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1页
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2页
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3页
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4页
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保养操作规程TOC\o"1-2"\h\u10446第1章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3148601.1医疗器械分类与特点 3304331.2医疗器械的选用原则 419300第2章医疗器械使用规范 4222142.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4235662.1.1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 4203112.1.2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 4163292.1.3核对医疗器械的有效期 5216302.1.4检查医疗器械的包装 5218732.1.5准备必要的辅助工具和设备 54712.2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270322.2.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152092.2.2注意患者安全 5314602.2.3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5279322.2.4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5220582.2.5避免使用非标准配件 599352.3使用后的处理与消毒 5288372.3.1清洁与保养 55762.3.2消毒与灭菌 5227242.3.3储存与运输 6269222.3.4记录使用信息 66738第3章医疗器械维护与保养 6177233.1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 664173.1.1维护保养原则 6124973.1.2人员要求 6156133.1.3设备要求 6139913.1.4环境要求 6260633.2常用维护保养方法与工具 6245313.2.1清洁 619183.2.2检查 627583.2.3校准 681363.2.4润滑 769503.2.5更换配件 7299653.2.6工具与设备 7209333.3维护保养的周期与记录 7207403.3.1维护保养周期 7217613.3.2维护保养记录 7158883.3.3记录要求 730018第4章呼吸类医疗器械 7174694.1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 7221504.1.1使用前准备 7192494.1.2参数设置 7120454.1.3呼吸机连接 7124354.1.4使用中监测 732364.1.5维护与保养 7242444.2人工气道的管理与维护 8238514.2.1人工气道的选用 8198414.2.2置管操作 872284.2.3人工气道护理 8266314.2.4气道湿化与温化 8223054.2.5撤管与拔管 8253604.2.6维护与保养 8386第五章循环类医疗器械 8137235.1心脏起搏器的使用与维护 8103515.1.1使用规范 8108265.1.2使用步骤 9160395.1.3维护保养 9309635.2体外循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9215945.2.1使用规范 945945.2.2使用步骤 9239895.2.3维护保养 920731第6章检验类医疗器械 1017746.1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与维护 10152186.1.1使用操作 10188746.1.2维护保养 10201226.2尿液分析仪的使用与维护 11223406.2.1使用操作 11174296.2.2维护保养 1117192第7章影像类医疗器械 11101227.1X光机的使用与维护 11325137.1.1使用操作 11118947.1.2维护保养 12295647.2CT机的使用与维护 1229207.2.1使用操作 12110397.2.2维护保养 12577.3MRI机的使用与维护 12256307.3.1使用操作 12202317.3.2维护保养 1318928第8章手术室医疗器械 13266168.1手术无影灯的使用与维护 13236888.1.1使用方法 13250988.1.2维护保养 13313278.2手术床的使用与维护 13326408.2.1使用方法 13275638.2.2维护保养 14170748.3高频电刀的使用与维护 141228.3.1使用方法 14323188.3.2维护保养 148334第9章患者监护设备 14255889.1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维护 14253899.1.1使用操作 14286609.1.2维护保养 14138819.2血压计的使用与维护 15147999.2.1使用操作 1559689.2.2维护保养 15173289.3脉搏血氧仪的使用与维护 15140339.3.1使用操作 15245409.3.2维护保养 1523525第10章急救类医疗器械 161817510.1除颤仪的使用与维护 162304410.1.1使用前准备 16362310.1.2使用步骤 161116210.1.3维护保养 162492610.2呼吸球囊的使用与维护 16887210.2.1使用前准备 162054110.2.2使用步骤 162651810.2.3维护保养 16920110.3急救箱的管理与维护 173267010.3.1管理要求 171293410.3.2维护保养 17第1章医疗器械基础知识1.1医疗器械分类与特点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用于人体的,旨在达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缓解或者生理结构的重建等目的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按照其功能、用途及风险程度,医疗器械可分为以下几类:(1)诊断类:用于疾病诊断的各种设备,如X射线机、超声波诊断仪、心电图机等。(2)治疗类:用于疾病治疗的各种设备,如激光治疗仪、高频电刀、呼吸机等。(3)辅助类:用于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设备,如医疗信息系统、手术室设备等。(4)植入类:植入人体内的各种器械,如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5)一次性使用类:如注射器、输液器、手术敷料等。医疗器械的主要特点如下:(1)专业性强:医疗器械涉及医学、生物力学、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性。(2)安全性要求高:医疗器械直接或间接应用于人体,其安全性对人体。(3)严格的质量控制: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均需遵循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4)更新换代快: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不断更新换代,新型医疗器械不断涌现。1.2医疗器械的选用原则医疗器械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保证医疗器械在预期使用条件下,对人体无实质性危害。