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大全_第1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大全_第2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大全_第3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大全_第4页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大全第一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大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柳州高中罗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本节课也是联系教材第一、三、四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表现在:第一,从马哲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握这一点,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第二,从教材结构安排看,本框内容既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转变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来看,能否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关系到全书教学的效果。在下册人生观部分,许多内容都是以这些基本观点为指导去展开分析的。(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3)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2、能力目标:(1)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不仅懂得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更重要的是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系。(2)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到认识事物外部联系中学会全面的分析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能力。3、觉悟目标: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古诗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改造世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2、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3、思想教育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通过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二、说教法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教材讲述采用事例归纳法,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贯穿“读--议--讲”的基本程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例证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等等启迪学生思维。1、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多媒体素材,通过生动故事、画面,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领悟生活的情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哲学。2、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热点”、澄清“盲点”,本课时对“联系的客观性”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说学法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生态系统图、长江洪灾的原因等多个实例的分析,将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2、思维训练法:在本节讲课,我在每一部分都引用了一些事例,要学生由事例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事例,既分析又综合。培养自已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学会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养成自学习惯,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对设计了一些思考题、议一议、想一想、讲一讲等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材料、分析知识点,实现自学达标。四、课堂设计导入新课:引用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导出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用“秦山核电站为什么要买羊”引出联系的含义,让学生谈谈对联系含义的理解,以及在含义中找出它的特点――普遍性。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先请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然后归纳联系普遍性的三个主要表现,然后让学生分析一张生态系统图,相互讨论,从这张图中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3、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提问:是不是人想有什么样的联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围绕课本第46页的议一议“人们为什么喜欢买带8的号码?”,展开讨论(略)。得出结论:人不能主观臆造联系。然后通过一段有关长江洪灾的分析,得出结论:人不能消灭联系。学生可以自己举例,例如:非典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毛泽东50年代提出除麻雀等四害导致广大农村虫害增加;无锡经济发展不注意环境导致太湖水质变差。4、人能够认识并利用客观事物的联系。分析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到我国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说明这个问题。最后,进行课堂讨论,设计两个情境,一是“在坐的同学与英国某个名叫琼斯的人毫不相于,没有任何联系,何以说联系具有普遍性?”二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世界进一步连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致于有了‘地球村’之说,这难道不能说事物的联系是人们主观创造的吗?”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一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然后请学生小结,并进行课堂练习,布置课外小论文。第二篇:事物是普遍联系[范文模版]一、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板书)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对于狼可谓是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可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却提出要把狼请回来做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在美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自然生态保护区本来存在着鹿群与狼群,可当发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然而失去天敌的鹿群在舒适的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从而导致了鹿群的大量死亡,最后只得引狼入室。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联系1、联系的含义(板书)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互关系。那又是谁与谁的两互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部两互关系。那个同学们能否举个联系的例子:(可适当提示学生: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好,同学们举得非常好,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联系的概念,那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上些事物它同任何事物之间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着(学生讨论)。当然不可能有,这也就是说明了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板书)这里我们可以拿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内部的事物来说明。手机举例。电池,手机屏,后盖等都是手机的一部分,缺任何一个部分,手机都不可能正常的工作。事物的内部缺少任何一个部分,该事物就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因此说任何事物内部和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事物内部是有联系的,那么事物与事物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是不是相互联系着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物是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手机如果没有了电源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不能持续工作也就是没有了发展的条件)比如,大家如果想在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对,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再比如,思维领域中,我们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它不公与反映对象相联系,而且与人脑、实践活动等相联系,还一书本载体、印刷工人的劳动相联系。在人类社会中亦是如此。孟母三迁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当然我们上面所讲的只是事物横向联系,是左邻右舍的联系。事物的外部联系还表现为纵的方面古往今来的联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牛顿的名言,他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见,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将来的成功都是以现在所学的知识为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以往事物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事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向事物的未来发展而去都与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存在联系。