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北省襄阳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土壤小动物收集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光、趋热的习性B.土壤动物收集瓶中可以装入酒精,以便于杀死和保存小动物C.在放置土样时最好让土样充满漏斗D.利用该收集器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属于样方法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尿素②呼吸酶③RNA聚合酶④氨基酸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四川多地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卓有成效。下图表示调查人员对鸟类丰富度统计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灌丛的食物网和群落的结构比农田的更复杂B.次生杂木林比人工马尾松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C.调查鸟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记重捕法D.农田群落无垂直分层结构导致鸟类丰富度低4.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受到刺激,细胞膜对Na+通透性改变进而产生兴奋B.兴奋由①传导至②,此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C.兴奋可以通过结构③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D.④处兴奋时,细胞内Na+浓度高于细胞外5.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2匹黑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C.交配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6.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某个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基因数的比值叫基因频率C.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一定发生了进化D.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的生物属于同一物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为某人“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冷觉的A是__________________。(2)当激素③分泌过多时,会抑制B的活动,体现了激素的__________________调节。(3)激素④作用的主要靶器官D是_________________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激素④能与靶细胞结合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已知玉米籽粒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遗传与变异的相关问题。(1)正常结黄色籽粒的植株甲的一个花粉母细胞(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一个精细胞如图甲所示,这说明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除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外,还发生了___________交换,请在下图方框中画出和该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及基因关系的图解___________。(2)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乙,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乙所示。①植株乙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②为了确定植株乙的基因A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不考虑交换),让植株乙自花授粉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可说明植株乙的基因A位于正常染色体上。③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结白色籽粒的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结黄色籽粒的植株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该植株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9.(10分)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盖上盖玻片,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为了方便计数酵母菌,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10.(10分)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始出现一侧肢体震颤(如手抖)或运动笨拙等精细运动障碍,而后出现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运动功能障碍。研究表明大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后引发PD。(1)如图1所示,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酪氨酸羟化酶(TH)等作用下将酪氨酸最终形成多巴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轴突会延伸到纹状体,多巴胺储存在轴突的__________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提供能量。研究发现,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___________也能释放多巴胺。(2)进一步研究发现,PD与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损伤有关。为研究线粒体损伤是导致PD的病因还是结果,研究者定向敲除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编码线粒体蛋白的N基因,获得了线粒体损伤的基因敲除小鼠。该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依赖_______呼吸提供能量。分别检测出生后不同时间的____________小鼠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2、3。①依据实验结果,请将下列选项用“→”连接,用以解释基因敲除小鼠的病情发展进程。a.纹状体处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减少b.黑质区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减少c.黑质纹状体处轴突退化d.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e.运动功能出现障碍f.线粒体功能损伤g.精细运动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研究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前期研究结论,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3)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延缓PD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某实验小组在果蝇种群中发现了一只雌性突变体果蝇,并用该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了如下图所示杂交实验。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推测该突变体雌果蝇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上述推测正确,请给图中实验结果一个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则F2中突变型果蝇:野生型果蝇=______,F2中雄果蝇占_____________。(3)也有人猜测,“染色体片段缺失”也可能是该雌性突变体果蝇出现的根本原因。为了证实这一猜测,可以采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据此解答。【详解】A、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错误;B、土壤动物收集瓶中可以装入体积分数为70%酒精,以便于杀死和保存小动物,B正确;C、为了避免动物从上面爬出,且使小动物从土壤边缘通过金属筛网进入光口瓶,在放置土样时不能让土样充满漏斗,C错误;D、利用该收集器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属于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故选:B。【点睛】熟悉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操作原理和方法过程是分析判断本题的关键。2、D【解析】尿素属于代谢废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②错误;R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氨基酸属于营养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故选D。