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2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2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2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2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2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作业2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4·乌鲁木齐市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依据有:殷墟妇好墓一件玉雕卧牛的两个鼻孔间有小孔相通,与穿系牛绳有关;动物考古学探讨表明,殷墟遗址出土黄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劳役而造成的病变现象;殷墟甲骨文中“物”字应释为“犁”,为牛耕之会意等。该结论()A.表明考古发觉最具劝服力B.缺乏牢靠的证据不足为信C.违反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D.大胆创新但尚需当心求证2.[2024·洛阳市高三二模]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方法。该变更说明()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长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3.[2024·南昌市高三模拟]明末清初的《补农书》中说:“桐乡田地相匹,蚕桑利厚……地之利为薄,多种田(种粮食的地)不如多治地(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这一现象()A.降低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B.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C.导致了男耕女织模式瓦解D.促进了商品性农业的兴起4.[2024·亳州市高三一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们都有特地的匠籍,一入匠籍便终身不得改业;唐代,“纳资代役”(缴纳肯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渐渐普遍化,“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得到推广。这一变更()A.扩大了官营手工业的规模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提高了私营手工业的地位D.反映出重农政策的松动5.[2024·厦门市高三一模]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来宾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干脆服务于豪强地主,躲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浩大的田庄经济。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A.深受底层农夫拥护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6.[2024·太原市高三二模]宋真宗咸平五年,政府以汴京城“衢巷狭隘”为由对坊墙整修,并设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晓。到仁宗景佑年间,起先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声了”。这说明白在宋代()A.政府看法确定“市”能否突破时空限制B.商业活动已经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C.政府调整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D.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7.[2024·贵阳市高三二模]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起先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依靠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8.[2024·保定市高三一模]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渴望爱情大胆追求,或山河且变誓死守节。同时,女性作家亦显露出不同以往的同等意识、自我关怀乃至优于男性的家国情怀。这一现象()A.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B.体现了男女平权的发展C.得益于女性经济的独立D.反映出自我意识的觉醒9.[2024·银川市高三一模]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直属中心户工两部的宝泉、宝源两京局铸钱3.4亿~4.6亿文,18世纪中叶以后每年铸钱约14亿文,较前增加了2~3倍。各省铸钱增长更快,年铸钱总数保持在30亿文以上。这一变更主要是因为()A.人口增长特别快速B.商贸规模日渐扩大C.财政体系渐渐完善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10.[2024·荆门市高三二模]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条件地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更()A.反映中心集权趋于弱化B.表明政府激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利于维系封建专制统治11.[2024·黄冈市高三一模]从南宋楼臻《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详细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是()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C.政治中心的渐渐南移D.江南耕作技术最发达12.[2024·济南市高三一模]唐宋时期按户等高下有差别地征派赋税徭役。资料显示,一、二等的上户即地主阶层最少,他们占有的土地总量与中下层农户占有的土地总量大致持平。这一状况说明唐宋时期()A.社会稳定具有肯定的基础B.土地兼并受到政府的抑制C.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减缓D.农夫的赋役负担相对较轻13.[2024·赣州市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其中秦、汉、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A.封建统治对经济的干预B.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C.王朝兴衰影响经济政策D.商业过度发展往往影响社会稳定14.[2024·吉林市高三一模]押租制是明清时期地主防止佃农欠租的一种制度。佃农交纳押租以后,一般照交正租,假如欠租,地主就在押金中扣除,地主不退押金;押租租佃关系尚未满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在有些地区,交纳押租的佃农还可以将佃种的土地转佃他人。押租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地主与佃农的冲突尖锐B.封建剥削方式的没落C.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D.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15.[2024·咸阳市高三质检]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A.国家海防力气有所增加B.科技发展渐渐停滞C.政府无法驾驭国际变更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8分,第17题12分,共40分)16.[2024·赣州市高三二模]中国古代消费观念与社会发展亲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家训谱籍中,有关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古人认为这不仅是节的一些钱物,而且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问题。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魏大司农桓范在《政要论·节欲》中云:“修身治许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国之要,莫大于节欲。”曾国藩则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许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摘编自严文强《浅谈中国古代家训家法中的“节俭”思想》材料二明清时期,历史上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这集中体现在明代陆楫的思想上,他在其《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中指出:“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致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摘编自吕晓萌《中国古代激励消费的经济思想辨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缘由。(1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明清时期消费观念的突出变更并分析其历史影响。(14分)17.[2024·德州市高三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代主要区域市场分布图唐朝主要区域市场分布图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区域市场”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楚)(12分)课时作业21.解析:学者用妇好墓玉雕和动物考古学探讨结果等论证“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甲骨文中“物”应释为“犁”等,这一结论与公认的观点不同,是历史学探讨中的大胆创新,但仍需当心求证,D项正确;学者用考古探讨质疑原有的史学结论,不是在论证“考古发觉最具劝服力”,A项错误;学者用玉雕和动物考古探讨论证其观点,不能说其缺乏证据,B项错误;商代已经将牛作为农用动力的结论,并没有违反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错误。答案:D2.