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卷(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中图版北京)(解析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卷(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中图版北京)(解析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卷(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中图版北京)(解析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卷(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中图版北京)(解析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卷(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中图版北京)(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期中卷(A卷·知识通关练)(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中图版·北京八年级上册(第一、二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为陆半球图,甲地为陆半球的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陆半球上(

)A.甲地位于北半球 B.乙地位于东半球 C.丙地位于印度洋 D.丁地位于南美洲2.图中显示出(

)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四大洲 C.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 D.三大洋3.图中巴拿马运河是(

)A.南、北美洲分界线 B.亚洲、欧洲分界线 C.欧洲、非洲分界线 D.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答案】1.A

2.C

3.A【解析】1.据图可知,甲地是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故A正确。乙地位于西经30度至西经60度之间,位于西半球,故B错误。丙地位于非洲西部的大西洋上,故C错误。丁地位于非洲,故D错误。故选A。2.图中显示的大洲有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共5个大洲。图中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图中的大洋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图中所示陆地被海洋分割、包围。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3.图中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同时该运河还连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故A正确。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故B错误。欧洲、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故C错误。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故D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积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读图,完成下面4-6小题。4.图中示意北半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5.关于②所示半球的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以太平洋为中心 B.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C.陆地是连成一片的 D.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6.④所示半球中,被三大洋包围的是(

)A.南美洲 B.大洋洲 C.南极大陆 D.非洲大陆【答案】4.C

5.B

6.C【分析】4.从图中可知,①是以美洲为主的西半球;②是以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为主的东半球;③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北半球;④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故C符合题意。5.从图中可知,②是东半球,以印度洋为中心,陆地没有连在一起,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故B符合题意。6.④所示半球中,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南美洲被太平洋和大西洋包围,大洋洲被太平洋和印度洋包围,非洲大陆被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故选C。漫画不仅生动、形象、还包含着深刺的道理。读没《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啊!》,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漫画反映的是(

)A.地心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日心说 D.大陆漂移说8.下列地理现象能作为该学说证据的是(

)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B.北美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相似性C.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 D.南极大陆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等矿产资源【答案】7.D

8.D【解析】7.读图可知,图示大洲为非洲和南美洲,而现在其距离较远,因此漫画反映的是大陆漂移说。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8.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陆变迁,A错误;北美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相似度不大,B错误;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和地震是板块构造学说的证据,C错误;南极大陆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等矿产资源,说明其在早期处于温带地区或热带地区,有大量植物生长。经过长时间的漂移,南极大陆漂移到现在所处的位置,D正确,故选D。【点睛】大陆漂移说的证据: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的相似性、非洲和南美洲古地层的相似性、非洲和南美洲大陆两侧生物的相似性、印度发现古冰川、南极洲发现丰富的煤等矿产资源。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乙为喜马拉雅山,其长高的原因是(

)A.A板块和B板块的碰撞挤压 B.A板块和C板块的张裂拉伸C.C板块和D板块的张裂拉伸 D.C板块和B板块的碰撞挤压10.由图可知,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A.板块的内部 B.板块交界地带 C.地壳稳定地带 D.陆地边缘11.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四条防震短信中不可相信的是(

)A.在家中,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避震B.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底下C.地震时,不要乘坐电梯D.在街上,应迅速躲在电线杆下【答案】9.D

10.B

11.D【解析】9.喜马拉雅山处位于C亚欧板块与B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处,是地壳隆起形成的,受挤压力的作用珠穆朗玛峰的身高会继续“长高”,与A非洲板块和D太平洋板块无关,故D正确。故选D。10.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故选B。11.发生地震时,在家中,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避震;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底下;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在街上不能躲在电线杆下。故D符合题意。故选D。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处植被比N处茂密 B.N处比M处干燥C.N处植被比M处茂密 D.M处和N处降水一样多13.图中形成的降水类型最可能的是(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答案】12.C

13.B【解析】12.读图可知,N处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较茂密;M处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从图中看出,在山地的迎风坡一侧,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被迫顺山坡爬升,爬升中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为地形雨。结合题意,故选B。下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赤道附近地带 B.中纬度地带 C.回归线东侧 D.南、北两极地区15.亚欧大陆内部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水汽难以深入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C.气温低,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答案】14.A

15.B【解析】14.读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赤道地区,这里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A对,BCD错;故选A。15.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来自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B对,ACD错;故选B。【点睛】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6.该图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A.南半球气温分布图 B.北半球民族分布图C.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 D.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图17.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圈附近气温最高,达20℃以上 B.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C.乙处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之间 D.甲处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答案】16.C

17.D【解析】16.由图可知,图中反映的是南半球的年降水量图,没有反映出气温分布,更没有体现出北半球的信息,应该称为“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故选C。17.关于南半球降水分布特点的叙述,图中不能看出气温分布,故A错误。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故B错误。乙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故C错误。甲处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其中海洋面积占到百分之七十一,其中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百分之八十,这样就导致南半球的气温分布更均匀,降水的分布除了受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外,还会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读A-F六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18.有关图中各地的气候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A地全年高温多雨 B.F地气候严寒,降水稀少C.C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D地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19.根据图中信息,判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六地均位于北半球 B.六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地C.F地位于温带地区 D.六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B地20.图中六种气候的降水季节分布属于冬季多雨类型的是(

)A.D B.F C.B D.E21.导致A、F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答案】18.C

