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面对花卉的生长与凋零,宝玉总有对女性命运的颇多思考和感叹。第二十七回,黛玉在山坡葬花的行为及其哀叹,触动了宝玉对女性命运的整体思考。第五十八回,写病后初愈的宝玉,在园中看到杏树花落叶稠,不由得感叹“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已到‘绿叶成阴子满枝’了”。由此,他想到邢岫烟已经定婚,从此“又少了一个好女儿”,想到杏树子落枝空,进而想到邢岫烟会红颜枯槁,不免陷入无限感伤。在这里,自然花卉的生长规律,与女性命运构成一种平行对照关系,让宝玉看到了女性命运的浓缩,这是人和花卉受制于同样自然规律的必然认识。尽管认识这种规律是一件极为稀松平常的事,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常常会在意识中屏蔽类似的感受,而宝玉却常常让自己的感觉世界充分打开,并自觉展开联想,显示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小说也借花卉传递和取舍,写出了宝玉与女性的情感维系,折射了宝玉与女性的品性特质。第五十回,写诗社在雪天联句,宝玉不善于此。李纨就责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讨要红梅。众人都赞这样的责罚高雅有趣,而宝玉也是欣然前往。但耐人寻味的是,雪里红梅带来的彻骨寒与扑鼻香的感受张力,其实也贯通了李纨和妙玉的为人习性。妙玉出家为尼和李纨居家守寡,应该都是清心寡欲的。李纨抽取的花签是一枝老梅,也对此有所暗示。但李纨直言讨厌妙玉之为人,却又喜欢她庵里的红梅,这正是分层描写人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处。第五十二回,薛宝钗送一盆水仙花到潇湘馆,林黛玉转赠给宝玉,说不是不喜欢,而是屋子终日煎药,怕花香和药香串味。宝玉却求之不得,说屋子里花香药香各种香都要有。前者求纯粹,后者求齐全,由此看出两人的不同趣味和处世风格。比较特殊的是,小说写花卉,写出了①
。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香菱和荁官玩斗草游戏,香菱拿出的是夫妻蕙,荳官拿不出对应的草,于是就笑话她思念出门很久的丈夫薛蟠,所以才编造夫妻蕙这样的名称。两人打闹起来,还弄脏了新的石榴裙。恰好贾宝玉也来玩斗草,他拿出并蒂莲,与香菱的夫妻蕙正好配对。接下来,宝玉让袭人把自己的新石榴裙换给香菱,又拉着香菱的手把夫妻蕙、并蒂莲埋在泥坑,其实是在各自的心里埋了一个秘密,也是把一种无法进一步发展的美好关系藏到了心里。有时候,小说也借助写花,写出了②
。第二十五回写宝玉无意看到小丫鬟小红,对其产生好感。清早起来顾不得梳洗,就寻找她,但碍于院内大丫鬟的情面,不便明目张胆去找。所以,他借着欣赏院里的海棠花,让目光隔着花丛来悄悄四顾,看到远处有女子像小红,隔着花看不真切,只得转过一步再来看。脂评曾从视觉画面效果,引用了“隔花人远天涯近”的诗句来对比欣赏。而从心理角度看,花既是宝玉找人的借口,又成为他看人的障碍。小说借助人与花所处的空间位置,来折射人物心理和人际关系,是更复杂、更值得注意的。随着情节的发展,小说渐渐被家族的衰败和人物的悲剧气氛所笼罩,贾宝玉在晴雯死亡后,以几乎绝望的笔调写出《芙蓉女儿诔》。这篇抒发宝玉哀思和无奈的绝唱,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小说有关贾宝玉和花卉结缘书写的终结。(节选自詹丹《<红楼梦>中的“因花写人”》)材料二:迎春无才无能无力,上不得贾府管理层的疼爱,下不得贾府仆人的尊重,于是顶着贵族小姐的名号却被买卖一样的嫁给了无情无义、禽兽不如的孙绍祖,最终落得一个“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的下场。而迎春花也正是这样,虽性耐寒,但花开于春先,春初已落,最为不耐东风。故姜祺《红楼梦诗》云:“紫菱州畔水云空,感应空传不语中。开谱群芳数开落,此花最不耐东风。”迎春在看似世外桃源的大观园,受到的却是世情冷落的摧残。比之元春,迎春没有元春的显贵,虽是繁华一瞬,但亦有荣焉;比之探春,迎春没有探春的果敢,虽不免远嫁,但终究受人敬重;比之惜春,迎春没有惜春的明了,虽常伴古佛,心自平静。四春之中,迎春之名,花名之喻,未得春光、未分春光,徒有其名。就像宋代刘敞的诗:“秾李繁桃刮眼明,东风先入九重城。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且迎春花还有一别名,为“金腰带”。宋人赵师侠《清平乐》:“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丐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就是用“金腰带”指迎春花。且迎春的命运也如迎春花的别名“金腰带”一样,只能系在裤腰带上,以抵押性质的婚姻嫁给孙绍祖。而孙绍祖偏偏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作为大观园最早出阁的女儿——迎春花,可怜的迎春结局迎来的不是明媚的春风,而是迎春花式的过早夭亡。(节选自刘霜《<红楼梦>“以花喻人”研究》)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女性命运与花卉一样,都受制于自然规律,一般人常会屏蔽这种相似性,而贾宝玉则会对此产生感慨。B.
曹雪芹通过红梅,表现出理应清心寡欲的李纨性格里面依然有好恶分明的部分,这体现了人性的微妙。C.
黛玉怕花香串味,知道宝玉喜欢齐全,因此将水仙花转送给他,这体现了两人不同的趣味和处世风格。D.
迎春没有元春的显贵,没有探春的果敢,也没有惜春的明了。迎春的命运也如迎春花一样的过早夭亡。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中,宝玉借赏花看小红,花是他找人的借口,但又成为他看人的障碍,这是心理角度上的“隔花人远天涯近”。B.
材料一中,晴雯之死是小说悲剧气氛的情节体现,而《芙蓉女儿诔》可视作是小说有关贾宝玉和花卉结缘书写的终结。C.
材料二中,迎春无才无能无力,嫁给孙绍祖后被折磨致死的命运,与迎春花不耐东风、最早凋零的特点非常相似。D.
材料二中,无论是姜祺的《红楼梦诗》,还是赵师侠的《清平乐》,都论证了《红楼梦》“以花喻人”的写作特色。3.
下列回目中的相关情节,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因花写人”观点的一项是(
)(3分)A.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B.黄金莺巧结梅花络C.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D.憨湘云醉眠芍药絪4.
请结合上下文,将材料一画横线处内容填写完整,每处不超过25个字。(4分)5.
《红楼梦》第七十九回,宝玉得知迎春订亲后,十分伤心,吟诵了一首诗: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以花喻人”的。(6分)【答案】1.C2.D
3.B
4.
