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度财务审计流程指南_第1页
企业年度财务审计流程指南_第2页
企业年度财务审计流程指南_第3页
企业年度财务审计流程指南_第4页
企业年度财务审计流程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年度财务审计流程指南TOC\o"1-2"\h\u32491第1章审计准备 5309761.1审计计划制定 5110781.1.1确定审计目标: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内控体系及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年度财务审计的目标。 5151281.1.2确定审计范围:涵盖企业财务报表、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利润分配等方面。 5161681.1.3制定审计策略: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程序和技术。 5251061.1.4确定审计时间安排:明确审计工作的时间节点,包括预审、现场审计和报告出具等阶段。 5202091.1.5编制审计计划:将审计目标、范围、策略和时间安排等内容形成书面文件,以便审计团队执行。 578561.2审计团队组建与培训 5263181.2.1组建审计团队:根据审计计划,选拔具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审计人员,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 5146071.2.2分工与职责明确:为团队成员分配具体任务,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审计工作高效进行。 542051.2.3审计培训:对审计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审计能力。 6302431.2.4审计道德与纪律教育: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保证审计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6161271.3审计资料收集与整理 6322901.3.1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收集企业近期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会计凭证等资料。 673051.3.2内部控制制度:收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 6294601.3.3法律法规:收集与企业财务审计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 6191031.3.4以前年度审计报告:收集企业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了解审计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684911.3.5其他资料:根据审计需要,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其他资料,如合同、协议、会议纪要等。 631217第2章内部控制评估 6160152.1内部控制体系了解 659782.1.1内部控制环境 678642.1.2风险评估 65932.1.3控制活动 775802.1.4信息与沟通 781682.1.5监督与改进 7269292.2内部控制测试 7303972.2.1制定测试计划 7174272.2.2选择测试样本 791032.2.3实施测试 7292662.2.4评价测试结果 7131372.3内部控制缺陷评估 7188652.3.1缺陷性质 758662.3.2缺陷等级 8268462.3.3缺陷整改 817940第3章会计政策与核算检查 8300603.1会计政策分析 845863.1.1分析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规定。 8324023.1.2评价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否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8279383.1.3分析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判断变更原因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经营需要。 8212523.1.4检查企业是否对会计政策进行充分披露,包括会计政策名称、会计政策内容、会计政策变更及其影响等。 8243463.2核算流程检查 8190323.2.1检查企业收入确认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是否存在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的情况。 8163953.2.2检查企业成本费用核算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多计、少计或错计成本费用的情况。 8181393.2.3检查企业资产、负债的计量和核算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资产、负债漏计、重计或错计的情况。 841353.2.4评价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内部控制的设置和执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核算错误、舞弊等风险。 968463.3会计估计与披露审查 921663.3.1审查企业会计估计的依据和过程,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具有合理性。 951263.3.2检查企业会计估计的变更情况,判断变更原因是否合理,是否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9152633.3.3审查企业对会计估计的披露是否充分,包括会计估计的性质、原因、影响等。 9196223.3.4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利用会计估计操纵利润的情况,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93594第4章财务报表分析 922124.1财务报表编制质量评估 9184254.2财务比率分析 9312954.3行业对比分析 1022926第5章资产负债表审计 10175185.1资产审计 10265825.1.1初步分析 1056845.1.2存货审计 10131345.1.3长期投资审计 11198565.1.4固定资产审计 11111425.1.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审计 11182115.2负债审计 11247695.2.1流动负债审计 11265525.2.2长期负债审计 11194065.2.3或有负债审计 1159685.3所有者权益审计 11259625.3.1实收资本审计 11249405.3.2资本公积审计 1145845.3.3盈余公积审计 11196115.3.4未分配利润审计 12191965.3.5股东权益变动审计 1219360第6章利润表审计 122046.1营业收入审计 12319196.1.1审核营业收入确认原则 12135056.1.2分析营业收入变动 12203606.1.3核对营业收入真实性 1291346.1.4检查营业收入截止性 12126696.2营业成本审计 12169566.2.1审核营业成本核算方法 1258036.2.2核对营业成本真实性 1296726.2.3分析营业成本变动 12127776.3费用与利润审计 1312946.3.1审核费用分类和归集 13310336.3.2核对费用真实性 1359776.3.3分析费用变动 13170906.3.4审核利润表项目 1336066.3.5评估企业盈利能力 1326270第7章现金流量表审计 1310067.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审计 13296887.1.1审计目标 13219807.1.2审计程序 13154477.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审计 14158407.2.1审计目标 14199777.2.2审计程序 1410727.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审计 14325167.3.1审计目标 147987.3.2审计程序 1429629第8章合并报表审计 14233108.1合并范围确定 14106878.1.1审计师应依据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股权关系以及业务实质,确定合并报表的审计范围。 14243648.1.2审计师需核查企业的股权投资情况,对持股比例达到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1430918.1.3审计师应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分析其原因及合理性,保证合并范围的完整性。 15186298.1.4审计师需评估企业集团内关联交易的影响,保证合并报表能够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 1519658.2合并抵消分录审查 15282688.2.1审计师应审查合并抵消分录的编制依据,确认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1521718.2.2审计师需关注合并抵消分录的完整性,保证所有应抵消的项目均已纳入,避免重复计入或遗漏。 15259448.2.3审计师应核对合并抵消分录的金额,确认其准确性,并对异常或重大的抵消项目进行详细核查。 