明代出现大增。据统计,明代书院总数达到2000所左右,远超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总和,分布在今天全国25个省、区、市,其中新建1699所。总体来看,明朝书院分为两类:一是重授课与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同于官学;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它们多被朝廷禁毁,如著名的东林书院。明代书院的分布总体上由先进发达地区向边远落后地区推进,读书种子已经撒向神州边陲和发达省份的穷野之地,这标志着书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推广阶段。清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禁锢政策,担心书院的自由讲学之风会撼动统治基础,严格控制书院活动,抑制书院发展,并使之官学化。顺治九年清政府明令禁止私人创建书院。雍正十一年清政府在各省城设置书院,后各府、州、县相继创建书院。乾隆年间,官立书院剧增。绝大多数书院都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节选自严国昊《浅谈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发展》,有删改)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教育在党执政兴国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保证广大劳动人民的受教育权,培养新中国建设急需的人才。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谋划和确定教育大政方针和发展蓝图。1950年,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教育》创刊号上题词:“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面对百业待兴、人才奇缺的状况,邓小平同志以极富战略性的眼光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作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历史抉择。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三: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和天宫一号总体设计团队、新冠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的陈薇院士团队业务骨干,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据介绍,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撑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学研究生在面上项目人员中超过50%。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节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书院起初是官府整理和陈列书籍、为帝王讲经说法之场所。书院的这种作用在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之后更加明显。B.到了南宋,书院成为正式的教育机构。不少书院因为教授学业有功而获得了御赐,进而名扬海外,其教育功能也因此而强化。C.东林书院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与其他注重授课与考试的考课式书院不同,其举办的多是问难论辩等活动,有百家争鸣之美。D.由于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自由讲学、私人创立书院之风受到抑制。不少书院受到影响,一部分成为科举考试预备中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同与日益重视。B.毛主席给《人民教育》创刊号的题字语重心长,展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只有教育发展起来了,整个国家才强大了。C.实行改革开放进而同外国贸易、合作少不了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人才作战略支撑,这是我国在90年代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因之一。D.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在教育方面的资金与公共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确保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都是一脉相传的。3.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我国工程师南仁东设计出“中国天眼”。B.屠呦呦由中国古药书制备出了青蒿素。C.潘建伟团队开拓了我国量子通信技术。D.郑板桥不袭前人笔法,创新自成一体。4.请结合材料三的有关内容和所学知识,给“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下一个定义。5.书院教育源远流长,对现在的大学教育也有一定影响。如北京大学有“一带一路书院”,清华大学有“苏世民书院”。假设你们学校要举办一座书院,学习东林书院办学理念,请你写一段50字左右的书院简介。要求:突出特点,语言简练严谨。【答案】1.C2.A3.D4.①具有创新、创造精神;②能够独立承担学术研究;③成为国家乃至世界此行业战略、领军人才;④具有高度爱国热情与奉献精神。5.①注重自由讲学,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作考课式的书院;②注重现代思想文化与古代思想的碰撞、交融。【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书院的这种作用在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之后更加明显”错。原文只是说“‘书院’之名便在民间更广泛地流行起来”,并没有说“书院的作用更加明显”,本项属曲解文意。B项,“不少书院因为教授学业有功而获得了御赐,进而名扬海外,其教育功能也因此而强化”错。原文说“宋初利用……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经此一期,书院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强化,获得社会认同。北宋书院……,应天府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由此可知,说明此时是在北宋时期。而原文说“及至南宋,作为一种正式学校教育制度的书院,由南宋理学家朱熹创立”,只有“书院成为正式的教育机构”才是南宋时期的事。故本选项属于时间上张冠李戴。D项,“一部分成为科举考试预备中心”错。原文说“绝大多数书院都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故应是“绝大多数”而非“一部分”。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纂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A项,“其具体表现为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同与日益重视”错。选项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性,而原文说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强调的是客观作用。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D项,“郑板桥不袭前人笔法,创新自成一体”错。材料三观点是我国“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而郑板桥不属于科技人才。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被定义概念”是小概念,暂且用“小”来代替,“邻近大概念”是“被定义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暂且用“大”来代替;“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也用一个字“特”来代替。那么,下定义的“公式”可以简化为“小=特+大”。运用“公式”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找“大”,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大概念。第二步,找“特”,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第三步,连接“小”与“特’加“大”,用“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一“公式”来表述。