①宝玉对于无法落地的男女关系的美好想象。②宝玉内心的一种障碍和顾虑(复杂的心理世界)。
5.
①宝玉面对秋风中的芰荷、蓼花、菱叶,敏锐地发现它们被风吹散,被霜露压弯;②联想(隐喻)迎春被迫嫁给孙绍祖可能会遭遇的不幸命运,感到无限哀愁。【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花卉描写的分析,揭示了曹雪芹如何巧妙地运用花卉来映射人物命运和性格特质。文章指出,贾宝玉通过花卉的生长与凋零,感悟女性命运的无常,并借此表达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时,文章还探讨了不同人物与花卉的互动,展现了他们的性格和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通过对迎春命运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以花喻人”的写作特色,揭示了人物命运与花卉特性之间的深刻联系。【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C.“这体现了两人不同的趣味和处世风格”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一第四段“宝玉却求之不得,说屋子里花香药香各种香都要有。前者求纯粹,后者求齐全,由此看出两人的不同趣味和处世风格”可知,“前者求纯粹,后者求齐全,由此看出两人的不同趣味和处世风格”是本文作者的观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还是赵师侠的《清平乐》,都论证了《红楼梦》‘以花喻人’”曲解文意,依据材料二第一段“宋人赵师侠《清平乐》:‘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丐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就是用‘金腰带’指迎春花”可知,赵师侠的《清平乐》与《红楼梦》无关。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佳人香消玉殒入尘土,夕阳西下,伴着红色的残云,飞燕在墓上盘旋,如同泣血痛哭。此句在红楼小说的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定下了一种黛玉式的特有的凄婉哀伤基调。里面有《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歌代表作。所以是“因花写人”。B.“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讲述薛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为宝玉打梅花络一事。事件大致如此,宝玉挨打之后,袭人提出让莺儿来打络子,最后,宝玉要求两条,一条松花的,一条桃红的。莺儿给宝玉打的这些络子,都统称为中国结。所以不是“因花写人”。C.“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鞠苑夜拟菊花题”,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宝钗给宝玉起号“无事忙”“富贵闲人”。所以是“因花写人”。D.“憨湘云醉眠芍药絪”,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没贾母、王夫人约束,玩个热闹。湘云醉倒在青石板上,芍药满身,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赞探春,宝玉也赞探春,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他和黛玉两人的。所以是“因花写人”。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情境补写的能力。(1)第一处是对下一段的一个总结性句子,关键句是“小说写花卉,写出了什么”。依据材料一第六段“其实是在各自的心里埋了一个秘密,也是把一种无法进一步发展的美好关系藏到了心里”可知,这个“什么”就是对“把一种无法进一步发展的美好关系藏到了心里”的总结,所以可填:宝玉对于无法落地的男女关系的美好想象。(2)第二处的关键句是“小说也借助写花,写出了什么”。依据材料一第八段“小说借助人与花所处的空间位置,来折射人物心理和人际关系,是更复杂、更值得注意的”可知,这个“什么”就是对“来折射人物心理和人际关系,是更复杂、更值得注意的”的总结,所以可填:宝玉内心的一种障碍和顾虑(复杂的心理世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手法,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1)结合材料一第一段“面对花卉的生长与凋零,宝玉总有对女性命运的颇多思考和感叹”可知,诗歌首联和颔联“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描绘了一幅秋天时节,秋风中的芰荷、蓼花、菱叶,被风吹散,被霜露压弯。宝玉面对人去楼空,草木摇落,景象凄惨,不禁感慨万千;(2)此诗的背景是:贾赦将贾迎春许嫁了孙绍祖,并将她接出大观园去。贾宝玉十分惆怅,天天到贾迎春住过的紫菱洲一带徘徊,只见“轩窗寂寞,屏帐翛然”,“那岸上的蓼花苇叶,也都觉摇摇落落”,情不自禁吟此一歌。此诗采取了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的凄凉景象想到迎春被迫嫁给孙绍祖可能会遭遇的不幸命运,感到无限哀愁。(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河南省焦作市2025届高三10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濠梁之上李海瑞秋风送爽,大地一派灿烂,绿的绿,红的红,黄的黄。庄子一身麻布衣裳,补了几个新补丁,葛布头巾缚着的稀疏头发,被风吹得有些散乱,然而越发显得飘逸不拘了。他的好朋友惠子穿丝戴冠,气宇轩昂,好有派头。相约已久的出行一路顺风。走走停停,就来到了濠水一带。向来健谈的惠子又说了:“庄兄,万物从形式上看,推求它们的相同与差别很不究竟,这是小同异;若是从内容上去看,能推求到它们的相同与差别,那才是大同异呢。”一直不喜多言的庄子也打开了话匣子:“惠兄,前几日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飞越了高山,飞过了草地,飞入那春光烂漫的油菜花丛里。翩翩起舞弄花影,郁郁袭人沁我心。可惜,美梦总不长留!醒来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这是你所说的大同异呢,还是小同异呢?我庄周与蝴蝶本是有差异的,可我们又能相互转化,二化而为一,这岂不是你说的大同异?”“知我者,真庄兄也!”惠子忽地两手一拍庄子双肩,喜道:“正是此意!小同异是不可转化的,各有各的特别处,如人是人,花是花,虫是虫,人又可分男人和女人,花又可分多个品种,虫也如此。大同异是可以转化的,就像人、花、虫都是生命,而生命却是共同的。所以你既是蝴蝶,蝴蝶又是你。嘻嘻!”“世人看问题的角度总是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束人又缚己,哪里能够逍遥?”庄子有些忿忿了。二人边说边走,清澈的濠水缓缓向他们身后流去,伴着西斜的秋日。惠子迈着新学来的邯郸步,缓急有度,轻重得宜,腰间还吊着几串玉佩。随着自己稳健的步伐,玉佩碰击出阵阵玎珰声,既清脆悦耳,还婉转动听,荡人心神。看来,惠子近几年越来越秋风得意,风度翩翩了!庄子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在惠子跟前更显寒酸。可庄子依旧神态自若,一直如姑射山上的那个神人一样,虽槁项黄馘,却始终能游目八荒,睥睨万物。呼吸着浓浓秋日气息,两个并肩来到濠水一处桥梁上。木桥已有些年头,发黑的颜色表明木桥是经历过风吹日晒雨淋的,可依然屈强地横跨在濠水之上,静静地注视着濠水缓缓向北流去。惠子踱着邯郸步抢先上了桥,感慨道:“庄兄,请看,这桥流水未流啊!”“惠兄,此言差矣!孔夫子不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吗?你如何说这水未流呢?”“庄兄,你还不知道孔夫子执着于现世有为,不能从往、今与来三世看问题吗?你说是水流之久,还是桥驻之久呢?”“呵呵,又是惠兄古与今同的道理了。其实从万事万物之全理来看,天地就是‘一指’,万物就是‘一马’。何必分是桥流还是水流呢?”一缕秋风吹过,两人一阵沉默,河水依旧缓缓北流。这时,水中游来一群灰白色的鲦鱼。鲦鱼游姿清晰可鉴,似乎在凭虚御空,一会儿静静呆住不动,一会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既轻快又敏捷。庄子赞叹道:“鲦鱼游得这样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庄兄,何以见得?你不是鱼,你怎么断定鱼是快乐的?鲦鱼有可能是在觅食,也有可能是在躲避凶险。人不也经常这样吗?表面看起来很是潇洒,很不可一世,可内心惶恐得很哩!”“惠兄,此言差矣!