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手册_第1页
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手册_第2页
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手册_第3页
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手册_第4页
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手册TOC\o"1-2"\h\u12355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3131981.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3266121.1.1信息资产安全 4142391.1.2业务连续性 4191901.1.3用户隐私保护 4284421.1.4企业信誉 4308841.2网络安全风险与威胁 422651.2.1恶意攻击 4260291.2.2系统漏洞 4110171.2.3内部威胁 4314581.2.4网络钓鱼 4207961.3网络安全策略与措施 5193071.3.1安全管理规范 5144271.3.2技术防护措施 595991.3.3数据保护 5120081.3.4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566851.3.5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552171.3.6法律法规遵守 515193第2章组织结构与职责 5268342.1网络安全组织架构 536372.2各部门职责与协作 555852.3岗位职责与人员配置 621538第3章网络安全制度与管理 793333.1网络安全政策制定 7126943.1.1确定网络安全目标 7286943.1.2制定网络安全政策 788033.1.3发布与宣传 791573.1.4政策更新与修订 7291043.2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72333.2.1组织架构 7232323.2.2风险管理 780373.2.3安全防护 7248123.2.4恶意代码防范 772053.2.5数据保护 883173.2.6信息系统安全运维 843773.3网络安全审计与评估 8100583.3.1审计制度建立 8189033.3.2定期审计 869773.3.3专项审计 86383.3.4评估制度建立 8261843.3.5评估实施 8109013.3.6评估报告 86682第4章网络设备与系统安全 8133054.1网络设备安全管理 851274.1.1网络设备基本安全要求 8302264.1.2网络设备安全配置 8265624.1.3网络设备安全监控 9122694.2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945214.2.1操作系统基本安全要求 9184154.2.2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实践 9133454.3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安全 977294.3.1数据中心安全 92534.3.2云计算安全 1011987第5章应用安全 10140985.1应用程序安全开发 10275855.1.1安全开发原则 1075185.1.2安全开发流程 10127335.1.3安全开发工具与技术 10287785.2应用程序安全测试 1068355.2.1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SAST) 1071285.2.2动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DAST) 10162815.2.3交互式应用程序安全测试(IAST) 10105515.2.4安全测试自动化 11200775.3应用程序安全运维 11221575.3.1应用程序安全部署 11156345.3.2应用程序安全监控 1167255.3.3应用程序安全更新与维护 11266465.3.4应用程序安全应急响应 1118263第6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193846.1数据安全策略与措施 11235276.1.1数据安全策略 11182506.1.2数据安全措施 1255516.2数据加密与脱敏 12279066.2.1数据加密 127556.2.2数据脱敏 127866.3隐私保护与合规 12153106.3.1隐私保护 12106296.3.2合规 133855第7章网络边界安全 13120517.1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318097.1.1防火墙策略 1364377.1.2入侵检测系统(IDS) 1336277.2虚拟专用网络(VPN) 132617.2.1VPN技术选型 13306267.2.2VPN安全策略 1460117.3入侵防范与应对 1464797.3.1入侵防范措施 14272397.3.2应对网络攻击 1417237第8章威胁情报与监测 1492408.1威胁情报收集与分析 1437358.1.1威胁情报概述 14313458.1.2威胁情报收集 14327208.1.3威胁情报分析 14297228.2安全事件监测与预警 15113888.2.1安全事件监测 1572438.2.2预警机制 15143198.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5168938.3.1应急响应流程 15292688.3.2应急响应团队 1514048.3.3应急响应预案 1628775第9章安全合规与认证 16204039.1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16271649.1.1法律法规 16267899.1.2标准规范 16244899.2安全合规评估与审计 16202149.2.1安全合规评估 17162469.2.2安全合规审计 17164959.3国际安全认证与标准 17238179.3.1国际安全认证 1791819.3.2国际安全标准 1718414第10章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181811410.1安全意识培训 181923110.1.1培训目的 181374110.1.2培训内容 182470510.1.3培训方式 182770410.2安全技能培训 1836510.2.1培训目的 181688210.2.2培训内容 181750410.2.3培训方式 192555310.3安全文化建设与推广 193104310.3.1安全文化建设 192606310.3.2安全推广 19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1.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依赖于网络开展业务的企业,网络安全对其稳定、可靠和持续发展具有的作用。网络安全关乎企业信息资产安全、业务连续性、用户隐私保护以及企业信誉。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1.1.1信息资产安全互联网企业拥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资产,包括企业内部数据、用户个人信息等。保障网络安全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保证企业信息资产安全。1.1.2业务连续性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企业业务系统瘫痪、服务中断,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保证网络安全有助于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保障企业业务稳定运行。1.1.3用户隐私保护互联网企业需承担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网络安全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用户信息被非法获取、利用,维护用户合法权益。1.1.4企业信誉网络安全事件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损害企业信誉。通过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风险,有助于提升企业信誉,增强市场竞争力。1.2网络安全风险与威胁网络安全风险与威胁来自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2.1恶意攻击包括黑客攻击、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这些恶意行为可能导致企业信息系统瘫痪、数据泄露、财产损失等。1.2.2系统漏洞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运维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非法操作。1.2.3内部威胁企业内部员工、第三方合作伙伴等可能因操作失误、有意泄露等原因,导致企业网络安全风险。