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设计预案TOC\o"1-2"\h\u20575第1章引言 45691.1课程背景 42681.2研究目的与意义 4263361.3研究方法与内容 428718第2章人工智能教育概述 4160852.1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历程 46032.1.1起步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571142.1.2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 531092.1.3繁荣阶段(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528262.2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概念 5196272.2.1科学性 55892.2.2实践性 544892.2.3跨学科性 5134022.3人工智能教育的国内外现状 5306002.3.1国际现状 550072.3.2国内现状 65494第3章课程目标与定位 6147863.1课程目标的制定 6266533.2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631696第4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99534.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7323534.1.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保证评价内容与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密切相关。 731224.1.2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覆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 726834.1.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特点,以便评价者能够准确把握评价标准。 7108454.1.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反映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发展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和优化评价体系。 712024.1.5比较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好的比较性,能够明确区分不同课程之间的优缺点。 7269354.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55674.2.1课程目标:包括课程定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要求等方面。 7275234.2.2课程内容:涵盖课程结构、内容设置、难度适宜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 772024.2.3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 7267584.2.4教学资源:涉及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 7274624.2.5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能力提升、满意度、就业率等方面。 7253894.3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 749124.3.1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判断,为各评价指标分配权重。 7131714.3.2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分析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取主要成分,并根据贡献率分配权重。 770324.3.3熵权法:根据评价指标的变异程度,计算熵值,进而确定权重。 7153374.3.4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成对比较,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830791第5章教学内容与资源 8134535.1教学内容设置 831465.1.1基础理论 8320875.1.2技术应用 8101315.1.3实践项目 8159055.2教学资源建设 8210905.2.1教材与课件 817475.2.2网络资源 9274135.2.3实践环境 9312325.3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 963665.3.1教学资源应用 975085.3.2教学评价 9248185.3.3教学反馈与改进 91666第6章教学方法与策略 9231096.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942446.1.1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971856.1.2教学方法的应用 10258036.2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 1096616.2.1教学策略设计原则 10152186.2.2教学策略实施 10130286.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1072456.3.1形成性评价 10175356.3.2总结性评价 10254926.3.3过程性评价 1112422第7章课程实施与组织 11142227.1课程实施流程 11213857.1.1前期准备 11154407.1.2课程执行 1171757.1.3课程总结 11323007.2课程组织与管理 1296187.2.1课程组织 1243017.2.2课程管理 1225647.3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1241267.3.1评价指标 123237.3.2评价方法 12228857.3.3评价结果应用 1227770第8章师资队伍建设 13179808.1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1340048.1.1人员结构分析 13164628.1.2教学科研水平分析 1353398.1.3师资培训与交流分析 13317468.2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337978.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3229068.2.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372668.2.3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1398738.2.4完善师资培训与交流机制 1374228.3师资队伍评价体系 1345398.3.1教学评价 1498928.3.2科研评价 14237988.3.3社会服务评价 14121688.3.4师德师风评价 1464438.3.5综合评价 1412905第9章学生学习评价 14137439.1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指标 1427029.1.1知识掌握程度 14196599.1.2技能运用能力 14278339.1.3解决问题能力 1475319.1.4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 14195989.2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法 15254509.2.1平时成绩评价 15149069.2.2实践项目评价 1528349.2.3过程性考核 15251899.2.4同伴评价 15250339.3学生学习评价数据分析 15273219.3.1学生学习成果分析 15135739.3.2学习过程监控 15305869.3.3教学效果反馈 1566529.3.4学生个性化发展 1519206第10章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 151117510.1课程评价方法与实施 151388110.1.1评价方法 151486710.1.2评价实施 16230910.2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163202810.2.1评价结果分析 162784310.2.2反馈与改进建议 161177010.3课程持续改进策略与方法 16768210.3.1完善课程体系 161800110.3.2创新教学方法 172710710.3.3提升教师素质 172268610.3.4加强教学管理 17第1章引言1.1课程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领域。在我国,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发展与应用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的人工智能人才,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要求。但是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质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以期为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教师提供有效的课程质量监控手段。研究意义如下:(1)有助于规范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2)有助于引导高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3)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持。1.3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证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结合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现状,设计如下研究内容:(1)梳理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2)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3)制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和评分标准。(4)开展实证研究,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5)根据研究结果,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以上研究,为我国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第2章人工智能教育概述2.1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历程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本节将从这三个阶段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2.1.1起步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此阶段,人工智能教育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以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等专业课程的形式出现。教学内容以人工智能基本理论、算法和技术为主。2.1.2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逐渐向中小学拓展。