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兄,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了。可是,你也不是鱼哦,你凭什么就说鱼是快乐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红脸了。迎着斜日余晖,庄子捻了捻稀疏的胡须说:“惠兄,刚才你说啥,你记不得么?你说,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就冲这点,可见你是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你既然能知道我,那我也能知道鱼呵。我就是在这濠水桥上知道鱼是快乐的,呵呵!”“惠兄,你还执着在小同异的境界而未能上升到大同异的境界,从而不能通达鱼之乐啊!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向来健谈的惠子此时竟语塞了,半晌不说话。庄子冲惠子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他希望这鱼今晚也能游入自己的梦中,就像几日前蝴蝶飞入自己梦中。斜日更向西,眼看就要落山了。二人此刻都有些肚饿,谁也没有再言语,这无声仿佛把时间凝住。这时,从水面传来洪亮的声音:“不对,不对,你们咋能一看到鱼,就断定它们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你们读书的圣人不是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吗?看来关键就在于你知不知道,你知道可我不知道,我知道可你不知道,咋能让别人都知道呢?哈哈!来吧,两位,今天老夫请二位夫子吃烤鲦鱼,喝濠酒。吃过鱼,喝过酒,可能啥都知道了!哈哈哈。”两人这才发现桥后泊着一只乌篷小船,船头屹立一位发须皆白的渔夫,正朗声高笑地撑着篙……夜里,庄子果真做了一个梦,不知是自己化作了一尾鲦鱼,还是一尾鲦鱼化作了自己,正悠哉游哉于清澈的濠水中。突然,在水曲的一片芦苇丛里,自己却一个劲儿地逃,既要躲避渔夫的大网,又要躲避鸥鹭的利喙,紧张得整夜不能安稳,补丁修饰过的睡衣也被汗水浸了个湿透。(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开篇描绘“一派灿烂”的秋景,以斑斓色彩显示秋天的盎然生机,为庄子与惠子及渔夫的出场做好了铺垫。B.
庄子的“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与惠子的“穿丝戴冠,气宇轩昂”形成对比,暗示了庄子内在气质不凡。C.
在庄子看来,世人看问题往往拘泥于外在形式,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这样是无法真正体会到自由与逍遥。D.
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烤鲦鱼,喝濠酒”,既解决了两个读书人的“肚饿”问题,又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7.
下列关于庄子与惠子就“梦蝶”展开的论说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庄子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反映出其内心世界对自由的追求。B.
庄子为不能在梦中长留而倍感可惜,因为无法体会蝴蝶的快乐。C.
“从内容上去看”,庄子与蝴蝶都是生命,而生命又是共同的。D.
惠子为庄子推求到了“梦蝶”的“小同异”“大同异”而高兴。8.
“濠梁之辩”过程中,惠子的情绪随辩论内容推进而起起伏伏。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9.
“濠梁之上”这一故事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记叙了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辩论。作者在二人辩论后加上了“庄子梦鱼”的故事,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答案】6.D7.B
8.
(1)庄子赞叹鲦鱼快乐时,惠子连续发问,可以看出他质疑庄子时的急切心理。(2)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急于在论辩中占据上风而情绪激动。(3)庄子提出因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时,惠子为自己前后观点的矛盾而内心羞愧。
9.
(1)与上文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鱼自然衔接,呼应了上文“庄子梦蝶”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完整。(2)庄子在濠梁之辩中的气定神闲与结尾处的“整夜不能安稳”形成对比,扬抑结合,使庄子这一形象更为全面立体,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3)庄子自以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而真正化作鱼后,感受到的却是鱼的窘迫,可见以己之心度鱼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结果相同,都是不恰当的。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错误,从最后一段可知,庄子并不能真正体会到鱼的“喜怒哀乐”,因此他们的思想问题并没有解决。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倍感可惜”说法过重,“无法体会蝴蝶的快乐”不准确。原文“可惜,美梦总不长留!醒来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是说“可惜”,感慨的是“不知是蝴蝶托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庄兄,何以见得?你不是鱼,你怎么断定鱼是快乐的?鲦鱼有可能是在觅食,也有可能是在躲避凶险。人不也经常这样吗?”可知,庄子赞叹鲦鱼快乐时,惠子连续发问,可以看出他质疑庄子时的急切心理。结合“可是,你也不是鱼哦,你凭什么就说鱼是快乐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红脸了”可知,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急于在论辩中占据上风而情绪激动。结合“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向来健谈的惠子此时竟语塞了,半晌不说话”可知,庄子提出因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时,惠子为自己前后观点的矛盾而内心羞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结尾“夜里,庄子果真做了一个梦,不知是自己化作了一尾鲦鱼,还是一尾鲦鱼化作了自己,正悠哉游哉于清澈的濠水中……”写了“庄子梦鱼”的故事。情节结构上,上文“来吧,两位,今天老夫请二位夫子吃烤鲦鱼,喝濠酒。吃过鱼,喝过酒,可能啥都知道了”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鱼,此处写了“庄子梦鱼”的故事与上文自然衔接;前文“前几日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飞越了高山,飞过了草地,飞入那春光烂漫的油菜花丛里……”写到“庄子梦蝶”的故事,此处呼应了前文的故事,前后呼应,使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完整。人物形象上,此处“自己却一个劲儿地逃,既要躲避渔夫的大网,又要躲避鸥鹭的利喙,紧张得整夜不能安稳,补丁修饰过的睡衣也被汗水浸了个湿透”写庄子“整夜不能安稳”的形象,与前文“庄子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在惠子跟前更显寒酸。可庄子依旧神态自若,一直如姑射山上的那个神人一样,虽槁项黄馘,却始终能游目八荒,睥睨万物”在濠梁之辩中的气定神闲形成对比,丰富了庄子的形象,使庄子这一形象更为全面立体,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表现主题上,前文“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写庄子自以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而真正化作鱼后,“整夜不能安稳”,感受到的却是鱼的窘迫,可见以己之心度鱼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结果相同,都是不恰当的。深化了小说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管仲寝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甚矣,若不可讳也。