1.2.4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通过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恶意软件。互联网企业及其用户都可能成为网络钓鱼的受害者。1.3网络安全策略与措施针对上述网络安全风险与威胁,互联网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1.3.1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策略,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保证网络安全工作有序开展。1.3.2技术防护措施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软件等技术手段,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1.3.3数据保护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安全。1.3.4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控体系,实时监测网络安全状况,发觉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1.3.5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内部威胁风险。1.3.6法律法规遵守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合法合规。第2章组织结构与职责2.1网络安全组织架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组织架构应遵循层级清晰、分工明确的原则,以保证网络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下为建议的网络安全组织架构:一级架构:网络安全领导小组二级架构:网络安全管理部门三级架构:网络安全执行部门四级架构:网络安全技术支持部门2.2各部门职责与协作(1)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制定企业网络安全战略、政策和规划,审批网络安全项目,协调解决网络安全重大问题,对网络安全工作进行全面领导。(2)网络安全管理部门职责: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政策,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网络安全培训和宣传工作,监督各部门网络安全工作,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协作:与各部门紧密协作,保证网络安全政策在各部门得到有效执行。(3)网络安全执行部门职责:负责网络安全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协作:与网络安全技术支持部门紧密合作,保证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4)网络安全技术支持部门职责:负责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网络安全技术咨询,支持网络安全项目的实施。协作:与网络安全执行部门共同推进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网络安全水平。2.3岗位职责与人员配置(1)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岗位:组长、副组长人员配置:企业高层领导,具备较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2)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岗位:部门经理、安全专员人员配置: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3)网络安全执行部门岗位:项目经理、安全工程师、运维工程师人员配置:具备丰富的网络安全实践经验,熟悉网络安全技术,具备较强的应急响应能力。(4)网络安全技术支持部门岗位:技术经理、研究员、技术支持工程师人员配置:具备扎实的网络安全技术基础,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第3章网络安全制度与管理3.1网络安全政策制定网络安全政策的制定是保证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的基础。本节主要阐述如何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网络安全政策。3.1.1确定网络安全目标明确企业的网络安全目标,包括保护企业数据安全、保障业务连续性、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等。3.1.2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政策内容应涵盖信息安全、物理安全、人员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3.1.3发布与宣传将网络安全政策发布到企业内部,并通过培训、宣传等形式,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3.1.4政策更新与修订定期对网络安全政策进行审查和更新,保证其与法律法规、技术发展和企业需求保持一致。3.2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以下为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实施。3.2.1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网络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3.2.2风险管理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降低网络安全风险。3.2.3安全防护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保证企业网络和信息安全。3.2.4恶意代码防范制定恶意代码防范策略,定期更新病毒库,提高企业网络对恶意代码的防御能力。3.2.5数据保护建立数据保护制度,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3.2.6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制定信息系统安全运维规范,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降低安全风险。3.3网络安全审计与评估网络安全审计与评估是对企业网络安全状况的全面检查,以下为相关内容。3.3.1审计制度建立建立网络安全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范围、方法和流程。3.3.2定期审计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审计,评估企业网络安全风险,提出改进措施。3.3.3专项审计针对重大安全事件、系统升级等特殊情况,开展专项网络安全审计。3.3.4评估制度建立建立网络安全评估制度,包括定期评估和专项评估。3.3.5评估实施根据评估制度,对企业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找出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3.3.6评估报告撰写网络安全评估报告,上报企业高层,为网络安全决策提供依据。第4章网络设备与系统安全4.1网络设备安全管理4.1.1网络设备基本安全要求网络设备作为企业网络安全的基础,应满足以下基本安全要求:(1)设备选型:选择具有良好安全功能和口碑的网络设备,保证设备自身安全性;(2)设备部署:遵循最小化权限原则,合理规划网络架构,降低安全风险;(3)设备维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运行在安全状态。4.1.2网络设备安全配置(1)修改默认密码:新购网络设备需更改默认密码,提高设备安全性;(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禁用或关闭网络设备上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攻击面;(3)配置访问控制:设置合适的访问权限,限制远程管理和访问;(4)启用加密协议:使用SSH、SSL等加密协议,保障数据传输安全。4.1.3网络设备安全监控(1)流量监控: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分析异常流量,发觉潜在威胁;(2)日志审计:开启网络设备日志功能,定期审计和分析日志,提高安全事件响应能力;(3)入侵检测与防御: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攻击行为,采取防御措施。4.2操作系统安全配置4.2.1操作系统基本安全要求操作系统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基础,应满足以下基本安全要求:(1)系统更新:定期更新操作系统,修复已知安全漏洞;(2)最小化权限原则:操作系统用户权限应遵循最小化原则,降低安全风险;(3)安全防护软件:安装并及时更新安全防护软件,防范恶意软件和病毒。