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E/2A/wKhkGWcnWj-ABTbQAAGYrsiJ2bw124.jpg)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E/2A/wKhkGWcnWj-ABTbQAAGYrsiJ2bw1242.jpg)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E/2A/wKhkGWcnWj-ABTbQAAGYrsiJ2bw1243.jpg)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E/2A/wKhkGWcnWj-ABTbQAAGYrsiJ2bw1244.jpg)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2E/2A/wKhkGWcnWj-ABTbQAAGYrsiJ2bw12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6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50分)1.判断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全对的打“√”,有错的用“”画出来,并改正在括号里。(4分)(1)降服(jiàng)侧身(cè)占领(zhàn)大厅(tīng)()(2)嫩红(nèn)临时(líng)住宅(zhái)选择(zé)()(3)洞穴(xuè)吟诵(yín)均匀(jūn)根茎(jīng)()(4)爬山虎(hǔ)叶柄(bǐng)九寸(cùn)住址(zhǐ)()2.用“”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6分)(1)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劳固,要是你的手指不废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2)它用前足趴土,还用钳子般掉较大的土块。()()(3)燕子以经不衔泥了,它们往窝里衔干草和绒毛,辅垫子。()()3.选择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新鲜:A.(食物)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B.新奇,稀罕;C.(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D.(事物)出现不久。(1)军军第一次出国,感到什么都新鲜。()(2)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可能会让自己领略到更广阔的世界。()(3)我们一家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4)爸爸从菜市场里买回来许多新鲜的鱼虾。()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6分)A.地势险要B.冰封雪冻C.遮天蔽日D.人口稠密E.寸草不生F.浩瀚无际鸟类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生物之一。从()的南北两极到()的世界屋脊,从()的热带丛林到()的沙漠腹地,从()的大洋到()的城市,几乎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鸟儿矫健的身影。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1)爬山虎往上爬。(扩句,至少扩两处)(2分)(2)通过坚持写观察日记,使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3)仿照例子,展开想象写句子。(3分)例: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如果你仔细看银杏的叶子,你会想起。如果,你会想起。6.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2分)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A.茎形态各异B.茎连接植物身体C.茎传送“食物”D.茎的作用7.根据情境写诗句和谚语。(8分)(1)看到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我不由得念起白居易的诗:“一道残阳铺水中,。”(2)我最近才知道我所居住的村子一年前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我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啊!(3)正如宋代诗人卢钺所说的“,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人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不用刻意攀比。(4)俗语说:“。”可今年立秋过后,依然暑气难消。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1)《暮江吟》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2)《雪梅》一诗中“骚人阁笔费评章”中的“骚人”指的是诗人。()(3)爬山虎的脚其实就是它的根。()(4)《蟋蟀的住宅》改编自《昆虫记》,作者是英国的麦加文。()(5)观察记录的方法有图文结合法和表格法。()9.根据以下观察结果,完成练习。(3分)时间蚕豆黄豆油菜3月31日播下几颗种子、浇水播下几颗种子、浇水播下几颗种子、浇水4月6日长出一厘米高的小苗没有动静没有动静4月8日又长高了一点只长出一棵逗号似的小苗长出三棵瘦弱的小苗4月20日长得太高,快倒了长得最茁壮最小、最弱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二、阅读与理解。(一)月相(8分)材料一月相变化图材料二月亮在不同的日期,显露出来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新月(朔月,农历初一):基本看不见,或者隐约看见一弯细线蛾眉月(农历的初二~初六):如眉似弓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半圆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十四):椭圆满月(望月,农历十五、十六):圆盘浙亏凸月(农历十七~二十三):椭圆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半圆残月(农历二十四~月末):如眉似弓材料三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得最突出的自然对象。