不幸而不起此疾,彼政我将安移之?”管仲未对。公又问曰:“不幸而失仲父也,二三大夫者,其犹能以国宁乎?”管仲对曰:“鲍叔牙之为人也好直,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宁戚之为人也能事,孙在之为人也善言。”公曰:“此四子者,其孰能一人之上也?寡人并而臣之,则其不以国宁,何也?”对曰:“鲍叔之为人也好直,而不能以国诎。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而不能以国诎。宁戚之为人也能事,而不能以足息。孙在之为人也善言,而不能以信默。臣闻之,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然后能以国宁勿已者,朋①其可乎!朋之为人也,动必量力,举必量技。”管仲又言曰:“今夫易牙,子之不能爱,将安能爱君?君必去之。”公曰:“诺。”管子又言曰:“今夫竖刁,其身之不爱,焉能爱君?君必去之。”公曰:“诺。管子又言曰:“今夫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事君,是所愿也得于君者,将欲过其千乘也,君必去之。”桓公曰:“诺。”管子遂卒。卒十月,隰朋亦卒。桓公去易牙、竖刁、卫公子开方。五味不至,于是乎复反易牙。宫中乱,复反竖刁。利言卑辞不在侧,复反卫公子开方。桓公内不量力,外不量交,而力伐四邻。公薨,六子皆求立,易牙与卫公子,内与竖刁,因共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故公死六十七日不敛,九月不葬,孝公奔宋,宋襄公率诸侯以伐齐,战于甗,大败齐师,杀公子无亏,立孝公而还。(节选自《管子·戒》)材料二: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节选自苏洵《嘉佑集·管仲论》)【注】①诎:委屈。②朋:隰朋,齐国大夫。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虽桓公幸A而听B仲C诛此D三人E而其余者F仲能悉数G而去之邪?11.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息,文中意为“停止”,与《陈情表》中“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的“息”意思不同。B.千乘,中等国家,与《论语》中“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的“千乘”意思相同。C.反,通“返”,使……返回,与《屈原列传》中“人穷则反本”的“反”用法不同。D.乃,副词,意为“竟然”,与《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除了慰问,更重要的是想要和管仲讨论接任的宰相人选,管仲在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B.管仲比较肯定隰朋在政治上的能力,认为他懂得量力而行,能使国家长久安宁,而对前面所提四人给予了完全否定。C.管仲临死前叮嘱齐桓公要免去竖刁、易牙、开方三人的官职。苏洵认为即使没有这三人,也会有其他人来祸害国家。D.从齐国结局来看,贤能的政治人才对国家十分重要,这也正是苏洵在论断中强调的,《六国论》中也有这种观点。13.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夫竖刁,其身之不爱,焉能爱君?君必去之。(2)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14.材料二中苏洵的论断依据和材料一中的相关记载是否完全相符?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答案】10.CEF
11.D
12.B
13.(1)现在竖刁都不爱惜自身(自己的身体),又怎能尊爱君主呢?您一定要免除他的官职(免去他)。(2)齐桓公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14.不完全符合。①相符之处:材料二中苏洵认为管仲临终应举贤而非“去三子”,因为管仲去三子的遗言终未约束桓公。桓公因享乐之需而复用三人导致国家危乱,与材料一所述相符合。②不相符之处:材料二中苏洵认为管仲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据是管仲临终没有向齐桓公推荐天下贤才;而材料一中,管仲举荐了大夫隰朋,这点是不相符的。【解析】【导语】两篇文章分别来源于《管子·戒》和苏洵的《管仲论》,探讨了政治权谋和用人之道。材料一中管仲临终前告诫齐桓公要远离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强调量力而行以治国的重要性。材料二中苏洵批评管仲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对他以惩罚具体小人为治国之本,而应在贤者之选。两篇文章均反映了政治决策者的用人智慧对国家兴衰的深远影响。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桓公幸而听仲”,主谓宾结构,“桓公”主语,“听”谓语,“仲”宾语,句意完整,宾语“仲”后C处断开;“诛此三人”,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桓公”,句意完整,宾语“此三人”后E处断开;“仲能悉数而去之邪”,“仲”为句子主语,前面F处断开。故选CEF。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停止/子女。句意:但不能在足够好了后停止。/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到了晚年才有了自己的儿子。B.正确。句意:弃掉千乘之国的太子之位。/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C.正确。使……返回/追念。句意:于是又使易牙返回来。/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D.错误。用法相同,都是副词“竟然”。句意:但他的话竟然只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完全否定”错。管仲没有否定四人德行,只是认为他们不适合做宰相。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爱”,爱惜;“焉”,怎么;“去”,使……离开,免除;“其身之不爱”,宾语前置句式。(2)“绝”,断绝;“无以”,没有用来……;“遂”,满足。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确不完全符合。①相符之处:材料二中,“吾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苏洵认为管仲临终应举贤而非去三子,因为管仲去三子的遗言终未约束桓公。桓公因享乐之需而复用三人导致国家危乱;材料一有“桓公去易牙、竖刁、卫公子开方。五味不至,于是乎复反易牙。宫中乱,复反竖刁。利言卑辞不在侧,复反卫公子开方”,材料二与材料一所述相符合。②不相符之处:材料二中,“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苏洵认为管仲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据是管仲临终没有向齐桓公推荐天下贤才;而材料一中,“朋其可乎!朋之为人也,动必量力,举必量技”,管仲举荐了大夫隰朋,这点是不相符的。参考译文:材料一:管仲卧病,桓公去慰问他,说:“仲父病得很厉害了,好像无需讳言的。如果不幸而此病不愈,那国家大政我将把它转托给谁呢?”管仲没有回答。桓公又问说:“如果不幸而失去仲父,各位大夫,他们还能使国家安宁么?”管仲回答说:“鲍叔牙为人好正直;宾胥无为人好善;宁戚为人擅长做事;孙在之为人善于言辞。”桓公说:“这四人,谁能比他们才能更高的了(谁能在他们任何一人之上)?现在我全都使他们做了我的臣子,却还不能因此而使国家安宁,那是什么原故呢?”回答说:“鲍叔的为人好正直,但不能为国家而受委屈(牺牲其好直);宾胥无的为人好善,但不能为国家而受委屈(牺牲其好善);宁戚的为人善于做事,但不能在足够好了后停止(指适可而止);孙在之的为人善于言辞,但不能在取信以后就及时沉默。我听说,按照消长盈亏的形势,与百姓共屈伸,这样以后能使国家安宁长久不息的人,隰朋应该是可以的!隰朋为人,有行动时一定会估计力量,做事时一定会考虑能力。”管仲又说道:“现在的易牙,自己的儿子都不疼爱,怎么能爱君?您一定要免除他的官职(免去他)。”桓公说:“好。”管子又说道:“现在竖刁都不爱惜自身(自己的身体),又怎能尊爱君主呢?您一定要免除他的官职(免去他)。”桓公说:“好。”管子又说道:“现在的卫公子开方,弃掉千乘之国的太子之位,来作为臣子侍奉于您,这说明他的欲望是从您身上得到的,将要超过一个中等国家,您一定要免除他的官职(免去他)。”桓公说:“好。”管子死了。死后十个月,隰朋也死了。桓公免去易牙、竖刁和卫公子开方。但由于吃东西五味不佳,于是又使易牙返回来;由于宫中乱,又使竖刁返回;由于没有甘言蜜语在身边,又使卫公子开方返回。