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基地农业技术推广预案TOC\o"1-2"\h\u27849第1章引言 446321.1农业技术推广背景 4294261.2预案制定目的与意义 414849第2章农业基地现状分析 5215502.1基地概况 5294542.2种植业发展现状 5235252.2.1作物种植结构 5265982.2.2生产技术 5275252.2.3产量与产值 5143872.3技术推广需求分析 682412.3.1农业生产技术需求 6164012.3.2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需求 6212712.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需求 649962.3.4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需求 612656第3章农业技术选择与评估 658923.1技术选择原则 6208453.1.1科学性原则 695203.1.2创新性原则 650263.1.3环保性原则 6294553.1.4经济性原则 7237233.1.5社会效益原则 7121903.2技术评估体系 7207703.2.1技术效果评估 71133.2.2技术经济评估 7200003.2.3技术环境评估 7196323.2.4技术推广适用性评估 7273533.3技术筛选与推荐 742883.3.1收集农业技术信息 7297223.3.2筛选技术 721223.3.3评估技术 763213.3.4推荐技术 8106353.3.5技术培训与指导 830207第4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指导 810384.1培训目标与对象 8282364.1.1培训目标 8261734.1.2培训对象 8160254.2培训内容与方法 821544.2.1培训内容 8143274.2.2培训方法 8126124.3技术指导与服务 9247544.3.1技术指导 999414.3.2技术服务 99177第5章农业技术应用与示范 962595.1应用方案设计 9107215.1.1技术选择与适配 9208215.1.2技术实施方案 929285.2示范基地建设 9165495.2.1选址与规划 9224355.2.2基础设施建设 1028855.2.3技术培训与推广 10289915.3应用效果评估 10155245.3.1产量与品质评估 1088775.3.2经济效益评估 1059735.3.3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1017285.3.4社会效益评估 1019273第6章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与管理 1052496.1推广组织架构 10181306.1.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形成以农业种植基地为核心,涵盖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推广机制。 10201286.1.2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推广工作的统筹协调、决策指导,保证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11166126.1.3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办公室,具体负责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评估和总结,保证各项推广任务的落实。 11233606.2人员配置与职责 11200086.2.1农业技术推广领导小组:由基地负责人、科研机构专家、技术推广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制定推广策略、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重大问题。 11120756.2.2农业技术推广办公室: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推广计划的制定、推广活动的策划、推广效果的评估等。 1181576.2.3技术推广人员:由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具体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工作。 1140316.2.4基地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学习新技术,提高种植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1170616.3推广工作计划与实施 1123106.3.1制定年度农业技术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目标、内容、方式、时间节点等,保证推广工作有序进行。 1193726.3.2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 1186686.3.3开展农业技术示范,通过建立示范田、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让农民直观了解新技术、新成果,增强其应用新技术的信心。 1195996.3.4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册等多种渠道,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1197566.3.5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档案,记录推广活动、成果、问题等,为今后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11185996.3.6定期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推广策略,保证推广效果。 1124339第7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182177.1成果收集与整理 1153387.1.1建立成果收集机制 122667.1.2成果分类与整理 12182527.1.3成果评价与筛选 12218907.2成果转化途径与策略 12173117.2.1政策引导与扶持 12153567.2.2产学研合作 1292077.2.3技术培训与示范 12279667.2.4市场化运作 12287827.3成果推广与普及 12250237.3.1建立推广体系 1254677.3.2创新推广模式 12151787.3.3强化基层推广队伍建设 13166157.3.4完善激励机制 13237527.3.5加强监督与评价 132603第8章农业技术风险防控与应对 13105868.1风险识别与评估 1357498.1.1技术更新风险 13279368.1.2技术应用风险 13218518.1.3病虫害风险 13177658.1.4环境风险 13293848.2风险防控措施 13192108.2.1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 14220658.2.2引进成熟技术 1464998.2.3建立病虫害预警和防治体系 141348.2.4优化环境管理 14237828.3应急预案与处理 14262718.3.1技术更新风险应急预案 14123748.3.2技术应用风险应急预案 1451818.3.3病虫害风险应急预案 1411098.3.4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4976第9章质量管理与保障 15277839.1质量管理原则 15147499.1.1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研究,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保证种植过程科学合理。 15180789.1.2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生产操作,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15258579.1.3预防为主原则:强化源头管理,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质量风险。 1548829.1.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1584209.2质量控制体系 15215859.2.1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保证种植基地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15298429.2.2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保证各项质量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15124529.2.3原料、种子和农资管理:严把原料、种子和农资采购关,保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151539.2.4生产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 15133549.2.5质量监测与评价:建立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评价,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15244139.3质量监督与检查 15152369.3.1部门监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合法、合规。 