此阶段,人工智能教育注重实践与应用,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1.3繁荣阶段(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在政策、产业和教育的共同推动下,人工智能教育进入繁荣时期。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同时人工智能教育逐步融入各个学科,形成跨学科的教学体系。2.2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教育是指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的一门教育学科。人工智能教育具有以下特点:2.2.1科学性人工智能教育遵循科学性原则,以严谨的学术体系为基础,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前沿性。2.2.2实践性人工智能教育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人工智能技术。2.2.3跨学科性人工智能教育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素养。2.3人工智能教育的国内外现状2.3.1国际现状在国际范围内,人工智能教育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师资培训等。2.3.2国内现状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同时各地学校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加大师资培训和课程开发力度,提高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本章节末尾未添加总结性话语)第3章课程目标与定位3.1课程目标的制定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旨在全面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及其在各领域应用的了解,培育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伦理素养的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系统的能力;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其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3.2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定位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具备以下特点的人才:(1)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2)具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经验,能够胜任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工作。(3)具备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4)具备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人工智能应用中遵循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复杂人工智能问题的能力,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贡献人才力量。第4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设计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4.1.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保证评价内容与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密切相关。4.1.2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覆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等。4.1.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特点,以便评价者能够准确把握评价标准。4.1.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反映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发展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和优化评价体系。4.1.5比较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好的比较性,能够明确区分不同课程之间的优缺点。4.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评价指标设计原则,构建如下评价指标体系:4.2.1课程目标:包括课程定位、培养目标、知识技能要求等方面。4.2.2课程内容:涵盖课程结构、内容设置、难度适宜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4.2.3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4.2.4教学资源:涉及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4.2.5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学习成绩、能力提升、满意度、就业率等方面。4.3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4.3.1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判断,为各评价指标分配权重。4.3.2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分析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提取主要成分,并根据贡献率分配权重。4.3.3熵权法:根据评价指标的变异程度,计算熵值,进而确定权重。4.3.4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进行成对比较,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综合以上方法,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赋予合理的权重,以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第5章教学内容与资源5.1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是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的关键环节,应结合我国教育部门相关要求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设置。以下为教学内容设置的具体方案:5.1.1基础理论(1)人工智能概述: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领域。(2)机器学习: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主要算法(如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及应用场景。(3)深度学习:讲解深度学习的原理、常用网络结构(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及其应用。5.1.2技术应用(1)计算机视觉: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基本任务、常用算法及实际应用。(2)自然语言处理:讲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任务、关键技术(如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等)及其应用。(3)语音识别与合成:介绍语音识别与合成的原理、主要技术及实际应用。5.1.3实践项目(1)人工智能编程实践:以Python等编程语言为基础,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算法的编程实践。(2)创新项目:鼓励学生结合实际需求,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性项目设计。5.2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人工智能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以下为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5.2.1教材与课件(1)编写符合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要求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5.2.2网络资源(1)建立课程网站,提供课程大纲、教案、习题等资源。(2)整合优质网络资源,包括在线课程、学术论文、技术博客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5.2.3实践环境(1)配置人工智能实验室,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2)建立实践项目库,涵盖不同难度和领域的实践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5.3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教学资源的应用与评价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具体措施:5.3.1教学资源应用(1)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教材、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5.3.2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项目成果等。(2)定期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估,了解其适用性和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5.3.3教学反馈与改进(1)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进行教学调整。(2)定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摸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6章教学方法与策略6.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6.1.1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突出学科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根据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特点,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6.1.2教学方法的应用(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人工智能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实际问题解决方法。(3)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5)实践操作法:加强实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人工智能技术。