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扬州慢》导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导学稿教师版
课题:扬州慢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预习案
一.走进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他多才多艺,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工于书法,精于鉴赏。生前与很多文人学士有密切的往来。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等。
二.写作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三.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理解小序,并思考小序主要交待了哪些信息?
写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他人评价主题感情基调。
理解全部词的意思。
探究案
1.品读全词,你觉得词眼是哪个词?并说说作者是如何体现空城的“空”的?
答:是“空"字,作者是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想,虚实结合来体现“空”。
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这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
“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清"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暮气苍茫,凄清的戍角在寒气中吹着(战争仍在继续),凄惨、冷落的气氛笼罩着劫后的空城。“清角吹寒”已为名都沦落增添了悲凉的色彩,再用“空城"极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作者巧妙地寓情于景,在交融的情与景中饱含着对外敌入侵的控诉,对南宋偏安的不满,也展示出对国运多艰的哀婉。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用典/化用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对比今夕对比,来反衬今日扬州的清冷空寂、凋败残荒
动静结合波心荡,冷月无声。
移情于景
一语双关作者不直接写内心凄苦悲凉之感,而是细致描摹夜色下旧物仍在却面目全非的扬州空城景象。波心荡预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内心忧乱。
4.最后一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有何作用?
尾句写桥边的红药还是一年一度的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无人欣赏。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这里用昔日繁华的痕迹,来增强物是人非,山河变异的悲伤感情。此处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同时运用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
拓展: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技巧,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借代、设问、反问、用典、互文、排比、……
表现手法:起兴、象征、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写法……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抑扬、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起承转合……
训练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本诗前两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
②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
③视听结合。首联下句是听觉,颔联下句是视觉描写。
(4)反衬。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二、(2024年2月27南通基地2月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3题。
水调歌头·癸丑中秋
叶梦得
河汉下平野,香雾卷西风。倚空千嶂横起,银阙正当中。常恨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谁和,【15②】何事偶君同。莫恨岁华晚,容易感梧桐。
揽清影,君试与,问天公。遥知玉斧初斫,重到广寒宫。【15③】付与孤光千里,不遣微云点缀,为我洗长空。老去狂犹在,应未笑衰翁。【15①】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四句描写中秋之夜的景况,气势恢宏,“香雾"也暗指丹桂飘香的时节。
B.面对壮阔之景,词人不愿遗憾自己已经老去,他还有一颗“感梧桐”的心。【没有“感梧桐"的心】
C.词中的两个“君”,意思基本相同,仿佛与读者对话,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D.词人揽住清澈的月光留下的倒影,想问天公,借此引发对奔赴月亮的想象。
3.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的“狂"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6.(6分)①“老去狂犹在”直抒胸臆;②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表明自己狂放不已;③词人说自己借着月光到了月亮上,以奇崛的想象表明自己年老心未老的豪放心态。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2024九省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整体命题思路】
文本选自宋代叶梦得《石林词》,属于宋代诗歌。
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
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正月二十四日晚上坐在湖边的景象。在疾风中,大片浩荡的绿芜还没有完全遍布平坦的沙滩。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湖面,水光闪烁。诗人静静地坐着,远远看着烟雾缭绕的柳树。他的鬓发已经经不住春天的查检,心却仍为春日的芳华而留连。他重新插上了去年的花枝,感叹自己的人生如同在江海中的梦境,不知何处才是真正的家园。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的画面。诗人以凝重的笔触描绘了湖边的景象,疾风吹拂的绿芜和水面上泛起的光芒。通过表现自然景色的静谧和美丽,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表现出诗人对流转不息的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他用“霜鬓不堪春点检”来形容自己的年华已逝,留连不舍地又见芳华,表示时光的流逝无法阻挡。他重新插上去年的花枝,也许是希望重新拾起过去的美好,或者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将人生比喻为一场在江海中的梦。他感叹不知道何处才是自己真正的家园,折射出对归属感的追求和思考。
整首诗以简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归宿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5.D
【命题思路】
本题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1“能整体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的要求,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情感的理解,侧重“阅读与鉴赏”中的整体感知、信息提取能力。
【选项分析】
A、首句“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变平沙”,译为“在疾风中,大片浩荡的绿芜还没有完全遍布平坦的沙滩。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湖面,水光闪烁。”因绿芜还未完全遍布平坦的沙滩,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正确。
B、“约回残影射明霞"中“残影”是指夕阳下余辉照出的影子,“明霞"指明媚的晚霞,“射”是反射,暗指晚霞在湖面反射出余辉,因此照应了标题中“晚至湖上"。正确。
