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荷塘月色》学案(无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学案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_____________,号秋实。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_____________,同时开始研究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言志表意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览胜记游散文,诸如《踪迹》《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书怀抒情散文,诸如《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感悟觉世散文,朱自清将自我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与读者共分享;指摘时弊散文,表达了朱自清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民主战士、_____________,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二)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朱自清在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_________________。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原因是什么呢?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___。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三)题目解读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景对象——“荷塘"和“月色”:“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既指“荷塘"之上的实实在在的月色,又指作者心中向往、追求的的境界。“荷塘”与“月色"相互_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_____。
(四)拓知识
西洲曲
《西洲曲》是中的名篇,全诗描写青年女子对所爱之人的_____________,课文所引四句是写青年女子盼郎不至,“出门采红莲”,由“过人头"的莲花和如水的莲子触景生情,由“莲子”的谐音“怜子"勾起了对情郎的思恋。作者引用《西洲曲》,包含着他对和的无限向往。这与《荷塘月色》第三段所描写的___自由心态遥相呼应,一脉相承。
(五)字词
字音
煤屑()幽僻()蓊郁()踱着()弥望()
霎时()颤动()脉脉()酣眠()参差()
乍看()媛女()纤腰()沾裳()
敛裾()袅娜()
识字形
①②
③④
3、辨词义
(1)清净·清静
[辨词]“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清静"指安静、不嘈杂。如:环境非常清静。
[选词]①张老将军退休以后就回到了在湖南的农村老家,过着______的日子。
②长假来临,市民不妨避开人潮,选择一些______的出行路线。
(2)约略·大概
[辨词]“约略”除了有“大致,大体上"的意思外,还有“仿佛,依稀”“大概,有很大可能性"略微,轻微;不经意”等意思。“大概"指的是“大致内容或情况”“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不很精确的估计"。
[选词]①______听得窗外有细细屑屑的雨点声,但也不一定是雨点,细听去却又没有了。
②你的书______什么时候能出来?你的那些粉丝都等急了。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你看小郭没精打采的样子,准是又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②门前的那一大片蓊蓊郁郁的树林被砍掉了,整块地被推得平平整整,拿来做了新的稻场。
③我隐隐约约记得我的老家门前有一棵拴着秋千的大树。
④这些别有风味的小蛋糕是该地的特产。
[释义]
①没精打采:
②蓊蓊郁郁:
③隐隐约约:
④别有风味:
(六)板书设计
合作学习
第一组
阅读《荷塘月色》,完成1-4题。
1.对《荷塘月色》中“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2.第⑤段描写月光的动词极具表现力,对此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泻"字指“很快地流”,虽紧扣“月光如流水"此喻,但与“静静地”有矛盾。
B.“浮"字写出水雾自下而上扩散,月光自上而下弥漫,主要目的是用月光凸显水雾的轻薄缥缈。
C.“洗”字与“在牛乳中"搭配,表现月下荷塘的纯净,突出花叶特有的奶白色调和实感。
D.“笼着轻纱的梦”形象写出月光下荷花的朦胧,传达出作者此时淡淡的喜悦。
3.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从全文来看,第⑧段的《采莲赋》有何作用?
第二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像闪电般,这时候一丝叶子与花也有颤动,霎时越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像闪电般,这时候一丝叶子与花也有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越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C.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D.像闪电般,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越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6.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B.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要用科技战胜饥饿。
C.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睛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了那条被子。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第三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3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朱自清《荷塘月色》)
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品读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描写了一幅月下美景图,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五个方面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幽恬静的氛围。
B.第二段借助叶子、花、树木,写出了月色朦胧的特点,作者按照从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C.第二段作者描绘了一幅光影交错图,其中“酣眠”是指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小睡"指的是朗照。
D.这三个段落皆为写景,每个段落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且比喻较为明显。
9.为了描摹月光,作者用了不少传神的动词,试从“泻”、“浮"、“洗”“画"四个加点的动词任选两个,分析其使用的妙处。
第3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
三、教考融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苏轼少作《夜行观星》有一句“小星闹若沸”,纪昀《纪评苏诗》在句旁抹了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矣。"这表示他不懂苏轼那句,以为它像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卷四:“亦犹小星将坠,则芒焰骤作,且有声曳其后。”宋人诗文里常用“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宋祁的词句和苏轼的诗句都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字转移到声响上去,正像拉丁语以及现代西语常说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有“通财之谊”。培根曾说,音乐的声调摇曳和光芒在水面浮动完全相同,“那不仅是比喻,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脚迹"。那可以算是哲学家对通感的巧妙的描写。
(摘编自钱锺书《通感》)
材料二
《荷塘月色》富有诗情画意。朱自清先生以诗人的灵敏的触觉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骋怀地观摩,而且严辨淄渑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