19.B

20.C

21.B【解析】18.结合气候资料来看,A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A正确;F地气候严寒,降水稀少,属于极地气候,故B正确;C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C错误;D地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选C。19.南半球陆地最热月是1月,最冷月是7月,F位于南半球,其余的位于北半球,故A错误;六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地,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故B正确;F地位于寒带地区,故C错误;终年严寒六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E地,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B。20.A属于全年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属于冬季多雨的地中海气候,故C正确;C、E属于夏季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故D错误;D属于全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故A错误;F属于全年少雨的极地气候,故B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21.读图可得,A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地区;F地属于冰原气候,该地位于南极地区。导致A、F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22.图示反映了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是(

)A.海洋污染,物种灭绝 B.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C.臭氧空洞,危及健康 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23.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B.燃烧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C.植被破坏导致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D.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答案】22.B

23.A【解析】22.由图可知,人类排放废气,使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正确。图中未显示海洋污染、臭氧空洞、住房紧张等,A、C、D错误。故选B。23.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由大气污染导致的,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放出二氧化碳,A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植被破坏使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C说法正确。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可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排放二氧化碳,D说法正确。故选A。【点睛】人类排放废气,使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放出二氧化碳。气候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活动,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话反映了当地气候特点是(

)A.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月较差大 D.气温年际变化大25.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下列行为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①开发利用太阳能②燃烧煤炭、石油③大面积砍伐森林④骑自行车上学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24.A

25.C【解析】24.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新疆气温日变化大的生动写照。故选A。25.气候不仅会影响人类活动,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如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使用矿石燃料以及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的,以上四种做法中,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骑自行车上学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而燃烧煤炭、石油会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故选C。第Ⅱ卷二、解答题26.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读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大洲或大洋的名称:甲_______洲,A_______洋B______洋。(2)请写出图中丙大洲的一个世界之最:__________。(3)丁为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又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该大洲是__________。(4)请写出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_________;甲、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运河。(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_______,最大的大洋是________。(6)甲、乙、丙、丁所在的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答案】26.(1)亚

太平

印度(2)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3)南极洲(4)白令海峡

苏伊士(5)亚欧大陆

太平洋(6)丁【解析】26.本题以东西半球海陆分布为材料,考查大洲和大洋分布图的判读,在把握东西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分布及特点、洲界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由图可知,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A是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B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2)丙是非洲,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洲,刚果盆地是世界最大的盆地等。(3)丁是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又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因为所有的经线都汇集于南极点,因厚厚的冰雪覆盖,平均海拔约23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4)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甲亚洲与乙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甲亚洲和丙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约占世界海洋的一半。(6)甲、乙、丙、丁所在的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丁表示的南极洲;甲亚洲和丙非洲跨了南北半球,乙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27.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2020年12月6日,智利发生6.1级地震(图中④处),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___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碰撞区。(2)印度尼西亚境内火山众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3)测定的数据表明,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约增高1厘米,其持续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4)图中①②③④地易发生地震。从地理位置上看,②③④地同位于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①地位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5)有学者预测,千万年之后,红海面积会不断________,地中海的面积会逐渐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6)日本的小贝晚上正在家里(高楼)做作业,突然发生地震,此时小贝的避灾逃生方法是_________。【答案】27.(1)美洲

南极洲(2)位于板块交界处(3)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运动(4)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5)扩大

缩小

板块运动的方向(6)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解析】27.本题以板块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到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产生的影响,正确的避震方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板块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1)读图观察可知,智利地震的震中(图中④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2)根据印度尼西亚的位置可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3)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这两个板块是碰撞挤压的,所以珠穆朗玛峰还会不断升高。(4)读图可知,②③④地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①地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5)由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以看出,红海因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海洋面积会不断扩大;地中海因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海洋面积会不断缩小。(6)发生地震时,应该采取正确的避震方法,如日本的学生小贝正在高楼里做作业,突然发生地震,此时,小贝应该迅速用枕头护住头部,躲到有承重墙的卫生间里或坚固的家具下。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离开。28.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完成探究活动。活动材料:海拔测量仪1个、温度计1支、数据记录及绘图工具等1套。实践过程①在海拔0米、500米、1000米、1500米处四次测量气温。②记录测量结果或绘成图(如图)。③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1)观测结果:请把图中所示观测结果填写在下面表格中。海拔0米1000米1500米气温_________18℃________12℃(2)归纳分析:气温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拓展延伸:我国的拉萨和重庆两城市,纬度相近,但夏季气温相差悬殊,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__市,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原理应用:①导致乞力马扎罗山成为“赤道雪峰”并且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②有一座海拔3800米的高山,在其山麓海拔1800米处测得的气温是18℃,请你计算出山顶的气温_______________,其山顶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会常年积雪;该山的阳坡气温较_______________,阴坡气温较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答案】28.(1)21℃

15℃

海拔每升高1000米,

气温下降6℃

拉萨

海拔高,气温低

地势高低

6℃

低【解析】28.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的分布、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因而,对气候的形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详解】(1)由图可知,0米处的气温是21℃,1000米处的气温是15℃。(2)由图可知,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是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3)我国的拉萨和重庆两城市,纬度相近,但夏季气温是拉萨,因为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气温低。(4)①导致乞力马扎罗山成为“赤道雪峰”并景观随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地势;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②当海拔是1800米的山麓气温是18℃时,3800米的山顶气温是6℃,山顶不会终年积雪;该山的阳坡受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阴坡则气温较低。29.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五名同学,对亚欧大陆气候进行了研究。(1)图中D处____气候,F处____气候。(2)张明读甲图时发现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A、B、E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A到B再到E,气温年较差逐渐____(填“增大”或“减少”),年降水量呈现出____(填“递减”或“递增”)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3)李亮要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