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练案34_第1页
2019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练案34_第2页
2019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练案34_第3页
2019年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练案34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案[34]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35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2018·沧州)苏联解密档案显示,1921年苏俄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当年共判处贪污贿赂罪69641件,职务犯罪32177件;1922年判处贪污贿赂罪32587件。这表明eq\x(导学号26812942)(D)A.新经济政策还存在诸多问题B.苏俄政权的合法性受到挑战C.商品经济必然导致社会腐败D.新形势下经济领域犯罪严重[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新经济政策推动苏俄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导致贪污贿赂等经济领域犯罪严重,故选D项;A项与符合材料不符;C项表述绝对且不能由材料得出;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2.(2018·华中师大附中)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eq\x(导学号26812943)(D)A.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 B.抑制农村土地兼并C.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 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析]据材料“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状况,出卖劳动力的农户比使用雇佣劳动户比例大,说明使多余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不是斯大林模式积累工业建设资金的问题,故A项错误;出卖劳动力的农户比使用雇佣劳动户比例大,也不能抑制农村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实行集体所有,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故选D。3.(2018·天水一中)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eq\x(导学号26812944)(B)A.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解析]根据题干“1929~1932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国内工业品生产过剩;此时苏联利用机会,大量购买西方机器设备,推动苏联经济建设,故B项正确;1929~1932年,苏联正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故“打破”说法错误,排除A;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国家没有承认和认可苏联,排除;D项说法错误,苏联没有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排除。4.(2018·常熟)关于新经济政策,学者郑异凡提出:“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并不新,只是1918年春政策的继续;斯大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人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eq\x(导学号26812945)(D)A.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春政策具有相同特点B.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退回到资本主义C.“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实行余粮收集制D.“转入进攻”的办法包括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据材料“斯大林……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不同,故A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是指恢复商品经济和市场作用,故B选项错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是指固定的粮食税,故C选项错误;斯大林结束新经济政策后,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和工业化,故D选项正确。故选D。5.(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eq\x(导学号26812946)(C)A.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B.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前线”“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可以看出此时正处于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出现在1929年,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是在1941年,故A、D两项不符合题意,这一动员令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政权,而不是为了解决粮荒问题,故B项排除。6.(2018·齐齐哈尔实验中学)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其进程是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之后,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eq\x(导学号26812947)(C)A.为其它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B.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C.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D.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解析]从材料“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可看出苏联重点进行国防建设,现代化是指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现代化,所以苏联的这种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故C项正确。A项“各国”说法错误;斯大林模式是国内外环境影响的结果,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二战后弊端暴露,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7.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过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问答问题。eq\x(导学号26812948)材料一据1936年苏联的一个文件报道,1932年在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美国工程师约有1700名……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50%左右。……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1)依据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条件?材料二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莫里森:《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是什么?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效果”?材料三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每日工资为5卢布或更少……百货公司还不到营业时间,门前已开始有两三百人在排队。那天是卖床垫,或许只有四五百件,却来了800到1000多顾客。不到天黑,所有的东西都卖光了。就是在很久以后,一切东西仍会供不应求。——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归来》(1936年)(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