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8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第12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1.时间:14至16世纪的西欧2.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地点:最先在意大利掀起4.指导(核心)思想:人文主义;5.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6.主要内容: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7.代表人物及作品:A.欧洲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但丁,代表作品是《神曲》。B.最著名的画家是达•芬奇,代表作品是《蒙娜丽莎》。8.文艺复兴的影响(意义):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被发现):1.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2.概况:时间航海家国别到达地点成果资助国1492哥伦布意大利古巴、海地等地发现美洲西班牙1497-1498达•伽马葡萄牙印度的西南海岸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葡萄牙1519-1522麦哲伦葡萄牙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西班牙3.影响:A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消极影响: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4.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13课英国的新生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2.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3.领导人:克伦威尔,被处死的国王:查理一世,复辟封建王朝的是查理二世4.完成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5.《权利法案》: (1)时间:1689年;颁布机构:议会,目的:限制王权(2)内容:确定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的自由;(3)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第14课美国的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得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2.开始标志:1775年4月,列克星顿的枪声3.领导人:华盛顿(美国国父)4.《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1)通过时间: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2)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3)内容: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4)意义:标志着美国的诞生5.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6.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时间:1783年,签订《巴黎和约》7.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的政治体制联邦制,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8.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1)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2)意义:美国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9.“美国国父”华盛顿: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当选为美国第一位总统,建立和完善了民主法制,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由于他在独立战争和国家初创中的卓越成就,被誉为“美国国父”。第15课法国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2.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3.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4.《人权宣言》(1)通过时间及机构:1792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2)内容: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5.法兰西共和国诞生:(1)时间:1792年9月2日;(2)口号:自由、平等、博爱。6.法国大革命高潮到来的标志: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专政。7.拿破仑上台:(1)时间:1799年;(2)标志:雾月政变;(3)拿破仑帝国建立:1804年。(4)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彻底崩溃的标志:拿破仑兵败滑铁卢8.拿破仑的内外政策:(1)对内:改革财政,加强法制(颁布《法典》),镇压叛乱,肃清王党分子,建立帝国,实行独裁统治;(2)对外:与反法同盟开战。9.评价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当政期间执行强硬的内外政策,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维护了法国的利益,并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广到他所征服的其他国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后期战争转变为对外掠夺的侵略战争,践踏了别国的主权和人民的利益,最后惨败。总之,他是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的伟大人物。第16课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一)三角贸易
1、最大的黑奴贩子:17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取代葡、西两国,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2、概况:殖民者把欧洲廉价的纺织品、果酒、烟草及其他杂货,从利物浦等港口运到非洲,交换黑奴,再把黑奴运到美洲,高价卖给种植园主,然后又从美洲购进棉花、蔗糖、烟草和矿产品等运返欧洲作为原料出售,史称“三角贸易”。
3、影响:①罪恶的黑奴贸易使殖民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②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英国的殖民掠夺
1.英殖民帝国的形成
(1)英国殖民扩张的开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
(2)成为海上霸主:18世纪中叶,通过殖民争霸战争战胜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3)“日不落帝国”: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英国对印度的掠夺
(1)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757年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到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2)掠夺方式:侵吞印度土地、武力洗劫各邦国库、向民众征收高额税赋、以垄断贸易牟取暴利。
(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拉丁美洲:玻利瓦尔是独立战争中的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领导革命武装打败西班牙殖民军,获得了“拉丁美洲解放者”称号。
2、印度:1857年至1859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民族起义,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与英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2.工业革命的时间、实质和最早发生的行业:(1)时间:18世纪60年代;(2)实质: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3)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棉纺织业。3.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珍妮纺纱机:发明者哈格里夫斯1765;(2)改良蒸汽机:研制者瓦特1769;(3)轮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4)火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旅行者”号。4、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原因及标志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至19世纪70年代初发电机、电动机被发明出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2)电话:1876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3)电报: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4)内燃机:1883年,德国人戴姆斯发明汽油机;1892年,德国人狄塞尔发明汽油机。(5)汽车: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96年,美国人福特发明四轮汽车。(6)飞机: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电力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人们称称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第三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美国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导火线: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总统3.经过(1)开始标志:1861年4月,南方叛乱武装首先挑起战争。(叛军老巢:里士满)(2)重要文献: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黑奴制,叛乱各州的黑奴是自由人,可以参加联邦军队。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热情迅速高涨,战争形势骤然改观。(3)转折点: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中北方大败南方叛军,北方军队掌握战争主动权。(4)战争胜利: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占南方叛军老巢里士满4.战争的性质:美国南北战争既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又是内战。5.意义:它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6.林肯的贡献:废除了黑奴制度,维护了美国的统一7.启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1861年改革):1.原因:a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直接原因(导火线):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失败2.时间:1861年3月3.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4.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5.前提: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6.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法令规定:①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②农奴有占有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等权利;③农奴解放时,可以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7.评价: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21课日本明治维新1.原因(背景):(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2)外因:1853年,美国舰队入侵日本,打开了日本封关锁国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2.明治维新的时间、口号等:(1)代表人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2)时间:1868年;(3)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3.明治维新的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由中央直接管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2)经济上: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殖产兴业);(3)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4)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5)军事上:废除封建武士军队,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4.明治维新的影响(作用、意义、评价):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摆脱了民族危机。但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5.启示:(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2)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重视教育,培养人才6.武装倒幕:(1)力量: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2)时间:1868年;(3)战役:鸟羽、伏见;(4)结果:德川幕府在日本260多年的统治被推翻(5)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6)倒幕派取得胜利的原因:幕府统治陷入全面危机,倒幕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第四学习主题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30-40年代。