15194108.2.4审计师应评估合并抵消分录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分析其合理性,保证合并报表真实、公允。 15262698.3合并报表附注披露审查 1569818.3.1审计师应审查合并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确认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 15243578.3.2审计师需关注合并报表附注的披露是否全面,包括但不限于企业集团的结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合并范围变动等情况。 15233388.3.3审计师应核对合并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与合并报表主表及附表的一致性,保证披露内容无矛盾。 1522098.3.4审计师应评估合并报表附注披露的充分性,保证相关信息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合并报表。 1529274第9章审计报告与结论 1568529.1审计发觉与结论 15319899.1.1审计发觉 15244519.1.2审计结论 1626029.2审计报告编制 1626109.2.1报告结构 16259389.2.2报告内容 16288569.3审计报告沟通与反馈 16114939.3.1沟通 16325599.3.2反馈 1719983第10章后续审计与改进 171680510.1审计建议落实 172916610.1.1企业在接收到审计报告后,应认真对待审计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173197210.1.2企业应明确整改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对审计建议的整改工作进行分解,保证整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17454410.1.3企业应对审计建议的整改情况进行定期跟踪,保证整改措施按时完成,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 172211410.1.4企业应将审计建议的整改情况纳入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72087710.2后续审计跟踪 171965710.2.1企业应建立后续审计制度,对已完成的审计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跟踪审计。 173201410.2.2后续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检查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评价整改效果,并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审计。 17351810.2.3后续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 18842010.2.4企业应根据后续审计结果,对整改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持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182323810.3内部审计质量改进与提升 181902610.3.1企业应定期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183238710.3.2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保证审计质量。 18259610.3.3企业应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程序、方法和要求,规范审计行为。 18732110.3.4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通过审计质量检查、审计结果反馈等方式,保证审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183158710.3.5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经验,不断摸索和创新内部审计方法,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18第1章审计准备1.1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的制定是企业年度财务审计的首要环节,旨在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时间安排等内容,保证审计工作有序进行。以下是审计计划制定的关键步骤:1.1.1确定审计目标: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内控体系及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年度财务审计的目标。1.1.2确定审计范围:涵盖企业财务报表、财务收支、资产负债、利润分配等方面。1.1.3制定审计策略: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程序和技术。1.1.4确定审计时间安排:明确审计工作的时间节点,包括预审、现场审计和报告出具等阶段。1.1.5编制审计计划:将审计目标、范围、策略和时间安排等内容形成书面文件,以便审计团队执行。1.2审计团队组建与培训审计团队的组建与培训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审计团队组建与培训的要求:1.2.1组建审计团队:根据审计计划,选拔具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审计人员,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1.2.2分工与职责明确:为团队成员分配具体任务,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审计工作高效进行。1.2.3审计培训:对审计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审计能力。1.2.4审计道德与纪律教育: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保证审计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1.3审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审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任务,为现场审计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以下是审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相关内容:1.3.1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收集企业近期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会计凭证等资料。1.3.2内部控制制度:收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1.3.3法律法规:收集与企业财务审计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1.3.4以前年度审计报告:收集企业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了解审计结果和存在的问题。1.3.5其他资料:根据审计需要,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其他资料,如合同、协议、会议纪要等。通过以上审计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为后续的现场审计和报告出具打下坚实基础。第2章内部控制评估2.1内部控制体系了解本章首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深入了解。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旨在合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守。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内部控制环境分析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架构、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等,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否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2.1.2风险评估研究企业如何识别、分析和管理各类风险,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2.1.3控制活动梳理企业在业务流程中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授权、审核、记录、资产保护等,以防止或发觉错误和舞弊。2.1.4信息与沟通评估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沟通机制是否畅通,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至相关人员。2.1.5监督与改进分析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和改进机制,以保证内部控制持续有效。2.2内部控制测试在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对关键控制环节进行测试,以评估其有效性。