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GB51220-2017知识培训目录标准概述01术语和定义02封场技术要求03渗沥液处理与导排04填埋气体管理与利用05施工与验收规范06维护与再利用07强制性条文解析0801标准概述背景与意义填埋场封场重要性随着城市垃圾量增加,原有填埋场库容饱和,需要对场地进行封场处理。封场技术能有效控制渗滤液和气体污染,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规范标准实施背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GB51220-2017)为填埋场封场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确保封场工程科学、可靠、经济合理,满足环保要求。提高环境质量封场技术通过导排渗沥液和气体,防止污染扩散,改善填埋场周边环境。例如四川省某填埋场实施封场后,有效控制了渗滤液和气体污染,保障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封场技术不仅能解决现有填埋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适用范围010203适用范围定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包括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简易填埋场。这些场所在达到设计库容或因城市新建设施需要对原有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改造时,需遵循本规范的技术要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适用规范适用于各类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包括已饱和的填埋场以及因城市发展需要新建或改造的填埋场。同时,也适用于简易填埋场的封场工程,确保不同类型垃圾处理设施都能达到环保标准。特定环境条件应用规范不仅适用于新建封场工程,还适用于既有垃圾填埋场的封场改造。在这些情况下,无论场地是否达到设计容量,只要涉及封场操作,均需参照此技术规范执行,确保环保和经济双重效益。标准编号及发布日期01标准编号GB51220-2017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的国家标准编号,该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适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简易填埋场的封场工程。02发布日期该标准于2017年1月21日发布,并自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规范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提出了详细要求。03标准内容概述标准涵盖了封场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管理科学性、环保达标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并适用于各类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封场工作,确保封场后场地安全、环境友好且经济有效。02术语和定义基本术语解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指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地下填埋场所,通过科学设计和技术规范确保垃圾在地下安全、稳定、环保地存放与降解。封场工程指对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封闭处理的过程,包括移除表面垃圾、覆盖和最终封闭等步骤,以减少环境污染并防止新垃圾的堆放。环境监测指在封场过程中及之后,对场地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持续监测,包括地下水、土壤、气体和空气质量等方面,以确保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封闭指完成所有施工和监测工作后,对填埋场进行的彻底封闭处理,包括设置封闭层和植被恢复等措施,以防止污染物质再次释放到环境中。相关概念阐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指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场所,通过科学设计和技术手段,确保垃圾在地下封存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不危害公共健康。该场所通常设有防渗系统和气体控制设施,以有效管理填埋气和防止地下水污染。封场技术规范封场技术规范是针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关闭前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操作标准,包括场地调查、环境评估、封场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环节,旨在确保封场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封场技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对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的保护措施。具体措施包括设置气体收集系统、建设防渗层和开展环境监测,以防止污染物渗透和扩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封场过程中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再开发。通过采用先进的封场技术和生态恢复措施,实现垃圾填埋场功能的转型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术语使用示例填埋场封场定义填埋场封场是指对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容量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封闭处理,以终止其进一步接纳垃圾的功能,确保场地安全和环境稳定。封场技术术语解释封场技术包括覆盖系统、防渗层、排水系统等。这些术语用于描述在封场过程中采用的不同技术方案,以确保填埋场在使用结束后能够迅速恢复生态环境。标准规范术语应用按照GB51220-2017标准,术语如“覆盖层”、“防渗膜”等被广泛应用于封场技术中,这些术语的使用确保了封场工程的技术统一性和操作规范性。常见错误与术语纠正在封场技术应用中,一些常见错误包括术语使用不准确或混淆。例如,将“防渗层”误用为“防水层”,这可能导致封场效果不佳。因此,准确理解并正确使用术语至关重要。03封场技术要求总体设计要求场地布局规划总体设计要求中的场地布局规划应充分考虑填埋场封场后的功能转换,确保封场区域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需合理配置绿化带、休闲区和监测设施,以实现生态恢复和功能多样化的目标。环境影响评估在总体设计阶段,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状况调查。