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_第1页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_第2页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_第3页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_第4页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大家了解多少?屠守锷是怎样的科学家?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2025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通用5篇),盼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关心。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篇1

1917年12月5日(民国六年),屠守锷诞生在浙江南浔一个并不富有的小职员家庭。虽说家境不富,但屠守锷的父亲还是盼望子女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屠守锷在家乡上了学校,后来又入浙江省立其次中学和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就读。屠守锷在上海游学时,父亲来沪接他回南浔老家过春节,走到半路,突然,天空中消失了几十架日本轰炸机,一架接一架地向地面俯冲下来。父亲意识到大事不好,拉着年纪尚小的屠守锷往轮船码头疾跑。炸弹像雨点般落下来,繁华吵闹的大上海,瞬时间房倒屋塌、血肉横飞!面对劫难后的满目疮痍,少年屠守锷立下了自己的终生志愿:肯定要亲自造出我们自己的飞机,赶走侵略者,为死难的同胞报仇!

在上海亲历的惨绝人寰的一幕,奠定了屠守锷一生追求的基调。抱着航空救国的决心,屠守锷发奋读书。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屠守锷考取清华高校机械系。

1937年7月7日(民国二十六年)芦沟桥事变后,学校被迫迁往长沙复课,此时清华高校增设航空系,他毫不迟疑地转到了航空系。

1938年初(民国二十七年),清华高校、北京高校、南开高校三校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高校,他随学校步行80余天,赶赴昆明就学。一路上他亲眼目睹当时中国半壁江山沦陷,激发了他科技富国强国的热忱,更加发奋学习。

1940年夏(民国二十九年)毕业,获航空工程学士学位。他被安排到成都航空讨论所任助理员,后又考取公费赴美留学。

1941年(民国三十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攻读讨论生,屠守锷无暇观赏漂亮的异国风情,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学业。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篇2

屠守锷(1917.12.05-2022.12.15),火箭总体设计专家。生于浙江吴兴。1940年毕业于清华高校航空系。194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硕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曾任西南联大副教授、清华高校教授、北京航空学院教授、国防部第五讨论院室主任、七机部第一讨论院副院长和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顾问、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讨论员和高级技术顾问等。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参与地空导弹初期试制,任副总设计师;研制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任副总设计师;研制洲际导弹和长征2号运载火箭,任总设计师。荣立航天部一等功,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屠守锷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闻名导弹和火箭专家。自从上世纪50年月投身航天事业后,他长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讨论与工程实践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液体弹道式导弹先河。作为“共和国神剑”的铸造者,屠守锷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一生,作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篇3

航天工程是系统工程,每个零部件每个细节消失问题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必需做到“万无一失”。如今航天重大工程零部件数量动辄十万百万级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像屠守锷等老前辈一样,准时将工作责任心和精细度升级到“时时放心不下”和“百万无一失”的基准线以上。

屠守锷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多次临危受命,带领中国的导弹研发完成了从中近程到中远程直至洲际的全过程。

当年,洲际导弹“生不逢时”正值“十年内乱”,讨论工作困难推动。屠守锷带领团队废寝忘食地开展讨论,他经常一想到突破点,哪怕是半夜零下十几度,也要第一时间跑回试验室。从图纸到零件,屠守锷事无巨细都要亲自检查,不容丝毫闪失。

1980年5月,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了放射运载火箭的消息。屠守锷一生中经受过多次放射试验,但这次试验举世瞩目,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在此之前,屠守锷已带领试验队提前进入寒气逼人的戈壁滩,年过花甲的他不顾恶劣气候环境,每天在火箭试验阵地和放射阵地之间来回进行各种各样的测试和考核。他认真检查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确保导弹上十万多个零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一天工作时间常超过20个小时。在驻扎一线的50多天里,屠守锷体重掉了十几斤。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篇4

1940年毕业于清华高校航空系;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毕业后任美国寇蒂斯飞机厂工程师;

1945年任西南联合高校航空系副教授;1947年在清华高校航空系任教;1957年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结构强度讨论室主任;1961年9月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副院长兼其次设计部主任;1965年7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副院长兼第一设计部主任;

1982年先后任航天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兼一院科技委主任;1986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86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22年12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屠守锷是中国杰出的航天科学家,他对科研工程严谨仔细、为人处世谦逊和气,他制造了中国航天的奇迹,也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宝。”火箭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院士如此评价道。

屠守锷火箭专家的人物事迹篇5

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22年12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闻名导弹和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国务院颁发的首批政府特别津贴获得者。

他作为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技术总顾问,参加领导研制试验工作,保证放射胜利,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屠守锷院士曾说:“当时我最早学的并不是导弹,而是飞机制造。”1937年抗日战斗爆发,屠守锷在上海一所中学读书。那时的上海被日军的飞机炸得房倒屋塌,年纪轻轻的屠守锷萌生了这样一种志愿:我们肯定要为死难的同胞们报仇,而且我要学会制造飞机。

清华高校航空系毕业后,屠守锷以优异的成果取得了公费赴美留学的资格,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仅仅两年时间,他就攻下了硕士学位。在这之后,他就到了布法罗的一个飞机制造厂工作,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后来战斗结束,他回到了国内。

1957年,聂荣臻元帅主持国防科技工作,邀请了一批科学家到国防部第五讨论院从事国防科研工作。屠守锷应邀成为了第五院十个讨论室中负责讨论导弹结构强度和环境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