所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看到历史联系就能知来龙去脉。正确认识事物,否则只能近视眼,睁眼瞎。既然我们说事物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外部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那么我们其实可以归纳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世界是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我们打个比方,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我们说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上述三个方面,都已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石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3、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正因为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板书)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学生举例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入。)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左眼跳灾,右眼跳福:耳朵发痒有人在背后咒我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吉利,而是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警惕与反对。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2)反对忽视客观的联系(板书)(显示胶片)今年在北方频频的发生沙尘暴这到底是为什么啊?这是由于人们无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联系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恶果。这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我们,由于人们忽视了客观存在的联系,而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也将如何报答人类,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自觉的保护环境,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我们必须牢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教师一边归纳一边让学生看书第46页这一段。)上面我们分析了人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联系是客观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联系时候就束手无策呢?当然不是。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板书)就拿我们河南来说,河南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以前交通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更多的富余劳动力都是闲置在家,种地之类的,现在交通便利了,人们在农闲之余不再是没事干,而可以外出务工,给家庭创收。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地区也铁路地带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在网上发信、聊天也是体现了这一原理。异地人们的交往本来就存在,在以前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利用网络的快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强化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说到这点,可能细心的同学就会问了,不对啊,教材一方面说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另一方面说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这岂不矛盾?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这里指的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建立起来的具体联系,它并不否认事物的联系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的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事物自身所固的的联系。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能不能把碗里的水一滴不漏的抓起来(学生回答)不能,那么怎样才能把它抓起来呢?(学生讨论)其实只要改变一下它的具体状态不就行了吗?把水结成冰。而水与冰的固有联系都没有变,它们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子组成。第二、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才能办得到,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如人们发射的地球通信卫星,不仅与地球之间形成新的具体联系,而全不成为人们之间一种新的具体联系中介,但是要发射成功就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力的联系进行计算。如果忽视了事物固有的联系,出现不允许的误差,那卫星也就不可能发射成功,这种新的联系就建立不起来。其实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没有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第三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教学设计一、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一)本框在全课中的地位作用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其它各框节以本框为前提和基础,并以本框为线索来展开的。(二)本框知识点的内联系1.什么是联系?2.整个世界是不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3.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联系会不会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三)教学教育目标1.知识方面:(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理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3)理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初步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等辩证思维能力。3.觉悟方面: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哲学观点去分析和解决一些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在情感上相信,在行动上愿用、会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2.难点: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录像带,投影片四、教学方法:自读、讨论和讲解相结合五、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六、课堂设计:【一】课前准备:1.到图书馆音像资料库剪接“中美关系问题”录像带、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栏目中有关非洲鳄鱼与鸟的关系的录像带备用;2.自制投影片:a.学校池塘生态系统网络图b.“守株待兔”漫画片【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中美关系”录像引出课题,导入新课,〈中美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美国国内各方面对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也产生很大影响〉(一)联系的含义强调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即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随着认识范围的扩大,事物之间又可变成事物内部。提问1:联系是个别的、偶然的吗?为什么?(引起思考,并指导学生自读教材P140—P144页)〈提问1: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事物联系表象繁多,万事万物都是客观联系的,从而归纳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二)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1.自然界内部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先放映录像:“鸟与非洲鳄鱼”,说明自然界内部事物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再投影“学校池塘生态系统网络图”进一步强调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投影出示池塘生态系统┏生产者:有睡莲科、眼子菜科、水鳖科等┏生物部分━┫水生等各类浮游植物┃┫消费者:有各种鱼类、甲壳类和浮游类动物┃┗分解者:有各种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组成提问2:自然界内部是联系的,人类社会内部是否也是如此呢?举例说明。<提问2:目的让学生明确人类社会内部联系也是客观的,自己举例增强说服力>2.人类社会内部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的。为了便于学生更好也理解这个道理,除书上的材料还可多列举一些同学身边的材料,如:学校、社会、家庭是如何联系的,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学习中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环节的联系等等。有利于加深感性认识和理性归纳。提问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有没有联系呢?<提问3:目的让学生明确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同时人类社会也影响和改造着自然界。举“普鲁士国王爱吃樱桃”例,说明麻雀——虫子——樱桃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此间穿插环境问题及环保意识教育。提问4:物质世界与人的意识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为什么?