15162539.3.2内部质量检查:设立质量检查机构,定期对种植基地进行质量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554319.3.3第三方质量评估: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种植基地进行定期评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16118469.3.4消费者监督:充分听取消费者意见,及时解决消费者投诉,提高产品质量满意度。 165840第10章农业技术推广效果评估与优化 163142310.1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16313310.1.1技术推广覆盖面指标 16769910.1.2技术推广效益指标 162330610.1.3技术推广满意度指标 161547110.2效果评估方法与流程 161647310.2.1效果评估方法 161062310.2.2效果评估流程 17200310.3优化策略与措施 173026110.3.1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 171917110.3.2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173111310.3.3提高农户参与度 1775710.3.4建立健全评估机制 17第1章引言1.1农业技术推广背景我国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农业种植基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农业种植基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愈发显得尤为重要。1.2预案制定目的与意义为充分发挥农业种植基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本预案旨在明确农业种植基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任务、措施及保障体系,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1)明确农业种植基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和任务,为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清晰的方向。(2)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推广措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辐射效应。(3)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保障体系,保证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4)提高农业种植基地的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本预案的制定,有助于推动农业种植基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第2章农业基地现状分析2.1基地概况农业种植基地位于我国某地区,占地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基地内气候条件适宜,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基地交通便捷,临近主要交通干道,有利于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基地主要种植作物有粮食、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等,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2.2种植业发展现状2.2.1作物种植结构基地内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比例逐渐合理。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等,特色作物有蔬菜、水果、茶叶等。2.2.2生产技术基地内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机械化等。同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高,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2.2.3产量与产值基地内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达到公斤,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产值逐年提高。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3技术推广需求分析2.3.1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农业生产的发展,基地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在粮食作物方面,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性状的优良品种需求较大;在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方面,对专用品种、绿色生产技术和高效栽培模式的需求较为迫切。2.3.2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需求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基地内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技术需求日益明显。在耕整地、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和智能化设备有较高的需求。2.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需求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基地内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农膜等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成为当地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3.4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需求基地内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需求较高,尤其是对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的需求。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有助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等技术需求也较为迫切。(本章节内容结束,未添加总结性话语。)第3章农业技术选择与评估3.1技术选择原则3.1.1科学性原则在选择农业技术时,应以科学性为基本原则,充分考虑种植基地的自然条件、土壤特性、水资源等因素,保证所选技术适用于当地农业发展需求。3.1.2创新性原则积极引进和推广具有创新性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3.1.3环保性原则优先选择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1.4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技术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农业技术的投入产出比,选择经济实用的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3.1.5社会效益原则注重农业技术的社会效益,提升农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3.2技术评估体系3.2.1技术效果评估评估农业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包括产量、品质、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3.2.2技术经济评估分析农业技术的投入产出比、成本效益、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评估技术的经济效益。3.2.3技术环境评估评估农业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3.2.4技术推广适用性评估分析农业技术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规模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为技术推广提供依据。3.3技术筛选与推荐3.3.1收集农业技术信息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信息。3.3.2筛选技术根据技术选择原则,结合种植基地的实际情况,对收集到的农业技术进行筛选,剔除不适宜的技术。3.3.3评估技术对筛选出的农业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技术效果、经济、环境、推广适用性等方面。3.3.4推荐技术根据评估结果,推荐适宜种植基地的农业技术,为农业种植提供技术支持。3.3.5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专家对种植基地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保证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应用。