6.2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6.2.1教学策略设计原则教学策略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2.2教学策略实施(1)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2)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逆向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逆向设计教学过程,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4)教学反馈与调整:及时收集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6.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6.3.1形成性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与回答问题等情况。(2)作业与练习:评价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质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6.3.2总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项目作品:评价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6.3.3过程性评价(1)教师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2)学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果,体现学生的成长轨迹。(3)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第7章课程实施与组织7.1课程实施流程7.1.1前期准备在课程实施前期,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明确课程目标,梳理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制定课程时间表,以及准备教学资源。还需对授课教师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保证教师具备实施课程的能力。7.1.2课程执行课程执行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开课导入:介绍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及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知识传授: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3)实践操作:安排适量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4)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线上线下的辅导和答疑。7.1.3课程总结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课程改进提供依据。7.2课程组织与管理7.2.1课程组织(1)班级设置:根据学生水平、兴趣等因素,合理划分班级。(2)教学安排: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保证课程有序进行。(3)教学资源分配: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充足与有效利用。7.2.2课程管理(1)学生管理:建立学生档案,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觉并解决学生问题。(2)教师管理: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3)教学质量管理:定期检查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7.3课程实施效果评价7.3.1评价指标(1)学生满意度: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考试、作业、实践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的掌握程度。(3)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得到有效实现。7.3.2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实践报告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3)反馈评价:收集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为课程改进提供参考。7.3.3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应用于课程持续改进,包括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以保证课程实施效果的不断提升。第8章师资队伍建设8.1师资队伍现状分析8.1.1人员结构分析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师资队伍在人员结构上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专职教师比例较低,兼职教师比例较高;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人工智能实践能力的教师相对较少,难以满足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需求。8.1.2教学科研水平分析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我国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了解不足,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8.1.3师资培训与交流分析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训与交流机制尚不完善。师资培训内容较为单一,且缺乏针对性;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少,不利于教学经验和资源的共享。8.2师资队伍建设策略8.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长期和短期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8.2.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专职教师比例,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实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和多元化。8.2.3提升教学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8.2.4完善师资培训与交流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师资培训体系,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8.3师资队伍评价体系8.3.1教学评价设立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8.3.2科研评价建立科研评价体系,从科研项目、学术论文、技术创新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8.3.3社会服务评价对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社会服务活动进行评价,包括技术咨询、成果转化、行业标准制定等。8.3.4师德师风评价设立师德师风评价标准,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关爱学生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8.3.5综合评价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师德师风等方面的评价结果,对师资队伍进行综合评价,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第9章学生学习评价9.1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指标9.1.1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理解。9.1.2技能运用能力学生在实践项目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熟练程度,如编程、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9.1.3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与优化等。9.1.4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展现的创新思维,以及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协作和贡献。9.2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法9.2.1平时成绩评价依据课堂出勤、作业完成、课堂讨论、小测验等环节,综合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9.2.2实践项目评价对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项目进度、项目质量、团队协作和个人贡献等。9.2.3过程性考核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9.2.4同伴评价引入同伴评价机制,让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9.3学生学习评价数据分析9.3.1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买合同胶装机合同范例
- 2024年度辣椒产业文化与旅游开发合同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度居民之间房产交易合同的担保3篇
- 2024年度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质量保证保险合同3篇
- 食堂大米购销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合同中的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3篇
- 2024年度沙发销售返点奖励合同2篇
- 2024年度幼儿体育活动场地租赁合同2篇
- 借款押金保证合同范例
- 策划服务类合同模板
- 中国魔术表演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课件: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 三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部分)
- 2024年碳排放管理员(高级工)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领导对述职报告的点评词
- Office高效办公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欧亚学院
- 大学生应急救护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安欧亚学院
- 法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团课考试试题库
- HG+20231-2014化学工业建设项目试车规范
- 胸腔穿刺术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