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材料二: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材料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B.“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C.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D.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C.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D.材料三第三段列举名言事例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3.下列表述分别与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符的一项是()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案】1.B2.A3.B4.(1)开门见山,提观点“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2)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论证。(3)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4)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刻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人金希普莫言每年春节前,我们县的领导,会带上家乡的特产来北京设宴,招待老乡。说心里话,我对这样大张旗鼓的聚会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每年都去参加,因为那家乡小麦磨粉后蒸出来的大馒头,总能引发我的乡情。去年的聚会在宏都大饭店。大厅里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工作人员引导我进入,县里胡书记正与几位退休将军谈话。正在此时,东北乡著名诗人金希普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金希普与我表弟是同学,我这表弟起初学习还不错,后来参加了金希普的女神诗社,学习便一落千丈,高考落榜后,游手好闲,成了村里的怪物。我对金希普这人的印象很差。他一进门,就直奔胡书记而去,握手、送名片,一遍遍地重复着:“对不起,来晚了,刚从北大那边赶过来,堵车实在令人头疼……”他在我身边落座。“三哥,好久不见!”他递给我一张名片。“诗人,最近忙什么?”胡书记问他,同时向几位将军介绍,“这是我们的诗人,金希普,俄国有个普希金,中国有个金希普。”在众人的笑声中,他说:“今年,我在全国一百所大学做了巡回演讲,我要掀起一个诗歌复兴高潮,让中国的诗歌走向世界。”我看到他名片上赫然印着:普希金之后最伟大的诗人:金希普。大家开怀畅饮时,金希普说:“各位领导,各位老乡,我即席创作了一首诗歌,献给你们!”我有些烦,但还是为他鼓掌。“请允许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从小就热爱诗歌,三年级时写的一首诗被编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材,初中时我成立的女神诗社,成为全国最有名的学生诗社。我已出版诗集五十八部,荣获国际国内重要文学奖项一百零八个。我去美国访问时,曾与克林顿在林肯中心同台演讲……尽管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家乡父老的期望还相差甚远。我深知,一个诗人,离不开乡亲的提携帮助……”有将军悄悄说:“咱们县竟然出了这么伟大的人物!”“我知道很多人以为我在吹牛,我不辩解。喜马拉雅山有8882米高,有人不相信,但喜马拉雅山从不辩解,有人劝我低调些,不要张扬。但大海,浩瀚的大海,从不低调,它卷着巨浪呼啸而来……”宴会厅里响起了一阵掌声。“有人要我修改我的诗歌,我说,闪电是不能修改的!领导们,老乡们,”他激昂地说,“现在,把即席创作的诗歌献给你们!”他清清喉咙,念道:“大馒头大馒头,洁白的大馒头,家乡土地生长出来的大馒头,凝结着爱情的大馒头,象征着纯洁的大馒头,形状像十二斤重的西瓜拦腰切开的大馒头,远离家乡的游子啊,一见馒头泪双流……”具委宣传部马副部长站起来大喊:“各位乡亲,现在请品尝家乡的大馒头!”四十多个服务小姐,用金色的盘子,每人托着一个白生生的大馒头,鱼贯而入,欢声笑语为诗人的朗诵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半年后,二哥跟我说:“咱姑父被普希金给骗了。”“金希普,”我说,“别糟蹋那个光辉的名字。”“他说跟县里领导是拜把子兄弟,要帮表弟谋个事儿。咱姑父一听就动了心。”“谋个什么事儿?”“说是可以安排到电视台当副台长。”“这不是说胡话吗?”“咱姑父说他当场拿出手机,拨通了胡书记的电话,胡书记骂他添乱,说不可能一下子就安排当副台长,起码要跟着扛半年机子,增加点业务知识,才可以就职。”“接下来就该要钱了。”“要钱就不是金希普了,”二哥说,“他说,叔,以我这样的身份地位,只要我愿意去,中国所有的五星级饭店都会热情接待我,但我哪儿都不去,跑到这里来,睡土炕,吃农家饭,为的就是考验你们。叔,你把热炕头让给我,把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炖给我,我深受感动,我一定要报答你们。叔,你大概也知道现在办事的规矩,没有这个,他捻了一下手指,那是万万不行的。”“嗨,”我说,“骗术高明呀!”“咱姑父七借八凑,弄了两万元,悄悄塞到金希普的提包里。”二哥说,“表弟和咱姑父,过了年就在家等信儿,至今也没等着。”金希普许给我表弟的“副台长”自然是个骗局,我姑父曾到县派出所报过案,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前不久,我去济南观看根据我的小说改编的歌剧《檀香刑》,入场时遇到了金希普。他热情地与我握手,一口一个三哥,叫得十分亲热,他拿出手机,要跟我扫微信。我犹豫着,他说:“三哥,我有很多话要跟你说,我要告诉你许多事情的真相。”他在微信中,毫不避讳地谈到了那两万元的问题,他说如果不是反腐败,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他是真心实意想帮表弟,那两万元他迟早会还的。他对我说:“三哥,我知道您对我有很深的成见,您也许认为我就是一个骗子,我不解释,就像高山从不解释,就像大海从不解释。”(有删改)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对参加老乡会有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无法割舍乡情,一方面又对聚会颇感不屑。B.“金希普”这一名字是对“普希金”的荒诞模仿,作者对主人公的命名颇具讽刺意味。C.金希普愿意主动加“我”微信,且毫不避讳地解释“骗局”真相,显现出他坦诚的态度。D.小说结尾处,“高山从不解释”形成了前后照应,显现出作者艺术构思的严密性与精巧性。6.