内部控制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2.1制定测试计划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评估,确定测试的范围、方法、时间安排等。2.2.2选择测试样本从关键控制环节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结果能反映整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2.3实施测试按照测试计划,运用询问、观察、查阅文件、重新执行等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2.2.4评价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及执行有效性,发觉可能存在的缺陷。2.3内部控制缺陷评估在完成内部控制测试后,对发觉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3.1缺陷性质分析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如设计缺陷、执行缺陷等,以确定其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2.3.2缺陷等级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将其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2.3.3缺陷整改针对发觉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本章的内部控制评估,旨在揭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改进内部控制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和管理水平。第3章会计政策与核算检查3.1会计政策分析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在进行年度财务审计时,审计人员需对企业的会计政策进行分析,以保证其合规性和一致性。3.1.1分析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规定。3.1.2评价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否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1.3分析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判断变更原因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经营需要。3.1.4检查企业是否对会计政策进行充分披露,包括会计政策名称、会计政策内容、会计政策变更及其影响等。3.2核算流程检查核算流程是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审计人员需对企业的核算流程进行检查,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3.2.1检查企业收入确认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是否存在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的情况。3.2.2检查企业成本费用核算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多计、少计或错计成本费用的情况。3.2.3检查企业资产、负债的计量和核算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资产、负债漏计、重计或错计的情况。3.2.4评价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内部控制的设置和执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核算错误、舞弊等风险。3.3会计估计与披露审查会计估计是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对某些无法准确计量的项目所采取的预测和评估。审计人员需对会计估计及其披露进行审查,以保证其合理性和充分性。3.3.1审查企业会计估计的依据和过程,评价其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具有合理性。3.3.2检查企业会计估计的变更情况,判断变更原因是否合理,是否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3.3.3审查企业对会计估计的披露是否充分,包括会计估计的性质、原因、影响等。3.3.4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利用会计估计操纵利润的情况,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4章财务报表分析4.1财务报表编制质量评估财务报表作为企业年度财务审计的核心内容,其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之前,首先应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a.报表编制的合规性:检查报表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准则及企业内部管理规定。b.报表编制的完整性:确认报表是否涵盖了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报表项目是否完整、无遗漏。c.报表编制的准确性:核对报表数据是否准确无误,计算是否正确,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d.报表编制的及时性:评估报表编制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4.2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率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内在关系。以下是主要财务比率分析的内容:a.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以评估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b.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以评估企业资产运营效率。c.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净利润率、毛利率、资产收益率等,以评估企业盈利水平和质量。d.现金流量分析:主要包括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等,以评估企业现金流量状况。4.3行业对比分析行业对比分析是将企业财务状况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优劣势。分析内容包括:a.行业平均水平对比:将企业主要财务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b.竞争对手对比:选择与企业具有相似业务和规模的主要竞争对手,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和优势。c.行业趋势分析:分析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自身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通过以上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企业财务状况,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5章资产负债表审计5.1资产审计5.1.1初步分析在进行资产审计时,首先应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初步分析,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分类、计价及披露情况。审计人员应关注资产的存在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等关键问题。5.1.2存货审计审计人员应重点对存货进行盘点,验证存货的存在性、所有权、完整性及计价准确性。对于存货跌价准备,应评估其合理性和充分性。5.1.3长期投资审计审计长期投资时,应关注投资收益的确认、投资减值的评估及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同时应核实投资项目的合规性和投资收益的真实性。5.1.4固定资产审计审计人员应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减值、报废等环节,确认固定资产的存在、所有权、计价和披露是否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5.1.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审计审计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时,应关注其取得、确认、摊销和减值情况,保证其合规性和准确性。5.2负债审计5.2.1流动负债审计审计流动负债时,应重点关注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和计价准确性。5.2.2长期负债审计审计长期负债时,应关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项目的利率、还款期限、利息费用等,确认负债的合规性和披露准确性。5.2.3或有负债审计审计人员应评估企业或有负债的识别和披露情况,保证或有负债的计价和披露符合相关财务会计制度。5.3所有者权益审计5.3.1实收资本审计审计实收资本时,应关注其真实性、合规性及变动情况,确认实收资本是否按法定程序增减。