(2)有效性原则:保证医疗器械能够达到预期的预防、诊断、治疗等目的。(3)适宜性原则: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医疗器械。(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成本较低的医疗器械。(5)合规性原则:选用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医院相关规定的医疗器械。(6)可追溯性原则:保证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具有可追溯性,以便于监管和追溯。第2章医疗器械使用规范2.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2.1.1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使用前,操作人员应详细阅读医疗器械的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功能、适用范围、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2.1.2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是否完好,无破损、变形、脱落等现象,保证医疗器械的完整性和安全性。2.1.3核对医疗器械的有效期检查医疗器械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产品。2.1.4检查医疗器械的包装保证医疗器械的包装完好无损,无破损、泄露、污染等情况。2.1.5准备必要的辅助工具和设备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准备相应的辅助工具和设备,如电源、氧气、压缩空气等。2.2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2.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进行使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故障或患者伤害。2.2.2注意患者安全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反应和病情变化,保证患者安全。2.2.3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需要无菌操作的场合,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2.2.4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检查,排除故障。2.2.5避免使用非标准配件禁止使用非标准配件或未经授权的维修部件,保证医疗器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3使用后的处理与消毒2.3.1清洁与保养使用后,应及时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保养,去除污渍、血迹等,保持设备清洁、干燥。2.3.2消毒与灭菌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消毒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保证消毒效果。2.3.3储存与运输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放置在清洁、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储存,避免潮湿、高温、腐蚀等不利因素。在运输过程中,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止因震动、碰撞等原因导致损坏。2.3.4记录使用信息记录医疗器械的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消毒情况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第3章医疗器械维护与保养3.1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3.1.1维护保养原则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保证设备安全、有效、可靠运行。3.1.2人员要求从事医疗器械维护保养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定期接受培训,提高业务水平。3.1.3设备要求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工具、设备和材料,保证维护保养质量。3.1.4环境要求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应在清洁、整洁、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维护保养效果。3.2常用维护保养方法与工具3.2.1清洁使用清洁剂、消毒剂、擦拭布等工具,对医疗器械进行表面清洁、消毒和除菌。3.2.2检查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各部件、功能及功能,发觉问题及时处理。3.2.3校准对需要校准的医疗器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厂家要求进行校准,保证设备精度。3.2.4润滑对运动部件进行定期润滑,减少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2.5更换配件根据设备使用年限和磨损程度,及时更换损坏或老化的配件。3.2.6工具与设备常用工具包括:螺丝刀、扳手、钳子、万用表、绝缘测试仪等。常用设备包括:清洁设备、消毒设备、校准设备、润滑设备等。3.3维护保养的周期与记录3.3.1维护保养周期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使用频率、使用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周期。3.3.2维护保养记录详细记录每次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方法、使用工具和材料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3.3.3记录要求维护保养记录应真实、完整、规范,字迹清晰,保存期限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第4章呼吸类医疗器械4.1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4.1.1使用前准备在使用呼吸机之前,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保证呼吸机处于完好状态,连接电源和气源,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无损坏。4.1.2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设置合适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氧浓度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参数。4.1.3呼吸机连接将呼吸机与患者的人工气道或面罩连接,保证连接紧密,无漏气。