2.宪章运动:1836年,英国伦敦工人首先掀起“宪章运动”,通过了《人民宪章》,以纲领的形式提出了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要求。在统治阶级的镇压下,1848年,运动失败。
3.意义: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部分和人类创造的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科学社会主义。
2.《共产党宣言》(1)作者:马克思、恩格斯(2)时间:1848年2月(3)地点:英国伦敦
(3)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第23课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的建立
(1)时间: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2)性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新型政权
2.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继续进行斗争。3.《国际歌》的诞生:作词者欧仁•鲍狄埃满怀愤怒和悲痛,创作了振奋人心的诗篇《国际歌》。作曲家比尔•狄盖特《国际歌》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3.三国同盟的形成: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最终形成三国同盟。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三国协约的形成:1907年,英、法、俄最终形成三国协约,英国是核心4.后果(影响):①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霸世界,纷纷疯狂扩军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②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5.19世纪中叶,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1914-1918)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2.目的: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3.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很快加入战争。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4.转折点:凡尔登战役(非常残酷:人们把凡尔登战场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1)时间:1916年
(2)交战双方:德法
(3)地位和作用:在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5.大战结束: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宣告结束。6.大战性质: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7.大战影响:①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③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④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达尔文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著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达尔文:英国的达尔文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明确提出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观点,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一)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1.思想: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把教皇比作是“两只脚的禽兽”,指责教士是“文明的恶棍”。
2.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和封建专制的压制下得以解放;他们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文学
1.莎士比亚(1)代表作:英国17世纪伟大的戏剧家。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2)艺术成就:他的剧作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矛盾,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
2.列夫•托尔斯泰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绘画与音乐的辉煌
1.绘画(1)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摆脱了神学的禁锢,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而细致的描绘。(2)凡•高的《向日葵》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新的审美情趣,将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2.音乐德国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抒发了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激情。世界现代史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1)时间:1919年1月—6月
(2)操纵国:美、英、法三国。
(3)中心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2.《凡尔赛和约》
(1)时间和签订方: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
(2)主要内容: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③赔款方面: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④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将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3)评价:《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1)时间:1921.11-1922.2
(2)发起国家:美国(3)操纵国:美英日
(4)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
2.《九国公约》
(1)时间:1922年2月6日(2)内容: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3)实质: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华盛顿会议的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这次会上制定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实质: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2.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是它极不牢固,也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爆发:1929年10月下旬首先在美国爆发,很快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特点:①波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破坏性特别大
3.影响: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激化了各国阶级矛盾,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1.目的: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特点: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措施:①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采取淘汰小银行,扶持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等措施,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
②工业方面,政府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以及工人有权组织工会,以工代赈等内容,同时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刺激消费和生产等。这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4.评价:①进步性: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②局限性: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第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一)意大利1.背景:一战沉重打击意大利的经济 2.时间:1922年
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3.标志:墨索里尼发动“进军罗马”的政变
4.政策: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二)德国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2.政策:A.对内恐怖统治①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②1934年希特勒自称“国家元首”(法西斯专政正式建立)
③迫害犹太人B.对外积极准备侵略扩张,国民经济军事化3.影响:德国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三)日本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2.军部:是日本法西斯的核心;3.标志:1936年3月,广田宏毅内阁的建立,标志着法西斯在日本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4.政策: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加快国民经济军事化步伐;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5.评价:德、意、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是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6.德、意、日三国推行的政策:都是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竭力推行侵略扩张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一)慕尼黑会议1.英法对法西斯国家实行绥靖政策目的:①自保: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办法谋求与法西斯国家妥协,而求苟安一时,保住其既得利益。②削弱对手(德、苏):妄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以将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2.绥靖政策的顶点:慕尼黑会议
