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2.有关组成细胞结构或物质骨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双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C.多糖、蛋白质、雄性激素和核酸等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3.将豌豆幼苗去除顶芽,然后涂抹生长素(IAA),一段时间后检测植株赤霉素(GA1),含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不能推测出A.豌豆顶芽可能合成一定量IAAB.IAA能恢复去顶对GA1的影响C.IAA可能促进了赤霉素的合成D.IAA与GA1之间具有协同作用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躯体精准运动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正常表达C.负反馈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D.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5.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我校“某研究组”课外小组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小组同学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会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有利于新突触的建立B.学习和记忆只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关C.适量的有氧运动一定能够让实验动物形成长期记忆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6.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向光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家族中存在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甲病的致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致病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得到了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甲),然后对I1、II2、II3、III2的这两对等位基因进行电泳分离,得到了不同的条带(图乙)。请据图回答:(1)甲病是_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是___________遗传病。(2)图乙中分别代表甲病和乙病致病基因的是条带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I4与II1的基因型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4)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II1和II2婚配,生出不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则II3与该人群中一表现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8.(10分)如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1)甲图表示的过程是______,乙图表示的过程______。(2)乙过程的模板是______(填A或B链),进行的场所是__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3)甲过程的场所是______,需要的模板是______,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______。以③中已知序列为模板翻译后的产物是______肽(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翻译过程中需要______个tRNA来运载。9.(10分)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若②为神经递质,则它的受体一般位于_________,它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使该神经元产生____。若①代表甲状腺激素,紧张刺激可引起下丘脑分泌____,促进垂体释放相应激素,进而促进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2)若③代表抗体,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____病。(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含有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其本质是____。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效应B淋巴细胞,则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合成该物质的细胞可以由____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若是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该过程作用的特点是____。(4)在大鼠实验中将羊红细胞注入大鼠体内,当抗体浓度达到最大值时,下丘脑电活动增加一倍以上;向裸鼠(无胸腺)注入白介素-1(一种淋巴因子),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升高几倍,结合图甲分析,这两个实例可以说明:____。10.(10分)图甲表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图乙表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为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形曲线。若当地政府在火灾后清理烧毁树木、整地、栽树并抚育管理成林,这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进行。(2)判断图乙A~C3组生物对应于图乙的曲线:A_____,B_____,C_____。(填图乙中序号)(3)造成图乙中②现象是由于_____;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填写图乙中序号)。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填“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11.(15分)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在细胞分裂分化,细胞程序性死亡,抗逆中具有重要作用。某科研人员以大豆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外源油菜素内酯(EBR)预处理对大豆的耐高温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时间/d大豆产量组别111519232731正常对照组22.019.215.312.11018.9高温处理组22.910.38.16.54.43.2EBR预喷施后高温处理组22.421.123.424.124.224.8EBR预喷施后常温处理组22.314.616.217.218.317.1(1)BR在植物体内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较低”或“较高”),植物体内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分泌BR的腺体。经观察发现,EBR处理过的大豆茎秆高度增加,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说明EBR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了大豆植株对高温的耐受性。(3)BR作为信息分子,会与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影响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4)EBR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等优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一个神经细胞可以有多个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2、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细胞外钾离子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4、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详解】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A正确;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内外离子浓度差,静息电位是由于细胞内外一定的K+浓度差导致的,B正确;C、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是K+外流,内环境K+浓度升高,K+顺浓度梯度外流减少,膜电位差减小,C错误;D、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有谷氨酸、一氧化氮、肾上腺素等,都可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D正确。故选C。2、D【解析】1、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组成的,这两条长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其中每条链上的一个核苷酸以脱氧核糖与另一个核苷酸上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主链的基本骨架,并排列在主链的外侧,碱基位于主链内侧。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骨架。【详解】A、DNA分子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是固定不变的,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由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碱基序列)决定的,A错误;B、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双层磷脂分子,B错误;C、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雄性激素不是大分子,C错误;D、真核细胞中存在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故选D。3、D【解析】A、据图分析,与完整植株相比,去顶的植株赤霉素(GA1)含量降低,而去顶后涂抹生长素(IAA)植株赤霉素(GA1)含量升高,说明豌豆顶芽可能合成一定量IAA,A正确;B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IAA能恢复去顶对GA1的影响,且可能促进了赤霉素的合成,BC正确;D、该实验只能体现生长素对赤霉素合成的影响,都是不能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D错误。故选D4、B【解析】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人体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来实现的。