第4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指导4.1培训目标与对象4.1.1培训目标本章节旨在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种植基地工作人员的农业技术水平,保证其掌握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1.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主要包括种植基地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户。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4.2培训内容与方法4.2.1培训内容(1)农业基础知识:包括作物生长习性、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等;(2)先进农业技术:新型农业种植技术、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等;(3)农业管理知识:农业项目管理、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业政策法规等;(4)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业大数据、物联网、遥感技术等。4.2.2培训方法(1)理论培训:采用课堂授课、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业内专家和有经验的农业技术人才进行讲解;(2)实践操作:组织学员到种植基地实地操作,通过现场教学、示范操作等方式,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3)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4)交流互动:组织学员参加各类研讨会、培训班,加强与其他农业从业者的交流与合作。4.3技术指导与服务4.3.1技术指导(1)制定详细的技术指导方案,明确各项技术要求,保证种植基地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进行生产;(2)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3)建立技术指导档案,对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为今后改进技术提供参考。4.3.2技术服务(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2)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方式,及时解答基地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基地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第5章农业技术应用与示范5.1应用方案设计5.1.1技术选择与适配根据我国农业种植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种植特点的农业技术。主要包括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在技术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技术的适配性,保证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1.2技术实施方案针对选定的农业技术,制定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明确技术应用的步骤、方法、周期、预期效果等,保证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强对技术实施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保证技术应用的顺利进行。5.2示范基地建设5.2.1选址与规划在充分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示范基地。对示范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证示范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5.2.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示范基地的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农业设施建设等。5.2.3技术培训与推广在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与推广活动,提高农民的技术素养,使示范基地成为农业技术传播的载体。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技术交流等形式,让农民了解并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5.3应用效果评估5.3.1产量与品质评估通过对示范基地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技术应用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未应用技术的地块进行对比,评估技术应用的增产效果和品质提升效果。5.3.2经济效益评估从投入产出比、成本节约、农民收入等方面,对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分析技术应用对农业种植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技术推广提供经济依据。5.3.3生态环境效益评估评估技术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技术应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5.3.4社会效益评估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就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对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分析技术应用对农业种植基地社会发展的贡献,为决策提供依据。第6章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与管理6.1推广组织架构6.1.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形成以农业种植基地为核心,涵盖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推广机制。6.1.2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推广工作的统筹协调、决策指导,保证推广工作顺利进行。6.1.3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办公室,具体负责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评估和总结,保证各项推广任务的落实。6.2人员配置与职责6.2.1农业技术推广领导小组:由基地负责人、科研机构专家、技术推广部门负责人等组成,负责制定推广策略、协调各方资源、解决重大问题。6.2.2农业技术推广办公室: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推广计划的制定、推广活动的策划、推广效果的评估等。6.2.3技术推广人员:由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技术专家组成,负责具体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工作。6.2.4基地农民: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学习新技术,提高种植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6.3推广工作计划与实施6.3.1制定年度农业技术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目标、内容、方式、时间节点等,保证推广工作有序进行。6.3.2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6.3.3开展农业技术示范,通过建立示范田、组织现场观摩等形式,让农民直观了解新技术、新成果,增强其应用新技术的信心。6.3.4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册等多种渠道,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科技意识。6.3.5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档案,记录推广活动、成果、问题等,为今后推广工作提供参考。6.3.6定期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推广策略,保证推广效果。第7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7.1成果收集与整理7.1.1建立成果收集机制为全面掌握农业种植基地的科技成果,应建立完善的成果收集机制。通过定期收集、整理、分析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的成果,保证成果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7.1.2成果分类与整理对收集到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分类,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以便于后续的转化与推广。