5.3.2资本公积审计审计资本公积时,应重点关注资本公积的形成、使用及披露情况,保证其合规性和准确性。5.3.3盈余公积审计审计盈余公积时,应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定计提、使用盈余公积,确认盈余公积的合规性和准确性。5.3.4未分配利润审计审计未分配利润时,应关注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未分配利润的计算和披露情况,保证其符合相关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5.3.5股东权益变动审计审计人员应关注企业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变动,确认股东权益变动的合规性和准确性。第6章利润表审计6.1营业收入审计6.1.1审核营业收入确认原则审计人员应首先了解企业营业收入确认的原则,保证其遵循国家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政策。对于营业收入的确认,应关注是否满足以下条件:商品或服务已经交付,收入金额可以可靠计量,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相关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6.1.2分析营业收入变动对比分析不同期间营业收入的变化,关注是否存在异常波动,查明原因。同时结合市场环境、行业特点、企业战略等因素,评估营业收入变动是否合理。6.1.3核对营业收入真实性通过查阅销售合同、发票、出库单等原始单据,核实营业收入的真实性。对于大额收入,应进行重点核查,必要时可向第三方客户进行函证。6.1.4检查营业收入截止性检查企业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的情况,保证营业收入截止性原则得到遵循。6.2营业成本审计6.2.1审核营业成本核算方法审计人员应了解企业营业成本的核算方法,保证其遵循国家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政策。关注是否存在成本核算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6.2.2核对营业成本真实性通过查阅采购合同、发票、入库单等原始单据,核实营业成本的真实性。对于大额成本支出,应进行重点核查。6.2.3分析营业成本变动分析不同期间营业成本的变动,关注是否存在异常波动,查明原因。结合企业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等因素,评估营业成本变动是否合理。6.3费用与利润审计6.3.1审核费用分类和归集审计人员应检查企业费用分类和归集的准确性,保证各项费用按照规定计入相应会计期间。6.3.2核对费用真实性通过查阅相关合同、发票、支付凭证等原始单据,核实费用的真实性。重点关注大额费用支出,保证其合理性。6.3.3分析费用变动分析不同期间费用的变动,关注是否存在异常波动,查明原因。结合企业业务发展、管理效率等因素,评估费用变动是否合理。6.3.4审核利润表项目对利润表各项目进行审核,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保证其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6.3.5评估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费用的审计,综合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盈利水平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和市场预期。第7章现金流量表审计7.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审计7.1.1审计目标审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旨在确认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7.1.2审计程序(1)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变动趋势,关注企业盈利质量及现金回收情况。(2)核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数据与企业会计记录,保证数据来源准确。(3)检查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等相关会计科目,验证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4)对重大现金收支项目进行详细审查,核实其真实性及合理性。7.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审计7.2.1审计目标审计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旨在确认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7.2.2审计程序(1)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变动情况,关注企业投资活动的合理性及效益。(2)核对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各项数据与企业会计记录,保证数据来源准确。(3)审查投资收益、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等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确认其真实性及合理性。(4)关注企业投资活动中涉及的关联方交易,评估其合规性及对现金流量的影响。7.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审计7.3.1审计目标审计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旨在确认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7.3.2审计程序(1)分析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变动情况,关注企业筹资活动的合理性及风险。(2)核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各项数据与企业会计记录,保证数据来源准确。(3)审查企业筹资活动中借款、偿还债务、分配股利等现金流量项目,确认其真实性及合理性。(4)评估企业筹资活动中的债务风险,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通过以上审计程序,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详细审查,保证现金流量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信息。第8章合并报表审计8.1合并范围确定8.1.1审计师应依据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股权关系以及业务实质,确定合并报表的审计范围。8.1.2审计师需核查企业的股权投资情况,对持股比例达到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8.1.3审计师应关注企业是否存在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分析其原因及合理性,保证合并范围的完整性。8.1.4审计师需评估企业集团内关联交易的影响,保证合并报表能够真实反映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8.2合并抵消分录审查8.2.1审计师应审查合并抵消分录的编制依据,确认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8.2.2审计师需关注合并抵消分录的完整性,保证所有应抵消的项目均已纳入,避免重复计入或遗漏。8.2.3审计师应核对合并抵消分录的金额,确认其准确性,并对异常或重大的抵消项目进行详细核查。8.2.4审计师应评估合并抵消分录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分析其合理性,保证合并报表真实、公允。8.3合并报表附注披露审查8.3.1审计师应审查合并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确认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8.3.2审计师需关注合并报表附注的披露是否全面,包括但不限于企业集团的结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合并范围变动等情况。8.3.3审计师应核对合并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与合并报表主表及附表的一致性,保证披露内容无矛盾。8.3.4审计师应评估合并报表附注披露的充分性,保证相关信息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合并报表。第9章审计报告与结论9.1审计发觉与结论9.1.1审计发觉在完成对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的全面审计后,审计团队应整理并归纳审计过程中发觉的关键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健性和发展潜力;其他对企业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事项。9.1.2审计结论基于审计发觉,审计团队应对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给出结论。结论应包括以下内容: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整体评价,包括是否符合国家财务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