桓公在国内不估量国力,在国外不估量外交,却用武力征伐四邻。桓公死后,六子都想要被立为国君。易牙勾结开方,在宫内勾结竖刁,趁机杀百官拥立公子无亏。所以,桓公死后六十七天没有被入殓,九个月没有被安葬。齐孝公逃到宋国,宋襄公率诸侯伐齐,于甗地开战,大败齐军,杀掉公子无亏,立了齐孝公而回。材料二:管仲病危时,齐桓公询问可以为相的人选。正当这个时候,我以为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竟然只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人,不合人情,不能亲近而已。唉!管仲以为齐桓公果真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齐桓公相处多年了,也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齐桓公耳朵离不了音乐,眼睛离不开美色,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因为有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住齐桓公的手脚了吗?齐国不应担心有这三人,而应担心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么这三人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这类人吗?即使齐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诛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人,管仲能全部除掉他们吗?唉!管仲可以说是个不懂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人啊!如果他乘着齐桓公询问之时,推荐天下的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即使管仲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又担心什么呢?这三个人不说也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送张卿致仕王安石子房筹策汉时功,身退超然慕赤松【注】。余烈尚能开后世,高材今复继前踪。执鞭始负平生愿,操几何知此地逢?窃食一官惭未艾,绪言方赖赐从容。【注】赤松:赤松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是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万世基业的中华帝师。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诗的首联以史开篇,赞美留侯张良功成身退,不慕荣华,一心追随赤松子的超然达观。B.
“高材”既指诗人,也指张卿,“继前踪”表现二人继张良之踪,期待建功立业的愿望。C.
颈联中“执鞭”代指为官,诗人与辞官张卿相逢,二人感叹为官并非平生所愿。D.
全诗以议论为主,诗人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受融于一体,借以抒写胸怀,言近旨远。16.
诗的尾联富有深意,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6分)【答案】15.B16.
①尾联中诗人表面说自己为官没有作为,只是窃食俸禄,因此深感惭愧,连抒发议论也不能从容,实则只是自谦。②诗人借此表达对张卿辞官的宽慰与勉励,也表达对官场不如意的感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B.“期待建功立业的愿望”错,“继前踪”表现二人继张良之踪,身退官场。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尾联“窃食一官惭未艾,绪言方赖赐从容”,意为:任官而无作为,诗人心里惭愧不尽,连已发而未尽的言论都没有充裕的时间。“窃食”,意为窃取俸禄,谓任官而无作为,常用作自谦之词。“未艾”,未尽,未止。这两句是诗人的自谦之语。前句是说自己做官却没有作为,只是白拿朝廷的俸禄,为此心里感到非常惭愧;后句是说自己做官时,即使想抒发些议论,也不能从容抒发,抒发了自己在官场不如意的感慨。虽然诗人感叹自己官场不如意,但是当与辞官的张卿相逢时,还是表达了他对张卿的宽慰与勉励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江浙皖高中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教育专家郭教授在为“家长课堂”讲学时,引用《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引导家长要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开展家庭教育,不能忽视孩子的天性。(2)小刚到南京放游,登高远眺,看到长江好似一条白练,远山青翠峻峭,不禁想起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强调某些内容或情感,引起读者的思考,古诗词中常常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能顺木之天
②.
以致其性焉尔
③.
千里澄江似练
④.
翠峰如簇
⑤.
何以解忧
⑥.
唯有杜康(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焉、澄、练、簇、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山东省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芙蓉楼送辛渐》的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点明了当时送别的季节——秋冬季。这里的“寒雨”指秋冬时节的降雨,因为秋冬时节气温较低,雨水降落让人感到寒冷,是为寒雨;“连江”指秋冬时节的江面,因为雨量大,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是为连江。不过,你可能会对“寒雨连江”感到疑惑:秋天的雨(甲),这里的秋雨怎么会“连江”呢?在气象学上,我们把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的连阴雨通称为秋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秋雨有两个时段:一是夏秋过渡季节下的雨,二是秋冬过渡季节下的雨。很显然,《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提到的“寒雨”属于后一种情况。和夏天骤雨相比,秋雨一般比较轻柔,古典诗词中描写秋雨的句子A
。温庭筠曾以“细响鸣林叶”来描绘秋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不但写出了秋雨又细又密的特征,还描述了雨水凝聚、从树叶上滴落下的情景。①不过,②我国由于地域辽阔,③所以秋雨并不都是绵绵细雨,④如北宋文学家张耒《雨夜怀陈永源山庄》中的“夜来秋雨如决堤”,⑤就说明当时降雨速度很大。《别外甥杨克》一诗则写道:“东南秋雨足,泽国水连天。”这里的“水连天”和王昌龄所写的“寒雨连江”何其相似!诗人将水面与天空相接的景象描绘得
B
,给人一种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的感觉。我国东部地区的秋雨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这与台风有密切的关系。气象专家告诉我们,在秋季,只要有台风在我国江浙地区登陆,就有可能形成迅猛的秋雨。由此我们不难推测:王昌龄在送别朋友的前夜,很可能有一场台风在这里导演了一出“寒雨连江”的大戏。为什么天气转凉了,(乙)?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秋台风生成于西北太平洋,那里距陆地很远,台风在广阔的洋面上“诞生”后,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成长。加之经过一个夏季的阳光照射、加热,海洋累积了很多热量。初秋时节,阳光直射区向南移动过程中再次加热热带海洋,使得海洋热量达到顶峰,所以强台风更容易出现在这一时间段。18.
下列句子中的“可以”和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你用心去学,是可以学会的。B.
小刚的这篇作文写得还可以。C.
放学了,你可以走了。D.
天气实在热得可以。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为“是一场台风导致了一场大雨”,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答案】18.A19.A:比比皆是
B:淋漓尽致
20.
甲:一般不会很大
乙:台风还会频繁地出现呢
21.