本题要求给“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下一个定义。材料三说“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石”“1000万,对国家创新发展而言,意味着重要而坚实的基石”,由此可知,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创造精神;“同时,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要能够独立承担学术研究;“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研究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大批研究生已成长为行业翘楚。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应成为国家乃至世界此行业战略、领军人才;除此之外,“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历程”,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还应具备高度爱国热情与奉献精神。故此我们可以给“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这样下定义:研究生类高层教育人才是一群具有创新、创造精神,能够独立承担学术研究,最终成为国家乃至世界此行业战略、领军人才的具有高度爱国热情与奉献精神的人才。【5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需要从文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能止于对文本的认同,也不能因袭他人的成说,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力求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本题要求“写一段50字左右的书院简介”,结合材料一“总体来看,明朝书院分为两类:一是重授课与考试的考课式书院,同于官学;另一种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互相讲会、问难、论辩的讲会式书院,它们多被朝廷禁毁,如著名的东林书院”的描述,可得出结论:学院应注重自由讲学,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各学派互相讲会、问难、论辩,不作考课式的书院;“明代书院的分布总体上由先进发达地区向边远落后地区推进,读书种子已经撒向神州边陲和发达省份的穷野之地,这标志着书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期推广阶段”,要注重新旧思想的碰撞、交融;除此之外,加上一些自己的观点也可。要注意字数限制,语言要简练严谨。【点睛】解答以上三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存浩:中国化学激光之父沈黎明张存浩,祖籍山东无棣县,1928年出生在天津。父亲张铸,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母亲龙文瑗,云南哈尼族人,知书达理。由于父亲工作忙,张存浩是在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两岁时,母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同时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渐渐地,在母亲精心启迪和教诲下,张存浩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然而就在张存浩按部就班地读书时,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爆发了,随着日本侵略者的大规模入侵,他们在沦陷区学校推行起奴化教育。面对此情况,心有民族大义的龙文瑗不愿儿子接受这样的教育,与丈夫商量后,毅然把9岁的张存浩送到重庆,请他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姑父代为抚养。张存浩的姑姑、姑父悉心照料、培养着张存浩,或许是受姑姑、姑父潜移默化的影响,上中学后张存浩对物理和化学课情有独钟,成绩在班级里始终名列前茅。特别是姑姑、姑父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言行,对张存浩影响很大。没多久,这种相对平静的学习生活,在日本侵略者的肆虐中被打破。目睹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用以将来报国、救国,绝不能让日本人再这样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1943年,刚学完高二课程的张存浩便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第二年又转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7年,张存浩完成大学学业后又考上天津南开大学化工系研究生。1950年张存浩获得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50年下半年,当时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原本想继续读博的张存浩,从中美对待朝鲜的迥异态度上敏锐地感到,中美两国关系将日趋紧张。想到此,他决定放弃读博深造,迅速回国。回到祖国,张存浩暂居北京,不久收到了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京城四家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发出的邀请。正在张存浩抉择之际,一天,时任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所长的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大煜找到了他。一位年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前辈科学家如此看重自己,亲自登门相邀,张存浩深受感动,当即点头答应,当晚便随张大煜乘火车前往大连,开始了实现报国梦想的科研人生。20世纪50年代初,地域辽阔的中国只在玉门有块很小的油田,产量很低,根本满足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需要。国家将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重任交给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年轻的张存浩接下了科研生涯中第一个重要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攻关,他和同事们终于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做到能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200克产品,不仅超过当时国际上从每立方米煤气中得到160克的最高水平,更是将美国只能得到50克的水平甩在了后面,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就在这时,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合成油研究很快被叫停。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面临西方国家的核威胁,毛泽东提出了我国要独立自主打造原子弹的计划。火箭推进剂作为原子弹发射的重要燃料,被提升到发展国防尖端技术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领导指派他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的研究,同时任命他为该项目负责人,这一次张存浩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张存浩和同事们首次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完成了科研任务。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激光在军事、民用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几家单位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索,有的做气动激光,有的做自由电子激光,有的做化学激光……但功率都不高。张存浩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应该搞化学激光。随后“化学激光研究室”成立,张存浩被任命为室主任。经过半年努力,研究室便将激光的功率从0.3瓦提升至100瓦,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此后,张存浩在化学激光器研发上不断攻关,带领着中国人在这一领域不断发展。