同时对各类成果进行详细整理,形成系统的成果资料库,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持。7.1.3成果评价与筛选对整理后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与筛选,挑选出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果,为成果转化提供优质资源。7.2成果转化途径与策略7.2.1政策引导与扶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主体参与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扶持,降低成果转化风险。7.2.2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与种植基地的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7.2.3技术培训与示范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示范推广等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加快成果转化。7.2.4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通过项目招投标、技术许可、技术合作等方式,推动成果转化。7.3成果推广与普及7.3.1建立推广体系构建以为主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提高成果推广效率。7.3.2创新推广模式结合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如线上培训、远程诊断、智能服务等,提高成果推广的覆盖面和影响力。7.3.3强化基层推广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保证农业科技成果在基层得到有效推广。7.3.4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推广人员积极开展成果推广,提高成果推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3.5加强监督与评价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价,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保证成果推广效果。同时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为后续成果转化与推广提供参考。第8章农业技术风险防控与应对8.1风险识别与评估为保证农业种植基地的稳定发展,本章节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技术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1技术更新风险科技进步,农业技术不断更新。对于基地而言,技术更新可能导致现有技术设备、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不匹配,影响种植效果和产量。8.1.2技术应用风险农业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当、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可能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风险。8.1.3病虫害风险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如何预防和控制病虫害是农业技术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8.1.4环境风险气候变化、土壤污染等环境因素可能对农业技术实施效果产生影响,需进行风险评估和防控。8.2风险防控措施针对上述风险,本章节提出以下防控措施:8.2.1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基地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加强与其他农业基地的交流,学习借鉴先进技术。8.2.2引进成熟技术在引进新技术时,充分考虑其成熟度和适用性,避免盲目引进高风险技术。8.2.3建立病虫害预警和防治体系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降低病虫害风险。8.2.4优化环境管理加强基地环境保护,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止土壤污染;关注气候变化,适时调整种植计划。8.3应急预案与处理针对可能出现的农业技术风险,制定以下应急预案:8.3.1技术更新风险应急预案(1)加强技术储备,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2)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高员工素质;(3)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获取技术支持。8.3.2技术应用风险应急预案(1)完善技术应用流程,加强操作指导;(2)建立技术应用效果评价体系,及时调整技术方案;(3)建立技术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技术应用安全性。8.3.3病虫害风险应急预案(1)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明确防治责任;(2)储备必要的农药、器械等防治物资;(3)建立病虫害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防治动态。8.3.4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监测和治理;(2)建立气候变化应对机制,调整种植结构和时间;(3)加强与部门、专业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风险。通过以上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降低农业技术风险,保障农业种植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第9章质量管理与保障9.1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原则是农业种植基地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核心,为保证农产品质量,我们遵循以下原则:9.1.1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研究,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保证种植过程科学合理。9.1.2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生产操作,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9.1.3预防为主原则:强化源头管理,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质量风险。9.1.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9.2质量控制体系9.2.1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保证种植基地生产活动有序进行。9.2.2人员培训与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保证各项质量措施得到有效执行。9.2.3原料、种子和农资管理:严把原料、种子和农资采购关,保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9.2.4生产过程控制: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行业新员工合规培训
- 雇工协议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人事代理合同
- 委托付款三方协议范例二零二五年
- 商铺返租协议书范例二零二五年
- 房屋出租租赁协议书
- 健康食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拿地
- 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涵义
- 食堂营养保障管理制度
- 食堂外包宿舍管理制度
- Unit2HelpingEachOtherPartA(教学设计)闽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
-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查检表
- 2023年四川二造《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高频核心题库300题(含解析)
- 班主任的智慧与对策
- 细胞课件 细胞死亡
- 石灰石粉粉检测报告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大单元作业设计
- 内科学肺炎(课件)
- 110kV变电站主接线一次接线图
- 第7课《大雁归来》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如何正确摆放四肢功能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