【点睛】“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D【解析】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记重捕法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具体操作为: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详解】A、灌丛的鸟类丰富度比农田中鸟类丰富度高很多,据此可推测灌丛中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农田,因此营养结构更复杂,即灌丛的食物网和群落的结构比农田的更复杂,A正确;B、次生杂木林比人工马尾松林中的鸟类丰富度高,据此可推测其中的物种丰富度高,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也更高,因而对资源、空间的利用更充分,B正确;C、由于大多数鸟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而,调查鸟的种群密度时可用标记重捕法,C正确;D、农田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结构,而其鸟类丰富度低的原因是农田中植物种类比较单一的缘故,不能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多样的栖息环境,因而鸟类丰富度低,D错误。故选D。4、A【解析】题图分析:a、b是两个神经元,其中①②是a神经元轴突上的两个位点,④是b神经元轴突上的位点,③是a、b两神经元形成的突触结构。【详解】A、①处受到刺激,细胞膜对Na+通透性改变,Na+内流增加,进而产生兴奋,A正确;B、兴奋由①传导至②,此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B错误;C、③处是突触,在突触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不可以通过结构③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C错误;D、④处兴奋时Na+内流,但细胞内Na+浓度仍低于细胞外,D错误。故选A。5、D【解析】由于产生的后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所以①组虽然是表型不同个体交配,后代出现一种表型,但无法判断显隐性,②③组是相同表型个体交配,后代只有和亲本表型相同个体,无法判断显隐性,④组只能说明一个亲本是隐性纯合子,一个是显性杂合子,但无法判断什么性状是显性,综合分析D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显隐性的判定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A错误;B、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基因频率,B错误;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一定发生了进化,C正确;D、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属于同一物种,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2)负反馈##反馈(3)①.肝脏②.胰岛素③.靶细胞膜上有激素④的特异性受体【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小问1详解】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人体的各种感觉,包括冷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小问2详解】据分析可知图中B为垂体,③是甲状腺激素,当③甲状腺激素含量较多时,会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B垂体的活动,这是负反馈调节。【小问3详解】饥寒交迫时,机体会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④为胰高血糖素,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水解,补充血糖。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相互拮抗的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能与靶细胞结合的直接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激素④胰高血糖素的受体,可以与胰高血糖素特异性结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识记各种调节的基本过程,能结合图形进行分析。8、(1)①.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或上的等位基因)②.(2)①.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部分缺失)②.黄色∶白色=1∶0③.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玉米籽粒的非糯性与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经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花粉,比例为1:1。(2)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以植株甲(A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aa)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A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乙(Aaa)中有一个a来自母本,还有A和a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小问1详解】由图甲分析可知,在该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且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和图中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也是Aa,图示如下。【小问2详解】①根据图形判断,植株乙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②若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植株乙(Aa)产生的雄配子为A,雌配子为A:a=1:1,植株乙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和Aa,全部为黄色,故黄色∶白色=1∶0。③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母本)、Aa(父本),而子代的基因型为Aaa,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母本提供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父本提供的精子的基因型为Aa,由此推测植株丙形成的原因是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及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9、C【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详解】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会改变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A正确;B、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应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B正确;C、应先盖盖玻片,再加培养液,C错误;D、培养后期的酵母菌数量较多,应该先稀释再计数,D正确。故选C。10、(1)①.突触小泡②.线粒体③.①②(2)①.无氧②.野生小鼠、基因敲除③.④.线粒体损伤是PD的病因⑤.不支持。在出现PD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并没有减少(3)利用药物减缓黑质、纹状体中线粒体功能损伤【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2、胞吐胞吞需要能量,由线粒体为其提供。【小问1详解】神经递质储存在轴突中的突触小泡内,而多巴胺是神经递质,因此多巴胺储存在轴突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胞吐需要能量,由线粒体提供。根据图1可知,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①②也能释放多巴胺。【小问2详解】因为该小鼠编码线粒体蛋白的N基因被敲除了,其线粒体损伤了,则有氧呼吸受损,因此该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依赖无氧呼吸提供能量。实验的自变量是小鼠种类,因此分别检测出生后不同时间的野生小鼠、基因敲除小鼠的相关指标。结合图2可知,编码线粒体蛋白的N基因被敲除了,其线粒体损伤,线粒体为多巴胺和合成和释放提供能量,因此纹状体处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减少,精细运动会出现障碍,之后黑质区多巴胺合成和释放减少,黑质纹状体处轴突退化,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则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因此,基因敲除小鼠的病情发展进程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线粒体损伤是PD的病因。前期的研究表明大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后引发PD,而根据图3的实验结果可知,在出现PD症状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无明显差异,并没有减少,说明实验结果不支持前期研究结论。【小问3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线粒体损伤是PD的病因,因此延缓线粒体的损伤是延缓PD的方法,可利用药物减缓黑质、纹状体中线粒体功能损伤来延缓P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