C、“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中“水光遥泛"写出了水面波光粼粼,“烟柳”可见垂柳朦朦胧胧。正确。
D、“掩饰"错。也许是希望重新拾起过去的美好,也许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还也许是诗人喜爱春天、热爱生活的表现。错误。
【失分点预判】
易把A选项中的“春风”与原文中的“疾风"做比较,导致误选。误将B项中“明霞”理解为早上的霞光。
【可关联课标理念】
本题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的学习要求。关联“学业质量水平2"中“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追求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的意愿”的标准。关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指标体系"中“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系统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会贯通地把握新信息的实质,把握新旧信息的联系,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的要求,考查考生对诗歌的主要思想及思想传达方式的理解与把握。
【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本题可与2023年新高考Ⅱ卷林逋的《湖上晚归》对照。
【可关联教材内容】《登高》《锦瑟》《望海潮(东南形胜)》
【教学建议】
古代诗歌的客观题说到底其实就是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题,与一般翻译的不同之处在于,往往还要加上对诗人心意的理解。回归真题,认真从真题中总结出合理的方法,是突破这道难题的主要建议。
6.解析:
①春色如旧,鬓已成霜,惆怅年华易老。②江海流离,居无定所,慨叹人生飘零。
【评分标准】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要求学生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解析】
本词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首先要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然后通过诗句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诗歌内容来看,词的上片描绘了湖边的景象,疾风吹拂的绿芜和水面上泛起的光芒。通过表现自然景色的静谧和美丽,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对大自然的赞美。词的下片,“霜鬓"可关联教材《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芳华"可关联教材《锦瑟》“一弦一柱思华年”,可知作者已满头白发,而美好的春光依旧,表达了作者惆怅年华易老,慨叹时光流逝。“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将人生比喻为一场在江海中的梦,作者感叹自己不知道何处才是真正的家园,因此表现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慨叹人生飘零。可关联苏轼《临江仙·驰归临皋》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二句。
【失分点预判】
学生被词下片抒发的对时光流逝和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迷惑,根据“疾风"未遍”“残影"烟柳”和“欹斜"等,单以为词上片是抒发伤春之情。
【可关联课标理念】
“学科素养指标体系”要求考生“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对获得的学科知识和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整合,形成与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对应的产生式系统,能够将新获得的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或知识体系,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可关联高考真题举例】
2020年全国Ⅰ卷中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第15题“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可关联教材内容】
“霜鬓"可关联教材《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芳华"可关联教材《锦瑟》“一弦一柱思华年”;“烟柳"可关联《望海潮(东南形胜)》“烟柳画桥”。
【教学建议】
1.重视对教材的梳理,学生学透、学精教材中的诗歌,对写景、抒情、说理、手法、技巧、语言方面具有典范作用的篇句,要烂熟于心。2.必备知识要扎实。古诗的一般体例、基本特征,常见各类题材的特点等,均要掌握。3.备考训练要全面。精选各类题材内容的诗词曲,精选设问角度常规、新颖的主观题进行训练。《扬州慢》导学稿学生版
课题:扬州慢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预习案
一.走进作者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困顿、失意,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一生好学、好客、好藏书。他多才多艺,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工于书法,精于鉴赏。生前与很多文人学士有密切的往来。其词多写景咏物,记述客游,是南宋后期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等。
二.写作背景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三.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理解小序,并思考小序主要交待了哪些信息?
写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他人评价主题感情基调。
理解全部词的意思。
探究案
1.品读全词,你觉得词眼是哪个词?并说说作者是如何体现空城的“空”的?
2.“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这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4.最后一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有何作用?
拓展: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技巧,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它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拟、夸张、对偶、双关、借代、设问、反问、用典、互文、排比、……
表现手法:起兴、象征、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写法……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抑扬、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起承转合……
训练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诗人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本诗前两联写景,主要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发店员工劳务合同范本
- 2024年商品房销售与售后服务合同3篇
- 配送服务合同
- 网络游戏开发与运营合同(04版)
- 物理化学期中复习 第七章
- 膜结构工程2024年度项目评估合同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2篇
- 意向施工协议完整版
- 屋顶租赁合同范本范本
- 总经理聘用合同
- N5语法练习加详解(共26页)
- 《书愤》PPT课件
-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 (最新)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管理整编规定及指
- 乌兹别克斯坦新增进口商品消费税税率表
- 基于人才战略的企业年金在民办高校中的应用研究
- 消防维保年度总结范文(2篇)精选范文
- 天津科技大学 大学物理(下)本科试卷(A卷)(含答案)
- 消防应急组织架构图
- 锅炉安装工程—质量证明书(散装)
- 铁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