1979年,他提出研究波长更短的氧碘化学激光,经过数年奋战,于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1992年,张存浩牵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多年后,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奖,他也因此赢得了“中国化学激光之父”的美誉。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张存浩立志报国主要是儿时受父母的影响。母亲常给他讲有意义的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知识、爱国的人。B.张存浩目睹了日军的恶行,屈辱感在年少的张存浩心中不断升腾,他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报国、救国。C.张存浩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还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所以在1950年放弃了读博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国,报效祖国。D.张存浩在科研生涯中,不断开拓进取,科研水平多次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其在化学激光器研发方面,在国际上还有首创。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存浩的父母担心张存浩的生命安全,将张存浩送到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姑家,由姑姑、姑父代为抚养。B.张存浩回到祖国后,最终接受张大煜的聘请,一是因为被张大煜的亲自登门相邀感动,二是因为考虑到在这家单位工作能实现报国梦想。C.大庆油田的发现,使张存浩所研制出的在当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失去了其价值,张存浩后来改做火箭推进剂研究。D.国际科学界看到了激光在军事、民用方面广泛的应用前景,热衷于对此进行研究,中国虽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与探索,但起初结果并不理想。8.结合材料,简述张存浩在“化学激光”领域的成就。【答案】6.A7.D8.①由张存浩担任室主任的“化学激光研究室”,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②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③1992年,张存浩牵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儿时受父母的影响”错误,主要是受姑姑、姑父的影响。由原文“特别是姑姑、姑父身上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献身祖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言行,对张存浩影响很大”可知。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担心张存浩的生命安全”错误,由原文“是不愿儿子接受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指日本侵略者推行的奴化教育,而不是担心安全。B.“二是因为考虑到……”于文无据。由原文“一位年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前辈科学家如此看重自己,亲自登门相邀,张存浩深受感动,当即点头答应,当晚便随张大煜乘火车前往大连,开始了实现报国梦想的科研人生”可知感激是有的,但实现报国梦想没有提及。C.“使……成果失去了其价值”说法不准确,由原文“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合成油研究很快被叫停”可知,是合成油研究被叫停,没有说成果失去了其价值。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确定内容所在区域,张存浩在“化学激光”领域的成就的相关内容在文章的最后两段。简述成就时要全面,不要遗漏要点。由原文“张存浩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应该搞化学激光。随后‘化学激光研究室’成立,张存浩被任命为室主任。经过半年努力,研究室便将激光的功率从0.3瓦提升至100瓦,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可知由张存浩担任化学激光研究室主任过程中,经过努力,获得研制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的成就。由原文“张存浩在化学激光器研发上不断攻关,带领着中国人在这一领域不断发展。1979年,他提出研究波长更短的氧碘化学激光,经过数年奋战,于1985年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可知获得放电引发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的成就。由原文“1992年,张存浩牵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多年后,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奖,他也因此赢得了“中国化学激光之父”的美誉”可知获得波氧碘化学激光器的成就。综上,可总结出张存浩的成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下面小题。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信(实在)难求语(谈论)天姥掩(遮掩)赤城魂悸(受惊心跳)B.向天横(遮断)欲倒(拜倒)殷(震动)岩泉渌(绿水)水C.势拔(超出)五岳鸾回(驾)车因(因为)之向来(原来)D.海客(航海的人)清(凄清)猿啼脚著(穿)中(中间)开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忽魂悸以魄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B.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吾尝终日而思矣C.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D.迷花倚石忽已暝儿已薄禄相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渌水荡漾清猿啼 B.失向来之烟霞C.古来万事东流水 D.使我不得开心颜1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D.四弦一声如裂帛13.作者极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其乐融融的景象,其作用是()A.寻找虚无缥缈的仙境,表示厌恶世间生活。B.表达诗人向往乐土,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C.增添梦境的神奇色彩,强调及时行乐。D.暗示人生如梦,变幻无常,瞬息即逝。14.“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达诗人()A.希望骑白鹿去行乐,实现自己梦游名山的愿望。B.幻想骑白鹿去访名山,逃避现实。C.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排挤,无可奈何,只好骑鹿访名山。D.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恶势力誓不两立,决不妥协。15.下列对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虚无缥缈的“瀛洲”引出在云霞中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B.“连天”从横向写天姥山的高峻,“向天横”则从纵向写出天姥山的巍然气势。C.“一夜飞度”表现了李白的急切兴奋之情。“照”“送”二字,将月亮拟人化,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D.“脚著谢公屐”,李白借写谢灵运之事来写自己,表示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世俗。16.《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17.把下列古诗文句子理解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A.一竿晴日舞比邻译文:太阳初升的时候乡邻们高兴地跳起舞蹈。B.方宅十余亩译文:方形宅子占地十几亩。C.半壁见海日译文: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D.梦啼妆泪红阑干译文:梦里啼哭泪水染红了身体依靠的栏杆。【答案】9.A10.A11.B12.C13.B14.D15.B16.不能。瀛洲是传说中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景象,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17.C【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渌:清澈。C.因:依据。D.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①连词,而,②动词,用;B.