①召开时间、地点:1938年9月底,德国南部慕尼黑
②与会国家及人物: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③内容:签订了关于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强行割让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
3.绥靖政策的实质:姑息纵容侵略的政策。
4.慕尼黑会议的后果:它使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励,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也大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历史原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世界大战欧亚策源地的形成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2.爆发: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国军队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一)德国东侵苏联1.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扩大。
2.莫斯科战役:1941.10--1942.1,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二战的进一步扩大、空前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原因: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使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地走向联合。
(2)标志: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3)作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2.胜利的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雅尔塔会议:(1)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苏联的雅尔塔
(2)“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3)内容:①处置德国: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4)影响:①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进程。②对战后世界秩序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世界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3.德国和日本投降
(1)法西斯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2)日本法西斯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向反法西斯同盟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二战的影响、性质和意义(1)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3)意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1.目的:拖垮苏联,称霸全球2.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3.冷战的表现(1)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开始的标志
A.内容: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
B.实质:其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C.影响:杜鲁门主义既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开始的标志。(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A.目的:它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B.作用: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各国政局的稳定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3)军事上: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和华约组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1.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原因:①凭着原有的经济基础;②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③.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④各国政府采取各种干预经济生活的措施。2.联邦德国的崛起:这一时期,联邦德国的经济增长尤其迅速,成为西欧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
3.欧洲共同体
(1)原因: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战后西欧国家在经济上完全依附美国的局面已经改变。(2)目的: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
(3)成立的时间:1967年(4)1993年,更名为欧盟。
4.日本的重新崛起(1)原因:①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实行民主化改革,②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③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④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2)概况: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了被称为“高速增长”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赫鲁晓夫的改革(1)目的: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主要在经济领域)(2)内容:A.农业:取消农产品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玉米运动”。B.工业:一度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后陆续收回;(3)评价: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2.匈牙利改革(1)时间:1968年元旦(2)内容:改革计划管理体制;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允许雇工五人以内的私人企业发展。(3)成果:经济发展平稳,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被称为“匈牙利模式”(匈牙利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3.东欧剧变(1)时间:1989年至1990年(2)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3)表现:政治: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军事:加入北约(4)剧变因素:①盲目照搬苏联模式;②经济发展缓慢;③民主和法制不完善;④改革成效不大;⑤西方国家采取的“和平演变”战略等4.1991年12月,苏联解体5.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崩溃。(注意:苏联解体时最后一位总统是戈尔巴乔夫)6..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历史启示: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②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加强执政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处理好民族关系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一)印巴分治1.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2.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巴基斯坦首任总督:真纳;3.1950年和1956年,两国先后宣布独立的共和国。(二)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1.南亚印度经济成就: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2.印度面临困难:人口膨胀、财力不足、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印巴关系紧张3.东亚:韩国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4.东南亚: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被称为“神奇的港口之国”(三)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问题1.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1948年,建立以色列2.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阿以之间已发生五次大规模的战争3.影响:中东战争以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一)非洲1.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发动“七月革命”,1956年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结束。收回苏伊士运河2.1962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了法国130多年的殖民统治。3.“非洲独立年”(1960):这一年,塞内加尔、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的17国获得独立。4.1990年,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二)拉丁美洲1.古巴: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了亲美独裁政权,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以国有化和土地改革的社会经济改革2.巴拿马:1977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R 17026:2015 AR Conformity assessment - Example of a certification scheme for tangible products
- 【正版授权】 ISO 7240-27:2025 EN Fire detection and alarm systems - Part 27: Point type fire detectors using a smoke senso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arbon monoxide sensor and,optionally
- 【正版授权】 IEC 60705:2024 EN-FR Household microwave ovens - Methods for measuring performance
- 【正版授权】 IEC 60244-1:1999 E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radio transmitters - Part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for broadcast transmitters
- 头晕头痛的护理
- 2025年学校教学学年工作方案
- 2025年电化教学工作方案
- 流产后卫生护理
- 2025年老师工作方案模板
- 村两委2025年度工作方案例文
- 《直线导轨》课件
- 2024卫生专业技术考试 内科中级 知识点大
- 中国矿业大学《自然辩证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道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
- 膨胀节检修施工方案
- 幼儿园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 (医学课件)护理人文关怀
- DB11T 1833-20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 民间借贷利息计算表
- GB/T 13477.25-2024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25 部分:耐霉菌性的测定
-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参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