小说中的金希普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7.请结合全文,从“我”、县里干部、姑父对待金希普的态度来分析作品的讽刺意义。【答案】5.C6.①诗艺拙劣。他才疏学浅,即席创作的“馒头诗”品质低劣。②伪善虚荣。他对胡书记、“我”十分热情,目的是奉承、攀附。③谎话连篇。他厚颜无耻地自诩自夸,欺骗同学、同乡。7.①我对金希普印象本已不好,宴会上即便心烦,也仍为他鼓掌,表现出对虚伪应付的宴席文化的讽刺;②县里干部帮金希普造势,借他活跃气氛,对他夸大的话语不置可否,表现出对虚假乡情的揭露讽刺;③姑父面对金希普的许诺,从动心再到入套,表现出对腐败现象的讽刺。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开皇元年,除主客侍郎,摄内史舍人事,赐爵安阳县男,邑二百户。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②。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后数岁,丁母忧。从征至柳城郡卒,时年六十二。(节选自《隋书·循吏传》)【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相着:相互牵连。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B.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C.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D.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传,指由孔子编撰的《尚书》和由左丘明根据《春秋》编撰的《左传》,两者都是儒家经典。B.开皇,隋文帝用于纪年的年号。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另起一个新的年号。C.男,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古代中国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D.丁母忧,指遭遇母亲去世守丧,根据制度,官员任职期间,遇到父母亲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公义年少有才,受人称赞。辛公义在露门学求学时,与学识渊博的学者谈论,多次被人认为非同一般,受同辈仰慕。B.辛公义身为表率,廉洁奉公。在岷州任职时遇到瘟疫暴发,辛公义拿出俸禄为病人买药、请医生,在病人中间办事睡觉。C.辛公义教化百姓,受民爱戴。辛公义告诉岷山百姓死亡不会传染,不能再抛弃患病家人,百姓欣然接受,称他“慈母”。D.辛公义恪职尽守,心怀悲悯。辛公义任牟州刺史时,一到任就去监狱露天审问案件,为自己让百姓身陷牢狱深感不安。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2)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12.在岷州,面对瘟疫,辛公义是如何治理疫情的?请简要说明。【答案】8.B9.A10.D11.(1)于是分别派遣官员巡视检查管辖地,凡是患病的人,都用床和车运来,把他们安置在厅事。(2)后来有想打官司的人,他的乡邻父老就来开导他说:“这是小事,怎么忍心使刺史大人辛苦呢。”12.①将病人集中在一起治疗。②关爱病人,与病人在一起,稳定民心。③教化百姓,消除恐慌。参考译文:辛公义,陇西狄道人。辛公义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母亲亲自传授他诗书经传。武帝时,召他到露门学,让他接受道义。(武帝)每月召他到身边让他和学识渊博的学者谈论,多次被人认为非同一般,当时同辈人都仰慕他。开皇元年,授任主客侍郎,兼管内史舍人之事,赏赐爵位安阳县男,封邑二百户。辛公义跟随军队平定陈,凭功劳被授予岷州刺史。当地风俗害怕病人,假如一个人患病,就全家人都躲避他,父子夫妻之间互相不看护照料,忠孝仁义之道都失去了,因此患病的人大多数死亡。辛公义对这种情况感到担忧,想改变这个习俗。于是分别派遣官员巡视检查管辖地,凡是患病的人,都用床和车运来,把他们安置在厅事。夏天爆发瘟病时,病人有时候达到几百,厅堂内外都挤满了。辛公义亲自摆放一张床榻,独自坐在里面,从白天到黑夜,对着病人处理政务。所得俸禄,全部用来买药,替病人找医生治疗,亲自劝他们进食,于是他们全部病愈,辛公义才召集他们的亲人说:“生死是由天决定的,和接触病人无关。过去你们抛弃他们,所以才会死。现在我将患病的人聚集起来,坐卧都在他们中间,假如说能传染,我哪能不死,病人却全都痊愈了呢!你们不要再迷信旧俗了。”那些病人的子孙都十分惭愧地道歉离开。后来遇到病人,争相效法刺史,病人没有亲人的,就留他在自己家里照料。人们开始相互关怀爱护,这种风俗逐渐革除了,全境之内都称他为慈母。辛公义后来调任牟州刺史,初到任,就先到监狱里去,露天坐在狱旁,亲自审问案情。十多天内,把案件全部判完,才回到大厅。受理的新案子,都不设公文案卷,派一个掌管办事的辅助官员,坐在一旁审问。若案子没审完,有需要监禁的人,辛公义就在官署大厅留宿,始终不回房。有人劝他说:“这官司自有期限,你何必折磨自己呢!”(辛公义)回答说:“刺史没有用仁德教导百姓,还让老百姓身陷囹圄,哪有监禁人在牢狱而自己心中安宁的呢?”罪人听到后,都诚心服罪。后来有想打官司的人,他的乡邻父老就来开导他说:“这是小事,怎么忍心使刺史大人辛苦呢。”打官司的人大多相互退让而不再打官司。仁寿元年,补任扬州道黜陟大使。几年后,辛公义为母亲守丧去职。跟随皇上出征,到柳城郡去世,时年六十二岁。(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鹧鸪天①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作者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词人,他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开宋词“豪放”之风。B.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杂乱、衰萎。C.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D.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表现出其自得其乐。14.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答案】13.C14.(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三)名篇名句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之雄心,怕也只会落个“________”的结局。(4)《赤壁赋》中从侧面角度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有些音乐的感染力之强,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另一力证。