4.1.4使用中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呼吸机工作状态,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行。4.1.5维护与保养(1)保持呼吸机表面清洁,每日使用消毒液擦拭。(2)定期检查呼吸机内部零件,如有损坏,及时更换。(3)遵循厂家推荐的保养周期,对呼吸机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保养。4.2人工气道的管理与维护4.2.1人工气道的选用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气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等。4.2.2置管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2)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置管,保证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固定牢固。4.2.3人工气道护理(1)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定期吸痰,观察痰液性质。(2)每日更换人工气道敷料,如有污染,及时更换。(3)定期检查人工气道固定情况,防止移位或脱落。4.2.4气道湿化与温化(1)根据患者需要,采用合适的湿化方法,保持气道湿润。(2)控制湿化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防止气道损伤。4.2.5撤管与拔管(1)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适时进行撤管或拔管。(2)撤管或拔管前,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保证安全。(3)严格执行撤管或拔管操作规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2.6维护与保养(1)定期检查人工气道部件,如有损坏,及时更换。(2)妥善保存人工气道,避免受潮、污染或损坏。(3)遵循厂家推荐的保养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定期保养。第五章循环类医疗器械5.1心脏起搏器的使用与维护5.1.1使用规范(1)使用前,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2)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及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操作。(3)保证患者知情同意,了解起搏器的功能、适应症、禁忌症及可能的风险。5.1.2使用步骤(1)检查设备外观,保证无损坏、污染。(2)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起搏器参数。(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植入起搏器。(4)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起搏器参数。5.1.3维护保养(1)定期检查起搏器电池电量,及时更换电池。(2)每日检查起搏器导线,保证无脱落、断裂、打折等现象。(3)定期进行起搏器功能测试,保证其正常工作。(4)遵循厂家推荐的时间间隔进行起搏器的定期检查和保养。5.2体外循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5.2.1使用规范(1)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保证各部件齐全、功能稳定。(3)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及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操作。5.2.2使用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设备、管道、氧合器等部件,保证无损坏、漏气。(2)预充:根据患者体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预充液,进行预充。(3)连接患者:建立体外循环,连接患者动、静脉。(4)调整参数: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流量、压力等参数。(5)术后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体外循环参数。5.2.3维护保养(1)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设备,保持设备清洁。(2)定期检查设备部件,如有损坏,及时更换。(3)检查管道、氧合器等部件,保证无老化、破损、漏气等现象。(4)按照厂家推荐的时间间隔进行设备的定期检查和保养。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产品说明书及国家相关规定。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第6章检验类医疗器械6.1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与维护6.1.1使用操作(1)开机准备(1)保证设备周围环境清洁、通风。(2)检查并确认设备电源、接地设施符合要求。(3)打开设备电源,按照屏幕提示进行自检。(2)样本处理(1)采集患者血液样本,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抗凝处理。(2)将抗凝血液样本轻轻摇匀,保证样本均匀。(3)打开血液分析仪的样本臂,将血液样本放置在指定位置。(3)检测操作(1)根据设备屏幕提示,选择相应的检测项目。(2)设备自动进行检测,期间请勿触碰设备。(3)检测完成后,设备自动输出检测结果。(4)关机操作(1)完成检测后,关闭设备电源。(2)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6.1.2维护保养(1)日常保养(1)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清洁、干燥,避免强光直射。(2)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内部,保证无灰尘、血迹等污垢。(3)检查设备电源线、接地线是否完好,避免老化、破损。(2)定期保养(1)按照设备说明书,定期进行设备校准。(2)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联系售后服务。(3)更换消耗品(如试剂、滤器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2尿液分析仪的使用与维护6.2.1使用操作(1)开机准备(1)保证设备周围环境清洁、通风。(2)检查并确认设备电源、接地设施符合要求。(3)打开设备电源,按照屏幕提示进行自检。(2)样本处理(1)采集患者尿液样本,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预处理。(2)将预处理后的尿液样本放置在尿液分析仪的指定位置。(3)检测操作(1)根据设备屏幕提示,选择相应的检测项目。(2)设备自动进行检测,期间请勿触碰设备。(3)检测完成后,设备自动输出检测结果。(4)关机操作(1)完成检测后,关闭设备电源。(2)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6.2.2维护保养(1)日常保养(1)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清洁、干燥,避免强光直射。