而:都表示修饰关系,译为“地”;C.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已:都是副词,已经。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荡漾:水波微动的样子。古今同义。B.向来:古义,刚才,先前;今义,从来,一向。C.万事:一切事情。古今同义。D.开心:心情快乐舒畅。古今同义。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运用比喻,把“山路”比作“青云梯”。B.运用比喻,把“万事”比作“东流水”。C.仙人就是以霓为衣,以风为马,没有运用比喻。D.运用比喻,把“琵琶音”比作“裂帛”,形容声音像撕帛一样清厉。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A.“厌恶世间生活”错,诗人厌恶的是权贵,不是对世间生活的厌恶。C.“强调及时行乐”错,强调仙境、梦境的美好,“及时行乐”过于消极。D.“暗示人生如梦”错,暗示诗人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生如梦”的消极因素不符合诗人的思想。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意思是: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A.“骑白鹿去行乐”错,传说中神仙、隐士多骑白鹿,这是诗人表达徜徉山水的乐趣。B.“逃避现实”错,诗人向往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游仙生活。C.“无可奈何,只好骑鹿访名山”错,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游仙生活是诗人的向往,是诗人想要的生活。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B.“横向”“纵向”应换位。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结构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亮明观点,不能删掉,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这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如果作为开头过于直白,也不符合诗歌浪漫主义色彩。【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A.译为: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舞:使动。B.译为: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方:四周围绕。D.译为:梦中哭醒,搽了胭脂粉得到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故选C。参考译文: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天姥山直插天空,仿佛与天相连。(它的)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但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越地(的天姥山)。梦中,我在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发明的木屐,攀登上直入云霄般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我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这里有无数山岩重叠,道路也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我倚着山石休憩之际,才发现天已经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了阵阵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所见的的烟雾、云霞消失了。人世间的欢乐也像这梦中的幻境似的。自古以来,万事都像滚滚东逝的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那将使我不再有舒心畅意的笑颜!(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19.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18.C19.景象: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用意: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理解错误。“炉存火似红”这里是说有炉而火不旺,火苗不起,只有一片红光罢了。此句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同时“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无中生有。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形象、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意思是:乱云低垂笼罩着淡薄的暮霭,急雪翻腾回舞于凛冽的寒风。诗人抓住“乱云”“薄暮”“急雪”“回风”这些典型意象,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繁的景象。诗歌中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此处“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是借景抒情,通过对“乱云”“薄暮”“急雪”“回风”的描写,写出了黄昏时飞雪的状态,为诗歌营造了一个暗淡、压抑的氛围,也借这一景物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之情。从结构上分析,此联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因而呼应诗歌标题“对雪”。同时,风雪的景象是自然环境,也正是为下面写诗人困居长安,生活非常艰苦做了一个引子。“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一联中写到: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葫芦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也没有多少柴火,剩下来的是勉强照红的余火。因此第二联恰是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的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用典是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_________”,这两句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诗人借此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2)《登高》里“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忧己忧国心中万分忧虑,以致白发增多,且病身衰颓而戒酒。(3)《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答案】①.遥想公瑾当年(三国周郎赤壁)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山不厌高⑥.海不厌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中需要注意的字形有:“瑾”“繁”“潦”“厌”。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6分)21.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浪遏(è)寥廓百舸(kě)激杨文字B.讪讪(shān)楔入稻菽(shū)越陌度阡C.三匝(zā)一蔸吐哺(bǔ)挥斥方遒D.村酤(gū)仓茫霓裳暧暧(nuǎn)远村【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百舸(kě)”中的“舸(kě)”读音错误,应该为“舸(gě)”;“激杨文字”中的“杨”书写错误,应该为“扬”。B.“讪讪(shān)”中的“讪(shān)”读音错误,应该为“讪(shàn)”。D.“仓茫”中的“仓”书写错误,应该为“苍”;“暧暧(nuǎn)远村”中的“暧(nuǎn)”读音错误,应该为“暧(ài)”。故选C。22.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茹志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和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等。B.左迁,古代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出官,京官前往地方任职高就。