②修改:将“由于”放在“我国”前面。⑤修改:将“速度”改为“强度”(或将“大”改为“快”)。
22①原句“很可能”表示不确定,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改句表述太绝对。②原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将台风赋予人的动作和行为,形象说明“台风”和“寒雨”的关系,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迅猛,增添了文学色彩。改句表达效果较为平淡。③原句“寒雨连江”引用诗句,呼应开头,使内容联系更紧密,文章结构更紧凑。【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可以”表示能够。A.表示能够;B.表示好、不坏,是一种程度上的认可;C.表示许可;D.表示厉害,程度深。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需要描述“古典诗词中描写秋雨的句子”情况,结合下文举例温庭筠、李清照等诗词,应是描写秋雨的句子非常多,可填“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B处,上文“《别外甥杨克》一诗则写道:‘东南秋雨足,泽国水连天。’”,“诗人将水面与天空相接的景象描绘得……”,下文“给人一种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的感觉”可知,应是诗句将景象描得绘非常到位,非常充分,给人开阔等感觉,可填“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结合上文“因为雨量大,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是为连江。不过,你可能会对‘寒雨连江'感到疑惑”可知,本空填对秋雨大疑惑的原因,结合下文“和夏天骤雨相比,秋雨一般比较轻柔”“写出了秋雨又细又密的特征”可知,是因为人们平常认知里,秋雨比较细密柔和,不会大雨连江,可填:一般不会很大。乙处,需要提一个问题,结合上文“很可能有一场台风在这里导演了一出‘寒雨连江'的大戏。为什么天气转凉了”,可知跟“台风”有关,结合下文“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秋台风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成长。……初秋时节……所以强台风更容易出现在这一时间段”可知,问题是天气冷了以后,为什么还经常有台风,可填:台风还会频繁地出现呢?【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②句,关联词语序不当。“我国由于地域辽阔”的主语是“我国”,“所以秋雨并不都是绵绵细雨”的主语是“秋雨”,两个句子主语不一致,因此第一个关联词“由于”应放在“我国”前面。⑤句,搭配不当。“速度”不能和“大”搭配,应改为“强度很大”或“速度很快”。【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原句“很可能”表示不确定,与前文“就有可能形成迅猛的秋雨。由此我们不难推测”中“有可能”、“推测”形成照应,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改句表述太绝对。②原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说“台风”导演了一出“寒雨连江”的大戏,将台风赋予人的动作和行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台风与秋雨之间的关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当时秋雨形成的原因;并且渲染了秋雨的迅猛,增添了文学色彩。改句客观说明二者关系,表达效果较为平淡。③原句“寒雨连江”引用《芙蓉楼送辛渐》中“寒雨连江夜入吴”的诗句,推测王昌龄在送别朋友的前夜情景,使内容联系更紧密,论证更有说服力;且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紧凑。四、写作(60分)(湖南省怀化市2025届10月月考)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情绪价值”一词成为年度热词。所谓“情绪价值”是针对人际关系的描述,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一个人给他人带来舒服、愉悦和稳定的情绪越多,他的情绪价值就越高;反之,他的情绪价值就越低。“情绪价值”的流行,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指出“情绪价值”成为2023年年度热词,然后概括了“情绪价值”的内涵,接着分析了“情绪价值”的高低,最后指出“情绪价值”成为流行语的意义。可见,材料的关键词是“情绪价值”。在现代社会中,情绪价值成为了一种隐形的纽带,能够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通过理解和运用情绪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增进理解,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但是,虽然情绪价值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引导,也可能导致滥用和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情绪价值,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它,避免过度依赖或滥用情绪价值。正因为人们对情绪价值如此渴求,所以情绪价值的培养与提升成为了个人成长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传递积极的情绪等,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情绪价值,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同时,提示语“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的思考”也把考生思维引向更广的范围:流行语是大众情绪的喷涌口,当某种情绪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时,这种情绪就会通过流行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当我们选择使用流行语的时候,我们不仅通过流行语投射自己的情绪,也在借助流行语塑造自己的情绪。这意味着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和心态。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流行语背后的深层含义,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从“思考”可知,文体是议论文。写作时,可以从“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写作。首先阐述为什么这个时代,人们对情绪价值如此渴求?然后重点阐述怎么样做,才能才能提高情绪价值。最后总结全文:提升自身素养,完善自我人格,是提升情绪价值的必经之路。也可以从情绪价值的作用和意义入手,呼吁大家重视情绪价值,注重提高自己的情绪价值。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可以先谈为什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情绪价值(即情绪价值的作用和意义),再谈怎样提高自己的情绪价值。当然,也可对此展开辩证分析,针对当下某些人过度关注“情绪价值”而被他人欺骗的现象,说明我们既要强调情绪价值的作用和意义,又要注意不要把情绪价值看得无所不能。【立意】1.提高情绪价值,收获意想不到的幸福感。2.情绪价值需要双方共同给予。3.学会脚踏实地,破除情绪价值迷雾。4.幸福生活靠奋斗得来,而非仅靠情绪价值。
【例文】受人遗花生活香
心中有花来日长如今“情绪价值”一词点爆网络,是否有高“情绪价值”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社交密码。诚然,“情绪价值”是一朵馥郁的花,赠之于人手留余香,受人遗之则生活明朗。情绪是一剂生活必需的强心针,是人心底强有力的内驱力。然而,单靠社交获取好情绪未免一叶蔽目。是矣,唯有以“情绪价值”为花,受人遗花生活香,心中种花方能来日长。受人遗花生活香,而若仅受赠予,心灵早晚有一日会枯竭而亡。近日一条新闻冲上热搜,抚州一女子甘当“恋爱脑”,被家暴多次仍不离不弃,自我情绪的供给缺失,进而导致了女子过度的依赖,进而导致其身在囚牢却无法自拔。反观2023年,钟芳蓉以高分选择北大最冷门专业考古,她如是说,向外的热度自然重要,向内的沉淀也必不可少。心中有花,无惧无人问津,而正是她心中的花,吸引了无数人为之着迷,反倒收获一片万紫干红。心中有花是受人遗花的基础,心中盈满便不会成为他人手中“情绪的傀儡”,才能正确看待他人赠予的那些“情绪价值”,使生活缤纷有香。心中有花来日长,但若无人遗花,心理需求便会被忽视以至消亡。常言有道,人是社会性动物,无可避免处在他人的评价体系中。而《吸引力法则》中也提到,与高情绪价值的人相处,会使我们的性格更开朗。陶渊明凭心中之花隐退南山,却最终被无人遗花之郁与饥饿了结此生。反观牛津数学系年级第一名朱雯琪,与高能量同学融洽相处,这份“情绪价值”被她内化于心,才使她心中搞数学研究的花亭亭玉立。受人遗花是心中有花的架构,喜从外部获取能量便可为心中之花施肥浇水,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被“情绪价值”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揆诸当下,“情绪价值”的爆火,究其根本是信息爆炸时代的自救呐喊。庞大的数据库促使了虚无主义的重燃,燎青少年的心田为荒原,然而应知的是“野火烧不尽,看风吹又生”,无论是受人遗花还是心中有花,均会转为少年内心的种子,摒弃虚无主义的土壤,开出理想主义之花。“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心理需求的膨胀,但我华夏青年决不会被欲望裹挟而逐流。他们会将“情绪价值”之花内化为中国梦之动力,踏时代之浪引领潮流,将中国人民间互遗“鲜花”的美德传扬下去,将花夏儿女心有“鲜花”的精神传承下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2025届湖南岳阳市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摘自习近平《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材料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并走向成熟,为延安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与抗日战争时期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党中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经过战略转移,最终落脚陕北。毛泽东在落脚陕北、走进延安后,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1935年12月,他撰写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形成的基础。1936年12月,他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奠定了党的正确军事路线形成的基础。