<提问4:目的让学生明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具有反作用,增强说服力>4.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意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用中医“头痛医脚”例讲清人的意识来自客观物质世界。同时人的意识又会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可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等现象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再去指导人们研究出宇宙习船,登上月球,征服客观物质世界加以说明。由上面几个方面总结归纳出一切客观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联系不是个别的,偶然的,世界上也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讨论1:事物间的联系是不是从来就有的呢?它会不会依人的意志而改变呢?<讨论1: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我们不能凭空创造、也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联系是客观的。并且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中的第二个高潮。>(三)联系具有客观性一方面,联系是有条件,不是凭空想象的。1.不能凭空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守株待兔”漫画投影片展开说明,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莫名其妙的联系。再用学生列举的“8”——“发”——“罚”;无锡人的“4”——“死”;国外“星期五”——黑色——不吉利;手相决定人的命运等等进一步加以说明,这完全是唯心主义的货色,我们要坚决反对。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上买卖带“8”的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等现象,加强思想教育。提问5:人们不能凭空创造联系,那么能不能消灭事物间的联系呢?<提问5:目的使学生由不能随意“创造”联系过渡到不能“消灭”联系的观点学习中去引起思考,得出结论。>2.也不能随意“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无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例毛泽东50年代提出除麻雀等四害导致广大农村虫害增加;再从无锡经济发展不注意环境导致太湖水质变差,就是人们无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的结果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联系也是具体的,我们学习北京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是学习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的敬业精神。总结: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遵循事物的联系,利用联系为我们服务,克服主观臆想,以免造成损失。〖布置作业〗:(投影)请同学列举有关联系方面的成语、谚语并分析是怎样联系的。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失火的条件下,城门——水——鱼发生联系。【三】板书设计: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自然界内部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2.人类社会内部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一)联系是普遍的┫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4.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的意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人不能凭空“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二)联系是客观的┫┗2.人也不能任意“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七、教学后记:1.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后,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理解。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3.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反响极好。第四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课堂实录(本站推荐)【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识记联系的概念;明确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道理;初步理解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力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学会从具体事例入手;归纳基本原理,并能以此观察分析实际问题。觉悟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重要性;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教学重点】什么是联系?联系是普遍的。【教学难点】联系是客观的。【教学方法】“三自一导”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设疑、自求索。【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复习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呢?这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共同学习的问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0页。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板书)师:学习这一框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联系?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注意听歌词。(放录音:歌曲“说句心里话”,优美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师:“说句心里话”这首歌,词美、曲美,歌唱家唱得更美,因而深受我们的喜爱。她唱出了当代军人的心声,赞颂了当代军人的情怀。请问同学们,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用歌词回答。生:因为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因为常思念梦中的她。(学生笑)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因为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妈妈,还有梦中思念的她。按说他该好好在家中孝敬父母,爱妻怜儿。但他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兵呢?(用歌词回答)生:因为他更加懂得有国才有家,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而没有了祖国也就没有家。师:同学们回答得好。没有了祖国便没有家。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作为军人的“我”正是有了对妈妈、对她,对家、对国的爱才来当兵的,反过来,也正是有了她们的支持“我”才能够出来当兵。可见,在“我”和妈妈、她之间,在家与国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哲学上就把这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1.联系: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板书)师:请同学们读课本的第1自然段,重点读第7、8行联系的概念,体会联系概念所包含的道理。师:请同学们思考: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别的人、别的事物之间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注意,结合前面讲的内容,结合高一年级我们所讲的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举例。生: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②物理课所讲的摩擦生热;③化学课所讲的氧化还原反应;④价格与价值;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师:同学们刚才所举例子范围很广,这就说明:联系不是仅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物,而是广泛地存在于一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也就是说,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板书)师:这个问题是本框的一个重点问题,课本从第2自然段至第10自然段,运用大量的事例,详细地为我们分析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看书,分析归纳课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学生看书,教师辅导)师:下面,请一个同学归纳一下,课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生:从四个方面:一是自然界内部各种事物之间;二是人类社会内部各种现象之间;三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四是客观物质世界同人的意识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师:这位同学归纳得较为准确,下面我们对他所讲的方面加以提炼。这个同学所讲的联系,实际上就是讲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而整个世界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称为客观世界,人的思维叫主观世界,因此,普遍联系就有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自然界内部各种事物之间;②人类社会各种现象之间;③人的思维之间;④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⑤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板书)下面,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讲自然界内部各种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第二组的同学来分析人类社会内部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第三组的同学来归纳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第四组的同学概括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老师对同学们所讲的不够详细的地方加以补充,并讲讲人的思维之间也是普遍联系的。