4.2.2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实践(1)账户管理:加强账户管理,设置复杂密码,限制登录尝试次数;(2)文件权限:合理设置文件和目录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3)网络服务:关闭或限制不必要的网络服务,降低安全风险;(4)系统审计:开启系统审计功能,监控关键操作和系统事件。4.3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安全4.3.1数据中心安全(1)物理安全:保证数据中心物理安全,包括防火、防盗、防水等措施;(2)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保障数据中心网络安全;(3)数据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4)灾难恢复: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提高数据中心抗风险能力。4.3.2云计算安全(1)云服务提供商选择:选择信誉良好、具备安全资质的云服务提供商;(2)云资源安全配置:合理配置云资源,遵循安全最佳实践;(3)数据加密: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安全;(4)安全监控与审计:部署云安全监控和审计工具,实时监控云资源安全状态。第5章应用安全5.1应用程序安全开发5.1.1安全开发原则在互联网企业中,应用程序的安全开发。应确立安全开发原则,包括但不限于:最小权限原则、安全编码原则、数据加密原则和错误处理原则。5.1.2安全开发流程建立完善的应用程序安全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安全设计、安全编码、安全测试和上线部署等阶段。在各个阶段,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保证安全措施得到有效实施。5.1.3安全开发工具与技术运用安全开发工具和技术,如安全开发框架、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动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DAST)工具等,以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安全风险。5.2应用程序安全测试5.2.1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SAST)采用静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技术,对或二进制代码进行分析,发觉潜在的安全漏洞。5.2.2动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DAST)利用动态应用程序安全测试技术,在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检测潜在的安全漏洞。5.2.3交互式应用程序安全测试(IAST)结合静态和动态测试方法,通过交互式应用程序安全测试技术,发觉更深层次的安全问题。5.2.4安全测试自动化运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安全测试的效率和覆盖率,保证及时发觉和修复安全漏洞。5.3应用程序安全运维5.3.1应用程序安全部署在部署阶段,采用安全配置、安全加固、访问控制等措施,保证应用程序在运行环境中的安全性。5.3.2应用程序安全监控建立安全监控机制,实时监控系统、网络、应用程序等方面的安全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5.3.3应用程序安全更新与维护针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和缺陷,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性。5.3.4应用程序安全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降低安全风险。同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防护措施。第6章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6.1数据安全策略与措施本章主要阐述互联网企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策略与措施,以保证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6.1.1数据安全策略(1)制定全面的数据安全政策,明确数据安全目标、责任主体、管理范围和基本原则。(2)建立数据安全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数据安全相关工作。(3)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程度和影响范围,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和分级。(4)实施数据访问控制,保证数据仅被授权人员访问,并采取权限最小化原则。6.1.2数据安全措施(1)物理安全:加强数据中心、服务器机房等物理场所的安全防护,防止非法入侵、破坏等风险。(2)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防范网络攻击、病毒感染等安全威胁。(3)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制定数据恢复和灾难恢复计划,保证数据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4)安全审计:开展数据安全审计,对数据访问、修改、删除等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追溯和调查。6.2数据加密与脱敏为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互联网企业应采取数据加密与脱敏技术。6.2.1数据加密(1)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可的加密算法,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2)根据数据传输和存储场景,选择合适的加密方式,如传输加密、存储加密等。(3)保证加密密钥的安全,采取密钥管理措施,防止密钥泄露。6.2.2数据脱敏(1)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如用户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2)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脱敏技术,如数据掩码、数据替换等。(3)建立数据脱敏策略,保证在数据使用过程中,敏感信息得到有效保护。6.3隐私保护与合规互联网企业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强用户隐私保护,保证企业合规经营。6.3.1隐私保护(1)明确用户隐私保护目标,制定隐私政策,向用户公示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的原则和范围。(2)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3)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损毁、丢失等风险。6.3.2合规(1)关注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监管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企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2)建立合规检查和评估机制,定期对企业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3)加强与行业组织、用户等各方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第7章网络边界安全7.1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7.1.1防火墙策略在网络边界安全中,防火墙作为首道防线,负责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和控制。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制定合理的防火墙策略,保证网络资源的安全。具体措施如下:(1)保证防火墙默认规则为禁止所有流量,只允许明确授权的流量通过。(2)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安全级别,对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进行隔离。(3)定期检查和更新防火墙规则,防止规则过时导致安全漏洞。7.1.2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网络流量,识别并报警潜在的网络攻击行为。