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D.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2.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表1记录得到图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B.图乙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3.经分析某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分子,碱基A与C之和占碱基总数5.5%,碱基U占碱基总数的24%,由此可知该生物是()A.玉米 B.烟草花叶病毒 C.噬菌体 D.果蝇4.仔细分析图,三个圆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A.乳酸菌细胞B.衣藻细胞C.肝细胞D.菠菜叶肉细胞5.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群落中的两种生物可能会有两种种间关系B.一片杨树林中杨树高低错落有致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演替的方向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人的活动不能改变其演替方向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6.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是有所差别的。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B.成年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C.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的控制D.婴儿的排尿是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表现7.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通过三种调节方式即可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8.(10分)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均生态足迹小C.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加,人类将面临水资源短缺等问题D.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二、非选择题9.(10分)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数患者由于机体的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导致患病。下图表示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理。(1)依据图1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_____结合后,除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与储存(如图中的①和②)外,还可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最终使组织细胞膜上的_____增多,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2)胰岛素的分泌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口服葡萄糖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该现象与体内肠促胰素(GLP-1)的增加密切相关,肠道中的内分泌细胞可在碳水化合物的刺激下分泌GLP-1,该物质极易降解。研究者将一定量的GLP-1注射给糖尿病患者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见图2。①通过分析可知,GLP-1可通过_____降低血糖。②如果患者的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后,仍继续注射GLP-1,发现其胰岛素水平不再增加,说明_____,使用GLP-1治疗糖尿病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③若要将GLP-1应用于临床,结合其作用及特点,药物开发的思路为_____。10.(14分)运用所学生长素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化学成分是()。A.乙酸B.乙醇C.吲哚乙酸D.乙烯(2)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_____端运输到形态学_____端,即只能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3)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由于芽能产生____。(4)如图为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所得到的结果。①对于根、芽、茎等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相同?_____。②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生长素浓度较低时_____生长;浓度过高则_____生长,甚至杀死植物。③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解除_____优势。11.(14分)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免疫过程,m、n代表相关免疫器官,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图2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n表示的场所是________,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_。(填字母)(2)在图1中,②和③表示受抗原刺激a、c细胞后进行的一系列的增殖分化过程,形成e、d、k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3)在图2中,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在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其中表示抗原X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数量的曲线是________。判定的依据是在第8天注射抗原X时刺激了图1中_______(填字母)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________(填字母)。(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通过是否切除图1中__________(填字母)器官来控制自变量,通过器官移植观察有无___________来断定细胞免疫是否发生作用。如果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理论上器官移植在__________组动物体内能完好保存,当我们再次输入__________后结果就与对照组一样了。12.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如图是利用_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_________;冷却后从上一区__________开始划;首尾区不相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2、常用取样:①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②等距取样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3、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4、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种群密度调查的样地等总体为正方形时,可用五点取样法,昆虫会飞,具有趋光性等特点,活动能力强,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来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B错误;C、影响植被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因此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C错误;D、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在垂直方向上体现了分层现象,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D。2、C【解析】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详解】A、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是测定动作电位的,因此电位变化会出现丙图所示,A错误;B、图乙②点时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与Na+的内流有关,①点处于静息电位,因此图乙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B错误;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因此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兴奋刚传到b点,a还处于静息状态,膜外为正电位,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B【解析】由题干可知某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分子,且含有碱基U,所以应该是RNA病毒,只有B.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B正确;A.玉米和D.果蝇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AD错误;C.噬菌体是DNA病毒,含有DNA一种核酸,C错误。【考点定位】遗传的物质基础4、B【解析】根据题图,阴影部分同时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含有细胞壁的细胞有原核细胞、植物细胞、真菌;所有细胞生物均含有核糖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详解】A.乳酸菌细胞有细胞壁和核糖体,但是没有中心体,A错误;B.衣藻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均具有,B正确;C.肝细胞中无细胞壁结构,C错误;D.菠菜叶肉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D错误。5、A【解析】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2、生物群落的结构的形成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既捕食又竞争,如青蛙捕食蜘蛛,青蛙和蜘蛛都捕食害虫,A正确;B、杨树属于同一物种,故一片杨树林中杨树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人类活动能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群落演替起始条件不为零,故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A。6、D【解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详解】A、自主神经也叫内脏神经,所以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A正确;B、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从而说明神经调节有分级调节的特点,B正确;C、婴儿的脑发育还不完善,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脊髓的排尿中枢的活动,故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C正确;D、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能体现神经系统分级调节,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排尿反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7、B【解析】1、据图分析:A表示体液调节(或免疫调节),B表示免疫调节(或体液调节),C表示温度(或渗透压),D表示渗透压(或温度)。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会遭到破坏。【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网络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故A、B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了酸碱度,还有温度和渗透压,故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A正确;B、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B错误;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它器官或系统也有关,如酸碱度与呼吸系统有关,C正确;D、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会遭到破坏,D正确。故选B。8、B【解析】生态主体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个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例如,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而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的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详解】A、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大小可能不同。吃蔬菜的食物链是蔬菜→人类,而吃牛肉的食物链是蔬菜→牛→人类,根据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逐级减少的特点分析可知,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A正确;B、人口增长越慢,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越小,B错误;C、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加,人类所需要的环境资源就越多,将加快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程度,即将会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等问题,C正确;D、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有利于减少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因而可以减小生态足迹,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胰岛素受体②.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2)①.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②.GLP-1的降糖作用依赖于血糖浓度③.开发GLP-1类似物,使其既保持功效,还不易降解(或开发抑制体内GLP-1降解的药物)【解析】由图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能促进含GLUT-4的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增加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载体(GLUT-4)的数量,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即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促进含GLUT-4的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增加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载体(GLUT-4)的数量,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小问2详解】①通过曲线分析可知,GLP-1注射后,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所以可以推测GLP-1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②如果患者的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后,仍继续注射GLP-1,发现其胰岛素水平不再增加,说明GLP-1的降糖作用依赖于血糖浓度,而不是一味将血糖,可以将血糖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使用GLP-1治疗糖尿病可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③若要将GLP-1应用于临床,结合其作用及特点,药物开发的思路为开发GLP-1类似物,使其既保持功效,还不易降解或开发抑制体内GLP-1降解的药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血糖平衡的调节,只要是分析图中的过程,理清GLP-1降血糖的原理。10、(1).C(2).上(3).下(4).生长素(5).不相同(6).促进(7).抑制(8).顶端【解析】试题分析: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1)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2)取两段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长的玉米胚芽鞘甲、乙,分别切去等长尖端,甲形态学上端在上,乙形态学下端在上,分别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在上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下端,一段时间后,测甲乙两胚芽鞘的下端的琼脂中有无生长素,可以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3)由于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所以扦插时,保留有芽的枝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4)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对于根、芽、茎等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相同,根为10﹣10mol/L、芽为10﹣8mol/L、茎为10﹣4mol/L。②对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③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