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确定封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范围,为后续的环境修复提供依据。封场材料选择封场材料的选择是总体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需选用具有良好防水、防渗性能的材料,确保封场层能够有效隔绝地下水和外部污染源。常用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膜、黏土层等,这些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防渗效果。施工工艺要求总体设计时应明确施工工艺的要求,确保封场工程按照规范标准执行。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封场层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同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时间节点,确保封场工程按时完成。覆盖工程要求01020304覆盖材料选择封场工程中应优先采用质量轻、抗拉强度高的环保型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或土工布,以确保覆盖层的耐用性和防渗效果。覆盖层厚度与结构覆盖层厚度应根据填埋场的具体情况设计,通常要求不小于1.5米。其结构设计应包括排水层、防渗层和保护层,确保各层次功能协调一致。边坡覆盖技术边坡覆盖需特别注意防滑坡和雨水积聚问题。可以使用生态袋或土工网进行加固,并设置合理的排降水系统,以保持边坡的稳定性。覆盖区域检测完成覆盖后,应对覆盖区域进行全面检测,包括防渗性、稳定性和环境影响评估。通过定期监测和必要的维护措施,确保封场长期有效。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防渗系统设计与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需设计并建设完善的防渗系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或其他适用材料,确保地下水环境不受污染。定期监测防渗系统的完整性,保证防渗效果持久有效。设置有效的渗滤液收集系统,包括纵横交错的盲沟和竖向石笼,将渗沥液导排至集中处理设施。渗滤液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再排放,防止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渗滤液收集与处理实施雨污分流措施,将地表降水引导至场外,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通过控制地表水的流入量,进一步降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保障场地及周边环境安全。雨污分流与地表水管理建立填埋气导排系统,利用导气石笼和集气井等设施,将填埋场内产生的气体输送至火炬装置或进行处理,减少恶臭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防止气体泄漏至地下水层。气体导排与控制管理机构应定期进行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状况的监测,每6个月至少一次。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渗及污染控制措施,确保环境保护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定期监测与维护04渗沥液处理与导排渗沥液导排系统设计渗沥液导排系统功能渗沥液导排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及时将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的渗沥液导排出去,减少渗沥液外渗污染环境的可能性。该系统能够为污染物的降解提供更合适的环境,有效维护填埋场的环境安全。渗沥液导排系统构造渗沥液导排系统通常由主盲沟、集液池和抽排井等组成。各垃圾层的渗沥液通过中间层次盲沟进入附近的石笼或流到库底及坡面上,再经石笼或坡面流入主盲沟,最后经主盲沟排入调节池。渗沥液导排材料选择渗沥液导排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主盲沟通常采用三角形断面,最大断面尺寸为底宽3.0m,高0.5m,并铺设级配碎石。库底地下水盲沟与渗沥液主盲沟对应设置,确保地下水得到有效处理。渗沥液提升系统设计渗沥液提升系统采用大斜管和潜水泵,将汇集后的渗沥液提升至调节池内。在水泵维修或故障时,可方便地将水泵拉出,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便捷性。渗沥液处理技术渗沥液全量化处理技术针对南方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研究了渗沥液全量化处理技术。该技术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浓度和复杂成分,为环保提供了保障。沈阳市老虎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均化池+膜生化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工艺,显著提高了渗沥液处理效率。该技术在降低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膜生化反应器技术在渗沥液处理过程中,纳滤浓缩液和反渗透浓缩液分别采用减量化处理和MVR蒸发系统,确保了渗沥液处理的彻底性和环保性,同时减少了后续处理的负担。纳滤与反渗透浓缩液处理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2008年发布),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置污水处理设施。自2011年7月1日起,所有填埋场须自行处理渗沥液,达标后可直接排放,避免环境污染。污水处理设施要求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脱氮方式的新型渗沥液处理技术,通过降低渗沥液中的氮含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处理效率,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新型脱氮处理技术防洪与地表径流导排方法防洪系统设计原则根据填埋场的降雨量、汇水面积和地形条件,选择适合的防洪设施。确保防洪系统能有效应对极端天气情况,防止洪水对填埋场运营的影响,确保环境安全。地表径流导排结构设置地表径流收集和导排系统,包括沟渠、管道等。通过合理布局,有效引导雨水和地表径流向预定位置流动,避免水流直接冲刷填埋场表面,减少环境污染风险。临时覆盖与环场截洪沟应用在填埋场封场过程中,使用临时覆盖物和80m截洪沟来截流地表径流。此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渗滤液产量,提高填埋场运营期间的环境友好性。防洪排导工程质量标准防洪排导工程需满足相关质量标准,包括清淤、清障物的调查和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期间需设置专门的堆置场地,并采取拦护工程,确保施工安全和效果。