按照它所呈现的形状,它的别称可分为:①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钧;②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③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1.农历初二至初六和农历二十四至月末月亮的形状都是。(2分)2.结合材料二的知识,可以猜测图二中当月的9日星期二那天可能是农历。(2分)3.图二中,当月23日星期二的月亮叫()。(2分)A.下弦月B.上弦月C.蛾眉月D.满月4.下列诗词中,写满月的一项是()。(2分)A.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二)树木怎样过冬(12分)树木会不会被冻死?当然会。如果一棵树整个被冻透了,连芯儿都冻成了冰,那就冻死了。在我们这里,如果冬天特别冷,而且雪下得少,就会冻死不少树木——其中大多数是小树。幸亏树木都有防寒妙策,它们有办法使寒气不致深入到自己身体内部去,不然所有的树木都得死光了。吸收营养、生长发育、传宗接代——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热。树木在一个夏天里,积蓄充分的能量,到冬天就不再吸收营养,不再生长发育,不再把能量消耗在繁殖后代上。它们停止活动,进入深沉的睡眠。树叶呼出大量的热——因此,冬天树木不需要树叶!树木拋掉树叶,放弃树叶,就是为了把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热,保存在自己的身体里面。而从树枝上脱落的树叶,在地上腐烂了,也会发热,保护娇嫩的树根,不让树根被冻坏。这还不算!每一棵树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的活的“皮肉”不受寒气的侵袭,每年,整个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不透水也不透空气。空气停滞在它的气孔中,阻挡住树木活杋体中的热,不使热向外散发。树的年龄越大,它的木栓层就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树木不仅有木栓甲胄。如果严寒把这层甲胄也穿过了,那它会在植物的活机体中,遇到一道可靠的化学防御线。冬季前,树木在树液里积蓄糖和各种盐类。糖的溶液和盐类是有很大抗寒能力的。不过,树木最好的防寒设备,是松软的雪被。大家都知道,细心的园丁们故意把怕冷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这样,小果树就暖和多了。在多雪的冬天,白雪像条鸭绒被似的,把森林覆盖起来。那时,不管天气怎样冷,树木也不会害怕。不管严冬怎样残暴,它也冻不死我们北方的森林。我们的“森林王子”可以抵御住一切暴风雪的袭击。1.树木安全过冬的方法有哪些?(3分)2.画“”的句子中的“甲胄”原来指古代战士的甲衣和头盔,文中指,而“皮肉”则指。这个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3分)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植物有防冻妙策,所以绝对不会被冻死B.冬天树木抛掉树叶只是为了保护树根不被冻坏C.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是因为它们的木栓层比较厚D.树叶是有很大抗寒能力4.结合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下列无助于树木过冬的方法是()。(2分)A.包裹树干B.根茎培土C.修剪枝条D.冬天施肥5.为什么冬天的时候园丁们会故意把小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2分)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课余时间你肯定观察过一些小动物,如猫、狗、兔子、蚂蚁等,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介绍小动物的习作。不要忘记用第一人称来写哟!要做到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参考答案一、1.(1)jiàngxiáng(2)línglín(3)xuèxué(4)√2.(1)劳牢废费(2)趴扒般搬(3)以已辅铺3.(1)B(2)D(3)C(4)A4.BACEFD5.示例:(1)绿色的爬山虎在墙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2)删去“使”。(3)金黄的小扇子你仔细看荷叶上的露珠碧玉盘里的珍珠6.D7.(1)半江瑟瑟半江红(2)只缘身在此山中(3)梅须逊雪三分白(4)立了秋,把扇丢8.(1)×(2)√(3)×(4)×(5)√9.示例: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种子的生长过程,我发现:蚕豆最早发芽,而且生长速度很快,但不茁壮;黄豆的发芽率最低,发芽较迟,但长得最茁壮;油菜的发芽、生长速度最慢,幼苗最小、最弱。二、(一)1.如眉似弓2.初一3.D4.A(二)1.停止活动,进入深沉的睡眠;放弃树叶,保存热量;储存木栓组织,使热量不向外散发;在树液里积蓄糖和各种盐类;盖松软的雪被。2.树的木栓层树木活机体木栓层能保护树木不受寒气的侵袭3.C4.D5.因为松软的雪被是树木最好的防寒设备。把小果树弯到地上,用雪把它们埋起来,小果树就暖和多了。三、略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得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在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后面打“√”。(3分)A.吟(yín)诗缘(ruán)故倾(qīng)斜()B.逊(sùn)色挖掘(jué)枯萎(wěi)()C.蜗(wō)牛住宅(zhái)投降(xiánɡ)()D.牢骚(sāo)叶柄(bǐn)慎(shèn)重()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1.确实是一件很的事情。2.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3.我们小明舒服地躺在的草地上静静地享受阳光的温暖。4.住的地方也要。