1937年夏,他撰写了《矛盾论》《实践论》这两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奠定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形成的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出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经过延安整风,全党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对毛泽东的理论创造和取得的成就高度认同。党的七大把这一科学思想概括为毛泽东思想,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它的成熟为延安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是把革命理论变为具体实践时表现出的政治品格、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延安时期全党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是在各级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凝结升华而成的。延安时期,我们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实行参议会制度、民主选举和“三三制”,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陕甘宁边区政府坚持一切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制定实行符合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只见公仆不见官”,成为群众交口称赞的民主廉洁的政府,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身作则、与人民同甘共苦、敢于真抓实干、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信任和爱戴。例如,毛泽东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常常出来散步,在散步的路上,他只要遇见了老农、羊倌、小商贩、赶车人等,都主动打招呼,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每逢年节,中央机关都要安排一些文艺演出,毛泽东总忘不了派人通知周围的老乡也一起来看,而且要求机关干部和部队战士坐后面,让老乡坐前面。不仅如此,“人人争识林老头,亲切有如家人父。灯前细谈几件事,米面油盐棉花布”,这是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公仆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延安,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给群众拜年、帮群众修水渠、救治“小马驹”等感人故事广为传颂,也涌现出众多像白求恩、张思德那样的英雄楷模,还有献身革命、为民服务的“五老精神”以及大生产运动中以22个劳模为代表的劳模精神等。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积极发展公营经济,建立合作社并扶持其发展,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发行边币、稳定金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拿出整个财政的四分之一发展教育,改造巫神、倡导中西医合作、建立医疗合作社、推动卫生下乡等,使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每一个共产党人心中生根发芽。延安时期全党培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略者把我们党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军事进攻重点,加之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停发了给八路军的军费,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陷入严重困难,几乎到了被困死、饿死的地步。面对这种困难和危局,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军队、机关和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解决了自身困难,支援了抗日前线。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以“在深山密林安家,向荒山野岭要粮”的英雄气概,用短短3年的时间就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与此同时,我们党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在陕北,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饭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成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只腿的眼镜;红军大学学员把敌人的传单翻过来当课堂笔记本用。对中国共产党人这种艰苦奋斗、勤俭廉洁的精神,斯诺断定这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这支队伍是不可战胜的。今天,重温“延安精神”,梳理其形成过程,让我们进一步坚守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摘编自郭建明《延安精神是怎样形成的》)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B.
延安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是因为党有“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传统,有“向荒山野岭要粮”的气概。C.
毛泽东撰写的《矛盾论》等文章,奠定了党的正确政治和军事路线形成的基础,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D.
延安时期,地方干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凝结升华而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当年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今天我们依然不能丢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B.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坚持一切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制定实行符合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一大批领导干部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C.
延安时期,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积极发展公营经济、发行边币、实行民主选举等一系列经济措施,使老百姓得到实在的物质利益。D.
延安时期,毛泽东住简陋的窑洞,穿打补丁的衣服,毛泽东等领导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俭廉洁,斯诺断定这支队伍是不可战胜的。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言论、号召,如“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等,深刻阐释了延安精神的内涵。B.
材料二第二段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与延安精神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指导,后者是前者的运用和体现。C.
材料一从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精神作风等角度阐释延安精神的内涵。D.
材料二倒数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艰苦奋斗、勤俭廉洁的“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4.
材料一中加点处的“坚决”和材料二中加点处的“极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延安精神,但内容的侧重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都是不同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1.A2.C
3.D
4.
①“坚决”指态度、主张、行动等确定不移,运用“坚决”一词强调了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态度和行动要坚定不移,毫不犹豫。②“极端”为程度副词,运用“极端”一词强调了全党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十分重要的。③“坚决”和“极端”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
①材料一侧重概括和总结延安精神的内涵,意图在于要求全党同志弘扬“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②材料二侧重从思想理论指导、宗旨观和创业精神等方面阐述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意图在于号召我们进一步坚守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B.“是因为党有‘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的传统,有‘向荒山野岭要粮’的气概……”错,因果不当。材料一是“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延安军民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可见,延安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是因为“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C.“毛泽东撰写的《矛盾论》等文章……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错,不合文意。材料二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出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可见,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而不是《矛盾论》等文章。D.“地方干部……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错。材料二是“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是在各级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凝结升华而成的”,可见,原文是“各级干部”,而选项说成“地方干部”,缩小范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C.