解析:结合所学,战国后期,铁犁牛耕逐步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建立,因此战国出现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方法,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法血缘关系,解除A;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专制皇权”不符合战国时期,解除C;材料反映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与遏制土地兼并无关,解除D。答案:B3.解析: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农夫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高于种植粮食作物,这势必导致农夫多种植经济作物,尤其与纺织业亲密相关的桑棉,加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会刺激农夫提高种植经济作物的主动性,解除A项;无论田多还是地多,都可男耕女织,不能说明其瓦解,解除C项;商品性农业早在明清以前就兴起,解除D项。答案:B4.解析:唐代“纳资代役”普遍化,以及“和雇制”推广,说明手工业者人身相对自由,私营手工业在此背景下会得到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正确;对工匠限制减弱,工匠以货币形式代替服役,这不利于官营手工业扩大规模,解除A;私营手工业的地位始终低于官营,解除C;材料与重农政策无关,解除D。答案:B5.解析:材料反映了汉魏时期的田庄躲避赋税、徭役、兵役等,这样是不利于政府统治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田庄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不会受到农夫的拥护,选项A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没体现出自给自足程度较高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解除;汉魏时期的田庄还不足以与政府分庭抗礼,选项C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解除;故本题选D。答案:D6.解析:依据材料“起先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声了’”并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状况来看,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也在变更对商业的严格管理的看法,C正确;确定“市”能否突破时空限制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确定”的说法过于夸大政府作用,A解除;“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解除;材料未体现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D解除。故选C。答案:C7.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小农经济起先瓦解是在鸦片斗争后,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白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D项错误。答案:C8.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三纲五常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作家的同等意识、自我关怀等,正是这一社会转型趋势的表现,故A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男女平权,故B错误;此时女性经济还未独立,故C错误;材料信息还不足以说明自我意识的觉醒,故D说法错误。答案:A9.解析:清朝实行白银、制钱并行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以钱辅银。随着新航路的开拓,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市场上银多钱少,势必引起银钱比价的变更。为平抑钱价,官方大幅度增加了制钱的投放量,所以D选项正确;A选项人口增长特别快速与B选项商贸规模日渐扩大和政府增发货币构不成因果关系,二者均解除;C选项财政体系渐渐完善应是这一举措的结果,而非缘由。答案:D10.解析:古代中国人口迁移政策的变更,反映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更。宋代通过“权”“钱”“兵”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实施,加强了中心集权,A与史实不符,解除;人口迁移由唐代的严格限制到宋代的放宽限制,体现了国家政策统治的须要,并非政府激励民众迁移,解除B;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可以从事手工业、商业生产,从而促进传统的农业经济的社会结构发生变迁,故选C;古代人口迁移也会有负面影响,假如管理不善,会带来严峻的社会治安问题,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解除D。答案:C11.解析:由材料可知南方的农业更发达,艺术创作更活跃,体现此时期江南地区为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故B正确;耕织图可能为私人作品,不肯定代表统治者意志,且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应是全国范围内的政策,不会导致南北发展的差异,解除A;元明清时期我国都城为北京地区,并非在南方,政治中心渐渐南移的说法错误,解除C;材料不涉及各地的耕作技术对比,“最发达”说法错误,解除D。故选B。答案:B12.解析:材料表明,唐宋时期,中下层农户与地主占据的土地数量大致持平,这就为唐宋时期的社会稳定供应了肯定的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主与中下层农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比,无法推断土地兼并是否受到政府限制、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趋势,故B、C两项错误;材料体现出中下层农户占据大致一半的土地,看不出农夫的赋役负担相对较轻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13.解析: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其中秦、汉、唐、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秦、汉、唐、明、清时期更具有典型性,这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反映,A正确;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可知,重农抑商政策多出现在统一王朝的说法错误,B错误;据材料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可知重农抑商与王朝兴衰无关,C错误;据所学可知,商业的发展会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D说法错误。答案:A14.解析:押租制的出现虽然与农夫抗租斗争有关,但这只是材料反映的一个方面,押租不仅对佃农具有约束力,对地主同样具有约束力。押租制起因于农夫欠租,但它的实施又超出了这个问题本身,事实上押金可理解为定金,佃农交了押金就等于拿到了土地经营权,地主也不能反悔,尤其是佃农还可以转佃,这等于将土地经营权当成了商品,所以,D项正确,解除A项。B、C两项就押租制本身来说,没有体现出来,解除。答案:D15.解析:依据材料中“沿海居民……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由此可见海禁政策下,沿海居民惯熟船务之舵工,不能胜任其他工作,为谋生,或走险为贼驾船,更多的是无所事事。故选D。国防力气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选;B项“科技”材料中没有提及;C项中“政府”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D16.解析:(1)关于“特点”,由材料“有关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可得出反对奢侈,崇尚节俭;由材料“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许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关系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问题”,可得出将消费与个人修养和家国命运相结合。关于“缘由”,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和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2)关于“变更”,由材料“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可得出崇奢黜俭,激励消费。关于“影响”,首先是冲击传统消费观念,从时代特征来看,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相关,但由于传统经济成分占主导,所以激励消费的思想未能成为主流思想。答案:(1)特点:反对奢侈,崇尚节俭;将消费与个人修养和家国命运相结合。缘由:小农经济占主导,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或中下层民众相对贫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2)变更:崇奢黜俭,激励消费。影响:肯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顺应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须要;但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消费思想,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17.解析:首先依据题目要求,对比汉、唐两代区域市场分布状况图,找到两者在数量、分布区域等方面的不同,视察这些区域市场和都城长安、运输河以及长江的关系,归纳出“汉代时,我国区域市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唐朝时期,长江流域以及岭南地区区域市场明显增加”,“汉唐的首都始终是区域市场中的最主要城市”,“唐代大批独立于政治都会以外的区域市场的中心城市出现”,“中国古代区域市场基本都在黄河中下游或长江中下游地区”等信息,然后选择其中随意两条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围围着区域市场分布数量与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或者水利资源间的关系,归纳出一个论题,如经济重心南移与区域市场的分布关系、区域市场的分布与政治中心的关系或水利资源与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