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eq\b\lc\{(\a\vs4\al\co1(暮(),幕()))eq\b\lc\{(\a\vs4\al\co1(输(),偷()))eq\b\lc\{(\a\vs4\al\co1(操(),澡()))eq\b\lc\{(\a\vs4\al\co1(茎(),径()))eq\b\lc\{(\a\vs4\al\co1(题(),提()))eq\b\lc\{(\a\vs4\al\co1(宅(),它()))eq\b\lc\{(\a\vs4\al\co1(择(),泽()))eq\b\lc\{(\a\vs4\al\co1(测(),侧()))四、读一读,用“√”标出括号里正确的字词。(8分)1.一阵风(吹拂飘)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2.爬山虎的脚(挨碰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抓拉)住墙。3.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虚弱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奇特)。4.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郑重严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秀优良),并且有(温和温柔)的阳光。五、句子练习。(10分)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分)(1)()你知道蟋蟀建筑住宅的工具是那样简单,你()会大吃一惊。(2)燕子窝的右上角()留了一个洞口,()燕子要从这里进它们的家。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1)修改病句: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为反问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改为双重否定句:人们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训练营(16分)六、下面诗文的作者是谁?选一选。(5分)eq\x(①卢钺②白居易③法布尔④苏轼⑤叶圣陶)《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七、根据课本内容填空。(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似真珠月似弓。2.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5.八月暖,____________________,十月还有小阳春。八、理解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6分)1.蟋蟀建造住宅选择住址十分慎重,它的要求有()。(多项选择)A.依山傍水B.排水优良C.鸟语花香D.有温和的阳光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我”看蟋蟀的时间很长,渐渐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兴趣。B.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观察的时间很长,衬托出了蟋蟀非常勤劳。3.“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A.过渡句,承上启下B.中心句,总结段意读写展示台(45分)九、课内阅读。(11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1分)2.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3.根据语境写出“嫩”的意思。(2分)(1)嫩红:________________(2)嫩叶:________________4.从这段话中我们了解到爬山虎的叶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分)5.读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课外阅读。(9分)稀奇古怪的植物①大自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②在非(洲州)的安哥拉,长着一种四季(长常)绿的梓柯树。如果你在树下点火抽烟,或者点燃篝火,树上便会喷(洒酒)出大量的液汁,把火灭掉。所以,人们把它叫“灭火树”。原来,它的枝叶浓密,藏有许多馒头大的节苞。节苞上(蜜密)布网眼小孔,一旦有火光闪耀,液汁就喷洒出来了。③在菲律宾有一种出米的树,叫“西谷椰子树”。它的树干粗直,有三五层楼那么高。它活上一二十年,开过花后就会死去。人们在它没开花时将它砍倒,把茎里的淀粉刮出来,加工成像大米一样的颗粒,这叫“西谷米”。现在,我国南方也有这种树了。④在热带地区,还有一种树,能生长出像面包一样的果实。每串果实有三四个,摘下来以后,放在火上烤烤,发出阵阵香味,吃起来酸里带甜,像面包的味道,所以,人们叫它“面包树”。一棵“面包树”,一年有九个月能结果。树枝、树干、树根上都会长出像足球一样大的果实。常常一批成熟了,另一批果实又结出来了。一棵“面包树”可以养活两个人。⑤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2分)2.将短文划分成三部分,在文中用“‖”标出,并归纳大意。(4分)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短文是按怎样的结构写的?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怪的树?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快乐习作。(25分)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云,冬天的雪……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45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C.√二、1.吟诗费心2.均匀重叠空隙3.瞧见操场4.临时选择慎重三、示例:eq\b\lc\{(\a\vs4\al\co1(日暮,幕布))eq\b\lc\{(\a\vs4\al\co1(输赢,小偷))eq\b\lc\{(\a\vs4\al\co1(操场,洗澡))eq\b\lc\{(\a\vs4\al\co1(叶茎,小径))eq\b\lc\{(\a\vs4\al\co1(习题,提水))eq\b\lc\{(\a\vs4\al\co1(住宅,它们))eq\b\lc\{(\a\vs4\al\co1(选择,光泽))eq\b\lc\{(\a\vs4\al\co1(测量,侧面))四、1.拂√2.触√巴√3.柔弱√惊奇√4.慎重√优良√温和√五、1.