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C.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比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D.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皆为宋代文学家,被誉为“三苏”。《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为苏轼所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剪辑错了的故事》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B.“出官,京官前往地方任职高就”错误,“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苏辙的作品。故选C。23.下列语句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②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③那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性。本题,④追溯历史,从大的方面总说,适合做首句;②是承接④中“‘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应在④的后面;③中的“那时”应紧跟在①后面,最后的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水稻吐穗扬花时节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株________大海捞针。盛夏时节,稻田里气温通常高达40℃,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若狂,视为珍宝,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经过两年的艰苦________,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1975年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推广的范围,此后的十年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成功之后,国内国际各种令人眩目的荣誉、大奖也________,但他并未陶醉于此,改变初心,而是________地潜心农业科研,继续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肯定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B.可能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C.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存在D.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就是必然的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不啻试验纷至沓来一如既往B.不啻实验络绎不绝一如既往C.不免实验络绎不绝日复一日D.不免试验纷至沓来日复一日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亲自播种、浇水、施肥,细心地繁殖栽培,仔细观察它们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细微的变化B.细心地栽培繁殖,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C.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细微的变化D.细心地栽培繁殖,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细观察它们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细微的变化【答案】24.A25.A26.D【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由原文“既然……那么……”可知是因果关系,所以“那么”后面需要一个表结果的内容,又由于前句“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句式为“名词+存在+宾语”。故后面句式应与前句句式一样。B.根据前文的陈述可知,本项“可能”的表述与文意不符合;C.句式为“自然界+存在”与前句不对应。D.“有……就是必然的”和前句句式不搭配。故选A。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不啻:不止,不只,如同;不免:免不了。语境形容寻找雄性不育株如同大海捞针,应选“不啻”。第二空: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根据语境可知,这里指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应选“试验”。第三空: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络绎不绝:形容车马、船只、行人等往来不断。两者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但“纷至沓来”既可指人,也可泛指一切事物,因此应选“纷至沓来”。第四空: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日复一日:过了一天又一天。形容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文中指得奖后的袁隆平也跟从前一样潜心科研事业,因此应选“一如既往”。故选A。【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两处语病:①“繁殖栽培”不合逻辑,应是“栽培”在前,“繁殖”在后,据此排除A、C两项。②“细微的”作为“变化”的形容词性定语,应紧挨“变化”一词,排除B项。故选D。(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2小题,9分)2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只有这样才能近于正确,才能抽出结论。那种不开调查会,_________________,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不作讨论式的调查②.是容易犯错误的③.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上文“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和“那种不开调查会……”构成了做法的对比,推断①处可以填入“不作讨论式的调查”之类的内容。第二空,上文“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只有这样才能近于正确……”和“那种不开调查会……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构成了结果的对比,推断②处应该填入“是容易犯错误的”之类的内容。第三空,上文“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只有这样才能近于正确,才能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特许经营合同
- 2024年中国防雾微孔保鲜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银色石膏密封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石油管道清管作业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环保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
- 2024年中国金属效应型银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液晶显示屏生产与销售合同3篇
- 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合同权利描述
- 2024年跨境电子商务中英文货物销售协议模板版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运营许可协议3篇
- 企业反恐专项经费保障制度
- 电梯工程师在电梯设计中的工作内容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液压气动技术》期末试题及答案
- 肥猪销售合同模板
- 餐饮顾问合作协议
- 新教材牛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全册各单元重点语法精讲
- 两课 说课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分析(获奖)
- 中国移动《下一代全光骨干传送网白皮书》
- 消费者行为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