05填埋气体管理与利用填埋气体产生原因微生物分解作用填埋气体主要由生活垃圾在填埋场内被微生物分解时产生,主要成分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在封闭的填埋场内积聚,可能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化学反应影响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在填埋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填埋气体。这些反应通常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生成以甲烷为主的气体混合物。温度和湿度因素填埋气体的产生与填埋场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微生物活性的增加,从而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导致更多的填埋气体生成。垃圾种类及成分不同种类和成分的生活垃圾在填埋后产生的填埋气体量有所差异。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垃圾更容易分解,产生较多的气体,而含木质素较多的垃圾则相对较少。填埋气体导排收集技术导排井设置在填埋场封场时,需根据需要建设垂直导排井。这些导排井能有效引导深层垃圾产生的填埋气体,确保气体能够顺畅排出,避免气体积聚导致的安全隐患。气体导排层设计为了提高气体收集效率,可在堆体防渗覆盖层下铺设一层气体导排层或水平导排盲沟。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填埋气体的导出路径,提升气体排放效果。导排系统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导排系统是确保其有效性的关键。包括清洁导排井、检查管道连接和监测气体流量等措施,确保导排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填埋气体利用方案填埋气体主要成分生活垃圾在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气体,主要成分包括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这些气体不仅会加剧填埋场的膨胀,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为减少填埋气体对环境的影响,需在填埋场设置专门的导排系统。该系统通过管道将产生的气体导出填埋场,并引导其进入后续的处理设施,以防止气体积聚引发安全事故。填埋气体导排系统设计填埋气体具有潜在的能源价值,可以通过厌氧消化等技术将其转化为电能或燃料。这种资源化利用方式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填埋气体利用技术收集到的填埋气体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后才能安全利用。通常采用生物滤池、吸附等方式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气体可以储存起来,以备后续利用。填埋气体净化与储存为了确保填埋气体利用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监测填埋场气体的成分和产量,结合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管理和利用策略,确保项目长期稳定运行。填埋气体监测与管理06施工与验收规范封场工程施工步骤场地准备封场施工前需对填埋场进行彻底清理,移除表面废弃物和松散土层。确保场地平整坚实,无积水和坑洼现象,为后续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防渗系统安装防渗系统是封场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铺设HDPE防渗膜等材料,有效防止渗沥液渗漏,减少环境污染风险。防渗系统需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连接,确保无缝隙、无破损。排水系统建设排水系统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放通道,通过设置排水管网、集水井和泵站等设施,确保渗沥液和雨水能及时排出场外。排水系统应与防渗系统协同工作,避免二次污染。植被恢复与绿化在防渗和排水系统完成后,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工作。种植适宜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以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同时美化封场后的场地,提升环境质量。气体治理与监测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如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需要有效收集和处理。通过建立气体收集管道和燃烧塔等设施,将气体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确保场区环境安全。施工质量控制要点01施工前准备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环境评估,确保场地满足封场技术要求。准备阶段应包括设计审核、材料采购和施工人员培训,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到位。02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操作,确保施工质量。重点监控填埋场防渗系统、排液系统和气体导排系统的安装与连接,保证施工工艺的合规性。03施工设备管理施工设备需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施工,如挖掘机、吊车等,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04质量控制检测施工过程中需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包括土壤密度、防渗膜焊接质量及管道连接等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05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需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噪声控制、粉尘治理和废弃物处理。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管理,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封场工程验收标准封场工程验收准备封场工程验收前需完成所有施工和建设工作,包括填埋场覆盖、防渗层施工和排水系统安装。确保所有施工记录、设计文件和相关材料齐全,为验收做好充分准备。封场工程质量标准封场工程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质量控制重点包括防渗层铺设、覆盖土厚度及压实度,确保封场后场地稳定、安全。环保与生态恢复评估封场后需进行环保和生态恢复评估,确保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评估内容包括土壤、水质和大气监测,以及对生态系统恢复情况的全面分析。封场验收流程封场验收流程包括现场检查、资料审核和性能测试。首先进行现场实地勘察,确认所有施工按设计要求完成;其次审核施工记录和检测报告,最后进行防渗层和覆盖层的打压测试。