(1)如果就(2)之所以是因为2.(1)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2)难道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不是嫩红的吗?(3)人们不能不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六、②④①⑤③七、1.可怜九月初三夜2.远近高低各不同3.雪却输梅一段香4.一场秋雨一场寒5.九月温八、1.BD2.B3.A九、1.爬山虎的脚2.均匀重叠空隙3.(1)淡,浅。(2)初生而柔弱,娇嫩,跟“老”相对。4.新鲜铺得均匀茂密5.仔细观察,连续观察。十、1.eq\a\vs4\al(州)eq\a\vs4\al(长)eq\a\vs4\al(酒)eq\a\vs4\al(蜜)2.①‖②③④‖⑤第一部分:概括介绍大自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大自然中三种稀奇古怪的植物。第三部分:赞叹大自然的奇妙。3.这篇短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主要介绍了梓柯树、“西谷椰子树”、“面包树”。它们的特点分别是:梓柯树树下一旦有火光闪耀,树上就会喷洒液汁,把树下的火灭掉;“西谷椰子树”茎里的淀粉能加工成大米一样的颗粒;“面包树”的果实能像面包一样养活人。十一、思路点拨:写好本次作文,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对比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写作时,事物的变化过程要详写,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例文略。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基础训练营。(34分)1.填写同音字。(6分)mùyuánxìlín日()()分缝()来()夜()()因()曲树()羡()()助关()()居2.用横线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习提()刀峰()浪废()站领()钧匀()选泽()3.看拼音写词语。(10分)4.形近字组词。(3分)eq\b\lc\{(\a\vs4\al\co1(须(),顺()))eq\b\lc\{(\a\vs4\al\co1(虎(),虑()))eq\b\lc\{(\a\vs4\al\co1(址(),扯()))5.选词填空。(6分)继续连续陆续(1)雌燕子在窝里产下了蛋,它们的邻居()飞到窝边送去祝贺。(2)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3)我()在花盆边观察了好几天,终于看到种子发芽了。均匀平均匀称(4)这姑娘身段(),皮肤洁白细腻,淡妆浓抹都楚楚动人。(5)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6)三个人分六个苹果,()一人两个苹果。6.按要求写句子。(3分)(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扩句,至少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雪花比梅花洁白些。梅花比雪花要香得多。(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展示厅。(6分)7.假如在这次观察日记评比中,你获得了一等奖,有人向你祝贺。请根据不同角色写出合适的祝贺语。(1)爸爸妈妈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师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本直通车。(8分)8.将句子补充完整。(4分)(1)________________,把扇丢。(2)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________________了。9.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4分)(1)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中,我知道了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2)蟋蟀盖房子大多选择在春天,因为那时天气温暖。()(3)《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4)蟋蟀决不去碰门口那丛草,是因为它要让那丛草掩藏自己的住宅,使住宅不容易被发现。()四、阅读检测台(27分)(一)题西林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默写《题西林壁》。(4分)11.《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_______时题在__________墙壁上的一首诗。(2分)12.本诗的诗人苏轼,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分)13.《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让我想起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二)松鼠(节选)①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______(轻松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它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叫声。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③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14.在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15.请分别指出①②两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6分)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习作百花园(25分)18.题目:我爱__________要求:A.把题目补充完整。B.选择一种事物,抓住特点写下来,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参考答案一、1.暮缘隙临幕原戏林慕援系邻2.提题峰锋废费站占钧均泽择3.吟诗输赢住宅专心优良卫生占据娇嫩叶柄谨慎4.