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_第1页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_第2页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_第3页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_第4页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贵不能淫《孟子》三章学习目标1.复习孟子及《孟子》的相关文学常识。2.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和写法。3.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全文。4.说一说本文中“大丈夫”该具备哪些品行。孟子及《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孟子的思想有几个很明显的特点讲求“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及其弟子把孟子的经历和思想都写进了《孟子》一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何为“大丈夫”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在传统社会中“男子汉大丈夫”是对男性最大的褒奖那么是不是只有丰功伟绩、建功立业的男性或者说品德崇高、心志坚定的男性才可以被称作大丈夫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富贵不能淫》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创作于公元前372--前289年作品通过孟子与别人交谈的语录来讲明道理显得形象生动在“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上景春提出问题孟子一一反驳有破有立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

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guàn

)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真正,确实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不…哉?不…乎?表示反问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景春认为像公孙衍、张仪这样有才华,令诸侯国忌惮的才是“大丈夫”而且景春的反问语气也透露出他对这样的人的崇拜但孟子对这类“不仁不义”走向成功的人向来是轻视的态度所以他马上发起了驳斥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guàn

)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怎么,哪里你男子行冠礼教导、训悔告诫同“汝”,你丈夫准则、标准以顺从为原则,是妾妇的处事标准孟子的反驳对于景春的观点孟子也用了一个反问句加以驳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焉得”一词不仅包含了对景春观点的否定也透露出孟子对公孙衍之流的不屑接着孟子举了当时社会中常见的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封建社会中男子行冠礼之后就表示成人,有了社会责任而女子成人的意义就是嫁人女子嫁人之后就要顺从丈夫这就和公孙衍、张仪这类的纵横家一样他们虽有才华,但是品行却为人所诟病他们没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和处事原则只是一味地逢迎君主的喜好就像妇女一味地顺从丈夫一样这是孟子直接反驳景春观点的方式接着孟子又正面提出了自己心中大丈夫应具有的品质标准类比论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居住住所站正确的走遵循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使…惑乱,迷惑使…改变,动摇使…屈服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能叫做大丈夫!”往之女家“女”同“汝”,你通假字词类活用丈夫之冠也名作动,行冠礼富贵不能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威武不能屈屈服,使动用法贫贱不能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一词多义妾妇之道(准则)独行其道(道路)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可以,能够)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古今异义安居而天下熄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古义:平息,消亡。今义:熄灭。古义:对人的尊称,你。今义:儿子。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

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生命。何为大丈夫在驳斥完景春后孟子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应有的几条标准第一条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广居”、“正位”、“大道”宋代学者朱熹对此的解释是这三个词分别指的是“仁”、“礼”“义”也就是大丈夫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这也是大丈夫应具备的自身修养“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是大丈夫的第二条标准也就是不论是否得志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用孟子的另一句话来解释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第三条标准也就是富贵、贫贱、威武等外部因素都不能使自己迷惑、动摇、屈服这也是大丈夫应具备的处事原则对比论证孟子的心中这三条大丈夫的标准前后一贯,紧密相连从大丈夫的修身养性到处事准则既有个人道德的要求又有社会责任的担当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不同的时代因其环境不同、要求不同对于所谓的“大丈夫”的评价标准也各有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外在标准如何变化“个人道德修养和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一直是评价“大丈夫”的真正的精神内涵这也是孟子的这篇文章经久不衰的原因文章所论述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仁”“礼”“义”是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基础,是核心,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接下来“得志”“不得志”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