【答案】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封狼居胥⑥.赢得仓皇北顾⑦.舞幽壑之潜蛟⑧.泣孤舟之嫠妇⑨.东舟西舫悄无言⑩.唯见江心秋月白三、语言文字运用(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年画被喻为挂在墙上的寓言,自从它出现后,便与春节,点亮寒风中空落的墙壁。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的艺术形式。虽然中国年画经过了几代发展,内容也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但是那些最早从中国老百姓的传统典籍和民间故事里出来的年画,却像一本教科书,教化育人,洞彻事理。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年画,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它让我们可以直观地窥见自己心中的想象,在辞旧迎新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让我们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再教育中,看到了悬挂在中国百姓心中的年景,那是丰盈的日子,美好的生活。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形影相随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派生B.形影相随喜闻乐见耳熟能详衍生C.形影相吊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派生D.形影相吊喜闻乐见家喻户晓衍生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起到道德教育、信仰传承的作用,让人在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B.年画不仅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起到道德数育、信仰传承的作用,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C.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D.年画不仅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道德教育、信仰传承的作用,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读到中国的智慧和精髓。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答案】16.B17.D18.B19.下面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内容,补充下面文段中两处空缺的内容。要求:语意完整,句式连贯,语言简洁。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不断发展的历程。先秦两汉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期,神话、寓言等作品已具备小说的某些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志人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正式产生;__①__;话本、拟话本小说在宋元时期大量涌现,是中国古代小说继续发展的具体表现;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到了唐朝,唐传奇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小说已经成熟②.长篇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不断出现,表明中国古代小说进入繁盛期(二)课内基础知识检测20.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答案】B2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的一项是()①云青青兮欲雨②闻舟中夜谈琵琶者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⑥登高而招⑦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⑧小学而大遗A.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B.①⑦/②③⑧/④/⑤⑥C.①④/②③⑧/⑤⑥/⑦ D.①⑦/②③⑤/④/⑥⑧【答案】D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且焉置土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D.则群聚而笑之官盛则近谀【答案】D23.对下列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臂非加长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不拘于时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⑤渺渺兮予怀⑥凌万顷之茫然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③/②⑤/④/⑥【答案】C24.“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这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A.比拟、借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量问题快速处理
- 购销合同中的管材绿色制造与环保认证
- 购销合同有效期内的合同法律效力
- 购销合同违约金责任分配探究
- 赠与合同协议范本
- 软件开发与风险合同
- 软件测试外包合同
- 轻松提升小学生阅读技能
- 郑州地理一模深度解析地理现象解读
- 酒店服务员工作服购买协议
- 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
- 第四单元“神话故事”(主题阅读)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
- 北京市2023年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报告
- 电影美术指导课程设计
- 矿产资源法知识讲座
- 《老北京的小胡同》课件
- 2024低压电工复审仿真模拟考试题库整套
- 国开电大操作系统-Linux系统使用-实验报告
- 医院信息安全保密培训
- 边境地区铁丝网铁栅栏建设技术规范
- 通勤车租赁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