封场后续维护封场验收合格后,制定详细的后期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必要的修复工作。确保封场长期稳定性和环境保护效果,避免因忽视后期管理导致的二次污染。07维护与再利用封场后维护工作封场后场地监测封场后需定期对填埋场进行环境监测,包括气体、液体和土壤污染的检测。确保场地稳定,无污染泄漏风险,为后续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持。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封场后可开展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工作,通过种植树木、草本植物等措施恢复自然生态系统。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还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封场后的土地可以进行多种用途的开发,如建设公园、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合理规划土地使用,使封场后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促进资源的循环发展。维护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封场后维护管理体系,包括日常巡查、定期维护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填埋场在封场后依然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并有效应对潜在环境问题。场地再利用方案土地复垦规划根据封场后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土地复垦规划。确定土壤修复、植被恢复和农田改造等措施,确保土地资源再利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生态修复设计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设计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包括湿地恢复、水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提升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平衡,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水资源管理封场后场地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和使用方案,确保场地再利用过程中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避免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基础设施重建规划和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以支持场地的再利用。包括道路、水利设施和公共设施等,确保基础设施安全、可靠且符合相关规范,为后续使用奠定基础。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估。通过科学数据监测场地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确保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长期监测与管理策略长期稳定性监测方法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填埋场的稳定性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根据不同区域的废物特性和稳定化程度,确定合适的采样深度和频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多维度环境监测实施大气、填埋气体、渗滤液等多种环境介质的长期监测。通过系统的监测方案,掌握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保障环境安全。长期生态影响评估定期开展填埋场生态影响的长期评估,包括对土壤、地下水和周边植被的影响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评估生态恢复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长期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综合分析填埋场长期运营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评估填埋场运营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资源优化配置。08强制性条文解析第8.0.3条强制性要求防渗系统要求第8.0.3条规定了防渗系统的强制性要求,包括防渗膜的材质、厚度及铺设方法。防渗系统必须保证生活垃圾填埋场内有害液体和气体无法渗透到地下水中,避免环境污染。环境监测设备标准规范明确要求在封场过程中安装必要的环境监测设备,如渗滤液监测井和气体监测装置。这些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能够实时监测并记录相关环境参数,确保封场后的环境安全。生态恢复措施第8.0.3条强调了封场后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植被重建和土壤修复。必须采用当地适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同时对土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51T 1525-2012 泵站软起动控制装置技术条件
- DB51T 1128-2010 华鲮养殖技术规范 苗种
- DB51T 1088-2010 川西北高原飞播种草播后管护技术规程
- 2024年版工业润滑油交易协议范例一
- 新建原料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三极管项目实施方案
- 新建铁桶罐头开口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塑料薄膜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建车载冰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铁红醇酸防锈底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9-24个月婴儿亲子活动设计与指导(上)
- 2024年中国邮政中邮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路面塌陷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 2024年广东省高三一模英语试题答案讲评词汇积累课件
-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400题及答案
- 配网规划方案
- 空调制冷设备配件课件
- 新媒体对农产品推广的影响
- 公众场所人流密度分析报告
- 学校宿管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