示例:eq\b\lc\{(\a\vs4\al\co1(必须,顺利))eq\b\lc\{(\a\vs4\al\co1(老虎,考虑))eq\b\lc\{(\a\vs4\al\co1(地址,扯断))5.(1)陆续(2)继续(3)连续(4)匀称(5)均匀(6)平均6.(1)示例:一排排杨树在向我们招手。(2)示例:聪明的蟋蟀飞快地钻到土底下干活。(3)虽然雪花比梅花洁白些,但是梅花比雪花要香得多。二、7.示例:(1)孩子,祝贺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2)××,祝贺你得了奖,我以后要向你学习,认真观察,好好学习。(3)××,祝贺你,老师真替你感到高兴,希望你以后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三、8.(1)立了秋(2)雁儿脚上带霜来(3)露似真珠月似弓(4)伟大的工程9.(1)√(2)×(3)√(4)√四、(一)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1.庐山西林寺12.子瞻东坡居士宋13.想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二)14.蛰伏警觉轻快错杂15.第①段:横渡溪流的方法、警觉性高、动作敏捷、叫声特点。第②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16.交代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实用价值。17.时间顺序。“先……再……然后……”。五、18.思路点拨:选择的事物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要分析事物的特点,可以是样子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可以是习性方面的特色。写时要展开想象,适当加点自己的感受或体会。例文略。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观察的角度。(15分)1.苏轼在西林寺看庐山,从________看,山岭连绵起伏,从________看,山峰高高耸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从诗中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________去观察事物,就会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2.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卢钺对它们的评价是:梅须逊雪三分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________。作者是通过不同的感官的认识来评价的,前者是__________觉方面,后者是__________觉方面。3.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那是住宅的________,旁边经过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的地方就是蟋蟀的________。屋子里很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介绍蟋蟀的住宅,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二、观察的方法。(16分)1.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8分)A.抓特点观察法B.连续观察法C.长期观察法D.重点观察法(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3)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4)不消说,它们的窝就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家的大门啊!要不然,这对燕子可怎么进它们的家呢?闹了半天,我当初骂雄燕子懒,是冤枉它了。()2.最近,我运用了____________观察法观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三、记录的方法。(9分)联系情境,选择恰当的记录的方法。A.表格记录法B.文字描述法C.图文结合法1.老师将大蒜浸在水里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每天观察大蒜的变化。同学们准备好本子做记录,我认为采用()是最合适的。2.小明热衷于观察野外的动植物。这段时间,小明被树林里的一种奇怪的植物迷住了。他用手机定期拍下植物的变化情况。要想让他的好朋友对这种植物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建议小明用()记录观察的过程。3.科学老师在实验室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为了放学回家后能把实验的过程详细地讲给爸爸妈妈听,我准备用()记录下来,免得忘记了细节。经典片段分析(17分)四、课内阅读。蟋蟀的住宅(节选)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pù)开。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zuānzuàn)到土底下干(gàngān)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cháozhāo)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2.“它用前足扒土”中“扒”的读音、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bā,抓住可依附的东西B.pá,用耙使东西聚拢C.bā,刨开,挖D.pá,扒窃3.把下列短语补充完整。(3分)()地铺开()地摆动()地抛出()的土块()的蟋蟀()的住宅4.我能在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5.我知道蟋蟀盖房子是在____季。它盖房子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是运用()来观察蟋蟀盖房子的动作的。(A.抓特点观察法B.连续观察法C.重点观察法)(3分)6.“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阅读拓展(18分)五、课外阅读。逗人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