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荷塘月色》运用的手法是多样的。有鲜明的比喻,有明显的对比,有强烈的衬托,有生动的拟人。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即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荷塘月色》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仅以对蝉声这一细节的描写就足以说明问题。由于有些读者提出异议,以为月夜不应有蝉鸣,因此朱自清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是亲自体察,“又有两回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才打消了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整篇《荷塘月色》均体现了作者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他不但对荷塘作整体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审视,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时而摹写花叶,时而描绘岸柳,时而淡勾云彩,时而轻描树影,层层铺陈,步步开拓,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之令人“惊异”之美。朱自清还认为“花和光固然是诗,花和光以外也还有诗"山水田野里固然有诗……任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以敏锐的感觉去发现这些“诗"。从《荷塘月色》里不难发现,作者正是这样努力去发掘蕴含在大自然里的这些“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荷塘月色》除了描写技巧有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不重视语言的锻炼。《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实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
《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使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摘编自刘泰隆《荷香月色,诗情画意》)
材料三
1920年以后,朱自清的家境已经非常惨淡,因为贫穷,家庭失和。1922年,朱自清带妻儿回扬州,打算与父母和解,结果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1927年暑假中,朱自清想回扬州,但是又怕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定,因而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之语。这证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这样的解释,如果不是更加切近朱自清的本意,至少也是揭示了比较深刻的心理和艺术的奥秘。朱自清自己也曾表示“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自己的惶惶然”,但是他“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着我生活”,“还是别提超然为好”,“最终的选择还是‘暂时逃避’"。当然这种逃避是不轻松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这些表明朱自清因为考虑到妻子孩子的责任问题,而不能绝对自由地作政治的抉择。
(摘编自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渔与纪昀两位大家的认识有点少见多怪,说明古人并不接受“通感"这一手法。
B.“通财之谊”原指交情甚笃的朋友之间的钱财往来,文中指各个官能的领域不分界限。
C.“通感"的手法在现代散文创作中较少运用,《荷塘月色》中则运用得巧妙、奇特、新颖。
D.“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的“这几天"应该有所指,孙绍振顺着此思路得出新结论。
12.下列古诗句中,具有材料一中“通感”特点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B.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C.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凭常有的经验质疑朱自清散文中关于“月夜蝉声"的描写,表明作家写作时不能凭想象,要亲自体察。
B.《荷塘月色》之所以富有诗意,是因为朱自清以敏锐的感觉发现了荷塘月色中的“诗”,并使用艺术手法对景色进行了极力摹写。
C.朱自清提倡文学语言要“顺口"顺耳”“顺眼”,他的《荷塘月色》确实做到了。
D.对《荷塘月色》所表达的“自由”,不能仅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也可以从伦理的角度理解。
14.材料二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荷塘月色》的?请简要概括并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见荷塘月色
吴兆民
①今天晚上,我终于来到了清华园的荷塘。可是来迟了,已不见满塘的荷花荷叶。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寻当年朱自清的足迹,也不能不说是非常惬意的事。
②荷塘边随风飘拂的杨柳,有好些一定目睹过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样子就是对故人的怀念吧。昏黄的路灯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让人觉着塘中漂动着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则在这水草上滑过。今晚虽不是满月,但它的清辉似乎不减当时,尽情倾洒于眼前的荷塘。
③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为朱自清已将它牢牢植根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的荷香弥散。
④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几盏温和的路灯紧贴荷塘小路亮着,倒映水里的显出一束束昏黄,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我折上了这一小路。三两个戴着耳机、口里正在默默记诵的清华学子与我擦肩而过。左边一列高高土坡,密植森森柏树,黑压压一路绵延。荷塘那边,月亮透过摆动着的高大树枝时不时瞟我一眼。
⑤眼前的莲桥把狭长的荷塘分成两半,稀疏的残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几许凄凉。莲桥那边路灯下一学子在踱步捧读。走过莲桥,拐过小弯,我走进了近春园遗址深处,置身高高的白杨树下。眼前一片开阔地,平展展的,月光轻洒,充满空灵,草坪黑青黑青,上有不少落叶。前面竖立着一块石碑,记载着近春园历史。后面小土坡上的“荷塘月色"亭,显得有些静穆。月光在静静往这里挥洒,近处的一切都给抹上了清灵灵的光影,我也被其细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给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样邈远、透亮而圣洁,让人的心胸霎时跟着坦荡起来。极目远望,未见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带远山,恐是让长高了的树木遮住了吧。
⑥七十多年前那个夜晚,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这月下荷塘,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这里倾泻,一生操守在这里坦白!要清洁,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从;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朴朴素素的人,做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有多少人经受不住磨难变节了,经受不住诱惑苟且了,经受不住清贫颓废了,而你没有。为了民族,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严。那个夜晚,你一人在这里的默想和表白,说不上庄严,充其量只是几天后以《荷塘月色》艺术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了。没有哪一个要求你去这样做,也没有哪一个去监督你这样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觉、意志、风范。你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贫病交加之际不领美援面粉,成了承载一个民族的气节、尊严和大义的人。也许有人不屑,也确实有人不屑,这反而衬托出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人住宿出租合同及条款
- 7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度合同型车辆生产及装配特许协议
- 不动产权与动产汽车交换合同
- 重型货车运输合同协议
- 12《寻找生活中的标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
- 5 走近科学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2 学会沟通交流第1课时正确对待不同看法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1《清平乐 清平乐》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 油罐保温合同范本
- 水利站工作计划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语法练习
- 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
- 食材配送、包装、运输、验收、售后服务方案应急预案
- 万千教育学前读懂儿童的思维:支持自主游戏中的图式探索
-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通用
- 中石化YC分公司易捷便利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病区环境管理查房》
- 《小羊和蝴蝶》绘本故事
- 钢筋工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数据技术基础及应用教程(Linux+Hadoop+Spark) 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