(2)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和内部,保证无灰尘、尿液等污垢。(3)检查设备电源线、接地线是否完好,避免老化、破损。(2)定期保养(1)按照设备说明书,定期进行设备校准。(2)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联系售后服务。(3)更换消耗品(如试剂、滤器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第7章影像类医疗器械7.1X光机的使用与维护7.1.1使用操作(1)开机前检查:保证设备周围环境整洁,检查设备外观无损坏,连接线缆完好。(2)开机:按照设备说明书启动X光机。(3)患者摆位:根据检查需求,正确摆放患者体位。(4)曝光操作:根据患者体型和检查需求,调整曝光条件,进行曝光。(5)图像获取:在曝光后,及时获取图像并保存。7.1.2维护保养(1)日常保养:每天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清洁设备表面,保证设备功能稳定。(2)定期保养: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更换X射线管、探测器等部件。(3)故障处理: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7.2CT机的使用与维护7.2.1使用操作(1)开机前检查:保证设备周围环境整洁,检查设备外观无损坏,连接线缆完好。(2)开机:按照设备说明书启动CT机。(3)患者摆位:根据检查需求,正确摆放患者体位。(4)扫描操作:设置合适的扫描参数,进行扫描。(5)图像重建:对扫描数据进行重建,获取高质量的图像。7.2.2维护保养(1)日常保养:每天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清洁设备表面,保证设备功能稳定。(2)定期保养: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更换球管、探测器等部件。(3)故障处理: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7.3MRI机的使用与维护7.3.1使用操作(1)开机前检查:保证设备周围环境整洁,检查设备外观无损坏,连接线缆完好。(2)开机:按照设备说明书启动MRI机。(3)患者摆位:根据检查需求,正确摆放患者体位。(4)扫描操作:设置合适的扫描序列和参数,进行扫描。(5)图像获取: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高质量的图像。7.3.2维护保养(1)日常保养:每天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清洁设备表面,保证设备功能稳定。(2)定期保养: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更换梯度线圈、射频线圈等部件。(3)故障处理: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第8章手术室医疗器械8.1手术无影灯的使用与维护8.1.1使用方法(1)开机前检查无影灯外观,保证无损坏、污垢及尘埃。(2)开机后,调整灯光亮度,使之符合手术要求。(3)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需要,适时调整无影灯的位置和角度。(4)关机时,先调低亮度,再关闭电源。8.1.2维护保养(1)保持无影灯表面清洁,定期用干净柔软的布料擦拭。(2)避免碰撞、摔落,防止损坏灯泡和光学部件。(3)定期检查电源线、插头,保证连接正常,无破损。(4)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必要时更换灯泡和光学部件。8.2手术床的使用与维护8.2.1使用方法(1)开机前检查手术床各部件,保证功能正常,无损坏。(2)根据手术需求,调整手术床的高度、倾斜度和背板角度。(3)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手术床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处理。(4)手术结束后,将手术床恢复至初始状态,关闭电源。8.2.2维护保养(1)保持手术床表面清洁,定期用消毒剂擦拭。(2)检查手术床的升降、倾斜、背板等功能,保证运行正常。(3)定期检查手术床的刹车系统,保证刹车可靠。(4)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必要时更换损坏的部件。8.3高频电刀的使用与维护8.3.1使用方法(1)开机前检查高频电刀外观,保证无损坏,连接正常。(2)根据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术模式。(3)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高频电刀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立即调整。(4)手术结束后,关闭高频电刀,拔掉电源线。8.3.2维护保养(1)保持高频电刀表面清洁,定期用消毒剂擦拭。(2)检查电源线、插头,保证连接正常,无破损。(3)定期检查高频电刀的切割、凝血等功能,保证功能稳定。(4)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必要时更换损坏的部件。第9章患者监护设备9.1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维护9.1.1使用操作(1)开机准备:保证心电监护仪电量充足或连接电源,将监护仪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2)患者连接:清洁患者皮肤,涂抹导电膏或使用酒精棉球,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胸部相应位置。(3)参数设置:根据患者情况设置报警上下限,调整心电监护仪的显示模式。(4)实时监测:观察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心电图波形,注意波形变化和报警提示。(5)数据记录:定期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数据,以便分析病情。9.1.2维护保养(1)日常清洁:用干净的湿布擦拭监护仪表面,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2)电极片更换:定期检查电极片,发觉损坏或污染时及时更换。(3)电池维护:定期检查电池电量,保证备用电池处于良好状态。(4)设备检查:定期检查心电监护仪的运行状态,发觉问题及时报修。9.2血压计的使用与维护9.2.1使用操作(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选择手动或自动血压计。(2)准备工作:保证血压计处于良好状态,打开血压计开关,检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3)患者定位: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平躺,暴露上臂,保证袖带位置正确。(4)测量血压:根据血压计说明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血压计显示的数据和波形。(5)记录数据:记录患者的血压测量结果,以便分析病情。9.2.2维护保养(1)清洁:用干净的湿布擦拭血压计表面,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2)袖带保养:定期检查袖带,发觉损坏或磨损时及时更换。(3)电池更换:对于使用电池的血压计,定期检查并更换电池。(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