【详解】A、躯体精准运动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B、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只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达,B错误;C、负反馈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维持内环境各项物质含量和理化性质的稳定,C正确;D、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B。5、A【解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有利于学习记忆,且利于新突触的建立,A正确;B、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有关,B错误;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海马区有关,故适量的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实验动物学习记忆,但不一定形成长期记忆,C错误;D、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动物也有,D错误。故选A。6、B【解析】感光部位在尖端,对照组尖端用不透光小帽遮盖,故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对照组向光侧和背光测伸长长度相等。实验组在单侧光刺激作用下,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速度快,所以背光侧伸长长度大于向光侧。综上分析,对照组的向光侧和背光侧都对应曲线②,实验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曲线③、①。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常染色体隐性②.伴X染色体显性(2)①.①②.③(3)相同(4)①.AAXbXb或AaXbXb②.1/4③.1/11【解析】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第一、确定是否为Y连锁遗传: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病;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第二、确定图谱中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第三、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染色体上:①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伴X显性遗传。②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不病或者子病母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双亲正常子女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伴X隐性遗传。④双亲正常子女病,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I3和I4均不患甲病,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II3,由此可以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题意"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知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母病子必病",而该家系中II1患病,II2未患病,由此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小问2详解】II2不患甲病而II3患甲病,因此电泳带谱中,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图中Ⅱ2、II3;和III2均不患乙病,因此条带③代表乙病的显性致病基因。【小问3详解】就甲病而言,I4与II1均未患甲病,但都带有隐性致病基因,为杂合子;就乙病而言,I4的儿子II2未患病,则I4为杂合子,II1的母亲I2正常,则II1为杂合子,因此只考虑甲、乙两种遗传病,I4与II1的基因型是相同的,概率为1。【小问4详解】只考虑甲病,I2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AA或者Aa;只考虑乙病,I2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XbXb,因此I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II1不患甲病,父亲患甲病,II1患乙病,生出女儿正常,因此II1基因型为AaXBXb,条带①代表甲病的致病基因,II2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因此II2基因型为AAXbY,II1和II2婚配,生出不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1/4=1/4。只考虑甲病,II3患病,基因型为bb,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即bb=1/10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Pb=1/10,PB=1-1/10=9/10,因此群体中BB=(9/10)2,Bb=2×1/10×9/10,因此该人群中一表现正常的男性基因型BB=9/11,Bb=2/11,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bb=2/11×1/2=1/11。【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8、(1).翻译(2).转录(3).A链(4).细胞核(5).核糖核苷酸(6).核糖体(7).mRNA(8).tRNA(9).四(10).4【解析】分析题图:图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②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③是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是DNA。【详解】(1)甲图表示的过程是翻译,乙图表示的过程转录。(2)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可判断,乙过程的模板是A链,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由于合成的产物是RNA,故所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3)甲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需要的模板是mRNA,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有61种。3个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以③中已知序列为模板翻译后的产物是四肽,翻译过程中需要4个tRNA来运载。【点睛】本题结合转录和翻译过程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及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1).突触后膜(2).兴奋或抑制(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分级调节(5).自身免疫病(6).两(7).糖蛋白(8).抗体(9).记忆细胞或B淋巴细胞(10).强度更强,更迅速,作用时间更长(11).免疫系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解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和内环境的相互关系图。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密切协调,共同配合来实现的,其中①是激素、②是神经递质、③是免疫活性物质。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详解】(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受体一般位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使该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紧张可以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分级调节。(3)自身抗体攻击了自身的结构称为自身免疫病。(3)从图中看出,免疫细胞接受了血液中信号和神经递质的调控,所以至少含有2种受体,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效应B淋巴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效应B细胞可以由记忆细胞或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刺激记忆细胞,是二次免疫过程,该过程强度更强,更迅速,作用时间更长。(4)根据图甲三种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题干两个实例可以得出:抗体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说明免疫系统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淋巴因子对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影响说明免疫系统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0、(1)①.竞争②.水平结构③.次生演替④.“S”⑤.速度(和方向)(2)①.③②.②③.①(3)①.农作物与杂草二者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等且生存能力相同②.②③.种群【解析】分析图甲:图示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首先先出现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最后是乔木。题图乙分析:图①表示捕食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两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图②表示竞争关系: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图中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图③表示共生关系: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两曲线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小问1详解】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都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它们会竞争阳光、水和无机盐等,因此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图中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体现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b~f段,从各种植物出现的先后时间可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属于次生演替。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其方式近似于S形曲线。当地政府在火灾后清理烧毁树木、整地、栽树并抚育管理成林,会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