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有效性:(1)合理配置入侵检测系统,保证对关键业务系统的保护。(2)定期更新入侵检测系统的规则库,提高检测能力。(3)结合防火墙,实现联动防御,提高网络边界安全。7.2虚拟专用网络(VPN)7.2.1VPN技术选型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在保护网络边界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VPN技术,包括:(1)IPsecVPN:适用于远程接入和站点间互联,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护。(2)SSLVPN:适用于远程访问,具有部署简单、易用性好的特点。(3)MPLSVPN:适用于大型企业,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7.2.2VPN安全策略为保证VPN安全,企业应制定以下安全策略:(1)采用强加密算法,保证数据传输安全。(2)实施严格的认证机制,保证访问者身份合法。(3)限制VPN访问权限,防止内部网络资源被非法访问。7.3入侵防范与应对7.3.1入侵防范措施为防范网络入侵,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修复已知漏洞。(2)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防范能力。(3)部署安全防护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7.3.2应对网络攻击一旦发生网络攻击,企业应迅速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置。(2)收集攻击证据,协助公安机关进行溯源。(3)分析攻击原因,改进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8章威胁情报与监测8.1威胁情报收集与分析8.1.1威胁情报概述威胁情报是指在网络空间中,用于描述潜在威胁、威胁行为者、攻击手段、漏洞以及相关信息的数据集合。本节主要介绍如何收集和分析威胁情报,以便于互联网企业及时了解网络安全态势,预防潜在的网络攻击。8.1.2威胁情报收集(1)采集渠道:包括开源情报、商业情报、行业共享情报等;(2)采集内容:涵盖漏洞信息、恶意IP、恶意域名、钓鱼网站、勒索软件、僵尸网络等;(3)采集工具:使用专业的威胁情报收集工具,如威胁情报平台(TIP)、网络流量分析工具等。8.1.3威胁情报分析(1)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威胁情报进行去重、归并、分类等处理,提高分析效率;(2)情报分析:采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挖掘威胁情报之间的关联性,识别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3)情报输出:将分析结果以报告、图表等形式呈现,为网络安全决策提供依据。8.2安全事件监测与预警8.2.1安全事件监测(1)监测对象:主要包括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应用日志等;(2)监测方法: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等工具进行实时监测;(3)监测策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策略,包括报警阈值、报警方式等。8.2.2预警机制(1)预警等级:根据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将预警分为不同等级,如一级预警、二级预警等;(2)预警发布:通过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布预警信息;(3)预警响应:接到预警信息后,相关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防范潜在的网络攻击。8.3安全事件应急响应8.3.1应急响应流程(1)事件发觉:通过监测系统或其他途径发觉安全事件;(2)事件评估:评估事件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等,确定应急响应级别;(3)事件处置:采取紧急措施,如隔离攻击源、修补漏洞等,防止事件扩大;(4)事件报告: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5)事件总结:对应急响应过程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8.3.2应急响应团队(1)团队组成:包括网络安全专家、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等;(2)团队职责:负责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工作;(3)团队培训:定期开展应急响应培训,提高团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8.3.3应急响应预案(1)制定预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网络安全应急响应预案;(2)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响应演练,验证预案的有效性;(3)预案修订:根据演练结果和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和修订预案。第9章安全合规与认证9.1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互联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本章主要介绍互联网企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9.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互联网企业应当遵守的网络安全义务,包括保护用户信息安全、防止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互联网企业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删除等环节的安全保护义务。(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范互联网企业收集、使用、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保障个人信息权益。(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刑法、反恐怖主义法、国家保密法等。9.1.2标准规范(1)GB/T2208020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要求: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信息安全管理的框架和指南。(2)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明确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3)GB/T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互联网企业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遵循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措施。(4)其他相关标准规范:如ISO27001、ISO27017等。9.2安全合规评估与审计为保证互联网企业安全合规,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合规评估与审计。9.2.1安全合规评估(1)企业内部评估:对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措施、人员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估。(2)第三方评估:邀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合规评估,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权威性。(3)合规整改: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安全管理体系。9.2.2安全合规审计(1)内部审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网络安全管理、数据保护等方面进行定期审计。(2)外部审计:接受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外部审计,以保证企业合规经营。9.3国际安全认证与标准为提高互联网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可申请国际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