“实行民主选举等一系列经济措施,使老百姓得到实在的物质利益”错,不合文意,材料二是说“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积极发展公营经济,建立合作社并扶持其发展,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发行边币、稳定金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拿出整个财政的四分之一发展教育,改造巫神、倡导中西医合作、建立医疗合作社、推动卫生下乡等,使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可见,“实行民主选举”不属于“使老百姓得到实在的物质利益”的经济举措。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D.“对比论证”分析不当,材料二倒数第二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而是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了艰苦奋斗、勤俭廉洁的“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议论语言作用的能力。首先联系语境理解“坚决”和“极端”这两个词语的含义,然后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最后概述答案。首先解释“坚决”的含义:指态度、主张、行动等确定不移;然后结合“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分析其语境义和作用,此处运用“坚决”一词,强调了在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态度和行动要坚定不移,毫不犹豫。此外,从议论文语言要求看,该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首先解释“极端”的含义:程度副词,十分;非常;达到顶点的;然后结合“经过延安整风,全党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分析其语境义和作用,此处运用“极端”一词,强调了全党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十分重要的。此外,从议论文语言要求看,“极端”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内容侧重点和写作意图的能力。(1)分析材料一内容的侧重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材料一中“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分析,材料一侧重概括和总结延安精神的内涵。根据“‘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分析,材料一的写作意图:要求全党同志弘扬“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2)分析材料二内容的侧重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材料二中“毛泽东思想……的成熟为延安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延安时期全党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每一个共产党人心中生根发芽”分析,材料二侧重从思想理论指导、宗旨观和创业精神等方面阐述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根据材料二中“今天,重温‘延安精神’,梳理其形成过程,让我们进一步坚守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可知,材料二的写作意图:号召我们进一步坚守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选文一:《雷雨·第一幕》节选周朴园(点头,转向蘩漪)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周蘩漪
病原来不很重——回来身体好么?周朴园
还好。——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冲儿,你看你母亲的气色比以前怎么样?周
冲
母亲原来就没有什么病。周朴园
(不喜欢儿子们这样答复老人的话,沉重地,眼翻上来)谁告诉你的?我不在的时候,你常来问你母亲的病么?(坐在沙发上)周蘩漪
(怕他又来教训)朴园,你的样子像有点瘦了似的。——矿上的罢工究竟怎么样?周朴园
昨天早上已经复工,不成问题。周
冲
爸爸,怎么鲁大海还在这儿等着要见您呢?周朴园
谁是鲁大海?周
冲
鲁贵的儿子。前年荐进去,这次当代表的。周朴园
这个人!我想这个人有背景,厂方已经把他开除了。周
冲
开除!爸爸,这个人脑筋很清楚,我方才跟这个人谈了一回。代表罢工的工人并不见得就该开除。周朴园
哼,现在一般年青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周
冲
我以为这些人替自己的一群努力,我们应当同情的。并且我们这样享福,同他们争饭吃,是不对的。这不是时髦不时髦的事。周朴园
(眼翻上来)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得多!周
冲
(被压制下去,然而)爸,我听说矿上对于这次受伤的工人不给一点抚恤金。周朴园
(头扬起来)我认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向蘩漪)这两年他学得很像你了。(看钟)十分钟后我还有一个客来,嗯,你们关于自己有什么话说么?《雷雨·第三幕》节选选文二:周
冲
四凤,你不要为这一点小事来忧愁。世界大得很,你应当读书,你就知道世界上有过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地忍受着痛苦,慢慢地苦干,以后又得到快乐。鲁四凤
唉,女人究竟是女人!(忽然)你听,(蛙鸣)蛤蟆怎么不睡觉,半夜三更的还叫呢?周冲不,你不是个平常的女人,你有力量,你能吃苦,我们都还年轻,我们将来一定在这世界为着人类谋幸福。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我们是一样。——鲁四凤
二少爷,您渴了吧,我给您倒一杯茶。(站起倒茶)周
冲
不,不要。鲁四凤
不,让我再伺候伺候您。周
冲
你不要这样说话,现在的世界是不该存在的。我从来没有把你当做我的底下人,你是我的凤姐姐,你是我引路的人,我们的真世界不在这儿。鲁四凤
哦,你真会说话。周
冲
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鲁四凤
我们?周
冲
对了,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没有……(头微仰,好像眼前就是那么一个所在,忽然)你说好么?鲁四凤
你想得真好。选文三:《雷雨·序》节选我看过一次《雷雨》的公演,我很失望,那位演周冲的人有些轻视他的角色,他没有了解周冲,他只演到痴憨一一那只是周冲的粗犷的肉体,而忽略他的精神。周冲原是可喜的性格,他最无辜而他与鲁四凤同样遭受了残酷的结果。他藏在思想的堡垒里,他有许多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于对爱情。他不能了解他自己,他更不能了解他的周围。一重一重的幻念茧似地缚住了他。他看不清社会,他也看不清他所爱的人们。他有着一切青春发动期的青年对现实那样的隔离。他要现实的铁锤来一次一次地敲醒他的梦。在喝药那一景,他才真认识了父亲的威权笼罩下的家庭;在鲁贵家里,忍受着鲁大海的侮慢,他才发现他和大海中间隔着一道不可填补的鸿沟;在末尾,蘩漪唤他出来阻止四凤与周萍逃奔的时候,他才看出他的母亲全不是他所想的那样,而四凤也不是能与他在冬天的早晨,明亮的海空,乘着白帆船向着无边的理想航驶去的伴侣。连续不断的失望绊住他的脚,每次的失望都是一只尖利的锥,那是他应受的刑罚。他痛苦地感觉到现实的丑恶,一种幻灭的悲哀袭击他的心。这样的人即便不为“残忍”的天所毁灭,他早晚会被那绵绵不尽的渺茫的梦掩埋,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步。甚至在情爱里,他依然认不清真实。抓住他心的并不是四凤,或者任何美丽的女人。他爱的只是“爱”,一个抽象的观念,还是个渺茫的梦。所以当着四凤不得已地说破了她同周萍的事,使他伤心的却不是因为鲁四凤离弃了他,而是哀悼一个美丽的梦的死亡。(以上选文作者均为曹禺)6.下列对选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周朴园的台词多用问号和叹号,带有质疑和命令的口吻,比较生硬,这暗示了他和家人之间的隔膜。B.鲁四凤的语言简短,表明她对周冲的长篇大论的不理解和不在意,符合其身份特征,又吻合人物关系。C.曹禺对周冲形象有一个全面的构想和分析,这表明了他对这一人物的喜爱,也彰显了他的创作理念。D.由节选部分可知,《雷雨》的成功得益于内涵丰富的台词和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及复杂的矛盾冲突。7.对选文中舞台说明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怕他又来教训”是周蘩漪的心理描写,这表明了周蘩漪对周朴园的了解和对周冲的爱护,她起了调节父子矛盾的作用。B.鲁四凤“忽然”,表明她对周冲的话不认同,所以故意打断并转移话题;而“站起倒茶”则是她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恪守。C.周冲“梦幻地”“头微仰”的神态,表明他并不一定是在和四凤交流,而是陶醉和沉浸在自己所营造的美好未来世界里。D.选文中的舞台说明虽然简洁,但不可或缺,它们分别具有烘托人物心理、暗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多种作用。8.选文一中写到了几组矛盾冲突,这对塑造周朴园形象有何作用?(4分)9.曹禺说:“我很失望,那位演周冲的人有些轻视他的角色,他没有了解周冲,他只演到痴憨——那只是周冲的粗犷的肉体,而忽略他的精神。”请结合所选三则文本材料分析,周冲的精神世界有何特征。(6分)【答案】6.C
7.A
8.三组矛盾冲突,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房屋代持业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电机维修智能化改造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7篇
- 二零二五版购房借款及房地产开发商风险控制担保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商业地产买卖合同模板下载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等教育机构外国专家项目合作合同参考书3篇
- 二零二五版家用空调安装与室内环境改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成都上灶师父招聘与餐饮业人才服务合同2篇
- 展会创意展示合同(2篇)
- 2025年度油气田2#配电房土建安装与防爆电气设备合同3篇
- 下肢皮牵引护理PPT课件(19页PPT)
- 台资企业A股上市相关资料
- 电 梯 工 程 预 算 书
- 参会嘉宾签到表
- 机械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表
- 形式发票格式2 INVOICE
- 2.48低危胸痛患者后继治疗评估流程图
- 人力资源管理之绩效考核 一、什么是绩效 所谓绩效简单的讲就是对
- 山东省医院目录
- 云南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
- 废品管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