现在请同学们分组看书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随时准备补充。(课本写的较详细,学生一般都能够讲出来,为了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也是普遍联系的。)生:在人类社会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与消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都是联系着的。师:同学们分析得较好,但同学们分析的重心侧重于生产方面,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只注意捞钱,使人们觉得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缺少了应有的人情味,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举一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例子,来说明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常常总是“情”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生:我们班××同学生病后,班长主动照顾他,同学们主动为他请医送药,相互关心„„师:同学们所举身边的例子,都说明了人和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这里,我也为同学们举一个例子,是关于李素丽的:10多年前一个寒冬的早晨,一位姓杨的女医生抱着女儿乘坐李素丽所在的公共汽车去上班,李素丽见状急忙让杨医生将女儿放在售票台上,见孩子穿得较单薄,急忙脱下自己的外衣轻轻盖在孩子的身上„„杨医生下车时,李素丽问杨医生:“孩子到托儿所后有衣服加吗?”杨医生说:“没关系,等会儿太阳出来了就暖和了。”可是,说者有意,听者有心。下午两点多钟,杨医生做梦也没有想到,李素丽拿着一床晴纶毛毯来了。李素丽对杨医生说:“你下班后还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用这床毛毯裹在孩子身上,免得孩子着凉。”杨医生是位下过乡的老知青,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磨难,却从来不掉泪。然而,今天,当她面对着李素丽,禁不住热泪盈眶了。从此后,她学习李素丽“真情为她人”的高尚情操,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病人服务。10多年后的1995年9月,当她得知李素丽的女儿生病在床,而李素丽又忙于为世妇会的召开而工作抽不出时间照顾自己的女儿的时候,杨医生一连10多天主动到李素丽家去帮助她照料女儿。同学们,这生动感人的一幕,不正是“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最好写照吗?这不正是我们社会中最为珍贵的联系吗?还有什么联系比这种联系更真实更感人的呢?李素丽有句话叫“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这充分说明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那么,你们能否举出一些古诗、成语、歌谣、谚语来说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例子。生: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师: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五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doc学习资料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好,今天我们来学第二课,本课内容一共包含三地,第一节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而第三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堂课我们学习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第一框题:事物的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板书)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对于狼可谓是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可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却提出要把狼请回来做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在美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自然生态保护区本来存在着鹿群与狼群,可当发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然而失去天敌的鹿群在舒适的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从而导致了鹿群的大量死亡,最后只得引狼入室。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联系1、联系的含义(板书)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互关系。那又是谁与谁的两互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部两互关系。那个同学们能否举个联系的例子:(可适当提示学生: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好,同学们举得非常好,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联系的概念,那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上些事物它同任何事物之间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着(学生讨论)。当然不可能有,这也就是说明了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44页到46页第一段,看看书中主要用几方面说明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学生看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学习资料书回答)课文主要从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外部联系以及世界总体联系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板书)这里我们可以拿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内部的事物来说明。我想请三位同学来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照第44页的小字部分。好由谁来回答?(学生回答)非常好,在同学们上面所举出的各事物的内部缺少任何一个部分,该事物就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因此说任何事物内部和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现在我们知道了事物内部是有联系的,那么事物与事物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是不是相互联系着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物是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比如,大家如果想在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对,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再比如,思维领域中,我们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它不公与反映对象相联系,而且与人脑、实践活动等相联系,还一书本载体、印刷工人的劳动相联系。在人类社会中亦是如此。孟母三迁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当然我们上面所讲的只是事物横向联系,是左邻右舍的联系。事物的外部联系还表现为纵的方面古往今来的联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牛顿的名言,他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见,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将来的成功都是以现在所学的知识为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同学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学习为以后打下扎实的基础。总之,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以往事物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事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向事物的未来发展而去都与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存在联系。所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看到历史联系就能知来龙去脉。正确认识事物,否则只能近视眼,睁眼瞎。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学习资料既然我们说事物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外部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那么我们其实可以归纳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世界是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我们打个比方,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我们说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上述三个方面,都已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3、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正因为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板书)请同学们看书第46页“议一议”: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学生举例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入。)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左眼跳灾,右眼跳福:耳朵发痒有人在背后咒我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吉利,而是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警惕与反对。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学习资料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2)反对忽视客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